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最能让人看到人性的一面
跟着美食作家巴陵的脚步,挖掘中国各地美食的历史文化
让你读后想吃,吃后回味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美食蕴藏一方人文。纵观古今中外,有无数的饕餮者,也有许多食学家,但真正可以称得上美食家的人却极少。很多美食着作把更多的笔墨浪费在写「吃」上,却很少谈到「味」。关于味,说的是美食散发出来的味道,也是作者通过美食所挖掘和察觉的地域人文气息。行走大江南北,吃遍天下美食,一个「味」字既是作者的食旅之获,也是此书的魂。
在行走的路上,作者巴陵肆意寻找旅途的美食,把旅行当作美食探秘的线路,发掘隐藏在当地民居深处的人文素养以及美食的存在意义。走在味觉的边缘,不为味觉所迷失,却以一个边缘人的姿态更清楚地看到了美食中所深藏的文化故事和人文历史!
本书特色
吃,不仅是为了满足生理需求,更是一种态度!吃什么?哪里吃?如何吃?巴陵用充满想像的文字,让你读着本书的同时,肚子便不争气的咕噜了起来,马上想来一碗白饭!
作者简介
方八另
笔名巴陵,中国湖南新化人,从事图书出版和策划工作。现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职业书评人、美食旅游专栏作家。出版过散文集《秋声高处》、《村庄散记》等。
推荐序 美食湘军方八另∕古清生
推荐序 结缘黄鸭叫∕贺柏武
推荐序 藏在味蕾里的人文∕北雁
推荐序 味觉的美学审视∕徐上峰
第一辑 鱼味无穷
橘子洲黄鸭叫
浏阳手撕鱼
南方烤鱼
赤壁长江鱼
鱼片飘香
翠玉鱼皮
鱼嘴巴的冬天
甜酒涝鱼
梧州石鼓鱼
凤凰苗鱼
鱼刺忧伤
鱼跃岳阳楼
第二辑 鸡鸭成群
涟源珠梅鸡
东安鸡
永州血鸭
益阳黄焖鸡
安庆口水鸡
黄州水煮鸭
风味鸭寸骨
北正街的啤酒鸭脖
板栗炖鸡
湘式烤鸭
钱粮湖土鸭
梅山雷打鸭
凤凰血粑鸭
南京野水鸭
江永田螺鸡
成都鸭舌
第三辑 茶语酒香
高椅油茶
安化擂茶
香馨普洱
黑茶故里
新化欢茶
江华冬梨子茶
沩山禅茶
兰州八宝盖碗茶
青海茯茶
天香云翠
成都茶味
蒙洱茶
湘阴姜盐茶
罗布麻茶
衡山云雾茶
侗寨苦酒
衡阳湖之酒
新化水酒
品酒养性怡情
第四辑 肉肆酱香
过年腊肉
临澧钵子肥肠
豆腐拌肉
思乡的辣椒炒肉
牛骨头文化
感受雄性牛鞭
邵阳猪血丸子
记忆里的红烧肉
家庭风格的湖南扣肉
牛肚花
侗寨腌肉
衡东头碗
第五辑 西部食旅
敦煌酱驴肉黄面
豌豆颠的颜色慾望
兰州马子禄拉面
敦煌洋芋粉
兰州酸辣羊蹄筋
马大胡子羊羔肉式样
格尔木烤羊杂
敦煌酒枣
第六辑 清汤寡水
闽东名菜佛跳墙
蟹王鱼唇
青瓜清汤
株洲杂菜汤
金城灰豆汤
豆花
芋煳清色
青海麦仁粥
西北羊杂碎汤
新化三合汤
第七辑 名优杂食
南京哧啦
长沙臭豆腐
品味南瓜
堕落街口味虾
糯藕
黔城美食古韵
江永香芋
广汉金丝面
重庆兔丁河虾
擂辣椒
南岳豆腐煲
永丰辣酱
洋芋饭
辰溪酸萝卜
靖港豆腐
南溪豆腐
第八辑 副谈饮食
冰清如柚
一个柑橘的思想
爱似凤梨
西瓜清凉
苦爽青莲
人生如滋味
美食危机与机遇
亲福皆美味
时尚美味王子
推荐序
藏在味蕾里的人文∕北雁
读完巴陵的美食专栏,无不惊讶,无不兴奋。
如今,大多数文人都时兴「闭门造车」,一支笔或一台电脑就可以创造了,写出来的作品和生活无关,只停留在臆想之中。而在此书中,作者却把大把的光阴耗费在吃喝行走上,且以吃为艺术,以美食为研究,把「吃喝玩乐」写得栩栩如生,让读者感受视觉上美感的同时,更是味蕾上的一种刺激和精神上的一种享受。作者把旅行当成一种对美食的探索,把独具特色的美食当成对地域文化的一种考究。所以,我认为他是一个「行走的美食家」。
作者游走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思考着美食故事和人文气息,从琐碎的文字中可以窥探出他对美食的热衷,以及对美食文化的精辟论述。在行走的路上,他肆意寻找旅途的美食,把旅行当作美食探秘的线路,发掘隐藏在当地民居深处的人文素养以及美食的存在意义。走在味觉的边缘,不为味觉所迷失,却以一个边缘人的姿态更清楚地看到了美食中所深藏的文化故事和人文历史,把人文与美食,把美食与故事联系起来,让读者不知不觉陶醉其中。书中作者尤其是在「西部食旅」一辑中所谈到的西部美食和故事,就连我这个西北人也感到自愧。
在大西北黄土地上生活二十余载,我也说不出几个地道的西部菜式,更不要说它里面深藏的故事和人文素养了。而作者作为一个南方人,却对西部美食有如此之深的了解,足见作者对美食文化研究如此深邃。他每走过一寸土地,都留给读者一段美食故事,让我在读书时,时有一种冲动,想踩踏着作者的脚印游走大江南北,品尝南北特色美食,那将是多么的惬意!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美食蕴藏一方人文。本书看似写美食,其实更多是写心情,讲故事,谈人文,把美食所散发出来的味道和人文气息相结合,用自己的所闻所见去感知和领悟。纵观古今中外,有无数的饕餮者,也有许多食学家,但真正可以称得上美食家的人却极少。其主要原因就是《礼记.中庸第三十一》中所说的「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很多美食着作把更多的笔墨浪费在写「吃」上,却很少谈到「味」。其实,美食留给人们记忆最深刻的并非精巧的制作和吃法,而是「味」。如臭豆腐的制作鲜有人知,可臭豆腐却臭名远扬,正是因为它的「味」。关于味,这里有美食散发出来的味道,也有作者通过美食所挖掘和察觉的地域人文气息。前者是一种外显的味,可以用器官直接感知和判断;而后者是一种潜在的味,却需要作者去挖掘和感悟。无论春天秋冬,作者行走大江南北,吃遍天下美食,一个「味」字,我想是作者的食旅之获,我认为也是此书的魂。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而读完巴陵此书,我却要说:「书中自有真性情,书中自有味先行。」写作美食文章最需要真性情,没有真性情品不出食美味。那些伟大的美食家,但凡都特别发达味蕾,把美食咀嚼在口中,从心中飘溢出美食所体现出的人文味。创作美食文字更需要一种感觉,源自于对美食中「味」的感知。很多文人的文字太过矫情,有过多的情,却没有了真,读来也索然无味。巴陵多以自己亲生亲历来写美食心情,把「味」作为他创作的基调,此真性情之人,时下美食界鲜有之。
巴陵文笔清新,意蕴深沉。从书中文章的标题看,像是一个菜单,可一看内容,却发现每个看似简单的菜单式标题下,却都藏着无数鲜为人知的美食故事,有作者亲身亲历的,也有作者研习考究的,读来情真意切,收获颇多。可以说,此书既是一部美食着作,又是一部旅行佳作。巴陵说:「人生如美食,都需要自己去品味和尝试,真正的味道只有自己知道。」吃,最能让人看到人性的一面。吃出味,体现了作者对于吃的研究和吃的艺术追求,古今美食家如此,巴陵亦如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