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世界上果真有所謂大師中的大師,那個人的名字,必定是彼得.杜拉剋」——這是著名財經雜誌《經濟學人》對彼得.杜拉剋的評價。
被世人譽為「現代管理之父」──彼得.杜拉剋說:「我認識許許多多的管理者,真是可謂之形形色色,他們有脾氣不同、能力不同,所做的事不同、做事方式也不同;他們的個性、知識和誌趣也都各有不同;有性格外嚮的、也有令人敬而遠之的,甚至還有遇人羞羞答答的;有的固執獨斷,有的因循附和;當然也有胖、有瘦,有的生性爽朗,有的心懷憂慮;有的能豪飲,有的卻滴酒不沾;有的待人親切如傢人,有的卻嚴峻而冷若冰霜。也有的人生就一副體型,令人一望而知其為「領導人」,也有的其貌不揚,毫不能吸引彆人的注意;有的具有廣泛的興趣,有的卻除瞭他本身的狹窄圈子外其他一概不懂;還有些人雖不是自私,卻始終以其自我為中心;而有的卻落落大方,心智開放……」。
當初,蘋果公司盛極一時,以激情和創新享譽全球。但是隨著賈伯斯的離開而經曆瞭從輝煌走嚮衰落。是什麼原因促使蘋果公司發生如此令人感到遺憾的變化?我們應該注意的是,蘋果公司的産品品牌並沒有齣現緻命硬傷,技術實力並沒有消失,顯然品牌和技術並不是影響蘋果公司發展的障礙。
二○一一年,賈伯斯告病請假,蘋果公司一天之內市值變蒸發瞭六百億,形成瞭曆史以來最貴的一張請假單。從愧炙人口的蘋果公司讓我們不難發現到,一個企業的成敗,九十%取決於企業的管理者身上。
在現代的世界上,想要成為頂尖的CEO經理人必須恪守哪些原理纔能保證經商成功呢?杜拉剋對企業運營所涉及的各個環節和方麵的論述在今天及未來依然會散發齣令人震驚的光輝。
當我們依然在什麼是戰略這個問題上糾纏不清時,杜拉剋的書中能夠給予清晰的答案;當我們依然在如何塑造企業的核心能力上睏惑不堪時,杜拉剋早在幾十年前就有清晰的論述;當我們仍在不明白企業怎麼創造顧客時,杜拉剋早就有一針見血的方法論;當我們依然為自己如何獲得卓有成效的管理而迷茫時,杜拉剋已在本書中將經營者所需的思考答案,完整的呈現給讀者,來解答瞭管理者這個問題瞭。
作者簡介
羅石原
經濟學碩士。畢業後曾在某財經雜誌任採訪編輯,在職期間採訪過眾多金融和IT行業的成功者和精英,對這些成功管理者的成功經曆有著詳盡的記錄,此前著有《比爾.蓋茲給年輕人的10個忠告》。
忠告一 明白知道企業應該是什麼
把握住已經發生的變化 16
不能對未來準確的預測 19
抓住戰略規劃的重點性 22
要善於利用結構性趨勢 25
決策的依據須謹慎過時 28
著眼未來纔能遠離麻煩 31
創造未來市場唯有創新 33
最有效戰略來自於顧客 36
避免不符閤本身價值觀 40
忠告二 明白管理最重要的是什麼
公司最寶貴的資源是人 44
尋找企業最需要的人纔 46
能力高低取決人事決策 49
成功在於發揮員工長處 52
錯誤的人事決策像瘟疫 55
把最優秀的人纔請迴來 58
知人善任纔能産生價值 62
忠告三 高效管理取決於時間管理
時間管理是首重的技能 66
善於在行動前規劃時間 68
記錄是提高效能第一步 71
浪費時間會引起大失敗 74
心思隻用在正確的事上 76
善用資源於重要事情上 79
要確定哪個主要及次要 82
忠告四 尋找企業的核心價值能力
認清自己的優勢和劣勢 86
瞭解獨特的優勢是什麼 88
核心優勢要與顧客結閤 91
須成為多領域的領先者 94
研究對手復製對方優勢 97
至少有一領域超過對手 100
利用彆人優勢擴充自己 102
看重不擅長的事物領域 104
創新是永恆的核心能力 107
對手成敗是創新的先兆 110
僅有運氣是無法成功的 113
忠告五 團隊纔是企業真正的領袖
要給予公司員工歸屬感 116
與員工的價值必須相容 119
使每一個人都融入團隊 122
重視團隊裏成員的個性 125
看清每個人適閤的環境 128
衝突可用來提升戰鬥力 130
高效是成功的重要關鍵 132
忠告六 平凡的人也能取得高成效
成就的首要準則是業績 136
錶現齣色纔能獲得支持 139
成為習慣將關係著成效 141
努力其實是為自己鋪路 145
工作習慣好壞影響業績 149
須重視工作的相關資訊 152
從結果來分解工作步驟 155
善於找到最佳工作方法 158
切勿濫用科學作齣評估 162
入戲太深容易以假當真 165
忠告七 以傾聽者的經驗進行溝通
領導者的言行充滿涵義 170
溝通是管理的重要環節 173
學會用對方的語言溝通 176
須瞭解對方的溝通期望 179
定期的時間和下屬交談 182
溝通需在我們之間進行 185
目標管理是溝通的條件 187
符閤對方期望纔有力量 191
要以說服力塑造影響力 193
忠告八 必要解決無效的忙碌工作
為昨日而忙碌是種迷失 198
需自問是否有做的價值 201
要分析事情不做的後果 204
仔細地審察無益的活動 207
壓力使你錯誤使用時間 210
詢問他人避免浪費時間 212
成效在一次隻做一件事 214
忠告九 根據戰略對組織結構調整
不科學不會有好的績效 218
錯誤就是用萬能的模式 220
高績效就是種好的結構 223
組織結構須有助於溝通 225
須促進員工的自我激勵 228
層級越多組織會越僵化 230
避免臃腫刪掉無謂職位 233
忠告十 比彆人學得快纔有競爭力
豐厚成果容易陷入危機 236
成功管理主動創造變革 238
激情是卓越管理的錶現 241
對未來恐懼將拒絕變革 243
穩固的基礎是變革因素 246
産品問世意味著將過時 248
怎麼做比做什麼過時快 250
主動淘汰纔可防止淘汰 253
將成功變革建於成就上 255
結構須讓員工利於創新 258
忠告十一 領導是被領導者授予的地位
領導者須具備兩種要素 262
領導者亦必須服從製度 265
管理者也是工作的一種 268
管理的本質是完成使命 271
管理者須能以部屬為榮 274
管理必備勇氣承擔錯誤 277
管理須以人性展開領導 280
管理結果是要贏得信任 283
說實話,當初我拿到《管理者必須有的11個思想忠告:彼得.杜拉剋》這本書,內心還是有點忐忑的。彼得·杜拉剋這個名字,對我來說,就如同管理學界的“聖經”一般,他的理論總是那麼高屋建瓴,仿佛置身於雲端之上,而我,隻是一個在塵埃裏打滾的小小管理者。我擔心這本書的內容會過於學術化,充斥著晦澀難懂的術語,讓我讀起來倍感吃力,甚至提不起興趣。畢竟,每天麵對著KPI、會議、報告,我更需要的是一些能夠立竿見影、解決眼前問題的“乾貨”。然而,當我翻開書頁,被那些樸實而富有洞察力的文字所吸引時,我纔發現,我之前的擔憂是多餘的。這本書並沒有給我一套僵化的管理模闆,而是像一位慈祥的長者,在娓娓道來,分享他一生對管理的理解和感悟。 書中關於“決策”和“組織”的部分,對我觸動尤其大。我以前常常以為,管理者就是那個站在十字路口,做齣最終決定的人。但杜拉剋先生卻強調,決策的本質是“選擇”,是“放棄”,是接受不確定性。他提醒我,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是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而是一個“足夠好”的決策,並且要勇於承擔決策的後果,並從中學習。這讓我意識到,我在過去的工作中,可能過於追求所謂的“最優解”,反而錯失瞭一些良機,或者因為害怕犯錯而延誤瞭時機。在組織方麵,他也顛覆瞭我對“層級分明”的傳統觀念。他強調組織存在的目的是為瞭達成目標,而不是為瞭維持結構。他鼓勵我去思考,如何構建一個能夠激發個體潛力、促進協作的組織,而不是僅僅依靠固定的職位和權力來驅動。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管理”的本質,它不是一個靜態的職位,而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需要不斷地學習、反思和調整。
评分第一次接觸到《管理者必須有的11個思想忠告:彼得.杜拉剋》這本書,我其實帶著一種“膜拜”的心情。畢竟,彼得·杜拉剋是現代管理學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理論影響瞭無數的企業和管理者。我當時的想法是,這本書一定能給我一些高屋建瓴的指導,讓我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然而,當我真正開始閱讀,並試圖去理解那些“思想忠告”時,我纔發現,它所給予的,並非我最初設想的那種“如何做”的答案,而是一種“如何思考”的啓示。它更像是一麵鏡子,讓我看到自己在管理過程中可能存在的盲區和誤區。 書中關於“績效管理”和“創新”的章節,對我觸動最為深刻。我過去常常把績效管理簡單地理解為“設定目標,然後檢查是否達成”。但杜拉剋先生卻強調,績效的本質在於“貢獻”。他提醒我,管理者不僅僅要關注結果,更要關注個體如何為組織做齣貢獻,以及如何通過優化流程和方法來提升這種貢獻。他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對員工的評價,可能過於片麵,忽略瞭他們潛在的價值和成長的可能性。在“創新”方麵,他也打破瞭我對創新的刻闆印象。他並沒有將創新神化,而是將其視為一種“有組織的、有目的的變革”。他鼓勵我去發現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變化”,並將其視為創新的機會。這一點對我啓發很大,讓我意識到,即使是在日常的運營中,我們也可以通過細微的調整和改進,來創造價值。這本書讓我開始從“結果導嚮”轉嚮“價值導嚮”,去思考如何真正地激發團隊的潛能,並在變化中抓住機遇。
评分老實說,一開始我對於《管理者必須有的11個思想忠告:彼得.杜拉剋》這本書的期待,更多的是希望從中學習一些“硬技能”,比如如何製定更有效的KPI,如何進行更具說服力的演示,或者如何處理棘手的團隊衝突。畢竟,作為一名中層管理者,我每天都要麵對各種各樣的問題,從業績壓力到團隊建設,再到資源協調,簡直是應接不暇。杜拉剋先生的名字在我腦海裏,總是與那些高深的理論和宏大的商業戰略聯係在一起,所以我想象中這本書應該會提供一套係統的、可以套用的管理框架。然而,當我真正開始閱讀,尤其是深入體會那些“思想忠告”的時候,我纔發現,它所傳達的,是更深層次的、關於“人”的智慧,是關於如何成為一個真正有遠見、有擔當的領導者的思考。 書中關於“決策”的部分,尤其讓我印象深刻。它並不是教你如何做齣“最優”的決策,而是強調“如何做齣最適閤當前情況的決策”,並且要認識到決策本身的不確定性。這一點非常關鍵。我之前總是期望能找到百分之百正確、萬無一失的解決方案,但現實情況往往是,我們需要在信息不完整、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做齣選擇。杜拉剋先生提醒我,重要的不是追求完美的決策,而是要做齣“足夠好”的決策,並且能夠承擔決策帶來的後果,並且從過程中學習。這種“接受不確定性”的態度,讓我一下子輕鬆瞭不少。我不再因為害怕犯錯而猶豫不決,而是更願意去嘗試,去探索,去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和完善。這不僅提高瞭我的工作效率,也讓我在麵對挑戰時,心態更加從容和積極。這本書就像一個智慧的引路人,它沒有給我一張地圖,而是教會瞭我如何在迷霧中找到方嚮,如何在行走中校準航嚮。
评分拿起《管理者必須有的11個思想忠告:彼得.杜拉剋》這本書,我帶著一份期待,也帶著一份睏惑。期待的是,能從這位管理學泰鬥那裏汲取養分,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睏惑的是,我擔心這些“思想忠告”會不會太抽象,不接地氣,對於我這個每天在基層摸爬滾打的管理者來說,會不會有點“高射炮打蚊子”。然而,當我沉浸在書中,被杜拉剋先生那些深刻的洞見所吸引時,我的睏惑逐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這本書並非一本教你“如何做”的實操手冊,而是更側重於“為何要這樣做”以及“如何去思考”。它像一位智者,通過看似簡單的語言,引導你去審視那些被我們習以為常的管理現象。 我尤其對書中關於“知識工作者”和“效率”的論述印象深刻。在過去的觀念裏,我總覺得“效率”就是把事情做得更快,壓縮時間,提高産齣。但杜拉剋先生卻讓我看到瞭“效率”的更深層含義,他強調的是“做正確的事”,而不是“把事情做對”。他提醒我,對於知識工作者而言,他們的價值在於創造力和洞察力,而不僅僅是執行力。如果管理者不懂得如何去激發他們的潛能,如何為他們創造一個能夠發揮纔智的環境,那麼單純地追求“速度”,隻會適得其反。這一點讓我反思,我平時是如何對待我的團隊成員的?我是否給予瞭他們足夠的空間去思考和發揮?我是否理解瞭他們工作的真正價值?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管理中可能存在的盲點,讓我開始從“壓榨”式的管理轉嚮“賦能”式的管理,去關注如何提升知識工作者的整體效能,而不是僅僅關注個體的時間利用率。
评分《管理者必須有的11個思想忠告:彼得.杜拉剋》這本書,我其實是懷著一種“朝聖”的心情去閱讀的。彼得·杜拉剋,這位被譽為“現代管理之父”的人物,他的思想對我而言,一直都帶著一層神秘的光環。我最初的期待,是希望能夠從書中找到一些“絕世武功”,能夠瞬間解決我在管理實踐中遇到的種種難題,讓我的團隊更高效,讓我的業績更齣色。然而,當我真正沉浸其中,仔細品味每一條“忠告”時,我纔發現,這本書所傳遞的,並非是那種立竿見影的“秘籍”,而是一種更深層次的、關於“人”的洞察,以及對“管理”本質的深刻理解。 書中有關於“目標”和“溝通”的論述,尤其讓我印象深刻。我過去常常認為,設定一個清晰的目標,然後讓大傢去執行,就是管理。但杜拉剋先生卻讓我看到瞭,目標設定的背後,是如何去激發團隊的共同願景,如何去引導大傢朝著同一個方嚮前進。他強調,溝通不僅僅是信息的傳遞,更是一種情感的交流,是一種信任的建立。他提醒我,在溝通中,要傾聽,要理解,要尊重。這一點讓我反思,我平時是如何與團隊溝通的?我是否真正地理解瞭他們的想法和需求?我是否在用一種賦能的方式去激勵他們?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管理的關鍵,不在於發號施令,而在於如何建立一種積極、開放、相互信任的溝通氛圍,讓每個人都能夠貢獻自己的力量,共同實現組織的目標。這讓我對“管理”的理解,從“控製”轉嚮瞭“賦能”,從“指令”轉嚮瞭“協作”。
评分剛開始拿到《管理者必須有的11個思想忠告:彼得.杜拉剋》這本書,我的心情是既興奮又帶著點忐忑。興奮的是,能一窺彼得·杜拉剋這位管理學巨擘的思想精髓;忐忑的是,我擔心這些理論是否會過於超前,或者過於抽象,與我日常瑣碎的管理工作脫節。畢竟,我每天都在基層一綫,處理著各種具體的問題,我更需要的是能立刻派上用場的“工具”和“方法”。然而,當我逐字逐句地品讀這本書,我發現,這種擔憂完全是多餘的。這本書並沒有給我一套冷冰冰的管理手冊,而是像一位睿智的長者,用他深邃的洞察力,為我揭示瞭管理的本質和智慧。 書中關於“領導力”和“組織發展”的論述,對我影響尤為深遠。我一直覺得,領導力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氣質,是那種能夠“hold住全場”的魅力。但杜拉剋先生卻讓我看到瞭領導力的另外一麵:責任、正直、以及對人的尊重。他強調,真正的領導者,不是依靠權力來統治,而是依靠影響力來引導。他提醒我,要關注組織的目標,關注人的發展,並為組織的長遠發展負責。這一點讓我開始反思,我平時是如何對待我的團隊成員的?我是否真正地關心他們的成長?我是否給予瞭他們足夠的支持和信任?在組織發展方麵,他也顛覆瞭我對“效率”的傳統理解。他認為,高效的組織,並非一味地追求速度和産齣,而是要能夠持續地適應變化,並不斷地實現自我更新。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管理不僅僅是關於如何完成任務,更是關於如何建立一個健康、有活力、能夠持續成長的組織,而這一切,都源於對“人”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评分拿到《管理者必須有的11個思想忠告:彼得.杜拉剋》這本書,我腦子裏閃過的第一個念頭就是:“這是要讓我成為下一個商業巨頭嗎?”。彼得·杜拉剋的名字,在我心中一直與那些宏大的戰略、深遠的洞察力聯係在一起。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秘籍”,讓我能夠瞬間升級為一名卓越的管理者。然而,當我翻開書頁,我纔發現,它所提供的,並非什麼一夜暴富的捷徑,而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思維轉變。它更像是在為你的人生旅途,提供瞭一係列哲學性的指引,讓你在麵對挑戰時,能夠有更堅定的方嚮和更清晰的視野。 書中關於“學習”和“自我超越”的部分,讓我深受觸動。我一直以為,“學習”就是不斷地獲取新知識、新技能,然後應用到工作中。但杜拉剋先生卻將“學習”提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他將其視為一種持續的“再造”過程。他強調,在快速變化的時代,過去的經驗和知識,可能會成為未來的絆腳石。因此,管理者必須保持一種開放的心態,不斷地反思和更新自己的認知。這一點讓我開始審視自己,是否還在固守過去的成功經驗,是否還在抗拒新的觀念?在“自我超越”方麵,他並非要求我們成為某種完美的榜樣,而是鼓勵我們去探索自己的潛能,去挑戰自己的極限。這讓我意識到,管理不僅僅是對外的責任,更是對內的修煉。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真正的成長,是來自於不斷的學習和對自我的挑戰,這讓我對未來的管理之路,充滿瞭新的思考和期待。
评分《管理者必須有的11個思想忠告:彼得.杜拉剋》這本書,我真心覺得,與其說它是一本“管理學指南”,不如說它是一本“人生哲學啓示錄”。我當初買這本書,純粹是因為彼得·杜拉剋這個名字自帶光環,他被譽為“現代管理之父”,他的理論在我看來,總是那麼高屋建瓴,又帶著一種曆經歲月沉澱的智慧。拿到書的時候,我其實帶著點“看能不能找到幾個立竿見影的管理技巧”的心態,畢竟我們做管理的,總是在一綫摸爬滾打,希望能找到一些實用的工具來解決眼前的難題。然而,讀完之後,我發現它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並沒有給我太多那種“如果你遇到這種情況,就這樣做”的直接答案,而是更側重於“為什麼”和“如何思考”。 比如,書中反復強調的“認識自己”和“發揮優勢”這兩個概念,對我觸動特彆大。我以前總是陷在“彌補短闆”的思維模式裏,覺得哪裏做得不好就要花大力氣去改進,結果往往是疲憊不堪,收效甚微。杜拉剋先生的觀點就像一道閃電,擊中瞭我的盲點。他讓我意識到,真正有價值的管理,不是把每個人都變成全纔,而是要挖掘並放大每個人的獨特纔能,讓他們在最適閤自己的領域發光發熱。這不僅僅適用於員工,對管理者自己也同樣重要。我開始反思,我自己的核心優勢是什麼?我擅長什麼?我真正熱愛的是什麼?當我把重心從“我哪裏不好”轉移到“我哪裏做得好”,並且思考如何讓這些做得好的地方産生更大的影響力時,我的工作狀態和産齣都發生瞭質的變化。我不再糾結於那些我永遠無法精通的領域,而是將精力集中在能夠讓我脫穎而齣的方麵。這讓我覺得,管理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可以創造價值和實現個人價值的過程。
评分坦白講,最初拿到《管理者必須有的11個思想忠告:彼得.杜拉剋》這本書,我的心情是有些復雜的。一方麵,我對彼得·杜拉剋本人推崇備至,他的名字本身就代錶著一種高度和一種權威;另一方麵,我又不免擔心,這麼一本“經典”的書,會不會過於理論化,離我們這些基層管理者實際的工作場景太遠?我當時可能更希望看到一些“速效救心丸”式的管理技巧,能直接解決我工作中遇到的具體難題。但當我翻開書頁,被那些簡潔而深刻的文字所吸引時,我纔意識到,我之前的想法是多麼的片麵。這本書並不是一本“工具箱”,而更像是一套“思維體操”,它挑戰的是你固有的認知模式,引導你去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 書中的“創新”和“領導力”這些章節,給瞭我很大的啓發。我一直覺得,創新是很遙遠的事情,是那些大公司纔能玩得起的東西。而領導力,更是感覺像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天賦,不是靠後天學習就能練就的。然而,杜拉剋先生的觀點卻讓我顛覆瞭這些想法。他將創新定義為“一種有目的地、有組織的變革活動”,強調每個人都有創新的能力,關鍵在於如何去發現機會,去識彆變革的動力。這讓我意識到,我身邊的很多微小的改進,都可以被視為創新。而在領導力方麵,他並沒有強調所謂的“個人魅力”,而是強調“責任”、“正直”和“以人為本”。這讓我明白,真正的領導者,不是靠發號施令,而是靠以身作則,去建立信任,去激發團隊成員的潛力。這本書讓我看到,即使是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我們也可以通過持續的思考和實踐,去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和領導能力。
评分我拿到《管理者必須有的11個思想忠告:彼得.杜拉剋》這本書的時候,其實是帶著一點“學術考察”的心情。我一直覺得,彼得·杜拉剋的名字,對於任何一個對現代商業運作有興趣的人來說,都是繞不開的。他的理論,像是奠定瞭許多管理學教科書的基礎,而我作為一個在職場摸爬滾打多年的“老兵”,總覺得應該去“朝聖”一下這位大師的思想。我原本以為,這本書會充斥著各種復雜的模型和分析工具,需要我花很多時間去理解和消化。結果,雖然書中的內容確實需要一定的思考深度,但它的語言風格卻意外地親切和直白,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學術腔調,而是像一位長者在娓娓道來,分享他的人生經驗和對管理的獨到見解。 其中,“目標設定”和“組織發展”這兩個章節,對我觸動尤其大。我常常覺得,我們公司雖然有各種規章製度,但很多時候,大傢的努力方嚮並不那麼清晰,甚至會為瞭達成一些短期指標而忽略瞭長遠的戰略。杜拉剋先生反復強調的“組織必須為其成果負責”以及“戰略必須基於對未來趨勢的判斷”這些觀點,讓我開始審視我們現有的工作方式。他並沒有直接告訴我應該如何設定目標,而是引導我去思考:我們的組織存在的目的是什麼?我們希望達成什麼樣的長期願景?而我們現在的行為,是否真正朝著那個方嚮在努力?這種自上而下的思考方式,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會陷入低效的循環,根本原因在於我們沒有真正理解我們工作的意義和價值。這本書讓我開始重新審視我作為管理者,在引導團隊朝著正確的方嚮前進時,所扮演的關鍵角色。它鼓勵我去思考,如何通過更清晰的願景和更具前瞻性的目標,來激發團隊的內在動力,而不是僅僅依靠外部的指令和考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