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波浪理论实战第一书 (破浪增修版)

台股波浪理论实战第一书 (破浪增修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股
  • 波浪理论
  • 技术分析
  • 股市投资
  • 股票
  • 破浪
  • 增修版
  • 投资理财
  • 台湾股市
  • 缠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增订版内容,新增台股2011年以前波浪型态的印证,与模拟2012年以后,可能的波浪发展,供读者掌握台股最新投资情报。

  「波浪理论」准确预测了1987年美股大崩盘、2000年美国股市的见顶反转,见证了13年的循环週期,而2007年美股的猪羊色变,也仅比理论预期提早一年。历史经验显示,在大的循环週期上,「波浪理论」在预测未来走劫的实用价值上,绝对不可忽视。

  波浪理论大师艾略特认为:「股票或任何商品的波动,都跟大自然的潮汐一样,具有相当程度的规律性,一浪跟着一浪,展现週而复始的循环。」股市的趋势,在于反映未来一段时间的基本面。股票、商品的价格波动,往往有迹可循,最重要的是顺势而行。投资人可以根据价格的波动节奏与规律,有效预测价格的未来方向,供做投资买卖参考。

  本书以大量的股市图表佐以时事分析,详细解析「波浪理论」,协助台股投资人以最单纯的投资观念掌握最大的投资胜算。

作者简介

郑超文

  长期沉浸并专注股市、期货与外汇交易等研究分析,历任台湾、香港、中国三地期货、投资公司等,现为专业投资人与专栏作家,着有《外汇保证金交易指南》、《点线赚钱术》、《投资技术分析》、《技术分析详解》、《股市K线大赢家》、《股价型态大赢家》、《破浪》等,堪称台股技术分析达人。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前言

第1章认识波浪理论
1波浪理论的历史背景
2波浪理论的获利纪录
3波浪理论其实很简单
4波浪理论的重要观念
4-1…波浪理论重点摘要
4-2…推动浪的特点
4-3…超级大行情的延长波浪
4-4…调整浪的特点
4-5…更精简的大原则
5波浪大师踢到铁板
6波浪理论的功能定位
7美国股市面临週期性的大调整
8台湾股市的週期发展
9波浪理论的后见之明

第2章透视市场本质
1股票市场的特性与本质
2看似错价的K线走势
3标准的市场行为模式
4市场的操控实例
5多头反攻的基础
6股价反映未来价值
7必须要有危机意识
8筹码在谁的手上决定了未来趋势
9台湾股市的波动週期
10中国的大多头走势
11「日本第一」的代价
12连「帝王」都可以制造
13股市波动就像在「蹓狗」
14长线与短线的攻击主轴

第3章破浪胜出操作祕诀
1「延长波浪」的时空环境
2投资人的眼光极限
3主力的原则与规范
4股神的投资策略
5凡事总要量力而为
6多头市场的生肖属牛
7常态与非常态的行情走势
8慢慢跌,反而要更小心
9延长波浪的行情罩门
10波浪无法计算的问题
11掌握主力的操盘心态
12套利交易是死胡同
13避险基金打家劫舍
14头部与底部的型态结构
15创了新高又怎样?
16如何掌握第一浪的获利
17长期投资的切入点
18更精准的低档切入点
19单脚V型反转的条件
20多头市场也要防范大回档
21大行情的目标研判
22看台股线图说故事
23有心人的修饰与造假
24台股2011年以前的波浪结构:9220点仅是多第一大浪高点
25波浪理论的辅助研判技巧
26台股2012年以后的波浪发展

图书序言

前言

投资股票真的有那么困难吗?

  1987年美国股市大崩盘后,事隔21 年,美国再度发生了崩盘的走势,证明了「历史是一再重演的」必然性的循环。这也是「波浪理论」所强调的重点。如果能够掌握「波浪理论」的大原则,就可以轻易掌握大趋势的转向。

  无论是在基本面或技术面,股市的大崩盘都有迹可循。也许很多投资人在事后都会检讨、反省,也能够真正的找出失败的原委。但是事隔了10年、20年,在时空环境略有变化的情况下,当初所归纳的大原则,就有可能又没那么有把握了! 投资人就有可能再度蒙受灾难。

  「世界不断的在进步?」这的确是个迷思。事实证明,虽然世界文明不断的进步,但是永远摆脱不了循环的宿命;尤其是牵涉到人性与心理层面的事务更是如此。在股票市场当中,每当一个新的推升历程展开以后,都会伴随着适当的休息、回档调整。推升小行情,进行小调整;推升大行情,则进行大调整。

  台湾股市在1989年从大行情的最高点12682 点反转,跌幅高达八成以上。这种走势完全可以运用「波浪理论」来诠释。

  同样的,美国在2007年因为「次级房贷」的影响引发了大回档的情况,「波浪理论」依然具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这个大回档出现在所谓的「延长波浪」的大涨势之后,跟台湾股市在1989 年的结构相同。

  中国大陆的上海综合证券指数在2007 年大涨到6124 点,同样属于「延长波浪」的性质。无论台湾、美国、中国大陆,在这种情况下回档调整的剧烈程度几乎都是一样。

  近20 年,台湾股市的走势一直局限在万点的压制下,呈现相当胶着的局面。「波浪理论」的运用价值「似乎」失去了光采。过度迷信「波浪理论」的专家被戏称为「全部被波浪淹死了」!

  「波浪理论」最大的缺点,就是崇尚「自然律」的法则,完全没有谈及任何基本面的影响因素。所以,对于真正的专家来说,「波浪理论」无法具备「大战略」的思想概念。

  事实上的确如此,股票市场能够推升一段行情,一定要有充足的基本面来支撑。大资金的进出并不简单,如果没有基本面的前景当作依据,根本没有办法达到「借力使力」、「四两拨千金」的效果,主力反而很容易受到特别大的伤害。

不要以为拥有庞大的资金就可以当市场的主力,金钱再多,在股票市场当中都可能只是沧海之一粟,大趋势的预测与掌握是绝对需要的能力。如果不能把眼光看得很远,再多的钱也是一下子就蒸发掉。

  但是也不能因为缺乏基本面论述,就忽视了「波浪理论」的运用价值。最起码,它准确预测1987 年美国的大崩盘。事实上,2000年美国股市的见顶大反转,刚好届满13 年的循环週期。即使是2007年的大反转,也仅仅比预期提早了一年。在比较大的週期上,绝对不可忽视「波浪理论」的运用价值。

  从基本原则来说,台湾股市20 年来的走势,一再违反多头的基本条件:第四浪的回档低点不能低于第一浪高点。这种观念,在意义上与「道氏理论」(Dow Theory)的「支撑压力原则」相同。  因此,台股在技术面上缺乏进一步攻击的能力,一直无法有效突破万点的大反压。反推过来,这也反映出台湾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因为政争、蓝绿恶斗的关系「停摆了」一段特别漫长的时间。

  回头看,台湾在这一段漫长的时间当中,再也没有更创新的重点产业,没有更突出、有效的财经政策。而且,政治的斗争与战争的阴影,永远是股票市场当中最大的影响变数。

  假如用1989年台湾加权指数在历史高点时的平均水准来看,往后的经济成长率再也没有出现过比较突出、亮丽的成绩。在这种情况下,股市就不具备再创新高点的实力与基础;反映实际的本质,股市的表现也只能在一个比较大的空间内上下游走。

  「大战略」的远景既然完全看不到,市场的控盘者在行情的推升与掌控,当然只能做到「适可而止」的地步。

  既然台湾股市缺乏再创新高的基础与能力,那么就必须要特别重视「战术性」的技巧。

  在2008年5 月, 加权指数从年初的7384 点反覆推升到9309 点,在推升过程当中每一波回档的低点都明显跌破前波高点,这种情况说明了这个涨势不属于有效的「攻击浪」,必须特别提高警觉。尤其是回头跌破了最后一小波的起涨点8754点(5 月12日)的时候,在头部型态确立的情况下,必然要回头测底(参见图表1-4-3)。

  从7384点到9309点的走势,既然不是一个有效的「推动、攻击浪」,那么便属于从9859点下跌以来的「反弹调整浪」。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回头杀破7384 点的走势,就不是意外的发展。

  每一种技术理论,都绝对有「过与不及」的地方,尤其是牵涉到人性的时候,变数会更多。

  「波浪理论」除了过度强调「自然律」,另一个缺点就是在型态的研判上过于严谨、复杂,让许多的追随者陷入「迷思」当中无法自拔。
  一边游泳一边绞尽脑汁,思考目前的波浪到底是属于什么浪? 最后的下场,当然就是被「淹死」的情况居多,而且还不见得是罹难在「疯狗浪」当中。

  就实用的角度来说,只要确实掌握「波浪理论」某些重要的原则,就已经非常够用。

  所有的技术理论都一样,在学习和认识以后,都要重新整理并归纳;同时也要进一步的印证、统计绩效,才能够具备实战、应用的基础。一个人如果是囫囵吞枣,知道太多的技术与观念而不加以筛选的话,反而会失去临场应变的反应力。

  世间皆凡人。在使用的招式、技巧上,只要超过一、二十招以上,就已经是一般人无法有效、快速反应的程度。偏偏所有人都喜欢上百招、上千招,让自己疲于应付。

  事实就是, 并非「书到用时方恨少」, 而是懂不懂得「用」而已。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位老友,在你需要的时候,静静地坐下来,与你分享他多年的观察和感悟。它的语言朴实无华,没有那些故弄玄虚的术语,也没有为了吸引眼球而刻意制造的悬念。作者仿佛在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告诉你一个关于市场运行的底层逻辑。我翻阅其中的章节,常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作者的每一句话,特别是那些关于“人性”和“情绪”的探讨。在我看来,这才是波浪理论最深刻的部分,它不仅仅是分析价格的形态,更是深入到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层面,去理解为什么价格会以某种方式运动。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交易行为,那些曾经让我纠结不已的得失,在作者的引导下,似乎都有了更合理的解释。它并没有提供一个完美的答案,但它教会了我如何去提问,如何去思考,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这种哲学层面的启迪,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技术分析范畴。

评分

初读此书,我便被作者对市场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所折服。他并非简单罗列理论,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将抽象的波浪理论具象化,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理论在实际交易中的应用。特别是书中对于不同市场阶段的解读,以及在这些阶段如何运用波浪理论来判断趋势方向和潜在的反转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分析过程中,对于细节的把握。他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判断的细微之处,并将这些细节融入到整体的分析框架中。这让我意识到,真正的交易智慧,往往隐藏在那些被大多数人忽略的角落。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提供了一套工具,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一种分析的思维方式。它让我明白,市场分析不是一种机械的套用,而是一种需要深入理解、灵活运用的艺术。每一次阅读,我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并对我的交易决策产生积极的影响。

评分

这本书带来的最大收获,是一种“整体观”的形成。在阅读之前,我可能更倾向于关注短期的价格波动,试图捕捉一些即时的交易机会。但这本书,就像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让我看到了市场的全貌,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关联。作者对于不同级别波浪的划分和解读,让我明白,短期的小浪花,往往只是更大趋势中的一部分。这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极大地拓展了我的交易视野。我开始学会去识别大趋势,并从中寻找符合我交易风格的切入点。书中的很多论述,都非常具有启发性,它们让我能够更冷静地看待市场的涨跌,不再被短期的波动所干扰。它教会我,在交易中,耐心和远见是同等重要的品质。这本书并非教我如何成为一个“交易机器”,而是引导我成为一个更理智、更成熟的市场参与者。

评分

坦白说,刚拿到这本《台股波浪理论实战第一书》,我心里是带着点怀疑的。市面上关于技术分析的书籍太多了,很多都让人眼花缭乱,最终却发现难以落地。然而,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感受却是截然不同的。它没有那些华丽的图表和夸张的承诺,而是以一种相当严谨但又不失趣味的方式,一点点地剖析波浪理论的精髓。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解释每一个浪型时,所使用的那些生动形象的比喻,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相对容易地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它强调的“实战”二字,并非教人死记硬背规则,而是鼓励读者去结合实际的交易案例进行分析和验证。书中的很多例子,都是从真实的台股市场中选取出来的,这使得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的结合更加紧密。我尝试着将书中的一些思路应用到我自己的模拟交易中,虽然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但确实让我对市场的理解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它让我明白,技术分析不是万能的,但一个好的理论框架,能够帮助我们在纷繁的市场信号中,找到一条相对清晰的路径。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虽然带点“实战”和“第一书”的霸气,但翻开它,我最先感受到的不是什么速成的秘籍,而是一种沉甸甸的、近乎艺术的思考。作者似乎不是在教你如何“抓涨停”或者“精准抄底”,而是引导你进入一个更宏观的视野,去理解市场脉搏的跳动,去感受那些隐藏在价格波动背后的周期性力量。我花了好几个晚上,不仅仅是看文字,更多的是去对照图表,去试图捕捉那些被称之为“波浪”的微妙变化。它让你明白,市场不是随机的,但也不是完全可以预测的,关键在于理解那个“可能性”中的“概率”。这种理解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修炼。它让我不再纠结于单一的 K 线信号,而是开始关注更长期的趋势,以及趋势内部的结构。作者的叙述方式,有时候像一位资深棋手,为你拆解棋局的妙处,让你看到每一步的用意,以及可能的后续变化。这种深入浅出的方式,虽然需要耐心,但一旦悟透,你会觉得之前很多盲目的操作都显得稚嫩。它不仅仅是关于交易,更像是在学习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一种理解复杂系统的思维模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