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人之術,古已有之。武丁見瞭傅說,也認為是王佐之纔,破格錄用。周文王聽說薑尚在渭水釣魚,就前去拜訪,見麵後即乘同一輛車子迴去,拜為太師。後來薑尚輔佐武王滅掉瞭商紂王,建立瞭周朝。觀人的作用在於知人,知人纔能用人。而對於敵方,瞭解對方的長處和弱點,也是剋敵製勝的法寶,即所謂知已知彼,百戰不殆。
到瞭後世,觀人術已成為一種專門的學問,甚至濛上瞭某些神秘色彩。如相士的齣現就是這樣的結果。他們不但透過對人的相貌、神情和骨骼的觀察,可以看齣他的氣質、性格和秉性,還能夠看齣他未來的發展,是富貴還是窘迫。唐朝的袁天罡善於相人,曾被唐太宗召見,太宗對他說,古代蜀地有個叫嚴君平的,長於占蔔,你比他如何?袁天罡說,其人生不逢時,我遇到瞭聖君,因此要勝過他。袁天罡見到竇軌,當時竇軌頗為睏頓,袁為他相麵,然後說,你從前額到發際骨骼隆起,一直連到腦後的玉枕處,下巴渾圓寬大,十年之內,定會富貴,成為朝廷的賢臣良將。袁天罡還說,你的右側下巴隆起,而且明潔光亮,應當以梁、益二州為分界綫,樹立顯赫的功名。
張冏藏與袁天罡齊名。當時河東裴某已經五十三歲瞭,在禁衛軍中擔任三衛的官職。他遇到張冏藏,張冏藏說他一定會富貴,並說他在二十五天內便能當上三品官。二十一天過去,正趕上太宗皇帝哮喘病發作,請來良醫,進服妙藥,都不見效。太宗皇帝頒下詔書,三衛以上,朝官以下,都可以進獻醫治此病的藥方。裴某進獻一劑藥方,太宗服下見效,特賜裴某三品正員京官,官拜鴻臚卿,後來竟升至刺史。
這些傳說,顯然濛上瞭厚厚的神秘色彩。即使世上真的有這樣的高人,如此神奇的相術,顯然也不是普通人所能掌握的。
但識人之術真的非常之難嗎?未必。說到底,知人論事,反過來說,論事也可知人。而且事物都有些自身的規律,掌握瞭其中的規律,再根據具體的情勢加以分析,就必然會得齣較為正確的結論。
據說,明朝的劉伯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還精通八卦,善於相人。但他和明太祖談論朝政,品評人物,隻是從人的品德、性情和能力齣發,並沒有多少玄虛的成分。因此,我們說識人知人,實在不必依從相術,正確的態度是從人的本質齣發,透過他的具體錶現來觀察並得齣結論,用孔子的話說就是觀其言而察其行,然後其人可知。
因此,相書之類並不可信。但中國古代確實有很多關於觀人的著作,其中並不乏科學性,這是從長期的實踐中總結齣來的結論,頗有見地。如劉劭的《人物誌》就是一本這樣的奇書。
劉劭具體生卒年代已無從考定,大約生於東漢靈帝建寜年間,卒於魏正始年間。劉劭一作劉邵,字孔纔。他在漢獻帝時曾為太子捨人、秘書郎,後來在曹魏時擔任尚書郎、陳留太守、騎都尉、散騎都尉。他善於品鑒人物,重視人纔的發現和使用,《人物誌》就是他精心撰寫的一部著作。此書計三捲,上捲有《九徵》《體彆》《流業》《材理》四篇;中捲有《材能》《利害》《接識》《英雄》《八觀》五篇;下捲有《七繆》《效難》《釋爭》三篇,計十二篇。
劉劭學問淵深,他遍考古今人物,融閤儒、道、法、名和陰陽傢的思想,把傳統的觀識人纔的方法加以總結和梳理,把經驗性的認識提升到瞭理論的高度。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說:所言究悉物情,而精核近理,視尹文之說兼陳黃、老、申、韓、公孫龍之說惟析堅白同異者,迥乎不同。蓋其學雖近乎名傢,其理則弗乖於儒者也。
劉劭最為可貴處就是去掉瞭在觀察和識彆人纔時所加上的神秘色彩,從錶像齣發,透過錶像發現其本質。他提醒人們該如何發現人纔,並指齣瞭在發現人纔時所容易犯下的錯誤。
《人物誌》素為後世所重,但文字艱澀,內容深奧,很難被一般讀者所理解和接受。
君子和而不群。所謂和,就是指對人際關係處理得和諧得體。如今,人際關係越來越受到重視。識人是為瞭知人用人,無論從政還是經商,人們都希望更多地瞭解和把握對方。對於這些人來說,適當地讀一些觀人識人的著作,應該是很有益處的。齣於這樣的考慮,我們選取《人物誌》中最為精華的部分,加以翻譯和釋義,附以事典,並予以評述,這樣有助於讀者進行研讀和探究,從輕鬆的閱讀中得到更深的教益。
本書特色
1.本書強調識人知人,實在不必依從相術,正確的態度是從人的本質齣發,透過他的具體錶現來觀察並得齣結論,用孔子的話說就是觀其言而察其行,然後其人可知。
2.本書最為可貴之處就是去掉瞭在觀察和識彆人纔時所加上的神秘色彩,從錶象齣發,透過錶象發現其本質。他提醒人們該如何發現人纔,並指齣瞭在發現人纔時所容易犯下的錯誤。
作者簡介
劉邵
在魏文帝時期曾任尚書郎,後為執經講學,賜封關內侯,卒後追贈光祿大夫。
劉邵為人博學多纔,思慮玄遠,特彆善於品評鑒彆人物,深為同代人推許和贊揚。《觀人經》是其代錶作。此書以古為鑑,綜論得失成敗,專講識人之術,素有「識人寶鑒」之雅譽。
我最近在讀一本讓我頗有感觸的書,書名雖然聽起來有點像是古老的秘籍,但內容卻意外地貼近現代生活。它講述瞭我們如何在與人相處中,學會觀察對方的言行舉止,從中捕捉到那些隱藏在錶麵之下的信息。比如,書中提到瞭一些關於眼神交流的微妙之處,如何通過一個人眼神的閃爍、停留,甚至是一些不經意的微錶情,來判斷對方的情緒和真實想法。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有時候在和人聊天的時候,盡管對方的語言聽起來很友善,但如果他的眼神飄忽不定,或者迴避你的目光,你總會覺得有些不對勁。這本書就給瞭我一個框架,讓我能夠更係統地去理解這些細微的信號,並且教我如何去運用這些觀察到的信息。更讓我驚喜的是,它不僅僅停留在“看”的層麵,還延伸到瞭“交”的部分。它探討瞭如何根據你對一個人的瞭解,來選擇最閤適的溝通方式,如何建立更深層次的連接,以及如何在維護關係的同時,保持自己的原則和立場。這對於我這種在社交場閤偶爾會感到不知所措的人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
评分這本書我一開始是被它的名字吸引的,覺得“觀人經”這三個字本身就帶著一種神秘和智慧的光芒。翻開它,我期待的是一種能夠讓我洞察人心的武功秘籍,能夠讓我瞬間看透彆人的想法,然後順理成章地去影響他們,甚至掌控他們。我總覺得,如果我能讀懂一個人,那麼無論是交朋友、談生意,還是在職場上與人周鏇,都會變得異常輕鬆。想象一下,在一次重要的談判中,我能立刻分辨齣對方的真實意圖,知道他什麼時候在虛張聲勢,什麼時候是真心實意,這簡直就是無往不利的優勢。又或者,在選擇閤作夥伴時,我能一眼看齣誰是值得信賴的夥伴,誰又會在背後捅刀子,這能為我省去多少不必要的麻煩和損失。這本書似乎承諾瞭這樣一種能力,一種讓我擺脫迷茫,在人際關係中遊刃有餘的超能力。我迫切地想知道,它到底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是通過某種特定的心理學理論,還是流傳已久的民間智慧?我希望能從中找到一些具體可操作的方法,而不是一些空泛的道理。
评分我一直對那些能穿越時空,依然具有生命力的智慧感到著迷。這本書,就給我帶來瞭這樣的感覺。它就像一本濃縮瞭韆年智慧的寶典,裏麵蘊含著關於如何理解人性,如何與人建立聯係,如何發揮個人價值,以及如何帶領團隊走嚮成功的經驗。我並非期待它能給我帶來立竿見影的神奇效果,但它所提供的一種思考問題的角度,一種看待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視角,對我來說,是極其寶貴的。它讓我不再僅僅從自己的角度齣發,而是能嘗試去理解對方的動機和需求。它讓我明白,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從來都不是單嚮的,而是一個相互影響,相互塑造的過程。書中提供的很多理念,雖然是用一種古老的方式錶達,但其核心的思想,在今天依然適用,甚至顯得更加珍貴。我從中學習到的,是一種更深刻的自我認知,以及一種更成熟的人生態度。
评分我一直對職場上的“人情世故”感到有些頭疼,總覺得自己在處理人際關係方麵不夠圓滑,不夠得體。這本書,用一種非常直白的方式,揭示瞭職場中那些“看不見”的規則。它不是教你阿諛奉承,也不是教你虛與委蛇,而是教你如何在復雜的人際網絡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並且有效地去發揮自己的價值。比如,它會分析不同類型領導的性格特點,以及如何與他們建立良好的工作關係;它還會探討如何在團隊閤作中,處理好同事之間的分歧,並且有效地推動項目進展。更重要的是,這本書還觸及到瞭“用人”的層麵。它不僅僅是告訴你如何識彆一個人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教你如何將不同類型的人安排在最適閤他們的位置上,發揮齣他們的最大潛能,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一點對我啓發很大,因為我以前總是覺得,隻要能力強,就能做好一切,但這本書讓我明白,優秀的領導者,更是懂得如何“整閤”團隊的力量。
评分說實話,我買這本書的時候,對“管人”這個詞有點抵觸,總覺得它帶有一種壓迫感和控製欲。但讀完之後,我發現我的理解太片麵瞭。它所說的“管人”,更多的是一種“管理”和“引導”,而不是單純的命令和控製。它探討的是如何在一個團隊中,建立起清晰的責任機製,如何設定閤理的目標,並且如何通過有效的激勵和反饋,激發團隊成員的積極性。它還講到瞭如何處理團隊內部的矛盾和衝突,以及如何製定一些規則來保證團隊的正常運轉。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授權”和“信任”的部分,它讓我明白,一個好的管理者,不是事必躬親,而是要學會放手,並且給予團隊成員足夠的信任和空間。同時,它也強調瞭管理者自身的榜樣作用,以及如何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和塑造團隊的文化。這本書讓我認識到,有效的管理,其實是建立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礎之上的,它能讓團隊更具凝聚力,更能應對挑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