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蔓延全球心灵圈的《灵性炼金术》《灵性觉醒》之后,作者再度透过约书亚的灵讯,告诉我们如何与自己的指导灵连结、沟通,以获得洞见、灵感和喜悦。
来自耶稣的灵性讯息,告诉你与指导灵沟通,就是对无条件的爱开放。
我们生命之旅的最终目标,是成为自己的指导灵。
届时你我会被自然提升,各种人生问题的答案也会逐一展露,并进入觉知。
作者潘蜜拉原是一位哲学博士,在历经一段深刻的内在蜕变后,离开了纯理性的学术领域,选择做回自己。在三十四岁那年,她忽然感觉到一股特别的能量——约书亚(亦即世人所熟知的耶稣)——的存在。一开始,潘蜜拉害怕被嘲笑,根本不敢告诉任何人自己可以接收到约书亚或耶稣的灵讯。但很快的约书亚的灵讯迅速蔓延到全球的心灵圈,许多读过约书亚灵讯资料的读者,都被那清新、简洁、美妙且充满爱与慈悲的洞见所打动。
因此,继《灵性炼金术》《灵性觉醒》之后,潘蜜拉汇整了约书亚灵讯资料中一个非常聚焦且重要的主题:与指导灵的沟通与连结。指导灵是一个耐心聆听、无条件地支持你、为你提供各种洞见却从不强迫你接受、鼓励你信任内心深处的感受,并帮助你找到自己的力量、认出自己独特的人生之路的朋友。当你需要做出某一选择时,真正的指导灵会引你看到内心深处已有的答案。
约书亚鼓励你与指导灵沟通,并将他们看作与你平等的朋友,而不是崇高的权威。在约书亚眼中,指导灵其实是你内在智慧的守门人,因此他在鼓励你对指导灵开放的同时,也邀请你信任自身的内在智慧,并成为自己的指导灵,认识自己内在的神圣火花。
书中除了十篇充满睿智与慈爱的灵讯,并穿插了实用的静心练习,让你随着带领进行静心操练,从而感受并体验你与指导灵及内在觉知的连结。
作者简介
潘蜜拉.克里柏(Pamela Kribbe)
一九六八年出生于荷兰。小时候喜欢读《圣经》和耶稣生平故事,十二岁时祖母去世,开始对死后世界和超自然现象产生兴趣。十九岁进入莱登大学研读哲学,变成怀疑论者,崇尚理性思考,觉得所有跟宗教有关的东西都是迷信。
二十六岁到三十二岁之间,经历离婚及几次感情创伤,虽然还是完成了博士论文,取得学位,但之后就离开纯智性的学术研究领域。三十二岁时遇到一位灵性导师和心灵解读者,开始了深刻的内在蜕变,有生以来第一次感觉到解放和自由,彷如重生,终于做回自己。三十三岁认识担任回溯疗法治疗师的杰瑞特,随即陷入爱河并结婚。接着在三十四岁那年的某天晚上,她感受到约书亚的存在。
一开始,潘蜜拉害怕被嘲笑,加上有个受过哲学训练的理性脑袋在拉扯,她根本不敢告诉任何人自己可以接收到约书亚或耶稣的灵讯。一年后,透过亲友的鼓励和灵性团体的邀请,潘蜜拉才在网站上和聚会的场合公开此事。约书亚的灵讯也很快地从荷兰文,延伸到英文,如今更蔓延到法文、德文、义大利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希伯来文、波兰文,甚至是中文的世界。许多读过约书亚灵讯资料的读者,都被那清新、简洁、美妙且充满爱与慈悲的洞见所打动。
而在通灵传导约书亚讯息几年后,潘蜜拉也开始接收到约书亚之母马利亚的灵讯。现在潘蜜拉跟丈夫合作解读约书亚和马利亚的灵讯,并开设课程,担任灵性谘询师。着有《灵性炼金术》《灵性觉醒》。
译者简介
艾琦
旅居荷兰,喜好读书、写作、翻译(英语、荷兰语)、旅游和音乐。在心灵探索之路上关注过哲学、宗教、心理学及神祕学等,若干年前首次接触身心灵类书籍,体验到共振的魅力,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不小心从书外走进书内,开始翻译身心灵方面的书籍。译有《灵性觉醒》(合译)。
推荐序
灵修不是逃离黑暗的高级手段
那段日子我正在走一段情绪搁浅的旅程,于是第三度拿出我所钟爱的《入门:古埃及女祭司的灵魂旅程》来看,我一页页珍惜地读着,终于还是来到了盖上封底的时刻,为了要向那个不舍得告别,心里便想着:「那么下一本书会是什么呢?」我期待另一本陪我度过灵魂暗夜的好书。
然后我打开电脑,出版社邀稿写推荐序的信躺在收信匣,我一看是潘蜜拉.克里柏传递约书亚讯息的新书,立即惊唿起来:「这比我想像得还要好!」这一系列的第一本书《灵性炼金术》始终在我书单排行榜的前三名,高居不下。接着,我迫不及待地开启了档案,看见扉页斗大的书名《与指导灵沟通:约书亚灵讯和静心练习》,我莞尔一笑,无庸置疑地,我的指导灵在我祈求之前就预先回应了我。
当时我正为了感情之事困扰纠缠,在那段时间里,指导灵以不曾有过的频度屡屡暗示:「留在这个局里去体验、去认识自己。」因为他们知道我的习性就是会硬逼着自己「超越执着」。许多走内在之路的人们由于多生累世以来精进的习性,「提升、超越」的势能彷彿已内化在细胞意识中,而贪嗔痴慢疑等「执着」是大敌,不能见容于内修者的世界中。
但我在纠缠中往往复复了几回,终于开始明白,那超越之中果然有盲点,在行为上看似超越,其实是害怕自己执着......事实上,内在的执着并没有因为自己逃开而消失。那种多生累世自我敦促的习性,其实不啻又是个逃离黑暗的高级手段。
约书亚说:「你们之中的许多人认为,在物质实相、在肉身中轮回,是存在的较低状态,是充满幻相、恐惧和黑暗的状态。你们相信自己的任务是向上攀缘,脱离这一状态,重归于光。」「我告诉你们,你们的使命和任务是将光带给黑暗。你们来这里的目的,不是超越实相,而是更深地进入实相,用你们的光照亮这物质实相,以及所有的组成细胞。」
这段话精准地肯定了我正尝试在走的路、正要以它反转过往的模式。事实上,我在当晚的静心中便以约书亚为指导者来请教问题,而约书亚也以一段寓言故事回覆了我,这段故事至今仍然在我向前行进的每一次反刍中又生出新的领悟。
指导灵的定义是什么?如何辨识他们是指导灵或自己的幻想,还是不属于高灵的朋友……书中都有着墨,而对于「如何与他们沟通?」是描述最多的,并且每一篇章都有一段静心练习来协助这个沟通。与其说是「沟通」,不如说就是让自己「静下来,进入自己的核心,然后让指导灵的声音(或者内在声音)从中浮现。」这是我平常带领学生的方式,而约书亚也说:「指导灵是工具,不是目标。他们最大的喜悦就是看到你能够独立自主,并找到自己独特的路。」他并且在不同篇章中反覆提醒:指导灵是来协助我们进入自己的内在,而非向外倚靠他们找答案的。
事实上我想要推荐的不只是这本书,而是一系列由潘蜜拉所传导的约书亚讯息,原因有二,一是潘蜜拉受过哲学教育,有清晰的逻辑思维,再加上天生的通灵特质,因而造就她理性与感性的完美平衡,能以次第分明的方式、动人的口吻来传述灵讯。其二是约书亚曾经在地球转生过,对于人类生命的喜乐与苦痛至为了解,因此他所表达的讯息相较于其他没有人类经验的高灵,特别能深入人心,对症下药。
阅读这些灵讯的记载,就如同打开一盏温暖明灯,其实,这就是指导灵被我们触及时的感受,剩下的,就是我们如何静下来,相信自己的内在声音了。
光的课程教师、《我听见天使》作者 田安琪
作者序
认识、拥抱你的指导灵
能够将这第三本书献给台湾读者,我们深感荣幸与喜悦。自从第一本书《灵性炼金术》面世后,读者的热烈反应使我们惊喜交加。我想这正说明了基督能量的普世本质,它超越了国家、文化与宗教传承的疆界。而基督能量、约书亚灵讯的核心就是人类的一体性,以及基于心灵的意识觉醒──这使我们认识到彼此之间的内在连结。
概括地说,我的前两本书《灵性炼金术》与《灵性觉醒》主要讨论从自我到心灵的转变,这本书则专注于灵性成长的一个特定面向:与指导灵的沟通与连结。
每个人都有指导灵──他们是充满慈爱与睿智的彼岸朋友,自始至终一直陪伴着我们,带给我们希望与启迪。如何与指导灵建立沟通呢?他们在我们的生命中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他们是谁?这就是本书的主题。约书亚在讨论这一主题的过程中,还穿插了实用的静心练习,你可以依此进行静心操练。
希望这本书除了带给你关于指导灵的讯息外,也希望这本书能够激励你与自己的指导灵建立沟通,并因此获得启发与慰借。
译者序
这本书让我轻易地和指导灵建立了全然的连接
你当过水滴吗?我当过,刚刚。
和谐、圆融、属于、拥有……无法形容我的感受,彷彿我是一切,一切是我,如河流中的水滴,我属于其中,没有一丝衔接的痕迹,因为本没有衔接。
没有时间的流动,没有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未来。因为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属于同一个时刻。我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地看,四面八方都是同时存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心中说不出的宁静,我漂浮,我的周围没有密度。我也不再有身体,因为身体就如水流中的水滴般,融合在虚空中,也化为虚空。我只有形相,没有质量。
感觉却没有消失,反而变得更加真切。爱……周围都是爱的旋律,我也变成了爱的音符,在爱的协奏曲中舞动。
我沐浴在温暖之中,我就是温暖。
这是我第一次与指导灵直接接触的感受。之所以说是「直接接触」,是因为看到了他们,第一次真正觉知并看到他们的存在。
这个第一次发生在几年前,正是春天在门前徘徊的季节。
那个时候的我,虽然相信指导灵的存在,却总觉得「眼见为实」才是。可是等了又等,却不见任何动静。失望之余,忽然想起《与神对话》的作者就是因为给上帝写信抱怨而遇见了神奇。于是决定也给指导灵写封信,一首不敢称为诗的诗就这样出现了。有趣的是,写下这首诗没多久,便在一次禅坐中,不仅看到了自己的指导灵,还被指导灵带回了家,在那里了解到自己这一生需要学习的课题。
这一经历使我振奋,于是兴致勃勃地继续唿唤指导灵,但毕竟理性的闸门牢牢地挡住了感性的洪流,之后能和他们「见面」的次数并不多,即使感受到他们的存在,也会理智地问:「这是否是我的臆想或幻觉?」
时间就这样在探寻和猜测中慢慢地流过,直到《与指导灵沟通:约书亚的召唤》这本书出现在我的面前。这本书是作者继《灵性炼金术:激励人心的约书亚灵讯》和《灵性觉醒:使生命发光的约书亚与马利亚灵讯》之后,在荷兰出版的第三本书,书中汇集了约书亚和马利亚关于与指导灵沟通的十篇讯息。我带着好奇,开始了这本书的翻译。
一段段睿智的话语,一个个美丽的静心练习,当我带着不舍的心情译完最后一章时,为自己因翻译这本书而获得的成长欣慰地笑了。当初刚刚拿到这本书时,暗自希望获得一些具体的技巧,夸张地描述就是:需要根据哪些具体的程式、做哪些具体的练习,就能够与指导灵建立连接。令我开心的是,刚翻译完此书的前几章,就轻而易举地与「内我」和指导灵建立了全然的连接。原因很简单,约书亚阐述的「思想障碍」我都有,消除了这些障碍,一切都那么自然而然,那么理所当然。嗯,是的,能够与灵魂沟通本就是我们的天性。各种方法和程式都只是「辅助工具」,关键在于我们内心的想法、观念和情感。信任是最有力的工具,信任自己,信任宇宙中充满了爱。
与「内我」建立连结后的生活是难以形容的美妙,温暖、喜悦、安宁、怡然,一切都那么了然,无惧无忧。无须再振臂奋争于湍流中,而是轻松惬意地嬉游在潋滟旖旎的生命之湖上,享受每一朵浪花、每一缕阳光。
学习与指导灵沟通,就像小鸟学飞一样,最终目的是自己能够独立地在空中飞翔。指导灵的目的也是帮助我们与「内我」建立连接,放下恐惧,放下外在和内在的评判,信任自己的直觉,跟从内心的声音生活。毕竟我们的人生之路需要自己走,我们的生活需要自己去感受,去体验,去创造。
感谢潘蜜拉,感谢约书亚和马利亚唤醒了我沉睡的翅膀,使我能够快乐地飞翔。在此也衷心地邀请本书的读者和我一起展翅云霄,尽享天地的美丽。
这本《与指导灵沟通》对我而言,是一场关于自我发现的史诗般的旅程。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灵性沟通的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渴望和迷茫。我一直以来都对那些“看不见”的连接充满好奇,总觉得在这个物质至上的世界里,一定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和指引。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内心的空缺。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指导灵”,不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存在,而是内在智慧的一种体现,一种与宇宙能量连接的方式。我特别欣赏书中所提供的那些实践性的练习,它们不是那种空泛的理论,而是切实可行的方法,能够帮助我在日常生活中去尝试和体验。例如,书中提到的冥想方法,让我能够更容易地进入一种深度放松的状态,去感受那种宁静和清晰。每一次练习,都像是一次对内在资源的挖掘,让我越来越能够信任自己的直觉,也越来越敢于跟随内心的声音。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世界观都被彻底颠覆了。它让我明白,我们所认知的现实,只是宇宙宏大画卷中的一小部分。书中的信息,以一种非常温和却又极其有力的方式,打破了我固有的认知框架。我一直以为“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事,但这本书告诉我,沟通可以发生在任何层级,包括我们与内在的自己,与自然,甚至是与更广阔的能量场。它让我对“灵性”有了全新的理解,不再是宗教的束缚,而是一种开放的、包容的、充满爱的存在状态。书中的许多观点,比如关于“能量”、“意图”和“显化”的论述,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开始尝试将书中的原则运用到我的生活中,惊讶地发现,很多事情都开始变得顺遂起来。仿佛我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与一股强大的、支持性的力量同行。那种被理解、被看见、被爱的感觉,是任何物质的奖赏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在深夜里点亮的一盏灯,照亮了我内心深处那些一直渴望被理解和触碰的角落。从拿到它开始,我就被一种宁静而又充满力量的氛围所吸引,书中的语言质朴而深刻,仿佛是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温柔地引导着我一步步走向内在的平静。我尤其喜欢它对于“倾听”的阐述,它不只是听觉上的行为,更是一种全然的接纳和共鸣。在现代社会,我们总是忙碌于表达自己,却很少真正花时间去倾听自己的内心,更不用说去感知那些更微妙、更深层的存在。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沟通并非总是语言的交流,很多时候,它发生在无声的默契里,发生在心与心之间的连接中。每一次翻开它,我都能从中找到新的启发,仿佛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与自己的对话,一次对生命奥秘的探索。它教会我放慢脚步,去感受周遭的一切,去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美好,去理解那些不被理解的自己。那种感觉,就像在迷雾中穿行,突然拨云见日,看到了广阔的天空。
评分在我人生中的某个阶段,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茫茫大海中漂泊,找不到方向,也缺乏内在的支撑。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一座灯塔,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找到了可以依靠的力量。它所传递的关于“爱”、“接纳”和“臣服”的理念,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一直以来都习惯于抗争,习惯于控制,但这本书告诉我,很多时候,真正的力量来自于放手和信任。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也重新审视自己与宇宙的关系。我开始尝试用一种更加开放、更加慈悲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惊讶地发现,很多曾经让我痛苦不堪的事情,似乎都变得不那么难以承受了。书中的那些关于“光的能量”和“宇宙意识”的阐述,虽然听起来有些玄妙,但却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让我相信,我们并非孤单地存在着,而是与整个宇宙紧密相连。
评分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本心灵的指南手册,它用一种非常贴近生活的方式,教我如何在纷扰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和力量。我一直对那些关于“内在声音”的说法感到好奇,但总觉得遥不可及,难以捕捉。这本书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一步步地指导我如何去辨识、去倾听、去回应那个微弱但清晰的内在声音。我尤其喜欢它对于“觉察力”的强调,它告诉我,真正的沟通并非单向的索取,而是一种双向的流动,一种基于觉察和理解的互动。它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是被自己的情绪和想法所困住,而无法真正地与外在的世界连接。书中的一些静心练习,对我来说简直是及时雨,它们简单易行,却能迅速帮助我平静下来,重新找回内心的平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