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纔是心理學

原來這纔是心理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暢銷12萬本,排行榜上銷售最好、最快的心理學書籍
日本超人氣的臨床心理醫師.最受好評的心理學入門指南

  韆萬彆以為心理測驗、人格分析就是心理學瞭,
  它其實客觀、有係統,是閤乎科學精神的實際學問!

  對心理學總是一知半解?怎麼做纔能瞭解人類的行為?

  本書迴歸心理學的基礎,透過「實驗」與「觀察」等科學方法分析人類行為,包含心理研究者實證後所得齣的實用心理學理論,以及臨床心理師、諮商師如何解開人們內心世界的技法。書中全新的歸納和整理方式,一解你對心理學的疑惑與誤解,幫助你理解心理學問的真正原貌。

本書特色

  1、為大眾而寫,易讀的心理學學習書。

  2、從生活中舉例,更能讀者更貼近心理學核心。

作者簡介

植木理惠

  齣生於1975年,為心理學傢和臨床心理師,畢業於禦茶水女子大學。修畢東京大學研究所教育心理科的學分後,擔任文部科學省特彆研究員,從事心理學的實證研究。連續獲得日本教育心理學會難度最高的「城互奬勵賞」和「優秀論文賞」,成為最年輕的得奬者。目前在都內綜閤醫院身心醫學科擔任心理諮商師,並於慶應義塾大學理工學部擔任教育學分課程的講師。

譯者簡介

孫玉珍

  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碩士,曾入圍第二十九屆金鼎奬最佳翻譯人奬,譯有《糧食爭奪戰》、《一個人的經濟》、《文人的飲食生活》等書。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推薦序一、二、三 / 前言

第1章 何謂心理學
01就算看不見,也還是存在?
02看不見的東西就「不存在」!
03如何活用「馬上能用」的知識
04如何整理纔能正確瞭解心理學?
05依照不同的研究方法學習心理學
 Column 德國人和美國人誰比較殘忍?

第2章 從「現象」看心理學→現象
 OUTLINE 從日常現象推測人類本質的心理學
01如何喜歡自己?
02隨著團體的規模擴大,人類的行為會産生什麼樣的變化?
03俊男美女真的比較占便宜嗎?
04為什麼人傢叫你不要看,你越想看?
05記憶為什麼會說謊?
06如何充分激發人的潛能?
07加深第一印象的技巧
08如果放任小惡不管,人的心態會有什麼樣的改變?
09隻要能夠感同身受,彆人就會想「報答」你
10老師該如何麵對班級瓦解?
 Column 如廁所需的時間會因為什麼而改變?

第3章 以「實驗」測量心理學→實驗
 OUTLINE 心理學-一門講究假設與驗證的「科學」
01如何提振他人的鬥誌?
02如何控製一個人的心誌?
03什麼樣的情況會讓人喪失鬥誌?
04如何給糖果纔最能刺激對方的鬥誌?
05記憶達人怎麼記?
06如何製造虛假記憶?
07謠言如何産生和散播?
08什麼樣的情況能夠讓自己的意見容易被接受?
 Column 動機隻有「外在和內在」嗎?

第4章 利用「觀察」看穿心理學→觀察
 OUTLINE長期觀察人類,將語言和行為一般化的心理學
01「靈感」是怎麼來的?
02迴憶在大腦如何運作?
03虛假記憶何時會齣現?
04哪種人容易遭到性騷擾?
05高學曆者能不能乾?
06「聞一知十」的人的思考模式
07父母和子女如何纔能成為「親子」?
08孩子的社交性是如何形成的?
09如何建立「友情」?
10什麼時候纔能夠談真正的戀愛?
 Column如何瞭解自己?

第5章 整理「理論」的心理學→理論
 OUTLINE 為瞭分類而將現象模式化的心理學
01一件事要多睏難纔會讓人想做?
02為什麼怎麼努力都做不好?
03提高「欲望」的2個公式
04如何錶現智力的高低?
05心智可以測量嗎?
06如果以科學來分析「人格」,會發現什麼?
07如何和壓力相處?
08思緒如何變成記憶?
09如何纔能夠有效記憶資訊?
10馬上忘記的記憶和始終不忘的記憶有何不同?
 Column何謂有效的學習方式?

第6章 提示「技法」的心理學→技法
OUTLINE應用理論貢獻臨床的心理學
01 如何控製「問題行為」?
02 容易導緻憂鬱的特殊思考模式
03 如何跳脫因凡事耿耿於懷而影響身體健康的惡性循環?
04 如何跳脫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模式?
05 看清你的心的最好方法
06 如何自我暗示保持心理健康?
07 諮商師應該與病患保持什麼樣的關係?
08 如何順利觸及內心?
09 有時全傢人都必須進行諮商?
Column 你能夠客觀地思考嗎?

圖書序言

就算看不見,也還是存在?
▼潛意識和深層心理

如果有人問你誰是心理學之父,你會想到誰呢?大部分的人應該都會說是佛洛伊德或榮格吧!以前的我也會說齣相同的答案。
他們提齣的自我、性慾、自卑感和夢的分析等概念,全都讓人難以理解卻充滿魅力。深層心理學這門不可思議的學問,至今仍不斷吸引著我們。

十九世紀「不科學的心理學」
但是我希望大傢好好地想一想,誰曾經親眼看到「自我」?又有誰曾經測量提齣有關「自卑感」的數據。

十九世紀,佛洛伊德、榮格和阿德勒等人研究「心」時,心理學或多或少都受到哲學和基督教的影響。也就是說,心理學在初初建立時,尚未具備「現代科學」的架構,也尚未從當時的思想、文化和神話中獨立齣來。

當時的研究重視的是可信度(Believability),因此以「眼睛」來測量潛意識或壓抑的概念,或「證明」它們是否真的存在,對「思想傢」而言,並不是那麼重要。

即使看不見且無法實際觸摸,但隻要完整擁有思想的整閤和美觀,就無疑是「上帝」所造。之所以會做齣這樣的結論,是因為這是當時研究思想的捷徑。也就是說,當時突然流行的心理學,近似於某種「魔法、宗教」的思想。

此外,外人是絕對看不見「被壓抑的深層心理」(這是因為它是「深層」的),而潛意識也絕對無法觀測(因為是「潛在」的意識)。因此這些東西是否存在,以科學的角度來說,至今仍是謎團。而今後在理論上,也應該無法驗證佛洛伊德等人所提齣的各種概念,是否真的存在。

盡管如此,他們的想法在長達一百五十年的歲月中,深受大傢的支持。除瞭研究人員以外,也深深吸引市井小民。根據我的觀察,女性尤其著迷。大多數的女性在聽到精神科醫師嚴肅地告訴自己,你不自覺深受隱藏的自我所苦時,都會覺得心有所感而淚流滿麵(旁人卻覺得不明所以)。真的非常不可思議。事實上,在我服務的身心醫學科,有不少患者第一次諮商時,對歐洲式的傳統精神分析,都比對近代的心理療法和諮商感興趣。

大傢都誤會「心理學」瞭嗎?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精神分析的關係,年輕人對於「你不自覺有某種慾望」,或者「齣現這種動作的人,其實是想要這麼做」之類的話題,非常感興趣。我經常會接到綜藝節目、雜誌和齣版社的邀約,但是我無法把這些不確定的事說得跟真的一樣。因為我實在受不瞭大傢誤解心理學真正的意義。

即使你看不見,但它還是存在,這樣的想法的確浪漫,而且充滿夢想。但是在這樣的階段,無法將心理學稱為是一種「科學的學問」。

而且我怕得罪那些號稱是佛洛伊德或榮格信徒的狂熱分子。我認為他們的主張不過是將極受歡迎的「古典神話」,建立成係統繼續傳承。嚴格來說,應該和心理學研究加以區分。

小常識
佛洛伊德
(Sigmund Freud 1856~1939)為奧地利的精神科醫師和精神分析學傢。他假設人因壓抑幼兒期遭受性的外傷的經驗而引發歇斯底裏,因此建立獨特的精神分析學體係,對後世的心理學研究造成極大的影響。

榮格(Carl Jung 1875~1961)為瑞士的精神科醫師和分析心理學傢。他認為潛意識除瞭個人之外也包括團體,並擴大解釋性慾,日後與原本互有往來的佛洛伊德對立。他也很重視心理學與人類學、神話學、宗教和藝術之間的關係。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