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A为广泛运用于各领域研究的统计套装软体,功能相当强大,本书是第一本以繁体中文撰写,介绍STATA软体应用的书籍,借由作者过去多年来的使用心得,结合刊登于国际学术期刊的研究成果汇整而成。内容除了以浅显的方式介绍STATA基础操作之外,同时也包含进阶的统计模型之应用,读者不仅可学会理论上的基础操作,还能兼具实务的研究运用。对于所有 从事量化研究的分析人员及研究生,将可以更快的速度熟悉STATA的功能,大幅提升研究分析能力。
作者简介
刘彩卿
现任:国立台北大学公共事务学院财政学系教授
学历: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U.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经济学博士
经历:傅尔布莱特研究学者(Fulbright Scholar)
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国科会复审委员
考试院典试委员
保险专刊、经济研究、健康保险期刊、医务管理期刊编辑委员
台北市立万芳医院研究员
国科会大专校院特殊优秀人才奖励
国科会优秀年轻学者计画奖助
国立台北大学教学优良教师
国立台北大学卓越教师奖助(研究)
陈钦贤
现任:国立台北大学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系教授
台湾健康经济学会理事长
学历: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U.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经济学博士
经历:傅尔布莱特研究学者(Fulbright Scholar)
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国立台北大学经济学系主任
国立台北大学台湾发展中心主任
考试院典试委员
健康保险期刊主编、医务管理期刊副主编、经济研究执行编辑
台北市立万芳医院研究员
国科会大专校院特殊优秀人才奖励
国立台北大学教学优良教师
国立台北大学卓越教师奖助(研究)
两位作者共发表国内外学术期刊七十余篇,其中国际期刊(SSCI或SCI)四十余篇,包括Medical Care、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Health Economics、Health Policy、Health Policy and Planning、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等医疗政策国际知名学术期刊。
第01章 STATA软体安装程序
1-1 安装程序
1-2 Stata 11 版本介绍
1-3 安装授权以下较低版本
1-4 首次开启及更新
第02章 STATA的操作介面
2-1 主要视窗
2-2 工具列视窗
第03章 STATA的基本操作指令及资料的建立与输出
3-1 暂存记忆体和变数个数的设定
3-2 基本语法
3-3 建立新的资料库
3-4 读取既有资料档
3-5 资料处理的基本指令
3-6 资料描述及制表
3-7 资料绘图显示
3-8 储存程式及产生的结果
3-9 问题的解决
第04章 资料管理
4-1 Stata 合併资料集
4-2 资料修改
第05章 变异数分析
5-1 单项式变异数分析
5-2 多项式变异数分析
第06章 连续性变数之复回归分析
6-1 理论基础与模型架构
6-2 最小平方法复回归分析
6-3 逐步回归分析法
6-4 最小平方法下的回归预测
6-5 相关检定及检测方法
6-6 描绘最小平方法回归方程式
第07章 不连续变数之复回归分析
7-1 间断性变数-Logit 与Probit 模型架构
7-2 Probit 模型分析法与回归预测
7-3 Logit 模型分析法与回归预测
7-4 Probit 或 Logit 模型的选择
7-5 Probit 与Logit 相关检定
7-6 可数性变数-负二项或卜瓦松分配模型架构
7-7 负二项或卜瓦松分配模型的选择
7-8 负二项或卜瓦松分配模型的回归预测
第08章 联立回归方程式分析方法
8-1 理论基础与模型架构
8-2 二阶段最小平方法
8-3 Bivariate Probit
8-4 Recursive Model
8-5 三阶段最小平方法
第09章 横断面追踪资料估计模型
9-1 理论基础与模型架构
9-2 横断面追踪资料-回归模型估计法
9-3 横断面追踪资料- Tobit 模型估计法
9-4 横断面追踪资料- Probit 和Logit 模型分析法
9-5 横断面追踪资料-负二项模型分析法
第10章 存续回归估计模型
10-1 理论基础与模型架构
10-2 未被设限的资料
10-3 被设限的资料
10-4 间断的依时共变数
10-5 连续的依时共变数
10-6 强力估计变异数
10-7 描绘存活及危险方程式
10-8 描绘平滑危险方程式
第11章 分量回归估计模型
11-1 理论基础与模型架构
11-2 分量回归模型
11-3 Bootstrap 分量回归
11-4 联立分量回归
11-5 相关检定
11-6 分量间距回归
11-7 绘制分量回归方程式
2012年出版的《STATA基礎操作與統計模型應用》第一版,對於我而言,更像是一本「工具書」和「啟蒙書」的結合體。它所提供的「統計模型應用」的部分,對於許多非統計學科的學生和研究者來說,是極為寶貴的資源。我當時最想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將自己學到的經濟學、社會學理論,透過統計方法來驗證。這本書在這一方面,給予了我明確的指導。它不僅僅是介紹STATA的語法,而是將統計模型與具體的學科研究情境結合起來。例如,在介紹時間序列模型時,它會結合實際的經濟數據,演示如何建立ARIMA模型,如何解讀其係數和預測結果。又例如,在介紹因子分析和聚類分析時,它會結合市場研究或社會調查的數據,說明如何透過這些方法,來探索潛在的結構或群體。這些貼近實際應用場景的範例,讓我能夠將書本上的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還記得,當時在嘗試用STATA進行面板數據分析時,書中對於固定效應和隨機效應模型的區別和應用,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讓我能夠更準確地選擇適合的模型。
评分這本《STATA基礎操作與統計模型應用》第一版,出版於2012年,當時我對於「模型診斷與選擇」的重要性,還沒有深刻的體會。很多時候,我們只是機械地執行模型擬合,卻忽略了對模型進行嚴格的診斷,以及對不同模型進行比較和選擇。這本書在這方面,給予了我極大的啟發。它詳細地介紹了各種常用的模型診斷方法,例如殘差分析、異質性檢定、自相關檢定等,並說明了如何利用STATA來執行這些檢定,以及如何根據檢定的結果,來判斷模型的有效性和穩健性。我還記得,在第一次嘗試進行回歸分析時,書中關於殘差圖的講解,讓我意識到,原來模型擬合之後,還有這麼多需要檢查的細節。理解殘差是否服從正態分布,是否存在異質性,對於判斷模型的優劣至關重要。此外,書中對於模型選擇的論述,也讓我受益匪淺。它不僅僅是介紹幾種模型,而是引導我思考,在什麼樣的研究問題下,應該選擇什麼樣的模型,以及如何利用統計量,例如AIC、BIC等,來比較不同模型的擬合優度。這部分的內容,對於提升研究的科學性和嚴謹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评分回想起2012年剛拿到這本《STATA基礎操作與統計模型應用》第一版時,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它對於「統計模型」的應用部分,那種循序漸進的講解方式。當時我對各種迴歸模型,例如線性迴歸、邏輯斯迴歸等,概念相當模糊,只知道它們是用來解釋變數之間的關係,但具體如何操作、如何解讀結果,卻是一竅不通。這本書在這方面做了很詳盡的介紹,它不僅僅是告訴你怎麼打指令,更重要的是解釋了每個模型背後的假設、適用條件,以及最重要的——如何從STATA輸出的結果中,提取出有意義的資訊。例如,在解釋線性迴歸時,它會詳細闡述R平方的意義、係數的解釋、p值的判斷,甚至是殘差分析的重要性。對於初學者來說,這些往往是最容易混淆的部分。書中提供的範例,都是一些貼近實際研究情境的數據,讓我在練習時,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理論與實務的結合。我記得,在學習邏輯斯迴歸的時候,對於 Odds Ratio 的解讀,確實花了相當長的時間才融會貫通,但書中的圖示和解釋,以及對於模型診斷的說明,都幫助我一步步釐清了概念。這本書在這一部分的處理,可謂是相當到位,為我後續進行更複雜的統計分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评分這本《STATA基礎操作與統計模型應用》第一版,在我2012年接觸到時,正值我將研究興趣從純理論轉向實證分析的關鍵時期。書中在「實際案例分析」的呈現方式,對我而言,是極具啟發性的。它並沒有停留在程式碼的羅列,而是透過一個個真實的研究情境,引導讀者一步步完成數據的準備、模型的建立、結果的解讀,以及結論的撰寫。我還記得,在學習如何進行市場分群的研究時,書中就提供了一個實際的客戶數據集,然後一步步展示了如何利用聚類分析來識別不同的客戶群體,以及如何解讀每個群體的特徵。這種「從問題到解決」的模式,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STATA在實際研究中的應用價值。此外,書中對於不同學科領域的研究案例,都有所涉及,例如經濟學、社會學、醫學、管理學等,這使得不同背景的讀者,都能從中找到與自己研究領域相關的範例。這張附帶的光碟,更是提供了這些案例的原始數據和程式碼,讓我能夠親手操作,進一步驗證和學習。這本書,讓我知道了如何將抽象的統計方法,轉化為解決實際研究問題的有力工具。
评分2012年,《STATA基礎操作與統計模型應用》第一版問世,當時我對「計量經濟學」的學習剛剛起步,對於如何用STATA來實現複雜的計量模型,感到相當困惑。這本書在「進階統計模型」的應用方面,對我而言,是一個重要的突破。它不僅僅是涵蓋了基本的迴歸模型,更深入地介紹了一些在計量經濟學研究中常用的模型,例如工具變數法(IV)、廣義動差法(GMM)、聯立方程模型等。我還記得,在學習工具變數法時,對於如何選擇合適的工具變數,以及如何判斷工具變數的有效性,感到非常吃力。書中就提供了詳細的步驟和檢驗方法,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理解這個複雜的概念。此外,書中對於面板數據模型的深入探討,也讓我受益匪淺。在分析跨越時間和個體的數據時,如何有效地控制個體效應和時間效應,是關鍵的問題。書中對固定效應模型、隨機效應模型,以及兩階段最小平方法(2SLS)等方法的應用,都給予了詳盡的指導,讓我在處理實際數據時,能夠更有依據。
评分這本《STATA基礎操作與統計模型應用》第一版,於2012年面世,對於當時的我來說,最吸引我的地方,莫過於它在「資料視覺化」方面的講解。在數據分析的過程中,圖形化能夠直觀地呈現數據的分布、趨勢和關聯性,對於理解數據、溝通結果都至關重要。我還記得,很多時候,僅僅依靠數字,很難讓人快速理解數據的特點。這本書就提供了許多利用STATA製作統計圖表的詳細步驟和技巧。從最基本的長條圖、圓餅圖、散佈圖,到更為複雜的箱型圖、小提琴圖,甚至是多變數的圖表,書中都有清晰的介紹。它不僅僅是告訴你如何繪製圖形,更重要的是,它引導你思考,在什麼樣的研究情境下,應該選擇什麼樣的圖形,以及如何透過調整圖形的參數,來突出關鍵訊息。我還記得,在製作研究論文的圖表時,經常需要反覆調整圖形的標題、軸標、圖例,以及顏色的搭配,以達到最佳的視覺效果。書中提供的範例,以及對於圖形元素解釋的詳細說明,讓我能夠事半功倍。這張附帶的學習光碟,更是提供了大量的範例程式碼,讓我可以直接複製、修改,快速生成所需的圖形。
评分2012年的《STATA基礎操作與統計模型應用》第一版,對於我這個非統計專業背景的學生來說,最大的價值在於它對於「統計概念」的通俗化解釋。儘管書名強調「操作」和「應用」,但其中對許多統計學上的核心概念,例如假設檢定的原理、信賴區間的意義、p值的解釋等,都做了相當清晰的闡釋。我還記得,當時在學習統計學課程時,很多概念都比較抽象,很難理解其背後的邏輯。而這本書,透過STATA的實際應用,將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了。例如,在解釋假設檢定時,它會透過實際的數據和指令,展示如何設定虛無假設和對立假設,如何計算檢定統計量,以及如何根據p值來做出決策。這比單純的課本上的文字描述,來得更為直觀和易於記憶。再者,書中在介紹各種統計模型時,也會首先回顧和解釋相關的統計學原理,確保讀者在進入模型細節之前,已經具備了必要的背景知識。這張附帶的光碟,也提供了許多互動式的學習資源,例如可以讓你嘗試修改參數,觀察結果的變化,這進一步加深了對統計概念的理解。
评分這本《STATA基礎操作與統計模型應用》第一版,於2012年出版,當時我正處於學術研究的起步階段,對統計分析工具的需求日益迫切。書中在「進階操作」方面的內容,對我而言,是一次重要的學習歷程。它不僅僅停留在基礎的資料處理和模型擬合,更深入探討了一些在實際研究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例如如何處理多重共線性、如何進行穩健標準誤的估計、如何進行組別間的比較等。我還記得,在研究中碰到的時候,往往需要查找大量的文獻和網路資源,才能找到解決方案。而這本書,就將這些常用的進階操作,以清晰的邏輯和豐富的範例,整合在一起。例如,在解釋異質性變異數的問題時,書中就提供了如何用STATA進行檢定和校正的方法,這對於我當時撰寫論文,確保模型的穩健性,至關重要。再者,書中對於模型選擇的探討,也讓我受益匪淺,它不僅僅是列出幾種模型,而是引導讀者思考,在何種情況下應該選擇何種模型,以及如何評估模型的擬合優度。這方面的內容,對於提升研究的嚴謹性,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评分當時接觸到這本《STATA基礎操作與統計模型應用》第一版,手邊還附有一張學習光碟,這在當時的數位學習環境中,算是相當貼心的配置。我還記得,打開光碟,裡面除了書本的電子版,還有許多用STATA編寫的程式碼範例,以及一些教學影片。對於我這樣習慣「動手做」的學習者來說,能夠邊看書邊跟著光碟裡的程式碼操作,效率顯著提升。很多時候,書本上的文字描述,可能需要透過實際的程式碼來驗證,光碟提供的範例,就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我還記得,在學習如何進行假設檢定的時候,光碟裡的影片就清楚地展示了如何輸入指令,如何理解輸出結果,甚至是如何設定圖形來視覺化數據。這比單純的文字敘述,來得更為生動和易於理解。尤其是一些比較複雜的統計圖表,例如散佈圖、盒型圖等,透過光碟裡的影片,我能夠更清楚地看到製作這些圖表的步驟和參數的意義。這張光碟,無疑是這本書的「加分項」,讓學習過程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滿了互動性和實踐性。
评分這本《STATA基礎操作與統計模型應用》第一版,出版於2012年,當時我剛接觸統計軟體,對STATA可說是霧裡看花。書名雖然點明了「基礎操作」,但對初學者來說,如何從零開始建立概念,理解那些看似複雜的指令語法,確實是一大挑戰。我還記得,一開始光是打開軟體,就花了些時間熟悉介面,更不用說要去「呼叫」哪個指令來完成特定的分析。書中對於資料的匯入、整理,那些關於變數命名、資料標籤、遺失值處理的細節,對於剛開始處理真實世界數據的學生而言,是極為重要卻又容易被忽略的環節。我當時就覺得,如果沒有系統性的引導,很容易在這些前置步驟就感到挫折,進而對後續的統計模型分析產生畏懼。這本書在那段時間,扮演了引路人的角色,即便有些地方需要反覆研讀,但它的結構性安排,從最基本的資料準備,一步步帶到常用的統計檢定,讓我在摸索的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信心。尤其是在解釋各種指令的參數時,它盡量用較為淺白的語言,輔以實際範例,讓我不至於因為過於專業的術語而望而卻步。這也讓我意識到,紮實的基礎操作,是後續深入學習各種統計模型的基石,一點馬虎都不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