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明治维新,是这样展开的……
一八六八年展开的「明治维新」,是大家所熟知的历史,它形成了现代日本政治社会的雏型,也使日本再次跳入了世界舞台。但这样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改变,并非如我们一般所认为的是靠着(土反)本龙马、西乡隆盛等有志之士登高一唿就能简单完成。它是经过不断地折冲调节,甚至是战争杀戮,才有往后的日本国诞生。
而在新国家建立后,该要以怎样的方式治理,又成为新政府领导者的首要问题。一八七一 ~ 七三年的岩仓使节团,即肩负吸收西洋制度、文化的使命。透过政府领导者的实际出访,让日本了解所处的时空环境,并且思考身为一个小国的未来方向该如何前进。此部分,当是「明治维新」更发人深省之处。
本书特色
◎抛开电视剧的维新幻想,从真实历史的角度,来看一个「国家」是如何完成的。
◎了解「维新」与「天皇」的关系,是掌握近代日本史认识的关键。
◎从社会底层的活动,来看当时的日本人是如何理解「维新」。
◎欲了解近代日本对朝鲜、台湾的野心,本书是必备参考。
作者简介
田中 彰
一九二八年出生于山口县。
东京教育大学文学部毕业,同大学博士课程修了。专攻日本近代史。现为北海道大学名誉教授。着有《明治维新政治史研究》(一九六三)、《明治维新观的研究》(一九八七)、《开国与倒幕》(一九九二)、《岩仓使节团「美欧回览实记」》(一九九四)、《小国主义》(一九九九)、《明治维新与西洋文明》(二○○三)等多部作品。
译者简介
何源湖
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暨日本语文学系毕业。爱好美食、单车、ACG及日本历史文化。
序章 近代日本的开端
飞向旧金山的第一步 / 日之丸演讲 / 明治维新的开端 / 明治维新结束的各种学说 / 本 书的观点
第一章 是「救世」还是「王政复古」?
一、「救世」与「这不挺好吗」
江户小石川的舍诉 / 舍诉的口号 / 乌托邦与日本国家 / 「这不挺好吗」 / 「这不挺好吗」各派学说 / 「救世」与「这不挺好吗」 / 自然而然的理论
二、从「大正奉还」到「王政复古」
德川庆喜的意图 / 德川统一政权的构想 / (土反)本龙马的官制案 / 「玉」与「戏剧」 / 「王政复古」军事政变 / 小御所会议 / 「王政复古的大号令」的思想
第二章 戊辰的内乱
一、鸟羽伏见之战与五箇条誓文
赫本博士的信件 / 公议政体派的反击 / 鸟羽伏见之战 / 大坂迁都论 / 循序渐进的行动样式 / 五箇条的誓文及宸翰 / 誓文的政治性 / 被遗忘的誓文 / 誓文的第一步
二、上野战争、奥羽越列藩同盟
环伺的国际势力 / 胜、西乡会谈的内幕 / 上野战争与东京 / 奥羽越列藩同盟 / 两枚的文书 / 河井继之助与北越战争 / 东北战争与民众 / 失败者的怨恨 / 嗅出差别的民众
三、内乱终结与「御一新」
海舟的切齿扼腕 / 武士的「共和国」 / 龙蛇混杂的虾夷地方开拓 / 死者也适用的差别待遇 / 戊辰战争论 / 「明治」与「维新」 / 从「一新」到「御一新」
第三章 民心的去向
一、「伪官军」事件与隐歧骚动
草莽——相乐总三 / 赤报队与「伪官军」 / 隐歧的文武馆设置运动 / 岛民集结与放逐郡代 / 岛内「自治」的体制 / 「日本经验的缩图」
二、诸队叛乱与民众
「队伍大人」 / 诸队叛乱 / 「长官与士兵的分裂」 / 诸队叛乱与一揆 / 对内乱的危机感 / 抵抗思想的伏流
三、民心的去向
民心的起伏与特征 / 支持率三成的新政府 / 百姓五郎作的下场 / 脱籍浮浪之徒 / 否定「王政复古」的理念 / 多重的危机
第四章 统一国家的形成(一)——支配的思想
一、维新政权
过渡期中的过渡政权 / 公武合体体制 / 朝藩体制 / 维新官僚
二、天皇与公议
长崎会议所 / 长崎裁判所 / 公议舆论与制度 / 口号的真相 / 天皇与公议的组合 / 国家独立与公议 / 关键字——公议 / 藏在暗处的关键字
第五章 统一国家的形成(二)——支配的真相
一、藩政的改革
戊辰战争与王土王民论 / 静冈藩的设置 / 藩财政的危机 / 藩权力的无力化 / 藩政改革令 / 熊本藩的改革 / 高知藩、山口藩 / 和歌山藩、鹿儿岛藩
二、维新政权的经济基础
会计基立金 / 由利财政 / 「泥」银时代 / 大隈重信的登场 / 通商司政策 / 重视外来压力说 / 内部矛盾说
三、废藩置县及其真相
版籍奉还的上表文 / 政治的奉还准许 / 一石二鸟的亲兵设置 / 废藩置县与书生论 / 导致废藩的各项因素 / 废藩置县与府县序列 / 忠勤藩与朝敌藩 / 表达恭顺叛逆的想法 / 天皇亲政、万机亲裁
第六章 美化天皇地位
一、天皇、宫廷、民众
天皇睦仁的幼年时代 / 东京奠都与宫廷改革 / 全新的帝王学 / 天皇形象的深入民众 / 从「聚集」到「动员」 / 活神信仰与天皇
二、神道、排佛毁释及镇压天主教
神道的国教化 / 天皇与诸神 / 排佛毁释运动 / 不为人知的动机 / 镇压天主教 / 「旅行」的故事 / 循序渐进的解禁
三、国民教化与国家神道之路
教部省与三条教则 / 神社制度的确立 / 节日的制定 / 往「天皇」固定 / 祭祀与宗教的分离
第七章 岩仓欧美使节团
一、岩仓使节团与留守政府
岩仓使节团的出发 / 使节团的特征 / 女留学生与华族 / 使节团的目的 / 派遣使节团的重点 / 与留守政府的约定 /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 派阀对立与官僚机构 / 使节团的国家课题 / 「简介」
二、在美国的使节团
初体验 / 发展的原动力 / 亚洲、日本与美国 / 支配者的观点 / 共和政治的特色 / 「粗鄙的丑俗」 / 临阵磨枪的委任书 / 对美谈判化为泡影
三、欧洲巡访
前往英国 / 大出洋相 / 贸易、工业国英吉利 / 资产阶级国家的根本 / 法国与英国 / 叛党,巴黎公社 / 与旧幕臣的邂逅 / 俾斯麦与木户、大久保 / 对于男女风俗的安心感 / 从「小国」踏上归途 / 对「小国」的强烈关心 / 文明观与亚洲观 / 使节团的评价
第八章 内务卿大久保利通
一、明治六年十月政变
「蜘蛛之蜷缩」 / 大久保与木户 / 征韩即制韩 / 反对征韩的想法及理由 / 一进一退的征韩论 / 大久保的秘计 / 明治六年十月政变 / 征韩论的对立基础
二、大久保体制及内务省
政变后的政府 / 内务省的设置 / 三省体制 / 流动的藩阀体制 / 旧幕臣阶级的问题 / 地方官僚 / 本籍者比率 / 大久保体制的特质 / 内务省的机能 / 警察权的掌握 / 支配地方行政
三、殖产兴业与北海道
两阶段的殖产兴业政策 / 工部省的政策 / 内务省的政策 / 北海道的开拓政策 / 重新检讨的开拓形象 / 对爱奴人而言的维新
第九章 征兵令与地租改正
一、征兵令与民众
壬申户籍与「家」 / 与宗门人别帐的差异 / 区长、户长与大区、小区制 / 征兵令与血税一揆 / 「血税」与外国人 / 规避兵役 / 「家」与兵役 / 诈欺、迁移户口、失踪 / 规避兵役的实际人数 / 征兵令修正及民众的抵抗
二、地租改正与农民生活
地租改正的目的 / 背负着矛盾的改正 / 地租改正法 / 加藤家与地租改正 / 野口家的情况 / 地租改正的作用及结果 / 收获、米价、利率 / 创造出来的地价 / 忍耐五年之后
第十章 「文明开化」的内幕
一、未解放的解放令
娼妓解放令 / 解放令的内幕 / 「一君万民」的「平等」
二、学制与文明开化
学制的实施过程 / 教科书与地方文化 / 明六社的特征及性质 / 「文明开化」与「富国强兵」 / 「文明开化」与民众
第十一章 东亚中的日本
一、对东亚的看法
万国对峙与国权恢复 / 对欧美的屈服与对东亚的看法 / 中日修好条规 / 围绕在条规上的特征
二、出兵台湾及江华岛事件
八瑶湾事件 / 台湾与朝鲜 / 出兵台湾 / 民心的动向与出兵的结果 / 江华岛事件 / 日朝修好条规的逻辑 / 政治的背景
第十二章 维新的落幕
一、民选议会的理论及士族叛乱
「猎捕野狗」及传阅文件 / 对政治主体的自觉 / 民选议会的理论 / 士族的动向
二、「私议的公议化」抗争
维新的「美事」与「难事」 / 减租令与行政改革 / 「公议」与「私议」 / 爱知县春日井郡的抗争 / 公议的真相 / 地域性分裂与阶层性分裂 / 福泽谕吉与农民 / 流产的直接上诉 / 四点的特征 / 私议的公议化
三、「琉球处分」代表的意义
三种意见 / 《近事评论》的见解 / 琉球政策的特征 / 支配阶层的分裂 / 民众的生活 / 民众的动向 / 国际上的担忧 / 军事上的关心 / 「分岛改约」案 / 「琉球处分」的性质 / 本州、北海道、沖绳 / 明治维新的意义
相关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这本书,嗯,怎么说呢,让我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仿佛置身于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每一次翻开,都能感受到作者笔下人物的挣扎与抉择,他们的爱恨情仇,他们的理想与抱负,都如电影般在我脑海中回放。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细节的描绘,无论是街头巷尾的市井生活,还是朝堂之上的暗流涌动,都刻画得淋漓尽致。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品一杯陈年的老酒,初尝时或许有些涩,但细细品味,却能感受到其中复杂而醇厚的韵味。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切的理解和感悟。每次合上书本,我都会陷入沉思,回味那些跌宕起伏的情节,思考人物的命运走向。我甚至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代入其中,想象如果是我,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我在其他许多书中都未曾有过的。作者的文笔也相当老练,语言流畅且富有感染力,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虽然我不是历史专业的,但通过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场生动而深刻的历史课堂。它让我对那个充满变革的年代,对那些推动历史的车轮前进的人物,有了更鲜活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很有特色,非常典雅,同时又带着一股历史的厚重感。作者在遣词造句上,可谓是精雕细琢,每一个字都恰到好处,每一个句子都充满了力量。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绘人物心理活动时所使用的那些比喻和意象,它们能够准确地传达出人物内心的微妙情感,让我感同身受。读这本书,就像是在欣赏一幅精美的画卷,每一个细节都值得细细品味。它让我放慢了阅读的节奏,去感受文字的韵律,去体会作者的情感。我甚至会把一些精彩的段落抄写下来,反复阅读。这本书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所讲述的故事,更在于它所展现出的文字之美。它让我意识到,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信息,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作者用他高超的写作技巧,将一个看似遥远的历史事件,变得如此鲜活,如此生动,如此引人入胜。这本书让我对文学的力量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对文字的魅力有了更深的体会。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一种震撼。它不仅仅是讲述了一个历史事件,更是展现了一个民族在变革中所经历的阵痛与新生。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那个时代人们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有对旧传统的眷恋,又有对新世界的憧憬。这种内心的纠结与冲突,被刻画得淋漓尽致,让我深感共鸣。我仿佛能够听到那个时代的回响,感受到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书中对于社会变革的描写,也让我印象深刻。那些看似微小的个体,在历史的洪流中,却能发挥出惊人的力量。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去挑战旧的秩序,去创造新的未来。这种精神力量,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它让我明白,历史从来不是由少数伟人书写的,而是由无数普通人共同推动的。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历史读物,更是一本关于勇气、关于坚持、关于变革的精神读本。每次读完,我都会感到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激励我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评分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部非常有深度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本历史书,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关于时代、关于命运的百科全书。作者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剖析,以及对人物命运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复杂性,人性的多面性,以及命运的不可预测性。它让我学会了从更广阔的视角去审视问题,去理解他人。每一次翻开这本书,我都会有新的感悟和收获。它不仅仅满足了我对历史的好奇,更在精神层面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它让我明白,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挑战,而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个体,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历史。这本书让我对“历史”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再是枯燥的年代和事件的堆砌,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气息的宏大叙事。它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并且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发现的好书。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叙事手法非常独特,它没有采取那种按时间顺序线性讲述的方式,而是采用了一种碎片化、多视角的叙述。一开始我还有些不适应,总觉得情节有些跳跃,人物关系也显得扑朔迷离。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渐渐体会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这种方式反而更能展现出那个时代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让读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同一件事,去理解不同人物的动机和立场。作者巧妙地将历史事件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使得每一个人物都显得那么真实,那么有血有肉。我常常在读到某个情节时,会反复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为什么他们会做出这样的选择?这种不断质疑和探究的过程,反而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洞察。书中的人物塑造也非常成功,他们不再是教科书上那些冰冷的名字,而是活生生的人,有优点也有缺点,有喜怒哀乐。我时常会在某个角色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或者从他们的经历中获得一些启发。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的百态,也映照出人性的复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