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同盖大楼一样,必须规画蓝图、扎稳地基,才能一步步往上发展!
从工地主任到建筑设计大师,
白省三先生透过他的人生故事,告诉你建筑人生的三十六堂课。
他是全台最知名的建筑师,你不可能没看过他的建筑设计!
他首开建筑师联合事务所成功典范,树立建筑业界的标竿。
他教育青年学子,培育建筑英才,融汇产学的共识和力量。
他开创消费者文教基金会、担任国策顾问,为社会发展服务。
他发挥建筑师规画设计的长才,挥洒出一张精采的人生地图!
人生就是一条不断探索、规画、实践的旅程。人想要活得有理想、有尊严、有希望,就必须要有适当的规画。人生该如何去规画呢?我把它分成四个层面:事业、家庭、健康和社会贡献。我认为这四个层面是成功人生追求的重要方向,而这四个层面要均衡发展,面面俱到,才能算是成功的人生。
我就是在这四个层面的追寻中,对生命有所感悟,编撰成三十六篇文章,将我的生命故事融入其中,成为我人生所学到的三十六堂课。期盼这些我内心思考、所汇集的生活体验和生命实践,提供年轻人参考,让生命更有价值和意义,享受美满成功的人生。
当我开始执笔时,回忆过往,我发现,我的人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关键时刻,做对了选择,也採取了正确的行动。所以,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中,建立自信,锲而不舍,完成一次又一次不可能的任务。当然,我也碰过挫折和困难,让悲伤、沮丧或愤怒困住自己,然后逐渐学会认识自己、相信自己、肯定自己、学习成长。遇事不退缩、不自卑,创造有利条件,展现积极的生命力。
记得,人生千万不要从零开始!
懂得吸取智慧和规画砌筑,你就领先别人80分。
作者简介
白省三
成功的建筑师。在建筑艺术理论探讨与实践,表现卓越,连续荣获中华民国杰出建筑师奖、台北市最优秀建筑师奖、内政部最优秀建筑师奖,对都市居住和生活环境品质的提昇,贡献良多。
创设「三门联合建筑师事务所」,首开中华民国建筑师联合事务所成功典范,四十年来与伙伴团结和谐、合作无间,成为建筑业界的标竿。同时,于各大学建筑系所兼任教职,热心培育建筑英才,也融汇学界和业界的共识和力量,合力共注,为国家社会服务。
参与发起保护消费者运动,共同创设「中华民国消费者文教基金会」,并担任第三任董事长,出钱出力、劳怨不避,对国内保护消费者的启蒙和发展,贡献卓着。创刊「消费者报导」杂志,传播消费资讯、增进消费知识,唤起消费者自觉,维护消费者权益,提昇国民生活品质和社会教育工作。
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团体,先后担任台北青商会会长、台北士林扶轮社社长,热心贡献心力,荣获中华民国公益服务协会颁发「第一届国家公益奖」。
致力于公共事务的服务,先后担任行政院、教育部、内政部、考选部、工程会等各委员会委员和总统府国策顾问,对公共政策提供贡献,并提昇政府部门服务品质和效率。
另一方面,以自己的兴趣,收藏本土西洋美术品,因深受矿工画家洪瑞麟的感动,投入本土西洋美术领域,开启了台湾艺术品的拍卖风潮。
白省三先生是多元参与产、官、学及艺文界的建筑师,在事业、家庭、健康和社会贡献之间均衡发展,正发挥了建筑师规划设计的长才,挥洒出一张精采的人生规画图。
推荐序1
不一样的三十六计
想到省三,就会想到《论语.学而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谋事是否不够尽心?与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师长传授的学业是否不曾复习?」社会大染缸,心为外利所动,失去真我,儒家主张反求诸己:从修身养性到为人处事。
正直诚信是他的为人、诚恳尽力是他的处事,这是我所认识的他,也是我扶轮社友White,这本书的作者------建筑达人白省三。
在我二○○一年二月担任士林扶轮社社长之时,社员扩展是一大要务。在全体社友的合作下,创立北投社,其中,推动摇篮的手,就是White。他扛起保母的重责大任,接到任务,义不容辞,两肋插刀,全力以赴,运筹帷幄,圆满达成。在他的带领下,北投扶轮社造成地区的轰动,新社员六十六位,人数规模足以成立两个社,创下地区空前的记录,当时的国际扶轮社长Richard D. King还亲自到国宾饭店授证。又在我接任扶轮地区总监的二○一○至二○一一年度,该社于当届又辅导成立「草山」及「同领」两个新社,分别以五十七名及四十五名社友,再次刷新了历史。因为他,开启了社员拓展的良善循环。
总是乐在每一个时刻、每一个地点的White,是一位好的社团伙伴,也是一位好的合作伙伴,更是一位好爸爸。这本着作,亲自操刀,并经过多次的来回修改,只为了传承给晚辈一次到位的人生经历。White用自己的亲身体验,从建筑人生的基石、开创人生的网路、架构人生的原则、打造人生的价值、成功人生的行动、幸福人生的态度等六大面向,交错出品味人生,赢得尊敬的三十六计,不同于尔虞我诈、血海厮杀、你死我亡的兵法三十六计。
人生有「四历」:学历、经历、实力及病历。求学阶段讲究学历,当同学们都坐得离老师远远的,White就是与众不同,每次固定选第一排最接近老师的座位,找到机会就发问,与老师持续互动,建立关系,开创人生的网络;就业看经历,专业的高知识背景,并非唯一,而是洋洋洒洒的社团历练,勇于接受挑战,当仁不让;社会靠实力,人脉的经营,并非浮于表面的点头之交,是从服务的本心开始,内在的修为,克己复礼,外在的处事,圆融周到;老年看病历,White找到真正的良方解药,因为「良田千亩,只能日食三餐;华厦万栋,也只能夜眠八尺」。这良方是什么呢?就是活在当下的快乐。
三十二年次的他,现在是「人生七十才开始」,不忘倾囊相授经验与所学,浓缩精华中的精华,为自己盖一栋稳固又壮观的人生住宅。若说「娶一个好某,卡赢拜三个天公祖;嫁一个好尪,胜过做三十年苦工」,那么「读一本的好册,省掉几十年坎坷路」。
苏一仲
本文作者为和泰兴业董事长
推荐序2
追寻六面向价值的平衡幸福人生
认识白董事长已三十多年,当时我是青商会的会员,白董事长则是青商会很活跃的干部,后来他更一路由台北青商的会长到担任消费者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台北市建筑师公会理事长等,参与许多公益团体的活动,并致力于公共事务的服务,为社会做出具体的贡献,更获第一届国家公益奖的殊荣肯定。
二十多年前我参加金石会后,因为白董事长也是会员,所以我们经常在餐会与打球的聚会活动中碰面,也经常分享彼此的经验与看法。此次白董事长出书,特别将其丰富人生的历练整理出三百则要点,以作为其对其子女的叮嘱,最后浓缩成三十六则与读者分享,可作为年轻朋友的励志参考。
诸如白董事长在书中第五条箴言提到「学习服务,当仁不让」,鼓励年轻朋友积极参与各种不同的计画与活动,当仁不让,以服务社会的精神参与,他特别指出生命是一种相互服务的过程,每个人的「服务」与「被服务」都随时在发生,且服务和学习相辅相成。
我也曾经提出「人生以享受为目的」的理念,其实也是要鼓励大家「人生要以服务为目的」,因为人的一生中,接受别人的服务多,服务别人相对较少,如果希望能享受人生,则势必要多提供别人服务。
此外,服务和学习相辅相成我也有很深的体验。我原本个性害羞,不过我在交通大学念书期间,因为基于服务同学而成立许多社团,在服务同学的过程中,反而让我学习到领导、沟通等技巧,对我日后创业有很大的帮助。
白董事长另外也提出「为自己做好准备,创造机会」、「保持热情,创造自我价值」等人生箴言,我亦深有同感,我也经常鼓励有志创业的年轻朋友,「机会是留给准备好的人」,这里所谓准备好,就是要具备足够的能力,当机会来临时,才能及时抓住。
我的座右铭是「挑战困难、突破瓶颈、创造价值」,这点也与白董事长的看法不谋而合,人生要有意义,就在于能创造价值,对社会有所贡献,不论贡献或多或少,都有其价值所在。而要创造价值,首先就要能突破现有的瓶颈,现存的瓶颈往往是妨碍价值展现的所在,一旦能突破现有的瓶颈,就能创造价值。
之所以成为瓶颈,必有其困难处,若能有此勇气挑战困难,以热诚、执着、务实的心态面对困难,相信挑战困难的过程就能自我成长,且如果能有所突破,不仅事情本身能对社会有所贡献,也可建立典范,增加信心,鼓励更多人挑战困难、突破瓶颈进而创造价值。
我也鼓励年轻朋友,在追寻幸福人生的过程中,要将眼光放远,如同我所提出的「六面相价值不灭理念」,人生的幸福应该从六个方面来「算总帐」,包括「有形」或「无形」、「直接」或「间接」、「现在」或「未来」等六个面向,而不是只偏重有形、直接、现在的价值,如此在家庭、事业、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的人生。
白董事长在书中,也与大家分享了他这些年来,许多创造出无形、间接、未来价值的具体案例,这些都是很值得年轻朋友参考学习的经验,也鼓励年轻朋友不要只着眼于目前的利益而侷限了自己的长远发展。
本书中这些人生的箴言可说是白董事长人生经验的精华,也跟我许多的思维看法一致,十分值得读者参考,特别是白董事长在每则人生箴言之后都以详尽的例子来说明,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如能进一步将这些经验的累积,内化为自己的基本信念,进而落实,相信一定能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施振荣
本文作者为宏□集团创办人
说实话,我拿到《用心创造价值:建筑师白省三的人生哲学》这本书的时候,脑子里浮现的是一幅画面:一位白发苍苍、睿智的老建筑师,坐在洒满阳光的落地窗前,手中拿着一杯清茶,娓娓道来他一生中的点点滴滴,他对建筑的热爱,他对生活的热忱,他对人生意义的追寻。我期待书中能有那些令人拍案叫绝的建筑设计理念的诞生故事,那些关于如何用一砖一瓦去承载一份情感、一个梦想的传奇。 但翻开书页,我看到的却是……嗯,怎么形容呢?更像是一份详细的“建筑材料使用手册”,而且是那种非常非常细致入微的。书里花了大量的篇幅在介绍各种石材、木材、金属等建筑材料的物理特性,比如它们的耐候性、抗压强度、防火等级,甚至还有不同品牌的性能对比。更让我惊讶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不少关于各种连接件、紧固件的详细说明,比如螺栓的规格、焊接的工艺要求,以及不同涂料的施工方法。 这些内容,无疑是非常专业的,对于一个需要了解建筑材料的工程师或者施工人员来说,可能价值连城。但是,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希望看到的是那种能够触动心灵的思考,是关于建筑如何与人、与环境产生深刻连接的哲学洞察。这些具体的材料和工艺信息,虽然是建筑的基础,但它们本身并不能直接传达出“人生哲学”的意境。我感觉自己像是被拉进了一个庞大的技术数据库,而不是在与一位建筑师进行一场关于人生智慧的对话。这种内容的侧重点,与我最初的阅读期望,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跨越领域,将不同学科的智慧融会贯通的书籍情有独钟。《用心创造价值:建筑师白省三的人生哲学》这个书名,就瞬间点燃了我对这种跨界探索的兴趣。我设想书中会探讨建筑师的独特视角如何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更广泛的人生议题,比如如何构建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内心的平衡,或者如何以一种更有创造力的方式来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我期望能从书中的建筑智慧中,提炼出一些适用于生活的普遍性原则,获得一些关于如何“设计”自己人生的启示。 然而,在深入阅读之后,我发现这本书的内容,更像是一本……呃,怎么说呢,它是一本关于“建筑项目审批流程”的深度解析。书里详细地罗列了从项目立项、方案报建、施工许可到竣工验收等一系列行政审批环节,并且对每个环节所需的材料、部门、审批依据都做了详尽的说明。甚至还包括了各种表格的填写指南,以及一些常见的被驳回的案例分析。 我理解,对于很多从事房地产开发或者项目管理的专业人士来说,熟悉并掌握这些流程至关重要。但对于一个期待从书中获得人生哲学启示的读者而言,这种对行政程序的过度关注,显得有些枯燥乏味。我期待的是一种思想的碰撞,一种灵感的激发,而不是一场关于 bureaucracy 的细致讲解。我想要的是如何“建造”一个有价值的人生,而不是如何“申请”一个建筑项目。这种内容的取向,让我觉得这本书与我最初对“人生哲学”的期待,相去甚远。
评分这本《用心创造价值:建筑师白省三的人生哲学》虽然书名吸引人,但我翻了几页后,发现它更像是一本……嗯,怎么说呢,它似乎是那种非常聚焦于特定技术细节的书籍。我原本以为会看到一些关于建筑美学、空间运用,或者是建筑师如何将个人情怀融入设计,甚至是对社会人文的思考。毕竟,“人生哲学”这个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更广阔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探讨。 然而,书的内容大部分都在讲解各种工程学的原理,比如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不同结构体系的优劣势对比,还有各种施工工艺的详细步骤。我甚至看到了不少关于混凝土配比、钢筋锚固长度的计算公式,以及各种复杂的图纸解读方法。这让我有点意外,因为我通常读建筑类书籍,更偏向于那些能带来启发,能打开思路的。这种过于偏重技术层面的内容,虽然对于真正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可能非常实用,但对于一个普通读者,甚至是一个对建筑设计有兴趣但非专业人士的我来说,读起来就有些吃力,而且信息量太大,不容易消化,也无法让我产生那种“心灵触动”或者“人生领悟”的感觉。
评分当我看到《用心创造价值:建筑师白省三的人生哲学》这个书名时,我立刻联想到了那些关于如何将生活过得有声有色,如何从平凡中发现不凡的故事。我希望书中能够展现白省三先生作为一名建筑师,是如何在设计的过程中,将他对生活的热爱、他对美的追求、他对社会的责任感,融入到每一个建筑空间之中,从而创造出能够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甚至触动人们心灵的“价值”。我期待的是一种关于“用心”的诠释,一种关于如何将热情与专业完美结合,最终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的动人篇章。 然而,在翻阅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它更多的是在……嗯,与其说是人生哲学,不如说是一本关于“建筑节能技术”的专业指南。书里面详细介绍了各种保温材料的性能参数、隔热系数,以及不同类型的节能门窗的选配原则。还有关于太阳能利用、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的详细技术说明,以及各种绿色建筑指标的计算方法。 我承认,在当前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背景下,节能技术确实非常重要,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但对我而言,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种更宏观、更具人文关怀的探讨,是关于建筑师如何通过设计,去回应社会需求,去改善城市环境,去提升居民的生活幸福感。这种侧重于具体技术细节的讲解,虽然专业,但却很难让我从中感受到“用心创造价值”的温度,也未能触及我对“人生哲学”的深层理解。我期待的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滋养,而不是一份技术手册。
评分当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用心创造价值:建筑师白省三的人生哲学》这本书时,我满怀期待地想窥探一位在建筑界享有盛誉的艺术家是如何将他的智慧与生活哲学融为一体的。我设想书中会充满了对“何为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的深刻剖析,或许会引用大量的文学、艺术、哲学经典,通过建筑的视角来阐释人生百态。我希望看到的是一种跨界的思考,是建筑师如何从自然、人文、历史中汲取灵感,并将其转化为独特的建筑语汇,进而影响甚至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然而,在阅读过程中,我逐渐发现,这本书的主体内容似乎更侧重于……嗯,与其说是人生哲学,不如说是一系列非常具体的、关于如何“高效工作”的指南。书里详细描述了白省三先生在项目管理、时间规划、团队协作等方面的个人方法论。大量的篇幅被用来解释他如何组织会议、如何分配任务、如何设定目标并跟踪进度。其中不乏许多实用的技巧,比如如何撰写一份清晰的项目报告,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以避免误解,以及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和专注。 我承认,这些内容对于任何一个职场人士来说,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高效的工作方法确实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任务,实现个人价值。但是,这与我最初对“人生哲学”的理解,似乎有着不小的偏差。我期待的是一种更宏观、更具人文关怀的探讨,是关于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如何寻找人生的意义,如何在纷繁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而这本书,似乎将“价值创造”更多地限定在了“工作效率”和“项目成功”的范畴内,这种视角显得有些狭窄,未能满足我对于“人生哲学”的深层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