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真正的明治维新,是这样展开的……

  一八六八年展开的「明治维新」,是大家所熟知的历史,它形成了现代日本政治社会的雏型,也使日本再次跳入了世界舞台。但这样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改变,并非如我们一般所认为的是靠着(土反)本龙马、西乡隆盛等有志之士登高一唿就能简单完成。它是经过不断地折冲调节,甚至是战争杀戮,才有往后的日本国诞生。

  而在新国家建立后,该要以怎样的方式治理,又成为新政府领导者的首要问题。一八七一 ~ 七三年的岩仓使节团,即肩负吸收西洋制度、文化的使命。透过政府领导者的实际出访,让日本了解所处的时空环境,并且思考身为一个小国的未来方向该如何前进。此部分,当是「明治维新」更发人深省之处。

本书特色

  ◎抛开电视剧的维新幻想,从真实历史的角度,来看一个「国家」是如何完成的。

  ◎了解「维新」与「天皇」的关系,是掌握近代日本史认识的关键。

  ◎从社会底层的活动,来看当时的日本人是如何理解「维新」。

  ◎欲了解近代日本对朝鲜、台湾的野心,本书是必备参考。

作者简介

田中 彰

  一九二八年出生于山口县。

  东京教育大学文学部毕业,同大学博士课程修了。专攻日本近代史。现为北海道大学名誉教授。着有《明治维新政治史研究》(一九六三)、《明治维新观的研究》(一九八七)、《开国与倒幕》(一九九二)、《岩仓使节团「美欧回览实记」》(一九九四)、《小国主义》(一九九九)、《明治维新与西洋文明》(二○○三)等多部作品。

译者简介

何源湖

  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暨日本语文学系毕业。爱好美食、单车、ACG及日本历史文化。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序章 近代日本的开端
飞向旧金山的第一步 / 日之丸演讲 / 明治维新的开端 / 明治维新结束的各种学说 / 本 书的观点

第一章 是「救世」还是「王政复古」?

一、「救世」与「这不挺好吗」
江户小石川的舍诉 / 舍诉的口号 / 乌托邦与日本国家 / 「这不挺好吗」 / 「这不挺好吗」各派学说 / 「救世」与「这不挺好吗」 / 自然而然的理论

二、从「大正奉还」到「王政复古」
德川庆喜的意图 / 德川统一政权的构想 / (土反)本龙马的官制案 / 「玉」与「戏剧」 / 「王政复古」军事政变 / 小御所会议 / 「王政复古的大号令」的思想

第二章 戊辰的内乱

一、鸟羽伏见之战与五箇条誓文
赫本博士的信件 / 公议政体派的反击 / 鸟羽伏见之战 / 大坂迁都论 / 循序渐进的行动样式 / 五箇条的誓文及宸翰 / 誓文的政治性 / 被遗忘的誓文 / 誓文的第一步

二、上野战争、奥羽越列藩同盟
环伺的国际势力 / 胜、西乡会谈的内幕 / 上野战争与东京 / 奥羽越列藩同盟 / 两枚的文书 / 河井继之助与北越战争 / 东北战争与民众 / 失败者的怨恨 / 嗅出差别的民众

三、内乱终结与「御一新」
海舟的切齿扼腕 / 武士的「共和国」 / 龙蛇混杂的虾夷地方开拓 / 死者也适用的差别待遇 / 戊辰战争论 / 「明治」与「维新」 / 从「一新」到「御一新」

第三章 民心的去向

一、「伪官军」事件与隐歧骚动
草莽——相乐总三 / 赤报队与「伪官军」 / 隐歧的文武馆设置运动 / 岛民集结与放逐郡代 / 岛内「自治」的体制 / 「日本经验的缩图」

二、诸队叛乱与民众
「队伍大人」 / 诸队叛乱 / 「长官与士兵的分裂」 / 诸队叛乱与一揆 / 对内乱的危机感 / 抵抗思想的伏流

三、民心的去向
民心的起伏与特征 / 支持率三成的新政府 / 百姓五郎作的下场 / 脱籍浮浪之徒 / 否定「王政复古」的理念 / 多重的危机

第四章 统一国家的形成(一)——支配的思想

一、维新政权
过渡期中的过渡政权 / 公武合体体制 / 朝藩体制 / 维新官僚

二、天皇与公议
长崎会议所 / 长崎裁判所 / 公议舆论与制度 / 口号的真相 / 天皇与公议的组合 / 国家独立与公议 / 关键字——公议 / 藏在暗处的关键字

第五章 统一国家的形成(二)——支配的真相

一、藩政的改革
戊辰战争与王土王民论 / 静冈藩的设置 / 藩财政的危机 / 藩权力的无力化 / 藩政改革令 / 熊本藩的改革 / 高知藩、山口藩 / 和歌山藩、鹿儿岛藩

二、维新政权的经济基础
会计基立金 / 由利财政 / 「泥」银时代 / 大隈重信的登场 / 通商司政策 / 重视外来压力说 / 内部矛盾说

三、废藩置县及其真相
版籍奉还的上表文 / 政治的奉还准许 / 一石二鸟的亲兵设置 / 废藩置县与书生论 / 导致废藩的各项因素 / 废藩置县与府县序列 / 忠勤藩与朝敌藩 / 表达恭顺叛逆的想法 / 天皇亲政、万机亲裁

第六章 美化天皇地位

一、天皇、宫廷、民众
天皇睦仁的幼年时代 / 东京奠都与宫廷改革 / 全新的帝王学 / 天皇形象的深入民众 / 从「聚集」到「动员」 / 活神信仰与天皇

二、神道、排佛毁释及镇压天主教
神道的国教化 / 天皇与诸神 / 排佛毁释运动 / 不为人知的动机 / 镇压天主教 / 「旅行」的故事 / 循序渐进的解禁

三、国民教化与国家神道之路
教部省与三条教则 / 神社制度的确立 / 节日的制定 / 往「天皇」固定 / 祭祀与宗教的分离

第七章 岩仓欧美使节团

一、岩仓使节团与留守政府
岩仓使节团的出发 / 使节团的特征 / 女留学生与华族 / 使节团的目的 / 派遣使节团的重点 / 与留守政府的约定 /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 派阀对立与官僚机构 / 使节团的国家课题 / 「简介」

二、在美国的使节团
初体验 / 发展的原动力 / 亚洲、日本与美国 / 支配者的观点 / 共和政治的特色 / 「粗鄙的丑俗」 / 临阵磨枪的委任书 / 对美谈判化为泡影

三、欧洲巡访
前往英国 / 大出洋相 / 贸易、工业国英吉利 / 资产阶级国家的根本 / 法国与英国 / 叛党,巴黎公社 / 与旧幕臣的邂逅 / 俾斯麦与木户、大久保 / 对于男女风俗的安心感 / 从「小国」踏上归途 / 对「小国」的强烈关心 / 文明观与亚洲观 / 使节团的评价

第八章 内务卿大久保利通

一、明治六年十月政变
「蜘蛛之蜷缩」 / 大久保与木户 / 征韩即制韩 / 反对征韩的想法及理由 / 一进一退的征韩论 / 大久保的秘计 / 明治六年十月政变 / 征韩论的对立基础

二、大久保体制及内务省
政变后的政府 / 内务省的设置 / 三省体制 / 流动的藩阀体制 / 旧幕臣阶级的问题 / 地方官僚 / 本籍者比率 / 大久保体制的特质 / 内务省的机能 / 警察权的掌握 / 支配地方行政

三、殖产兴业与北海道
两阶段的殖产兴业政策 / 工部省的政策 / 内务省的政策 / 北海道的开拓政策 / 重新检讨的开拓形象 / 对爱奴人而言的维新

第九章 征兵令与地租改正

一、征兵令与民众
壬申户籍与「家」 / 与宗门人别帐的差异 / 区长、户长与大区、小区制 / 征兵令与血税一揆 / 「血税」与外国人 / 规避兵役 / 「家」与兵役 / 诈欺、迁移户口、失踪 / 规避兵役的实际人数 / 征兵令修正及民众的抵抗

二、地租改正与农民生活
地租改正的目的 / 背负着矛盾的改正 / 地租改正法 / 加藤家与地租改正 / 野口家的情况 / 地租改正的作用及结果 / 收获、米价、利率 / 创造出来的地价 / 忍耐五年之后

第十章 「文明开化」的内幕

一、未解放的解放令
娼妓解放令 / 解放令的内幕 / 「一君万民」的「平等」

二、学制与文明开化
学制的实施过程 / 教科书与地方文化 / 明六社的特征及性质 / 「文明开化」与「富国强兵」 / 「文明开化」与民众

第十一章 东亚中的日本

一、对东亚的看法
万国对峙与国权恢复 / 对欧美的屈服与对东亚的看法 / 中日修好条规 / 围绕在条规上的特征

二、出兵台湾及江华岛事件
八瑶湾事件 / 台湾与朝鲜 / 出兵台湾 / 民心的动向与出兵的结果 / 江华岛事件 / 日朝修好条规的逻辑 / 政治的背景

第十二章 维新的落幕

一、民选议会的理论及士族叛乱
「猎捕野狗」及传阅文件 / 对政治主体的自觉 / 民选议会的理论 / 士族的动向

二、「私议的公议化」抗争
维新的「美事」与「难事」 / 减租令与行政改革 / 「公议」与「私议」 / 爱知县春日井郡的抗争 / 公议的真相 / 地域性分裂与阶层性分裂 / 福泽谕吉与农民 / 流产的直接上诉 / 四点的特征 / 私议的公议化

三、「琉球处分」代表的意义
三种意见 / 《近事评论》的见解 / 琉球政策的特征 / 支配阶层的分裂 / 民众的生活 / 民众的动向 / 国际上的担忧 / 军事上的关心 / 「分岛改约」案 / 「琉球处分」的性质 / 本州、北海道、沖绳 / 明治维新的意义

相关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图书序言

幕末的尊攘、倒幕运动到「王政复古」的政治过程,戊辰战争,乃至于之后形成统一国家的进程,我们一般称之为「明治维新」。

这个「明治」的词汇是出自于《易经》的「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吩咐议定松平庆永让儒者选定几个年号后补,在明治元年(实际上是改元前的庆应四年)九月七日晚上,睦仁天皇在贤所抽签选到的是明治这个年号。然后隔天八日,颁布了「自今以后,革易旧制,一世一元,以为永式」的改元之诏。至今为止,以吉凶及天灾异变等为由而频繁更迭的年号,此后规定为天皇一代一个年号。

还有,「维新」这个词汇在「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诗经》)及「旧染污俗,咸与惟新」(《书经》)等都有使用,意思是百事一新。然后,明治三年(一八七○)一月三日〈大教宣布〉诏书中的「百度维新,宜明治教,以宣扬惟神之道也」,用神道教思想体系使「明治」与「维新」巧妙地连结起来。以上的文章一定能够说明「明治维新」的语源由来。

本书将从以下的观点来进行论述。

第一点是对于民众来说明治维新究竟是什么?笔者想重新审视这个问题。明治天皇制确实是借由明治维新建构而成的,但维新还蕴含着许多的可能性。包含这些可能性在内,笔者想试着从民众的观点来进行探讨。在这层意义上,笔者会留意并活用战后地方史的研究成果。然而,虽然概略说是民众,但是这个民众却呈现出复杂的运动轨迹及想法,所以绝对不能用一般的方法来处理。笔者想尽可能地照亮其褶皱深处。

第二点想了解的是,对于这样的民众,权力是如何来应对并架构出怎样的支配体制。会将重点放在统一国家的形成过程及当中的天皇角色,或是支配思想及政治构造的特征也是因此而来。而任何相关书籍皆有的通史部分将扼要地提及,或者也有割爱不提之处,希望读者谅解。

第三点要观察明治维新领导者们, 是怎样地看待当时的欧美及亚洲, 并且想要如何地来应对。这与其说是定义明治维新的世界史地位,不如说是在追寻维新的领导者们,是如何克服十九世纪后半叶欧美的挑战,以及透过此一过程,他们又是如何在亚洲中定位自己。

天皇、宫廷、民众

天皇睦仁——幼名祐宫,父亲是孝明天皇(一八三一~六六),母亲是权大纳言中山忠能的女儿中山庆子。嘉永五年(一八五二)九月二十二日(阳历十一月三日,之后为天长节。参见第二二二~三页),于中山宅邸哌哌坠地。这是培理来航的前一年。当时父亲孝明天皇虚岁二十二。

关于母亲中山庆子,格林菲斯在前面提到的《天皇》里的一章写到「睦仁之母」,并说明:「她是宫中的女官,属于孝明皇帝的后宫。为了避免皇帝的血脉断绝,天皇会被准许有十二人的后宫, 不过达到这个数目是很少见的事情。明治时代, 能够成为皇帝母亲的女性是枢密院从身分高贵的家族之中挑选出来的。关于这点,古时候把挑选天皇配偶的工作当成是国家的重大事情。而用这种方式挑选出来的女性的其中一人,就是非常高贵的二位局,也就是诞生下明治皇帝的母亲。

拥有这样双亲的睦仁,在幕末的动乱期中度过了幼年及少年时代。他的性情似乎是相当任性,而且既好胜又急躁的。

当时, 在私下传闻是被毒杀的孝明天皇猝死后, 睦仁继承了父亲的大位。庆应三年(一八六七)一月九日,登基为第一百二十二代的天皇。那时候他虚岁十六。后来谥号明治天皇(一八五二~一九一二)的新国家象征就此诞生。

参与横井小楠(熊本藩士。明治二年一月被暗杀)的记录中,记载着明治天皇的脸形长且略黑,声音宏亮,身材苗条,「御器量」可以说是「普普通通」,「唯有非寻常人等的英俊尊容,真是位很特别的大人。」庆应四年(明治元年)闰四月,与英国公使巴夏礼一同出席京都东本愿寺谒见仪式的书记官萨道义,他当时的印象是「大概是有化过妆吧,脸颊的颜色很白。嘴巴的形状很怪,就是医生口中的突颚,但大体上来看脸庞的轮廓是整齐的。眉毛被剃掉,在原本眉毛上面一英吋的地方画上眉毛。

这个天皇在巴夏礼双手呈上英女皇的书信之后,「我看到天皇觉得害羞,一副畏畏缩缩的模样,于是天皇只好找山阶宫(晃亲王。议定、外国事务局督)求助,这位山阶宫的工作实际上是从天皇那里领收书翰。还有,天皇陛下想不起来自己该说的话,而从左手边的人听到一句后,总算是能够发出开头那一段的声音。于是伊藤(博文。参与、外国事务局判事)就开始宣读先前准备好的全部翻译内容。」

为了将这位不熟练的天皇打造成鲜明的国家象征,维新官僚採取了一连串的办法。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