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调查实务印象之旅
由研究动机引进目标设计,经抽样工程建构资讯系统
完成评估检定与统计决策,前进卓越顶尖与创意创新
市场调查实务主要包含问卷设计,调查研究,统计与决策分析。这是是大部分从事市场调查专家所需要的重要研究步骤。目前台湾相关市场调查的书籍并不多,且多数取材大都过于偏重质化或量化内容。常无法达到理论与实务并重,质化或量化并行。基于此理念,我们努力将这一本书设定在理论与实务并重,质化或量化并行的方式进行。内容安排实证浅入深出,理论深入浅出,期望以最贴切的语言,让大多数人了解问卷调查的原理,实证与统计分析。
在问卷设计过程中,须先了解问卷编制的研究动机与目的。内容包括了为什么要设计一份问卷,与如何建构有效率的问卷。接着,则是进行讯息收集。看看问卷是要用电话、传统纸笔、面访、还是网路问卷来完成,每种资料蒐集的方式,都有其需要注意的地方,只要蒐集的过程出现了问题或瑕疵,对于最后推论的结果都可能造成严重的误差。这个阶段,还牵涉到整个问卷调查的品质管控与信效度的评估。 最后则是需要进行问卷分析。本书介绍了好几种问卷数据分析的方式。有传统的方式,如变异数、卡方检定等。更有较为创新的方式,如模煳统计、试题反应理论等。这部分安排,每个章节都有精彩的实证范例,读者可从中感受到统计技术的应用。对于心理计量学家而言,最重要的就是问卷编制的流程与问卷本身信效度的评估,而对于统计学家而言,则是着重于抽样与统计方法的应用。在本书中,结合了心理计量师和应用统计学家的智慧,经过不断的对谈与讨论修改,完成这本书的架构。
这本书适合的读者为所有需要进行市场调查工作者,包括问卷调查的工读生、写期末报告的大学生、学术论文的硕博生、学术界的研究人员、企业公司或传媒工作的调查员、或是想要为设计课程添加一些创新创意的专家学者。
作者简介
吴柏林
学历:美国印第安那大学数学博士(1988)
现职:政治大学应用数学系
经历:
英国剑桥大学客座研究教授(1995)
美国史丹佛大学客座研究教授(1997)
日本早稻田大学情报资讯与生产管理研究所特聘教授(2006)
荣誉:
美国傅布莱特(Fulbright)研究学者奖
中华发展基金讲座教授奖
国立政治大学杰出研究教授讲座
2011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Management Engineering: Life fellow
专长:时间数列分析与预测、应用统计、模煳逻辑与人工智慧、市场调查
谢名娟
学历:美国爱荷华大学测验与统计博士
现职:国家教育研究院
经历:美国研究机构心理计量师(2007~2009)
专长:教育测验、心理计量、教育统计与评量
I 问卷设计:研究动机目标导向
第1章 绪言
第2章 为何要设计问卷
2.1 问卷调查研究目的
2.2 语意计量与相似度
2.3 市场调查
2.4 问卷编制流程
第3章 建构有效率问卷
3.1 问卷的结构
3.2 问卷的类型
3.3 答题设计
3.4 编制的原则
II 抽样工程:e世代的情报讯息收集
第4章 资料蒐集的方式
4.1 邮寄
4.2 面访与电话访问
4.3 网路问卷
4.4 国内外大型问卷调查与教育资料库简介
第5章 抽样方法与随机样本
5.1 母体与抽样
5.2 随机抽样方法
5.3 随机抽样误差与样本大小
5.4 国内外大型教育测验的抽样方式
第6章 调查工程的品质管制
6.1 调查工程道德与责任
6.2 社会期待性偏误
6.3 资料回收率
6.4 资料格式设定与建档
第7章 信度估计与效度检验
7.1 信度估计
7.2 效度检验
7.3 SPSS软体操作
III 经典统计分析: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第8章 问卷统计分析
8.1基本统计分析与检定
8.2 变异数分析 ANOVA
8.3相关分析与回归模式
8.4 SPSS软体操作
第9章 卡方检定与无母数检定
9.1 卡方检定
9.2 无母数检定
9.3 SPSS软体操作
第10章 因数分析
10.1 因素分析简介
10.2 假设与相关理论
10.3 因素分析范例
10.4 SPSS软体操作
IV 创新创意追求卓越:经典风华再现
第11章 模煳问卷调查研究
11.1 社会思维的多元性与模煳性
11.2 模煳问卷设计与特征攫取
11.3 模煳量表
11.4 实证研究
第12章 IRT问卷分析
12.1 试题反应理论简介
12.2 试题分析
12.3 心理量表常用之部分计分模式
12.4 Bilog-MG与Winsteps操作范例
12.5 为什么要使用IRT
第13章 动态资料分析,建模与预测
13.1资料分析与与预测
13.2应用平滑法做预测
13.3 ARIMA 模式
13.4 模式的认定与检定
13.5 时间数列模式的预测
序
问卷调查,是许多做研究、做市场调查的人员所需要的重要研究方法,然而,相关的书籍,相当有限,且多数过于艰深,因此,我们想要写一本浅显易懂的书,让大多数人能了解问卷调查的原理与分析方法。当有这样的构想后,立即着手构思整本书的铺陈与章节,经不断的讨论和修改,才完成这本书的架构。这本书可说是心理计量师和应用统计学家的智慧结晶。
一道佳餚的完美呈现,需要有许多步骤,首先,要先有一个好的菜名与食谱,这就如本书的第一部分,主要是讲问卷编制的研究动机与目的,内容包括了为什么要设计一份问卷,与如何建构有效率的问卷。接着,则是依据食谱中所需要的食材,去市场买菜。而这是料理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因为只要是食材新鲜,无论是用甚么方式料理都会很美味,但是若是食材不新鲜,即使是五星级的大厨,也做不出佳餚来。
因此第二部分,则是讯息收集。在这个部分中,要进行资料蒐集,看看问卷是要用电话、传统纸笔、面访、还是网路问卷来完成,每种资料蒐集的方式,都有其需要注意的地方,只要蒐集的过程出现了问题或瑕疵,对于最后推论的结果都可能造成严重的误差。而这个阶段也牵涉到样本抽样,大多时候,我们不可能对有兴趣的样本进行普测,所以一些基本的抽样原理与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在无法进行普测的情形下,也能够对母体的参数有效推论。这个阶段,还牵涉到整个问卷调查的品质管控与信效度的评估。
第三与第四部分,则是呈现问卷分析常用的几种方法。主厨要把食材下锅,看看是要用清蒸、红烧还是凉拌,这些不同的料理方式,各有其美味之处。这两个部分,介绍了好几种问卷数据分析的方式。有传统的方式,如变异数、卡方检定等,也有较为创新的方式,如模煳统计、试题反应理论等。这部分的内容对于没有统计基础的大众来说较为困难,然而,每个章节都有实证范例的应用,读者应可从中感受到这些统计技术的应用精神所在。
这本书适合的读者为所有需要使用问卷调查的研究者,可能是问卷调查的工读生、写期末报告的大学生、正为学术论文烦恼的硕博班学生、学术界的研究人员、公司的市场调查员、或是想要为所设计的课程添加一些新味的学者。
时空孕蕴了本书由传统至现代的思维, 也启发了不少丰富的灵感与创作。本书的完成要感谢家人的鼓励与支持, 感谢政大及国家教育院提供优良的研究环境。使我们能在人文荟萃的台北, 依山傍水的指南山麓, 优雅宁静的三崃学园,完成了这本书。最后, 虽然本书已经过多次的排版校对, 恐怕疏漏的地方仍在所难免, 尚祈学者先进能够不吝指正。
老實說,我是一個對數字和圖表有點「過敏」的人,每次看到複雜的數據表格,腦袋就開始一片空白。我在一家小型新創公司擔任產品經理,公司規模不大,所以很多事情都需要親力親為,市場調查和數據分析自然也落在我的職責範圍內。以前,我總是習慣性地將這部分工作外包,或是依賴一些看起來很厲害但實際上很難懂的數據分析軟體,結果往往是得到一堆數字,卻不知道它們到底代表了什麼。這本《市場調查實務:問卷設計與研究分析》的出現,簡直就是我的「救星」。作者在撰寫時,非常清楚讀者的可能背景,所以他避免使用過於學術化的術語,而是用非常貼近實際工作場景的語言來解釋概念。在講述問卷設計時,他舉的例子都是一些非常生活化、我日常工作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像是如何了解用戶對新功能的回饋、如何評估競品的優勢等等。他將複雜的問卷設計過程,拆解成一個個具體可行的步驟,從明確研究目的、確定目標對象、設計問卷結構、編寫題目、預測和修正,每一個環節都講得非常清楚。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問題措辭」的講解,作者列舉了很多常見的錯誤,比如使用模糊不清的詞語、設定帶有預設立場的選項、或是提出雙重問題,並且提供了如何避免這些錯誤的實用技巧。這讓我意識到,原來一個小小的詞語選擇,就可以對調查結果產生巨大的影響。而在「研究分析」的部分,作者更是做到了「化繁為簡」。他沒有一上來就教你如何操作某個複雜的軟體,而是先從最基礎的「數據解讀」開始。他詳細解釋了各種基本的統計指標,比如平均數、中位數、眾數,以及它們各自的意義和適用場景。然後,他循序漸進地介紹了如何進行趨勢分析、差異分析、相關性分析等等,並且強調了「結果的詮釋」比「數據的計算」更重要。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有一個章節專門講述如何將數據分析結果,轉化為有價值的「商業洞察」。作者透過實際案例,演示了如何從一堆數據中,提煉出能夠指導產品開發、行銷策略甚至業務決策的關鍵資訊。這讓我發現,原來數據分析並不是枯燥的數字遊戲,而是能夠幫助我們做出更聰明決策的強大工具。這本書讓我克服了對數據的恐懼,讓我能夠更有信心去面對實際工作中的數據挑戰,並且真正地從數據中發現價值。
评分身為一位創業家,我深知「了解你的客戶」是成功的基石。然而,實際操作起來,卻常常發現自己陷入一種「我知道我在做市場調查,但我不知道我在做什麼」的困境。我購買過很多市面上關於市場調查的書籍,但大多都停留在理論層面,或是過於學術化,難以應用到我這個小規模創業公司的實際情況。這本《市場調查實務:問卷設計與研究分析》則不同,它真正做到了「實務」二字。作者在講解問卷設計時,沒有空談理論,而是從最根本的「研究目標」出發。他教你如何清晰地定義你想知道什麼,然後才去思考「該問什麼」。我特別喜歡書中關於「問題類型」的分類和講解,作者將問題細分為很多種,像是探測性問題、描述性問題、評估性問題等等,並且針對每一種問題,都給出了具體的範例和應用場景。這讓我意識到,原來設計一個簡單的問題,也有這麼多講究。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關於「避免引導性問題」的討論。作者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說明了如何無意中在問題中加入了個人偏見,而這又會如何影響受訪者的回答。這讓我回想起自己過去設計問卷時,可能犯過的錯誤。在研究分析的部分,作者同樣做得非常出色。他沒有一上來就教你操作複雜的統計軟體,而是從最基礎的「數據解讀」開始。他解釋了如何計算基本的統計數據,以及這些數據代表了什麼。然後,他循序漸進地介紹了如何進行更進階的分析,例如如何找出不同消費者群體之間的差異,以及如何預測市場趨勢。我最欣賞的是,書中強調「從數據中找出故事」。作者認為,市場調查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客戶,並做出更明智的決策。因此,他教導讀者如何從數據中提煉出有價值的洞察,並將這些洞察轉化為具體的行動方案。這對於我這種需要不斷調整策略的創業家來說,非常有幫助。總之,這本書就像是一本「創業者的市場調查手冊」,它不僅教會了我如何設計有效的問卷,更教會了我如何從數據中發現機會,並將這些機會轉化為公司的成長動力。
评分這本《市場調查實務:問卷設計與研究分析》對我來說,簡直就是一本「洞悉人性」的寶典。我本身從事品牌企劃工作,經常需要為新產品或行銷活動進行市場調研,以往的經驗多半是依賴直覺和過去的案例,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尤其是在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時,總覺得難以找到突破點。這本書的出現,恰好填補了我知識上的空白。作者在闡述問卷設計的邏輯時,著重於「以終為始」的思考模式。他強調,在設計任何一個問題之前,必須先釐清研究目標是什麼,以及最終希望透過問卷獲得什麼樣的洞察。這聽起來很基本,但實際操作起來卻不容易。我之前常常會先想到「我想問什麼」,而不是「我需要知道什麼」。書中舉了一個非常貼切的例子:一家公司想了解消費者對新口味泡麵的接受度,如果問卷設計只是單純詢問「你喜歡這個口味嗎?」,那結果可能就淪為「喜歡」或「不喜歡」的二分法,無法提供更深層的市場區隔或改良建議。而作者則引導讀者思考,除了口味偏好,還有哪些因素會影響購買決策?例如,是價格敏感度?是品牌忠誠度?是包裝設計?還是廣告宣傳?透過這種層層遞進的問題設計,才能真正挖掘出市場的潛在需求和消費者行為背後的動機。我特別欣賞書中關於「問題的結構與語句」的討論,作者鉅細靡遺地分析了問題的類型,像是開放式問題、封閉式問題、量尺式問題、情境式問題等等,並且針對每一種類型,都提供了如何在實際應用中發揮最大效益的技巧。像是如何避免使用誘導性或帶有預設立場的詞彙,如何設計選項才能涵蓋所有可能性,以及如何控制問卷的長度以提高回收率。這些都是我以前在實際設計問卷時,常常會遇到的難題,但透過這本書,我學到了系統性的解決方法。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只是關於「如何做調查」,更是關於「如何問對問題」。它教會我用一種更結構化、更有條理的方式去思考,如何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去設計一套能夠真正反映市場真實狀況的調查工具。
评分坦白說,當初會入手這本《市場調查實務:問卷設計與研究分析》,是因為我對「數據分析」這個詞感到有點畏懼。我是一名平面設計師,平常的工作主要聚焦在視覺呈現,對於統計學和數據分析,總覺得隔了一層紗,難以觸及。而這本書的標題,雖然包含了「研究分析」幾個字,但我總覺得它應該是偏向理論和學術的內容,所以一直猶豫著。然而,出於對提升專業技能的渴望,我還是決定挑戰一下。出乎意料的是,這本書的「分析」部分,並沒有我預設中的那般艱澀難懂。作者以一種非常親切和循序漸進的方式,將複雜的數據分析過程,拆解成了一步步可以理解的操作。他首先從「數據的準備與清理」開始,詳細說明了如何識別和處理問卷中的無效數據、遺漏數據,以及如何進行數據編碼。這個步驟看似平凡,卻是確保後續分析準確性的關鍵。我學到了,原來很多時候,看似「壞掉」的數據,是可以透過一些技巧進行修復或替換的,而不是直接丟棄。接著,作者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幾種常用的數據分析方法,像是描述性統計(平均數、中位數、標準差等)和推論性統計(像是卡方檢定、t檢定等)。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非只是單純地介紹這些統計方法是什麼,而是著重於「如何解釋」這些分析結果。他透過大量的圖表和實際案例,展示了如何從不同的統計數據中,解讀出市場的趨勢、消費者行為的模式,以及不同群體之間的差異。例如,書中有一章節詳細講解了如何運用交叉分析,來探討不同人口統計學特徵(年齡、性別、收入等)的消費者,在產品偏好上的差異。透過實際的表格和圖示,我能夠清晰地看到,原來某些產品特性,對於年輕族群的吸引力遠大於年長族群,而某些行銷訊息,則更能引起特定收入階層的共鳴。這種「從數據到洞察」的轉變,讓我看到了數據分析的實際應用價值。對於像我這樣非統計背景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最大的貢獻,在於它打破了我對數據分析的恐懼感,讓我了解到,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和思路,任何人都能夠從數據中提取有價值的資訊,進而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评分這本書的標題是《市場調查實務:問卷設計與研究分析》,但我個人覺得,它其實是一本關於「如何更深刻地理解消費者心智」的入門指南,即便你不是市場調查的專業人士,也會受益匪淺。我本身是個經營小型的網拍賣家,起初購買這本書,純粹是希望能透過問卷設計,更精準地抓到顧客的偏好,以便進一步優化我的商品和行銷策略。然而,翻開書頁後,我發現它的內容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期。作者在闡述問卷設計的技巧時,並非只是枯燥地列出題型和範例,而是深入探討了「為什麼」要這樣設計。例如,在講述李克特量表的運用時,作者不僅提供了如何設計量表的結構,更引導讀者思考,在不同的情境下,應該選擇單向還是雙向的量表,以及題目措辭的細微差異如何影響受訪者的情緒和回答意願。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探討了問卷中的「無意識偏誤」和「社會期許效應」,這些是許多初學者(包括我)在設計問卷時容易忽略的陷阱。作者透過實際案例,生動地說明了如何透過問題的引導、選項的設置,來盡量減少這些偏誤對研究結果的影響。我記得其中一個例子,是關於消費者對某個新產品的購買意願調查,如果問題設計不當,很容易讓受訪者因為不好意思拒絕而給出虛假的正面回答。作者提出的解決方案,例如使用情境式問題、延遲詢問核心問題,或是引入「不確定」選項,都讓我茅塞頓開。透過這本書,我學到市場調查不僅僅是收集數據,更是一門結合心理學、統計學和社會學的藝術。它讓我理解到,每一次的提問,都是在試圖解開消費者行為背後一層又一層的謎團。即使我現在還沒有完全掌握書中的所有統計分析方法,但光是問卷設計這一塊,就已經讓我在實際操作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和信心。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培養了一種「提問的智慧」,讓你不再只是被動地詢問,而是主動地引導,去探尋那些隱藏在表面之下的真實需求。
评分作為一個在行銷產業打滾了十多年的資深人士,我見證了市場調查從傳統的紙本問卷,到如今的數位化、智能化。然而,無論科技如何發展,核心的「提問藝術」和「數據解讀」能力,依然是不可或缺的。這本《市場調查實務:問卷設計與研究分析》,恰恰擊中了這個核心。我之所以會對這本書產生興趣,是因為它的標題看起來非常務實,而且「問卷設計」和「研究分析」這兩個關鍵詞,正是我工作中經常需要面對的。許多市面上的書,要嘛過於學術化,要嘛過於淺顯,很難找到一本能夠兼顧理論深度和實務操作的。這本書則恰好填補了這個空白。在問卷設計的部分,作者並沒有停留於「怎麼寫」,而是深入探討了「為什麼要這麼寫」。他詳細闡述了不同類型的問題,以及它們在不同情境下的適用性。我特別欣賞書中關於「問題措辭的細微差別」的討論。作者通過對比不同措辭的例子,生動地展示了詞語的選擇是如何影響受訪者的回答,以及如何避免潛在的偏見。這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過去設計問卷時,可能存在的疏忽。例如,在探討「品牌認知度」時,簡單地詢問「您知道這個品牌嗎?」和詢問「您對這個品牌有多少了解?」之間的差異,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另外,書中關於「樣本代表性」的探討,也讓我受益匪淺。作者不僅介紹了不同的抽樣方法,還強調了如何在實際操作中,盡可能確保樣本的代表性,以避免研究結果的偏差。在研究分析的部分,作者同樣展現了其獨特的視角。他不是簡單地列舉統計方法,而是強調「如何將數據轉化為有價值的商業洞察」。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關於「趨勢分析」和「消費者行為模式識別」的講解。作者透過實際案例,演示了如何從看似雜亂的數據中,發現市場的潛在趨勢,以及不同消費者群體的行為特點。這對於我來說,非常有啟發性。總體而言,這本書不僅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本思維導向的指南。它讓我重新認識了市場調查的價值,也讓我對如何更有效地進行市場調查,有了全新的認識。對於任何想在行銷領域有所建樹的人來說,這本書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參考書。
评分我是一位對「效率」和「效果」極度追求的專案經理,在執行大型專案時,市場調查和使用者回饋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然而,過去的經驗中,我常常發現市場調查的執行效率不高,而且結果的應用性也有限。這本《市場調查實務:問卷設計與研究分析》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我對市場調查的看法。我最初被這本書吸引,是因為它強調「實務」,這正是我所需要的。作者在講解問卷設計時,非常注重「實用性」。他從最基礎的「明確研究目的」開始,一步步引導讀者如何設計一份能夠真正解決問題的問卷。我特別欣賞書中關於「問題的架構與流程」的講解。作者將問卷設計比喻為一次「對話」,強調了如何通過問題的引導,讓受訪者能夠順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感到壓迫或困惑。他詳細闡述了如何設置開場白、如何安排問題的順序、以及如何設置退出問題,這些細節對於提高問卷的回收率和數據的有效性至關重要。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關於「 pilot test」(預試)的講解。作者強調了預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預試來發現問卷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並進行及時的修正。這讓我意識到,原來一份好的問卷,需要經過不斷的打磨和優化。在研究分析的部分,作者同樣展現了他務實的一面。他沒有一味地追求複雜的統計模型,而是從專案經理最關心的「數據應用」出發。他詳細講解了如何進行常見的數據分析,例如趨勢分析、差異分析、相關性分析等,並且強調了如何將分析結果轉化為可執行的建議。我最欣賞的是,書中有一章節專門講述如何「將調查結果應用於決策」。作者透過實際案例,演示了如何根據市場調查的結果,來調整專案的方向、優化產品設計、或是制定更有效的行銷策略。這讓我發現,原來市場調查並不是一個獨立的環節,而是能夠貫穿整個專案週期的關鍵。總之,這本書不僅讓我學會了如何設計一份高效的市場調查問卷,更讓我理解了如何將調查結果真正地應用到專案管理中,以達到最佳的「效率」和「效果」。
评分身為一位長期關注科技趨勢的部落客,我一直對如何量化和理解使用者的行為和偏好感到興趣。過去,我主要依賴觀察和用戶訪談,但總覺得缺少了一些系統性的方法。這本《市場調查實務:問卷設計與研究分析》的出現,正好為我打開了另一扇大門。我購買這本書,純粹是出於對「研究分析」的好奇,希望能了解如何從數據中挖掘出更有價值的資訊。翻開書頁,我發現它不僅僅是關於數據分析,更是從「問卷設計」這個源頭開始,就做到了嚴謹和科學。作者在講解問卷設計時,非常注重「研究邏輯」。他強調,每一個問題的設計,都必須服務於最終的研究目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關於「量尺設計」的詳細闡述。作者不僅介紹了李克特量表、語意差異量表等常見的量尺,還深入探討了如何選擇最適合的量尺類型,以及如何設計最恰當的量尺級數。這讓我意識到,即使是看似簡單的「同意」或「不同意」,背後也有許多細節可以影響結果的精準度。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關於「研究倫理」的探討。作者提醒讀者,在進行市場調查時,必須時刻注意保護受訪者的隱私,並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這對於我這種需要處理大量用戶資訊的部落客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提醒。在研究分析的部分,作者同樣做到了「化繁為簡」。他以一種非常直觀的方式,講解了各種常用的數據分析方法,例如頻次分析、交叉分析、相關性分析等。他特別強調了「結果的詮釋」,而不是單純地計算出一個數字。作者透過大量的案例,演示了如何從統計數據中,看到市場的潛在趨勢,以及不同用戶群體的行為差異。這對於我理解網路使用者行為、優化內容策略,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啟發。總之,這本書不僅讓我學會了如何設計一份能夠收集到有價值的數據的問卷,更讓我理解了如何將這些數據轉化為能夠指導實際行動的洞察。這對於我未來的內容創作和社群經營,有了更科學、更具體的方向。
评分這本《市場調查實務:問卷設計與研究分析》對我這位文科背景的學生來說,簡直是一場及時雨。我目前正在攻讀社會學,平常接觸的都是理論探討和質性研究,對於如何進行有結構、有數據支持的量化研究,一直感到有些摸不著頭緒。我的教授在課堂上偶爾會提到問卷調查和數據分析的重要性,但實際操作層面,總是缺乏系統性的指導。偶然間,我從學長姐那裡聽說了這本書,抱持著試試看的心態購入。翻開書頁的那一刻,我才意識到,原來問卷設計和研究分析,可以如此嚴謹又富有邏輯。書中一開始就強調了「研究設計」的重要性,指出問卷只是達成研究目標的工具之一,而問卷的有效性,則取決於前期對研究問題的清晰界定和假設的提出。作者在介紹問卷設計的部分,並沒有止步於「如何寫題目」,而是進一步探討了「為什麼要這樣寫」。例如,他詳細闡述了抽樣方法的選擇,像是隨機抽樣、分層抽樣、配額抽樣等等,並且說明了不同抽樣方法對研究結果的代表性和泛化能力有何影響。這對於我理解社會學中的抽樣理論,有了更直觀的認識。更讓我感到驚喜的是,書中將問卷的設計與後續的數據分析緊密結合。作者在講解問卷題型時,不僅會告訴你這個題型應該怎麼問,還會預先告知這個題型產生的數據,將會如何被用於後續的分析。例如,在介紹多項選擇題時,作者就說明了這類數據可以如何進行頻次分析、交叉分析,甚至作為獨立變量或依變量,用於更進階的統計模型。這種「前瞻性」的設計思路,讓我能夠在設計問卷的過程中,就為後續的數據分析打下良好的基礎,避免了許多在分析階段才發現問題的窘境。書中對於「信度」和「效度」的講解,也讓我印象深刻。作者透過生動的例子,解釋了如何判斷一個問卷是否能夠穩定地測量同一事物(信度),以及是否能夠準確地測量想要測量的東西(效度)。這對於我未來在設計研究工具時,能夠更加嚴謹和科學,有了全新的認識。總之,這本書不僅讓我學會了如何設計一份有效的問卷,更重要的是,它教會了我如何以一種科學、系統化的方式,去規劃和執行一項量化研究,為我日後的學術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评分我是一名正在準備畢業論文的大學生,研究方向偏向消費心理學。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對於如何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的研究方法,感到非常迷茫,尤其是在問卷設計和數據分析這塊,更是缺乏具體的指導。網路上雖然有很多零散的資料,但往往不成體系,難以系統性地學習。偶然的機會,我聽說了這本《市場調查實務:問卷設計與研究分析》,並抱着試一試的心態購入。翻開書,我發現這本書的內容完全超出了我的預期。作者在講解問卷設計時,不僅僅是教你如何填寫表格,而是深入探討了問卷設計背後的「心理學原理」。他闡述了不同類型的問題,例如情境式問題、假設性問題、行為性問題等,如何能夠更有效地觸及消費者的潛在需求和真實想法。我特別欣賞書中關於「問題順序」的討論,作者詳細分析了如何通過問題的引導,來降低受訪者的抵觸心理,並逐步引導他們進入研究的主題。這對於我在設計論文問卷時,如何讓受訪者更願意配合,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思路。更令我驚喜的是,書中對於「數據分析」的部分,並沒有像我擔心的那樣,充斥着複雜的數學公式和統計術語。作者以非常直觀和生活化的方式,講解了各種常用的數據分析方法,例如頻次分析、交叉分析、平均數比較、相關性分析等。他透過大量的圖表和案例,讓這些看似抽象的統計概念變得非常具體。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有一章節專門講述如何進行「潛在變量分析」,作者用非常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了如何透過觀察到的變量,來推測背後隱藏的、無法直接測量的「構念」。這對於我理解消費心理學中的一些理論,例如品牌忠誠度、購買動機等,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本書不僅教會了我如何設計一份能夠有效收集數據的問卷,更重要的是,它讓我理解了數據分析在學術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將複雜的數據轉化為有意義的研究結論。這對於我即將完成的畢業論文,提供了非常強大的支持,也為我日後繼續進行學術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