中国超级传媒工厂的形成:中国新闻传媒业30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书介绍


中国超级传媒工厂的形成:中国新闻传媒业30年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著者
出版者 出版社:秀威资讯 订阅出版社新书快讯 新功能介绍
翻译者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2011/10/01
语言 语言:繁体中文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22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描述

  和其他公共服务部门相比,中国新闻传媒业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实现了年均增速超过40%的增长。如今,中国的宣传事业,无论是报纸、刊物还是广播电视,都在国家意志的调控下合奏出一致的旋律,在市场化改革的浪潮中形成了一个超级传媒工厂。政治与市场,一向被认为是相互冲突的变数,它们居然能奇妙地结合出一个双方皆大欢喜的局面,这种奇蹟是怎样产生的?各种事实表明,将中国新闻传媒在近三十年的崛起壮大归结为「市场化」,并非是答案的全部,甚至离事实的真相甚远。中国新闻传媒业从宣传走向传媒的新闻业发展史是一个充满偶然性和复杂性的演化过程。它不完全是国家意志的制度设计结果,而是各种利益集团相互博弈的结局。本书试图对中国新闻业的发展脉络给出一个演进观点的解释。认为中国新闻业发展的核心逻辑,就是国家试图保持对新闻业的控制能力。1978年以来中国在新的环境下不断摸索话语控制技术,孵化出一个行政监控和垄断经营合一的新闻体制,它既为中国新闻业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也使新闻业治理的结构性冲突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产生突变,最终形成一个同时满足国家、新闻记者与公众需求三方次优需求的结构平衡。这个三元次优结构是当代新闻业总体特征的体制性根源。

  本书的另一个关注点是,中国当代知识菁英的一个亚群体——新闻记者与国家关系的演变,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人类自由意志与市场经济转型交织的当代语境下菁英思潮的演变。

作者简介

周翼虎

  1972年生于江西。1992年获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2008年获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经济社会学方向博士。长期从事传媒工作,出版诗集《离开秋天的留言》、社会学着作《中国单位制度》(合)及其它期刊论文。

著者信息

中国超级传媒工厂的形成:中国新闻传媒业30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图书目录

推荐序1
推荐序2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中国新闻体制发展之谜
第二节 本书的核心观点
第三节 对核心观点的进一步阐述

第二章 理论渊源和方法:国家─社会关系视角下的一个博弈模型
第一节 国家─社会关系视角下的两个策略性行动者
第二节 结构性博弈的基本思想
第三节 国家─社会关系视角下的体制内双边对抗模型
第四节 解释中国新闻业体制变迁的三种竞争性理论
第五节 国家─市场─新闻业传统三方博弈模型的基本谬误
第六节  对国家与新闻业关系方面的文献回顾

第三章 作为意识形态权力国家维系基础的新闻宣传(1949-1978)
第一节 中国新闻业的基本功能:意识形态权力国家的宣传喉舌
第二节 1956年《人民日报》的新闻多样性改革
第三节 激进党性原则下的新闻业(1957-1978)

第四章 意识形态权力危机与八十年代新闻多样性改革(1978-1989)
第一节 国家总体性危机下的新闻多样性政策
第二节 新闻业菁英与改革派领导人的蜜月时期
第三节 新一轮的业务自主权之争
第四节 意见不统一的国家领导层
第五节 日益活跃的新闻记者群体
第六节 国家与新闻业紧张关系的四个结构性条件
第六节 现代化进程中政治参与爆炸的背后:国家的合法性危机
第八节 小结:充满理想主义激情的八十年代

第五章 国家合法性重建与新闻政策调整(1989-1992)
第一节 民族主义基础上的合法性重建
第二节 国家重申对新闻业的绝对控制权
第三节 八十年代国家与新闻业博弈的大结局

第六章 合法性互动基础上的九十年代新闻专业化改革(1992-1998)
第一节 新闻专业力量话语形态的转变
第二节 中国电视业的崛起:话语技术形态带来的突破
第三节 专业化建设驱动的产业扩张

第七章 市场驱动型逆转:国家经济软控制的形成(1999-2007)
第一节 九十年代末期国家与新闻业关系的总体态势:国家力量的逆转
第二节 九十年代末期国家力量逆转的核心机制:市场化的陷阱
第三节 国家财政危机与新闻双轨制的形成(1978-1985)
第四节 世俗化与新闻业的全面扩张(1985-1992)
第五节 一个国家超级新闻工厂的形成(1992-1999)

第八章 从挑战到联盟:新闻为国家服务时代的来临
第一节 九十年代末期知识阶层对新闻业-产业化运动前景的两种估计
第二节 政治力量对经济力量的压倒性态势
第三节 市场化运动与新闻记者的心理人格、群体结构和话语形态
第四节 从权力走向权威:市场条件下的国家话语霸权

后记 一个当代意识形态权力国家的生存史参考文献

图书序言

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新闻业 在新闻内容中性化、新闻业务自主化和新闻运营产业化三方面都取得显着进步。新闻报导从一个单纯的国家宣传机器,逐步发展为一个繁荣的传媒产业。新闻记者的自主报导空间越来越大,国家已经很少介入新闻机构的一般性报导活动,甚至鼓励新闻业积极从事包括批评性报导在内的舆论监督活动。进入21世纪后,中国传媒的娱乐内容明显增加,甚至在最主流的报纸、杂志和电视上也充斥了大量以「法制」、「教育」面目出现的中性社会新闻。大众也乐于看到越来越多样化、非意识形态导向的新闻产品。作为娱乐消费的重要对象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媒介已经深深嵌入到国家日常活动与大众生活当中。

但显而易见,中国新闻业虽然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仍始终呈现出国家力量一元独大的强势局面。在政治特性上,它依然属于国家宣传机器,依然被国家强有力地掌握——国家牢牢地操纵着大众舆论,新闻界日益自觉地为国家服务,甚至有学者将其称为「党的公关公司」(He,1998)。根据学者们(潘忠党、陈韬文,2006;郭镇之,1999;孙五三,2003)的调查,记者们虽然不认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但新闻专业主义、「同人办报」却也没有建立,中国的新闻记者处于一个职业伦理的真空状态。在产业运营方面,尽管主流传播理论认为政治宣传对公众不会有吸引力,但恰恰是以往不受欢迎的政治宣传反而成为中国电视新闻业收视率最高、最挣钱的支柱性部类。根据对中央电视台1990年以来的收入结构调查(杨晓民、周翼虎:306-307,1999),中国新闻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持续繁荣的直接原因是与政治性相关的新闻报导带来的广告收入。种种现象表明,中国新闻媒体虽然经济上日益独立,但对国家的政治依赖性反而更强。中国新闻业推陈出新的新型政治宣传,改变了以往的传媒理论的预测,产生了以下与主流理论相悖的不解之谜。

(1)国家对新闻记者越轨行为的惩戒方式越来越宽松,但对舆论的调控能力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增强。例如在「非典」时期、伊拉克战争时期、全国大学生反美游行时,以及处理各类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时,国家都显示了超凡的舆论调控能力。在新闻产业规模急剧扩张、市场力量日益强大的环境下,国家对新闻业一元化、集权化的领导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日益加强。

(2)30年来,在国家对新闻严密控制的背景下,尽管记者各类反抗主流意识形态的「打擦边球」话语挑战策略几乎无处不在,但是从整体上看整个新闻业却没有像西方学者所预测的那样越来越走向反抗,相反记者却日益自觉地为国家服务,「帮忙不添乱,鼓劲不洩气」的大局意识、阵地意识已经越来越内化为记者的职业自觉。按照一般观点,国家对新闻的管制即使不激发新闻记者的反抗,也至少会导致从业人员积极性下降,但在实际观察中他们的积极性反而上升。以笔者的从业经历看,中国电视新闻记者是中国最疲劳的职业群体之一,平均每天至少工作10个小时以上,经常达到14甚至15个小时。

(3)按照新自由主义逻辑,政府对新闻业的所有权管制和内容管制会导致产业经济效益下降。但是事实上中国新闻业竞争反而越来越激烈,效益越来越上升,从全额财政拨款转变成向国家纳税的重要财源。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新闻传媒业迅勐成长为每年超过1000亿元的产业,利税超过烟草业,一跃成为中国第四大利税行业 。以非赢利事业单位中央电视台为例,2002年中央电视台向国家上缴利税12亿元,2006年位居北京地区纳税单位排行榜首位,属于全国闻名的利税大户。

(4)按照新闻学原理,被管制的新闻报导将难以为百姓所喜闻乐见,但事实是新闻产品目前越来越多样化,群众看到的产品数量和质量都明显提高。截止到2005年,中国一共有2381家报纸,9000种期刊,3000多个电视频道,2301个广播频率,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传媒大国 。

图书试读

None

中国超级传媒工厂的形成:中国新闻传媒业30年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国超级传媒工厂的形成:中国新闻传媒业30年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国超级传媒工厂的形成:中国新闻传媒业30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中国超级传媒工厂的形成:中国新闻传媒业30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