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与对话:感动台湾人的16个故事

倾听与对话:感动台湾人的16个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湾故事
  • 人物访谈
  • 生命历程
  • 情感共鸣
  • 社会关怀
  • 倾听
  • 对话
  • 真实故事
  • 感动
  • 台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们,活出台湾希望
  马英九向您介绍值得认识的台湾朋友
  您将看见台湾人的真诚、深情、善良与创意
  看见—个令人动容的台湾

  从马英九总统近一百集的「治国週记」对谈内容中,精选出十六篇令人感动的台湾故事。故事来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人身上,如:黄春明、萧青阳、魏德圣、吴季刚、詹宏志、郑崇华、严长寿、陈长文。有的情节出自夜市、食品业、社工或是外籍配偶等市井小民身边,如在高雄六和夜市的郑玲玉、陈一民,卖铁蛋行销全球进而帮助弱势的陈秀卿,从八八水灾后一直在灾区协助偏乡的李小英,或是从越南嫁来台湾的新移民严沛滢。这十六则对谈,呈现出马英九与朋友们对台湾土地恆久丰沛的情感,更呈现出来自不同领域的多元风景,交响出深刻的思索,也为台湾未来提出了美好的愿景。

作者简介

马英九

  民国39年(1950年)7月13日出生于香港,生肖属虎,O型巨蟹座。

  已婚,妻子是周美青,育有两女。

  台湾大学法律系法学士,美国纽约大学法学硕士,哈佛大学法学博士。曾任总统府第一局副局长、国民党副祕书长、行政院研考会主委、陆委会副主委、法务部长、政大法律系副教授、台北市长、国民党主席等职,并于民国97年(2008年)5月20日就任中华民国第十二任总统。小时候,父亲马鹤凌以晚清名臣曾国藩的一句话送给马英九做为座右铭:「唯天下之至诚,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胜天下之至巧。」马英九迄今奉行不渝。

  幼年酷爱「诸葛四郎与真平」的侠义;少年时期与《幼狮文艺》相伴长大。对他影响最深的书是罗家伦的《新人生观》,罗家伦说:「强者有三个基本的条件:最野蛮的身体、最文明的头脑和不可征服的精神。」强烈震撼十八岁的马英九。

  最喜欢的武侠人物是郭靖;最喜爱的布袋戏角色则是史艳文;最尊崇的近代历史人物是国父、刘铭传、与蒋渭水。

  家里的宠物是自民国88年(1999年)领养的流浪犬马小九。

  热爱运动,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为跑步、游泳和骑单车。拿手的主题曲是〈你是我的兄弟〉、〈古月照今尘〉、〈爱拚才会赢〉、〈客家本色〉。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作者序 倾听与对话 马英九

文创力
黄春明:稻草人排排站出文创力
萧青阳:愈台湾愈创造出国际级设计
魏德圣:坚持以光影再现台湾历史
吴季刚:放手梦想是创意人最好的礼物

思考力
詹宏志:阅读滋养思考,创意运转台湾
柯伟林:大学教育不能忽视的国际竞争
郝玲妮:女性也可以成为爱因斯坦

竞争力
郑崇华:储备绿色竞争力,营造台湾新实力
黄明和、赖清基:母「机」带小「机」, ECFA创商机
陈秀卿:铁蛋行销全球 ,扶助弱势就业

在地力
严长寿:用观光跟全世界交朋友
江仲纬、庄明增:为农村青年铺一条返乡的路
郑玲玉、陈一民:夜市游台湾,感动百分百

感动力
李小英、邱雅茹:风灾后,许社区一条网路行销的大道
严沛滢:新移民用爱与母语建立新故乡
陈长文:人民感受是司法改革的基础

图书序言

作者序
倾听与对话
马英九

  在民国九十八年(二○○九年)七月十八日我以「在网路海滩上,筑起对话营火」为题,开启「治国週记」的制作与播出。每週一次持之以恆地构思主题,邀请国内外各行各业的菁英,分享奋斗与成功的经验,为台湾未来建言。一转眼,到民国一○○年(二○一一年)底,已制播超过一百集,回首一场场对谈,真是一趟丰富的旅行。

  原本「治国週记」是由我唱独脚戏,每一个礼拜花几分钟时间向「头家」报告一个主题,希望增进民众跟我的互动,也让我的施政理念能让国人更为了解。到了民国九十九年(二○一○年)一月十六日,特别邀请了我的客语老师彭钦清教授,以对话形式讨论刚通过的《客家基本法》,强调客家语言及文化保存的重要性。我发现,倾听访客的意见,在对话中一起寻找意义与焦点,可以更充实「治国週记」的多元和丰富,从此就多以对谈的方式进行。

  我十分珍惜每週一次「治国週记」的录制,事前蒐集资料,仔细斟酌所提问题,在现场更专注聆听访客的宝贵意见。原因无他,《尚书.周书.泰誓》有云:「虽有周亲,不如仁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我们的老祖宗在二千多年前就提醒:要多和仁德贤能者对话,倾听人民的好恶需求。我深信服公职者要拥有两项重要的能力:「倾听」与「对话」,而「治国週记」的制作过程,正给予我涵养这两项能力的机会。

  事实上,在资讯爆炸的时代,在政府众多公务压力下,在八卦充斥的媒体环境中,人人都急着说服他人,却忘记真正的竞争力来自倾听。倾听不仅仅是耐心让他人说话,更要敞开心灵,为说话者着想。每次录制「治国週记」总觉得意犹未尽,无论是教授、导演、作家、农夫、运动员、科学家、面包师傅或是夜市摊贩,每位访客都像是一本读之不尽的大书,充满机智与独特观点,要用心听,才能读得懂。

  回顾一场一场的对话,触及国际经贸发展、国家竞争力提升、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灾后重建、司法改革、环境生态保育以及青年追逐梦想等议题。借由对谈双方认真提问与回答,刻划台湾未来风景的蓝图,一卷卷豁然开朗,展现在国民面前。

  《倾听与对话:感动台湾人的16个故事》一书,精选了十六场访谈,展现出台湾当前文创力、思考力、竞争力、在地力与感动力相关的动人故事,关键理念以及改革建言。出书之前,我和与谈的来宾都用心改写对话内容,增补血肉,希望以更详实与严谨的文字,和读者分享来自这一份得来不易的感动。

  感谢本书的共同创作者:黄春明、萧青阳、魏德圣、吴季刚、詹宏志、柯伟林、郝玲妮、郑崇华、黄明和、赖清基、陈秀卿、严长寿、江仲纬、庄明增、郑玲玉、陈一民、李小英、邱雅茹、严沛滢、陈长文等人,为我们讲述了源自台湾土地的智慧、勇气与魄力,更点出台湾正面临的挑战,读者细心观看对话中诚挚描绘的梦想,也就找出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与对策。同时必须感谢的是远流出版公司慨允协助本书编辑与出版的事宜。

  「治国週记」超过一百集的精彩内容,还有许多令人难忘的对话,希望《倾听与对话》一书只是一个起点,盼未来能够结合更多与谈人,道出更多令人动容的台湾故事。

图书试读

詹宏志:阅读滋养思考,创意运转台湾


【一期一会】信手拈来皆动人的阅读达人

詹宏志先生在文化界有「趋势大师」的美誉,他经常走在趋势的前端,他的创新精神与未来视野,开启了台湾出版业与杂志业的转型,他更积极推动数位文化与出版的融合,无论是明日报、个人新闻台、 PC Home、数位时代及Skype等,都激励了台湾网际网路与出版业不断地推陈出新,也让有志于推广阅读、数位出版的年轻人更敢于有梦想。
在邀请詹董事长对谈时,他爽朗地答应。他说,年轻时就希望找一个可以理所当然把阅读当成工作内容的工作,所以一直从事有关出版的工作,相当乐于与大众分享推广阅读的经验。透过詹宏志的阅读经验与故事,让我们有机会理解创意、趋势与未来世界不会凭空产生,阅读绝对是最大的养分。


【倾听.对话】100.1.15

马英九:詹宏志董事长绝对是推广「阅读社会」的最佳人选。听说你家中藏书有四万多册,每一年要买两千本书,每一个小时可以读十万字。像这样的「阅读达人」,非常稀有,希望你能够把阅读的经验和大家分享。

詹宏志:我绝对没有资格称为「阅读达人」,因为台湾有很多比我更会读书的人。可是我真是一个爱看书的人,甚至爱看到想要找一个工作是上班时可以看书的,后来我就做了三十几年的编辑。当了那么久的编辑,我参与创办过四十几种杂志,编过的书大概有一千多种,参与编辑的书可能上万种。

马英九:是不是可以请你告诉我们,你长时间在阅读、编辑上,都要和文字打交道,从这当中得到什么乐趣?

詹宏志: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我是乡下长大的,乡下没有什么功课的压力。我的童年在南投草屯度过,没有功课压力,也不讲究升学率,所以我读的书全都是为了乐趣。经常是为了找一个好看的故事而阅读,找了一本,就想找下一本,欲罢不能。这就是为了好玩而读书,因为理解而昇华。读了一点书开始思考:「书只有这样吗?还有没有别的?」就想再去找别的书,最后连很不容易读的书,也都有能力理解与阅读。

马英九:你从什么时候开始看课外书?

詹宏志:小学。

马英九:小学几年级?

詹宏志:大概二年级吧!我有几个兄姊,我排行老五,我还有一个弟弟。我的两个姊姊都很爱读书,其中一个姊姊从小看起来就像是图书馆馆长,后来她的职业真的就是图书馆馆长,她从小就把每一份看过的报纸整整齐齐地叠起来。我念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发现那一批宝藏,大概有将近十年的报纸,每一天都是完整的,按日期排列,于是我就沉迷在其中,有些报纸比我的年纪还要大。后来我在报社工作时,有的前辈编辑提到很久以前的新闻事件,我就随口回答哪一年披头四到台湾,哪一年扭扭舞开始流行……他们都觉得很奇怪,那些事情发生时我还没出生,怎么会知道?因为旧报纸,让我阅读的「时事」往前追溯将近十年之久。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