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头人生心灵小语

猪头人生心灵小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励志
  • 人生感悟
  • 心灵鸡汤
  • 自我成长
  • 情绪管理
  • 积极心理学
  • 生活哲理
  • 人生智慧
  • 正能量
  • 治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活泼的生命

  金门服役期间,因娱乐少,看报纸是最好的休闲活动,当时副刊的励志性文章,或是幽默小品文,都是我喜欢阅读的,有些文章作者写出扣人心弦的文句情节让人百读不厌,除了激发自己对阅读的兴趣,进而也梦想自己有机会成为作家。

  手臂截肢术的前一晚,我心情跌落至谷底,整夜都想着没有右手后的生活状况,出院后是另一段人生的开始,许多人的帮助、精神的鼓励,让我度过种种的挫折,迎接新的人生。

  正因如此,让我有机会转换人生另外的跑道,从思想、从文字中去追求另一种属于自己的幸福,在此与大家分享!

作者简介:

黄鸿钧

  民国46年出生于彰化乡下农村,69年9月19日因工作意外失去右手臂,曾自闭了一段时间,靠着别人的鼓励及阅读的力量,才慢慢走出自我。

  78年初,辞去人生第一份以机械操控为主的工作,在山上老家无所适事的休息两年余,80年9月开始人生的第二份工作,至97年10月遇金融海啸被资遣为止,从做杂事的小事务员,历经文书、行政、总务、人事、帐务及税务会计等工作,每一项职务历练,丰富了壮年人生。

  83年1月以「丑男人的独白」一篇短文投稿企业月刊并被刊出,开启了对写作的兴趣,之后十多年,以职场见闻为主题,为公司月刊写稿被登出者有百余篇。

  90年至台北市文山社区大学选读写作课程,老师唸了几篇平常写的文章,使自己认真于课堂作业或课后感想之习作,并当众许愿,希望能在五十岁时出一本书,惟逾五年余才达成愿望。

  五十多年的生命像是一首悲喜交响曲,悲伤与喜悦交织发生,构成精彩且值得回忆的人生岁月。

《时间的灰烬与星辰的低语》图书简介 一、书名与主题 《时间的灰烬与星辰的低语》(The Ashes of Time and the Whisper of Stars) 核心主题: 宏大叙事下的个体存在、文明的兴衰、非线性时间观下的记忆与遗忘、以及人类在宇宙尺度下的渺小与不屈。 二、内容概述 本书并非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历史编年史,而是一部跨越数千年、横亘于已知与未知宇宙边缘的哲学史诗。它以高度凝练的散文诗笔触,探讨了人类文明在面对永恒时间流逝时的深层困境与美学追求。 全书结构呈螺旋上升状,由七个相互关联却又独立成章的“纪元”(Ages)构成,每一个“纪元”都聚焦于人类文明在某一特定历史节点或哲学维度上的深刻反思。 第一纪元:熔炉前的回响 聚焦于文明的“前夜”——探讨语言、符号和早期宗教的起源。作者追溯了最早的口述传统如何试图将混沌的现实固化为可理解的叙事。这一部分充满了对早期人类心智的细腻描摹,展示了恐惧如何催生出对秩序和意义的原始渴求。描述了被遗忘的祭祀仪式、刻在洞穴岩壁上的第一批“文字”,以及那些在篝火旁流传、最终失散的创世神话的碎片。它强调了“命名”这一行为本身就是人类反抗虚无的第一个伟大行动。 第二纪元:巨塔的构建与裂缝 该纪元深入探讨了古典文明(如巴比伦、古埃及、早期雅典)的辉煌与内在矛盾。重点并非在于描绘战争或政治斗争,而是关注于那些推动文明达到顶峰的“集体幻觉”——例如对永恒统治的信仰、对完美几何学的迷恋。作者细腻地剖析了巨塔内部的“裂缝”:当追求绝对秩序达到极限时,个体自由和内在的怀疑是如何悄然滋生的。通过对失落文献的“残篇重构”,揭示了高耸的理性结构下,人性中无法被逻辑驯服的野蛮与激情。 第三纪元:静默之海的航行 一个关于“知识的扩散与稀释”的篇章。这一部分将目光投向了大规模信息交流的开端,无论是丝绸之路上的商旅交换,还是早期图书馆的兴建。然而,重点在于知识的“熵增”——信息的有效性如何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衰减,以及真理的本质在被无数次转述后如何被扭曲或神化。书中描绘了在广袤的沙漠或无垠的海洋中,孤独的学者和水手,他们带着知识的火种,却也面临着被遗忘或被误解的风险。 第四纪元:机械的挽歌与数字的低语 这一纪元是全书中最具现代反思性的一段。它审视了工业革命、科学的飞速发展及其带来的异化感。作者不再关注蒸汽机或工厂,而是关注人类是如何将自己的“心智”逐渐外包给越来越复杂的工具。当计算能力超越了直觉能力时,何为“智慧”?数字的洪流如何淹没了具象的经验?书中通过一组组冷峻的对比画面——流水线上精确运作的齿轮与迷失在数据流中的个体——探讨了效率至上主义对人类灵魂的隐形消耗。 第五纪元:时间的重塑者 本章深入探讨了相对论、量子力学等现代科学理论对人类既有时间观的颠覆。如果时间不再是均匀流淌的河流,而是可以被观察者影响的维度,那么“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界限在哪里?作者运用了大量晦涩但富有画面感的比喻,描述了意识如何在多重可能性中“坍缩”出单一的现实。它是一次对线性因果律的深刻质疑,旨在引导读者体验“同时性”的存在状态。 第六纪元:失语者的群像 一个关于现代社会“连接悖论”的章节。尽管通讯技术空前发达,但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深刻的交流似乎反而变得稀缺。这一部分聚焦于个体在巨大的社会结构中感到的原子化、疏离感和命名障碍——即许多深刻的体验(如极度的孤独、微妙的情绪波动)已找不到恰当的词汇来描述。书中通过一系列独白和对日常场景的慢镜头描绘,揭示了在“屏幕后面”生活的人类精神状态。 第七纪元:星尘的回归与静默的承诺 全书的收束。它将视角从地球拉回到宇宙尺度,探讨了文明的终极命运——热寂、黑洞的吞噬,或仅仅是向宇宙背景辐射的缓慢溶解。然而,这种终极的虚无并非导向绝望,而是带来一种超脱的宁静。作者认为,文明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其持续的时间长度,而在于它在存在瞬间所激发的“美”与“理解”。星辰的低语,是宇宙对所有消逝存在的温柔确认。我们终将化为时间之灰,但我们曾存在的意义,已作为一种纯粹的“信息模式”,被刻印在宇宙的结构之中。 三、写作风格与美学追求 本书的语言风格极为古典化和密度极高,避免了口语化的表达。它融合了存在主义的沉思、现象学的细致入微以及古典悲剧的美感。句式多变,擅长使用长句和复杂从句来承载多层次的意义,同时在关键转折处使用短促有力的断言。 意象运用: 频繁使用“琉璃、锈蚀、苔藓、幽光、涡流、熵”等意象,构建一个既冰冷又充满潜能的宇宙图景。 叙事视角: 采取一种全知但又抽离的视角,仿佛一位俯瞰万古的观察者,不介入评判,只负责记录存在的纹理。 四、适合读者 本书不适合寻求快速阅读或情节驱动的读者。它面向那些: 1. 对宏大哲学问题(时间、意义、存在)抱有持续好奇心的人。 2. 欣赏高密度、文学性极强的散文和思辨性写作的读者。 3. 希望在阅读中进行深度自我反思,并愿意在文本中花费时间“解码”其深层含义的探索者。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自序 4

第一篇 关于成长 13
1. 我的写作梦 14
2. 写给知己的一封信 17
3. 生命纪念品背后的记忆 19
4. 成功者的背后 22
5. 忆我良师 26
6. 我的宠与辱 30
7. 影响我一生的贵人 33
8. 写给贵人的一封信之一 36
9. 写给贵人的一封信之二 39
10. 人生行路 42
11. 把懊悔当人生旅程的一段回忆 47
12. 请疼惜台湾新移民女性 50

第二篇 关于亲情 57
1. 话说母亲 58
2. 忆父亲 62
3. 妈妈与我的思维总不同 66
4. 我最亲爱的家人 69
5. 智慧源自母爱 73

第三篇 关于爱情 77
1. 唯一的爱恋-----人物篇 78
2. 幸福是一种内在心灵的感觉 81
3. 一段长久的温馨情事 83
4. 拥抱一夜的幸福 85
5. 爱上他美丽的灵魂 90
6. 英雄总是情长气短 93
7. 寻获已消失的记忆 98
8. 中年男人的心情 101
9. 终于可以将妳遗忘 105

第四篇 心灵小语 109
1. 纯然的给予 110
2. 我是温柔的 113
3. 当我不再年轻 116
4. 恍然大悟 119
5. 寂寞心灵有怨尤 122
6. 给生平重要的人的一封信 126
7. 生气最是伤身体 129
8. 生气是在折磨自己 132
9. 原来我是可以不生气的 135
10. 幽默就是力量 138
11. 认识情绪 141
12. 小阿姨的来电 144
13. 一个美丽的小心愿 147
14. 谈沈默 149
15. 纯真与世故 152
16. 行善的经验与心得 155
17. 人生座右铭 158

第五篇 生活分享 161
1. 淡减肥 162
2. 生平快事 165
3. 人生的一些憾事 169
4. 人生想追求及拥有的东西 173
5. 唯一的爱恋-----物品篇 176
6. 难忘的一餐 179
7. 我对于「吃」的看法 182
8. 我的衣着观 184
9. 遥想我那一套多了的衣服 187
10. 走在台北街头的一个角落 190
11. 照片是最好的旅行记忆 193
12. 遥想可以休憩做梦的场所 196
13. 快乐总在日后回忆时 199
14. 广告与人生 202
15. 异国同事背后湿衫 205
16. 谈钱伤感钱 208
17. 一首记忆深刻的歌曲 213
18. 我的心还遗留在同学家 216
19. 谈好心情 219

第六篇 生与死 223
1. 记取这份爱 224
2. 走过病痛 228
3. 生命将尽前 想做的一件事 235
4. 印度垂死之家纪录短片观后感 238
5. 一群志工谈印度行体验 241
6. 从一个游子对母亲的孝思谈起 245
7. 死亡是人生的大事 248
8. 述说生命协奏曲课程 251

第七篇 当我在社大写作班 255
1. 今夜大家说自己 256
2. 我们相逢在这一班 259
3. 今夜我为你们说自己 262
4. 开学了 265
5. 醉在一个迷蒙的夜里 268

第八篇 职场人生 275
1. 职场心声带 276
2. 阅读「C型人生」一书感想 279
3. 阅读「伟大的妒忌」篇章感想 284
4. 阅读「你工作快乐吗?」篇章感想 287
5. 谈幸福与不幸福 291
6. 有趣的职场心理学课程 294

后记 300

图书序言

序1

  十年前到全国首座文山社区大学上课,最喜欢的是写作课程,可惜参加学员不多,自己算是很认真的学员,除了老师提示的课业,总是额外的多写了一些,如今再重读那些篇章,心中仍有些悸动,因有些写作是当时的时空环境氛围,才能写出文句的韵味,心中也想到,若是不能把那些课程作业集结成册,就对不起自己了。

  记得刚上写作班课程时,拿了几篇平常写的文章给老师看,老师写了如下的短篇评语:

  『每次读鸿钧的文章,总教我感动不已。

  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无关乎写作技巧,只是平实的文字,单纯的叙事,但背后蕴涵的生命力却直穿透纸张而来,只因为每一字每一句都来自鸿钧的真心和真情。

  含蓄内敛的鸿钧,对感情的意会是极细腻幽深的,执持一份单纯的爱,不因时空人事的非易而变质,无怨无悔,永存心间,鸿钧懂得爱,所以不孤单。

  回首断臂后的岁月,从刻意装戴义肢到脱去束缚,课堂上鸿钧娓娓读述,看似云淡风轻,但闻听者无不动容,我想有许多人当下明白,什么叫做重生,什么叫做突破,什么叫做生命的勇者。

  鸿钧喜欢写作「信」「达」不成问题,「雅」的部份有待时日的琢磨,我想就如同咱们的生命品质一样,当咱们拥有「真」「善」部份时,离「美」就不远了。

周淑美 2001.10.15

序2

  对我来说,老师的评语是莫大的鼓励,让当时45岁的我许愿在50岁时出一本书,这也是人生最大的愿望,可惜自己中年后变慵懒,不论是虚岁到了56岁或是实岁过了54岁,出书的梦想仍存在,却一直看不到书的影子。

  对自己食言而肥也颇觉惭愧,但惭愧归惭愧,就是提不起劲去完成它。已失业三年半,若依自己在以往在职场上的拼命工作态度,说不定都已完成第二本着作了。

  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自职场退下来后人生轨道彷彿停止运转了,对平常最喜爱的写作也停笔了,还好,对阅读还保有一份热情,或许是这一份热情还支持着自己出书的意念吧!

  就在今年农历年前,在台北住家附近图书馆遇见以前社区大学的同学,她告诉我自费出版了一本书,并递给我一本,看完她的着作「生命的调色盘」一书后,我又燃起出书的动力。

  今年三月初,巧遇以前写作班的两位老师,餐叙时向老师说明同学出书的事情,老师鼓励我即刻去做,回家之后,开始想着以什么名称做为自己第一本书的书名,想来想去,决定用「猪头人生心灵小语」做书名,因自己的生活、思想与个性,傻里傻气的就像猪一样,猪头也将成为自己的新笔名。

  有位女作家曾提起,每个人一生当中都至少应该为自己做一件事,书本若印出,这一生中就算对得起自己了,哈哈,也总算完成了一椿心愿。

  出书日,要感谢文山社大的周淑美与张琼龄两位写作班老师的鼓励,及接洽出书事宜的出版社工作团队之帮忙,让自己能实现一生的梦想。

黄鸿钧 2012. 04.10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觉得,一本好书,不应该只是提供知识,更应该是一种情感上的连接。《猪头人生心灵小语》就做到了这一点。它的书名虽然带着点戏谑,但内容却充满了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温情关怀。我不是一个特别善于表达情感的人,很多时候,内心的感受都会被压抑在心底。但是,这本书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了我内心深处的一些想法,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 书中并没有那些复杂的理论和宏大的叙事,更多的是一些关于日常生活琐事的感悟,但正是这些琐事,才构成了我们真实的人生。我读到关于“错过”的部分,没有沉浸在过去的遗憾里,而是被引导去珍惜当下,去发现每一次的“当下”都有它独特的意义。这种引导是如此的自然,没有丝毫的强迫感,反而让我心甘情愿地去接受和学习。它让我明白,即使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也蕴含着生命的智慧。

评分

阅读《猪头人生心灵小语》的过程,就像是在经历一次安静的自我对话。我一直以为,心灵成长一定需要阅读那些充满哲理的书籍,或者参加一些激烈的培训。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一种更温和、更内在的成长方式。它并没有试图去改变我的生活,而是引导我去更好地理解我的生活,以及我自身。 我喜欢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对生命本真的尊重。无论是那些关于“失败”的坦然,还是关于“平凡”的喜悦,都让我觉得,原来我们不需要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只需要活成自己就好。书中有很多关于“接纳”的思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那些一直以来都不太敢面对的“不完美”。它没有给我“鸡血”,而是给我“安慰”。安慰不是说“你很好”,而是说“你这样,也挺好”。这种感觉,对于一个总是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来说,简直是巨大的释放。

评分

坦白说,第一次看到《猪头人生心灵小语》这个书名,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书名也太接地气了吧!”。我一直以为心灵鸡汤类的书籍,要么就是高高在上地讲大道理,要么就是过于矫情。但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它没有给我灌输任何“成功学”的套路,也没有让我去幻想不切实际的未来。相反,它更像是在讲述一些我们生活中都会遇到的、特别“凡人”的小烦恼,然后用一种特别“凡人”的方式,去化解它。 其中有些篇章,我读起来简直就像是在照镜子。比如,关于“放不下”的那些纠结,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你“放下吧”,而是描绘了那种反复拉扯的内心状态,那种明明知道不对,却又忍不住去想的挣扎。然后,在这样的描绘中,你突然就觉得,啊,原来不止我一个人这样。这种“不孤单”的感觉,本身就有一种强大的治愈力。而且,作者的语言特别的朴实,就像是你隔壁邻居大妈在跟你聊天,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句句都说到心坎里。

评分

我一直是个在文字世界里寻找共鸣的人,尤其喜欢那种能够触碰到内心深处柔软角落的作品。当我在书店看到《猪头人生心灵小语》这个名字的时候,内心涌起一种莫名的亲切感。那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仿佛在茫茫人海中,突然发现了一盏为你而亮的灯。这本书并没有给我带来什么震撼的知识,也没有给出什么惊世骇俗的观点。相反,它更像是一本打开了某个抽屉,里面是一些我曾经遗忘的、或者从未被认真对待过的生活碎片。 作者的笔触细腻而真诚,仿佛在用一种最日常的语言,描绘着我们每个人都可能经历过的那些小小的失落、淡淡的喜悦,以及那些藏在心底的、不为人知的渴望。我记得其中有一篇写到关于“被误解”的感受,读来让人鼻头一酸,却又觉得释然。它并没有教你如何去辩解,而是告诉你,有时候,沉默也是一种回应,理解,不一定需要来自外界,内心的平静才是真正的归宿。这种温和的叙述方式,一点点地瓦解了我内心深处的防备,让我愿意去坦然面对自己那些不那么光鲜亮丽的情绪。

评分

这本《猪头人生心灵小语》的书名,说实话,一开始吸引我的,确实是那份带着点自嘲和豁达的“猪头”二字。我总觉得,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时刻,我们会觉得自己笨拙、迷茫,甚至有些“猪”一般的执拗,却又忍不住想从中找到一点点治愈和释然。翻开书页,我并没有立刻看到那些惊天动地的哲理,也没有预期中的大道理,而是像是走进了某个午后,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地面,带来一种慵懒而温暖的气息。作者用一种近乎喃喃自语的方式,讲述着一些细微的体悟,关于那些微不足道的小确幸,关于那些看似无解的烦恼,关于那些我们常常忽略却又真实存在的内心声音。 我喜欢它没有刻意去“治愈”,而是更像一种陪伴。它不会告诉你“你应该怎样”,也不会帮你“解决问题”,它只是静静地递过来一杯温水,告诉你,嘿,你看,原来你不是一个人这样想。比如,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关于“拖延症”的段落,我本来以为会看到什么关于时间管理的技巧,结果却是一段关于“拖延是因为潜意识里对完成的恐惧”的思考,还有关于“允许自己不完美”的温柔劝诫。这种不带压力的解读,反而让我卸下了对自己的苛责,更容易接受自己那些“不够好”的状态。书中的语言朴实无华,却有着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就像是老朋友在耳边轻声细语,听着听着,心里的那点烦闷就被悄悄地抚平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