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15
和其他公共服务部门相比,中国新闻传媒业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实现了年均增速超过40%的增长。如今,中国的宣传事业,无论是报纸、刊物还是广播电视,都在国家意志的调控下合奏出一致的旋律,在市场化改革的浪潮中形成了一个超级传媒工厂。政治与市场,一向被认为是相互冲突的变数,它们居然能奇妙地结合出一个双方皆大欢喜的局面,这种奇蹟是怎样产生的?各种事实表明,将中国新闻传媒在近三十年的崛起壮大归结为「市场化」,并非是答案的全部,甚至离事实的真相甚远。中国新闻传媒业从宣传走向传媒的新闻业发展史是一个充满偶然性和复杂性的演化过程。它不完全是国家意志的制度设计结果,而是各种利益集团相互博弈的结局。本书试图对中国新闻业的发展脉络给出一个演进观点的解释。认为中国新闻业发展的核心逻辑,就是国家试图保持对新闻业的控制能力。1978年以来中国在新的环境下不断摸索话语控制技术,孵化出一个行政监控和垄断经营合一的新闻体制,它既为中国新闻业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也使新闻业治理的结构性冲突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产生突变,最终形成一个同时满足国家、新闻记者与公众需求三方次优需求的结构平衡。这个三元次优结构是当代新闻业总体特征的体制性根源。
本书的另一个关注点是,中国当代知识菁英的一个亚群体——新闻记者与国家关系的演变,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人类自由意志与市场经济转型交织的当代语境下菁英思潮的演变。
作者简介
周翼虎
1972年生于江西。1992年获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2008年获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经济社会学方向博士。长期从事传媒工作,出版诗集《离开秋天的留言》、社会学着作《中国单位制度》(合)及其它期刊论文。
推荐序1
推荐序2
序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中国新闻体制发展之谜
第二节 本书的核心观点
第三节 对核心观点的进一步阐述
第二章 理论渊源和方法:国家─社会关系视角下的一个博弈模型
第一节 国家─社会关系视角下的两个策略性行动者
第二节 结构性博弈的基本思想
第三节 国家─社会关系视角下的体制内双边对抗模型
第四节 解释中国新闻业体制变迁的三种竞争性理论
第五节 国家─市场─新闻业传统三方博弈模型的基本谬误
第六节 对国家与新闻业关系方面的文献回顾
第三章 作为意识形态权力国家维系基础的新闻宣传(1949-1978)
第一节 中国新闻业的基本功能:意识形态权力国家的宣传喉舌
第二节 1956年《人民日报》的新闻多样性改革
第三节 激进党性原则下的新闻业(1957-1978)
第四章 意识形态权力危机与八十年代新闻多样性改革(1978-1989)
第一节 国家总体性危机下的新闻多样性政策
第二节 新闻业菁英与改革派领导人的蜜月时期
第三节 新一轮的业务自主权之争
第四节 意见不统一的国家领导层
第五节 日益活跃的新闻记者群体
第六节 国家与新闻业紧张关系的四个结构性条件
第六节 现代化进程中政治参与爆炸的背后:国家的合法性危机
第八节 小结:充满理想主义激情的八十年代
第五章 国家合法性重建与新闻政策调整(1989-1992)
第一节 民族主义基础上的合法性重建
第二节 国家重申对新闻业的绝对控制权
第三节 八十年代国家与新闻业博弈的大结局
第六章 合法性互动基础上的九十年代新闻专业化改革(1992-1998)
第一节 新闻专业力量话语形态的转变
第二节 中国电视业的崛起:话语技术形态带来的突破
第三节 专业化建设驱动的产业扩张
第七章 市场驱动型逆转:国家经济软控制的形成(1999-2007)
第一节 九十年代末期国家与新闻业关系的总体态势:国家力量的逆转
第二节 九十年代末期国家力量逆转的核心机制:市场化的陷阱
第三节 国家财政危机与新闻双轨制的形成(1978-1985)
第四节 世俗化与新闻业的全面扩张(1985-1992)
第五节 一个国家超级新闻工厂的形成(1992-1999)
第八章 从挑战到联盟:新闻为国家服务时代的来临
第一节 九十年代末期知识阶层对新闻业-产业化运动前景的两种估计
第二节 政治力量对经济力量的压倒性态势
第三节 市场化运动与新闻记者的心理人格、群体结构和话语形态
第四节 从权力走向权威:市场条件下的国家话语霸权
后记 一个当代意识形态权力国家的生存史参考文献
中国超级传媒工厂的形成:中国新闻传媒业30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国超级传媒工厂的形成:中国新闻传媒业30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