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內容分「四共加行」與「四不共加行」兩部分。
第一部分「四共加行」:教導我們如何從生活中深入的觀修「人身難得、觀死無常、因果業力、輪迴過患」四種生命本質,進一步堅定自己正確的見解。
第二部分的「四不共加行」:校長針對「皈依大禮拜、金剛薩埵、獻曼達、上師相應法」四項實修內容,深入淺齣的解說該如何下手實修,以及步驟與重點關鍵。
■為什麼要做「四加行」?
「四加行」是進入藏傳佛法正行修持之前的暖身準備動作,纍積資糧,淨除罪障,增益信心,是心靈春耕前的一係列「整地」動作,整好心地,迎接修行的豐收季。藉著四種基礎功課,調整自己的修行體質,讓心安定下來,讓自己更加確信、堅定的走在正確的解脫路上。
「四加行」更是許多特殊傳法、灌頂或薈供的「門票」,未圓滿「四加行」,就不具入門資格,早做早安心,為免緊要關頭扼腕,現在就做「四加行」吧!
■「過來人」校長,用故事和經驗,活色生香帶你走一遍!
本書由尼泊爾與颱灣噶瑪列些林高級佛學院校長確戒仁波切教授。從事佛學基礎教育多年的校長,擅於用說故事、舉例、譬喻的方式,將艱深的經文義理,透過個人實修經驗的體悟,結閤起來,轉化成一般普羅大眾都能明白的道理。
尤其在本書「四不共加行」的部分,校長毫不保留的把隻有在閉關實修時,纔有機會一對一點撥的關鍵重點,慈悲的與大傢分享,也是本書最大重點特色。
「四加行」是打底基本功,要老實做到位;但心情上,可以讓它像「修行開胃菜」,喚醒你的修行胃口,特彆是校長這樣會說故事的大廚上菜,保證美味,請享用!
■四加行,其實是四道美味的修行開胃菜
這是國內第一本結閤圖文錶達形式的「四加行」教材。讓大傢除瞭正確瞭解「四不共加行」儀軌的含意,並能依部分圖解,做對該做的動作與觀想過程。
老實做十萬「四加行」,當然是辛苦的,但好動機和好方法,可以讓它讓美味而輕盈。來,讓我們以老實的態度、輕鬆的心,做好「四加行」!
作者簡介
確戒仁波切(Choeje Lama Phunchok Rinpoche)
本書是由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賜予「確戒仁波切」頭銜的確戒喇嘛彭措所撰。確戒仁波切的行誼樸素實在,性格耿直,親切如鄰傢阿伯,是一位為法王、為傳承、為眾生鞠躬盡瘁的「拚命三郎」型仁波切;他曾經過傳統紮實的三年閉關,完整學修噶瑪噶舉珍貴的實修口訣和教法,例如「金剛亥母法」和「那洛六法」等,目前也是三年閉關的指導上師,是對密法有實證體驗的實修型仁波切。
1990年,仁波切在第三世蔣貢康楚仁波切羅卓確吉森格的指示下,興建「噶瑪列些林」寺院與佛學院;並於2005年成立颱灣噶瑪列些林高級佛學院。如今,皆已成為傳承噶瑪噶舉教法的重要據點。
1997年,仁波切發起舉辦第一屆噶舉辯經大法會,召集印度、尼泊爾多所噶舉佛學院上百學僧,集體辯經一個月。得到第十七世大寶法王贊譽:「辯經法會推動瞭整體佛教的興盛,是一項瞭不起的成就。」並賜予噶瑪噶舉傳承「確戒喇嘛仁波切」(法尊上師寶)的頭銜。
譯者簡介
堪布羅卓丹傑 Khenpo Lodro Tengye
1978年齣生於香港,之後於颱灣成長、就學,曾至拉薩學習西藏語言與文化,於佛光山叢林學院研習漢傳佛教。十九歲開始追隨第十七世大寶法王總經教師──堪韆創古仁波切齣傢,後隨侍創古仁波切至歐美及亞洲各國擔任中文翻譯,2003年榮獲創古仁波切授與「堪布」(佛學博士)稱號。現長期擔任第十七世大寶法王,暨創古仁波切等傳承上師之中文翻譯,每到法會或課程期間,堪布柔緩流暢的中文即時翻譯,總能讓聽者感受到法喜充滿。
緣起
第一部、四加行文本
四加行短軌
導言
第二部、四種享用修行盛宴前的好心態:四共加行
第一章、人身難得
第二章、觀死無常
第三章、因果業力
第四章、輪迴過患
第三部、四道修行開胃菜:四不共加行
第一章、皈依大禮拜
短軌「皈依大禮拜」儀軌修持
傳統長軌「皈依大禮拜」儀軌修持
問與答
大禮拜動作示範
做功課小叮嚀
第二章、金剛薩埵
上座時,「金剛薩埵」修持重點
下座時,日常生活的修持
「百字明咒」釋義
問與答
做功課小叮嚀
第三章、獻曼達
修持曼達的作法
供養曼達的作法
問與答
七供修持動作步驟圖
做功課小叮嚀
第四章、 上師相應法
長軌「上師相應法」的修持
短軌「上師相應法」的修持
下座時的觀修
問與答
做功課小叮嚀
附錄
大手印傳承祈請文
導言
「四加行」是進入藏傳佛法正行修持前的暖身動作,也是金剛乘一切大法的基礎,藉著正確的思維、實修,教你一步步轉化自己的根器,成就圓滿佛果。
「四加行」的法,源自於噶舉的實修傳承,也就是大手印傳承的「四加行」。以基、道、果的修持次第來講,當我們開始承認有這麼一顆「心」,叫做基礎位;從最開始的「心」,到最終佛果這中間的修持,岡波巴大師告訴我們可以經由四法,來涵蓋從心到佛果的整個過程,叫做「岡波巴四法」。
岡波巴四法:
第一法:願心嚮法,即「四共加行」。
第二法:願法嚮道,即「四不共加行」。
第三法:願道斷惑,即「止」或「生起次第」。
第四法:願惑顯智,即「觀」或「圓滿次第」。
第四法「願惑顯智」,就是瞭知原來迷惑就是本智,這是最究竟的果位。但要瞭解第四法,還是需要透過第三法的修持──斷除迷惑,所以第三個法叫「願道斷惑」。
至於,我們能不能透過法道的修持來斷除迷惑?這還需要依靠「岡波巴四法」當中的第二法──「願法嚮道」,即「四不共加行」的方法,讓心真正走在法道上。
所修的法,到底有沒有如理如法的把心帶嚮正道呢?那就要依止「四共加行」的口訣心要,也就是第一法──「願心嚮法」,發願把我們的心轉嚮佛法。
我們知道四加行有「四共加行」與「四不共加行」,透過「四共加行」的修持,可以幫助我們將心轉嚮佛法,這就是岡波巴大師說的「願心嚮法」,將心導引到佛法上的深意。
修學佛法要有次第,首先要聽聞,然後去瞭解、思維它,接著修持。隻要不間斷的修持,最後就能證悟。我們很多時候會好高騖遠,一下說要證悟這個心、證悟那個心,證悟、證悟……。如果沒有之前的思維,而且是不斷思維跟修持它,是不可能會得到證悟的,因為,它就像空中的花一樣,不可能存在。
《四加行》這本書名,再加上“校長上菜,祝你修行胃口大開”這句宣傳語,我第一眼看到的時候,就覺得一股溫暖又智慧的力量撲麵而來!這絕對不是一本冰冷的學術著作,而是充滿人情味、生活化的修行指南。在颱灣,我們習慣瞭用非常貼近生活的方式來探討一些比較深奧的道理,而這句宣傳語,恰恰就抓住瞭這種精髓。 “校長上菜”,這比喻簡直太妙瞭!它讓我聯想到,一位德高望重、經驗豐富的校長,就像是一位慈愛的長輩,用他畢生的智慧,精心為我們準備瞭一頓“修行大餐”。他不是高高在上地講理論,而是用最簡單、最實用的方式,告訴我們如何“吃”下這份“大餐”,如何從中汲取營養,讓自己身心健康。我猜,這本書的內容,一定充滿瞭校長在教育和修行過程中的親身感悟,每一個字,都凝聚著他的智慧和關懷。 “祝你修行胃口大開”,這句話更是點睛之筆!有多少人,聽過佛法,瞭解過修行,但總是覺得“吃不下”,或者“吃不香”?這本書,就像是給這些“食欲不振”的修行者注入瞭一劑強心針,告訴我們,修行是可以充滿樂趣的,是可以讓我們感到愉悅和滿足的。我特彆好奇,這本書會從哪些方麵來“吊足”我們的胃口?會不會有關於如何剋服懶惰、如何培養精進心的具體方法?又或者,是關於如何將修行融入日常生活的各種妙招? 我一直認為,好的書籍,應該能觸及人內心最深處的渴望,並且用一種能夠被理解、被接受的方式來傳遞。而《四加行》的這句宣傳語,就做到瞭這一點。它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空洞的承諾,隻有一種真誠的邀請和祝福,讓人心生暖意,躍躍欲試。 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這本書,去看看這位“校長”究竟為我們準備瞭怎樣一道道“修行佳肴”。我期待它能幫助我打開修行的新視野,讓我不再覺得修行是一種負擔,而是能以一種全新的、充滿喜悅的心態去擁抱它,讓我的心靈真正地得到滋養和升華。
评分這本《四加行》,單看書名,我可能會覺得是本偏學術的書,但加上「校長上菜,祝你修行胃口大開」這句宣傳語,我立刻就覺得它充滿瞭親和力,也充滿瞭颱灣特有的那種生活智慧。我覺得,這本書一定是那種,不會讓你覺得枯燥,反而會讓你想一口氣讀完,並且迫不及待想去實踐的好書。 “校長上菜”,這個比喻太有意思瞭!就像是在自傢廚房裏,一位經驗老到的傢長,親手為你準備瞭最營養、最可口的一餐。它暗示瞭這本書的內容,一定是非常用心、非常實在的。不是那種空泛的大道理,而是真正能夠滋養我們心靈,讓我們在修行的道路上,不至於飢腸轆轆,感到迷茫。我猜,這位“校長”一定是一位在修行路上很有心得的人,他懂得如何把最精華的道理,用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現齣來。 “祝你修行胃口大開”,這句宣傳語,更是直接戳中瞭我的痛點!很多人都對修行有嚮往,但真正能夠堅持下去的,卻寥寥無幾。原因往往是,覺得修行太苦,或者找不到方嚮,久而久之,就失去瞭興趣。這本書,就像是在說:“彆擔心,修行也可以很享受,而且會讓你越吃越有滋味!” 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新鮮的、能夠激發我們修行熱情的“調味料”,讓我們能夠真正地“品嘗”到修行的甘甜。 在颱灣,我們很喜歡這種把深刻道理融入日常生活的書籍。它讓我們覺得,修行不是遙不可及的,而是可以發生在吃飯、走路、睡覺的每一個時刻。這本書的宣傳語,就完美地體現瞭這一點,它讓我感覺到,這本書是真正地為我們普通人服務的,它不是高高在上的導師,而是與我們並肩同行的朋友。 我非常期待,《四加行》這本書能夠為我帶來新的啓發,讓我對“修行”這件事,有更深入、更生動的理解。我希望它能像一位大廚,為我精心烹製齣一桌充滿智慧的“修行大餐”,讓我能夠胃口大開,盡情享用,並且真正地從中受益,讓我的生命更加充實和美好。
评分哇,看到《四加行》這本書名,加上「校長上菜,祝你修行胃口大開」這句宣傳語,立刻就勾起瞭我的好奇心!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翻開內頁,但光是這個充滿生活氣息和智慧的開場白,就讓我覺得這本書一定不落俗套。我想,這絕對不是一本枯燥乏味的教科書,而更像是一堂精心準備的、充滿人情味的修行分享會。 “校長上菜”這個比喻太貼切瞭!想象一下,一位經驗豐富的校長,用最平實、最真誠的語言,為我們端上一道道關於修行的“佳肴”。這不是什麼高高在上的道理,而是切切實實、能讓我們“吃得下、消化得瞭”的智慧。我特彆期待這本書能告訴我,修行到底是怎麼一迴事?是不是像很多人說的那麼難,或者那麼遙不可及?我猜,這本書會用很多生動的故事、具體的例子,把深奧的佛法用我們日常生活中都能體會到的方式呈現齣來。 “修行胃口大開”,這句話更是點睛之筆!有多少人對修行感到疲憊、乏味,甚至想打退堂鼓?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為我們注入瞭一劑強心針,讓我們重新燃起對修行的熱情,甚至躍躍欲試。我迫不及待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用他的“廚藝”,讓我們感受到修行的樂趣和美味的?會不會有關於如何剋服修行中的瓶頸、如何保持精進的方法?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切實可行、能夠幫助我們“吃好、吃飽”的修行方法,讓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中,不再飢腸轆轆,而是充滿滋養和力量。 我個人對這種融閤瞭生活智慧和心靈引導的書籍一直情有獨鍾。颱灣的齣版市場嚮來不乏這類佳作,但《四加行》這個書名和宣傳語,給我一種特彆親切、特彆接地氣的感覺。我感覺這本書就像是那位校長,不是高高在上地說教,而是像一位慈祥的長輩,拉著你的手,告訴你:“來,嘗嘗這個,很好吃的!” 這種溫暖和鼓勵,對於正在修行路上摸索的我來說,是無比珍貴的。 總而言之,我已經被《四加行》深深吸引瞭。盡管我還沒讀,但憑著這充滿智慧和人情味的宣傳,我已經預感到這是一本值得期待的好書。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份邀請,邀請我們一起走進一個充滿智慧和滋養的修行世界。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帶給我新的啓發,讓我對“修行”二字有更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幫助我真正地“吃”下這份珍貴的“修行大餐”,讓我的心靈得到真正的滋養和成長。
评分“校長上菜,祝你修行胃口大開”——這句宣傳語,簡直絕瞭!它瞬間把一本可能嚴肅深奧的佛學著作,變得像傢庭聚餐一樣溫馨、有滋有味。我立刻就想到,颱灣這邊有很多老師,在講佛法的時候,都特彆喜歡用生活化的例子,把佛陀的教誨講得活靈活現,讓人一聽就懂,一聽就想實踐。這本書,大概就是這種風格吧? 我特彆喜歡“上菜”這個詞,它暗示瞭這本書的內容一定是經過精心烹製、營養豐富,而且是“適閤品嘗”的。我猜,這本書不會是那種堆砌經文、讓你望而生畏的書,而是會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廚師,將各種珍貴的“修行食材”——比如慈悲、智慧、定力——巧妙地搭配,做齣令人迴味無窮的“菜肴”。每一個章節,可能就是一道道不同風味的“開胃菜”、“主菜”,甚至是“甜點”。 “修行胃口大開”,這句更是說齣瞭我的心聲!有多少人,想修行,但總是提不起精神,或者覺得修行很難,像吃草一樣沒滋沒味?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在說:“彆擔心,修行也可以很美味,而且能讓你越吃越想吃!” 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新鮮、有趣、能激發我們修行興趣的方法。也許是關於如何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培養善念;又或者是如何麵對生活中的不如意,保持平靜和喜悅。 我真心覺得,颱灣的齣版界在推廣心靈成長和佛法知識方麵,總是能找到非常獨特的切入點。《四加行》這個書名,雖然聽起來有點“學術”,但配上這句充滿煙火氣的宣傳語,立刻就變得平易近人。它讓我感覺到,這本書是為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準備的,不是什麼高不可攀的理論,而是實實在在的、能夠幫助我們解決生活煩惱、提升心靈品質的方法。 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位“校長”到底會為我們準備怎樣的“修行大餐”?是溫潤如玉的清蒸,還是辛辣過癮的川菜?我隻知道,光是這句宣傳語,就已經勾起瞭我強烈的閱讀欲望。我期待這本書能給我帶來啓發,讓我對修行有全新的認識,並且真正地“吃”下這份充滿智慧的“大餐”,讓我的心靈得到豐盛的滋養。
评分看到《四加行》這個書名,再配上「校長上菜,祝你修行胃口大開」的這句宣傳語,一股濃濃的颱灣本土氣息撲麵而來,讓人感覺特彆親切!我一直覺得,最瞭不起的智慧,往往就藏在最平凡的生活裏,而“校長上菜”這個比喻,就完美地詮釋瞭這一點。它讓我聯想到,在颱灣的學校裏,那種充滿人情味的校長,總是想著法子讓孩子們吃得好、吃得飽,身體棒棒。 這本書,在我看來,應該就是這樣一本,用一種非常生活化、非常實在的方式,來“喂養”我們的心靈。它不是那種講大道理、聽起來很玄乎的書,而是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輩,用他自己的親身經曆和深刻感悟,為你準備瞭一桌豐盛的“修行菜”。我特彆好奇,這“四加行”到底是指什麼?是修行的四個階段,還是四種重要的修行方法?我猜,這本書一定不會隻是簡單地羅列名詞,而是會用很多生動的故事,把這些“食材”的營養和美味,一點一點地呈現齣來。 “祝你修行胃口大開”,這句更是打動我瞭!我身邊有太多朋友,對佛法、對修行,一開始很有興趣,但慢慢地就覺得枯燥乏味,甚至覺得這是“苦行”。這本書的齣現,就像一股清流,告訴我修行也可以是充滿樂趣、讓人食指大動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告訴我,如何纔能真正地“品嘗”到修行的甘甜,而不是把它當作一種負擔。會不會有關於如何轉化煩惱、如何生起善念的妙招?又或者,是關於如何讓修行融入我們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給我帶來新的視角和方法。 我一直很欣賞颱灣齣版界對於佛學和心靈類書籍的獨特處理方式,它們總是能在傳承經典的同時,融入當代人的生活語境,讓古老的智慧煥發新的生機。《四加行》的這個宣傳語,就讓我看到瞭這種可能性。它不是在“教導”,而是在“邀請”;不是在“命令”,而是在“分享”。這種溫和而充滿力量的方式,是特彆吸引我的。 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四加行》,去看看這位“校長”到底為我們端上瞭怎樣一道道“修行佳肴”。我希望它能像一位良師益友,為我開啓一扇通往更深刻修行體驗的大門,讓我不再對修行感到迷茫和畏懼,而是能以飽滿的熱情和喜悅的心情,去迎接每一次心靈的成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