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咸道、弥敦道、广东道,条条大道贯通九龙,但只要略为偏离大路则别有洞天,那就是充满民俗风情的后街文化了……
每张照片都如许的珍贵和真实,而任何细节都在诉说我们城市的过去,她的故事,她的传奇。
系列介绍:
正值三联书店的前身生活书店创办八十周年之际,三联推出「香港经典系列」,从历年出版的香港主题书籍中遴选二十多本,重新编排设计为较小开本,并调低定价,务求扩大读者群,亦令绝版多年的好书重见天日。编辑灵感源自三联书店于成立五十周年时出版的「三联文库」。该系列仿傚「岩波文库」,以口袋书形式推出,至今已出版八十多种。
为「香港经典系列」打头阵的是《港岛街道百年》、《九龙街道百年》及《新界街道百年》。此系列以珍贵的老照片阐述香港街道百年的发展脉络,引发了一股本土研究潮流。将会出版的还有《香港历史明信片精选》、《香港照相册》、《香港巴士》、「香港民俗丛书」(包括《打醮-香港的节日和地域社会》、《香港天后崇拜》、《香港黄大仙信仰》、《神功戏在香港:粤剧》和《潮剧及福佬剧》)等,令人期待。
作者简介
郑宝鸿
明信片、钱币、邮票、旧照片、文献票据及文物收藏者,曾长期任职金融机构。现为香港历史博物馆、香港文化博物馆及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名誉顾问,香港钱币研究会副会长兼义务秘书、香港邮票钱币商会副会长以及香港收藏家协会名誉顾问。着有《图片香港货币》(1996)、《香港明信片精选1940’s – 1970’s》(合编,1997)、《图片香港邮票》(1997)、《图片香港首日封和集邮藏品》(1997)、《港岛街道百年》(2000)、《九龙街道百年》(合编,2000)、《新界街道百年》(2002)、《香江知味:香港的早期饮食场所》(2003)、《香江风月:香港的早期娼妓场所》(2003)、《香江道貌:香港的早期电车路风光》(2005)、《香江冷月:香港的日治时代》(2006)、《香江半岛:香港的早期九龙风光》(2007)及《香江骋怀:香港的早期交通》(2009)。
这是一本充满温情的作品,它以九龙街道为载体,讲述了关于人、关于时代、关于情感的无数故事。作者的文字如同潺潺流水,细腻而富有感染力,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历史厚重感和生活气息的世界。我在这本书中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看到了坚韧的生命力,也看到了历史的无情与残酷。但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了温情的力量,那些在艰难岁月里彼此扶持、相互温暖的人们,他们的故事,让我相信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总有希望的光芒。这本书让我对“百年”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时间的堆砌,更是无数个体命运交织的画卷,是无数情感的沉淀。我从中读出了时代的变迁,也读出了人心的不变,那些爱与恨,那些悲与喜,穿越时空,依然能够打动人心。它让我更加珍惜当下,也更加敬畏历史。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掩卷长思、久久不能平静的书,它描绘的九龙街道,仿佛一个鲜活的生命体,在历史的长河中呼吸、成长,又悄然变迁。作者以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这条街道上百年的光影变幻,从繁华初现的市井烟火,到时代洪流下的风雨飘摇,再到如今的日新月异。读这本书,就像穿越回了那些遥远的年代,亲眼目睹着街边老字号的兴衰,听着巷弄里传来的吴侬软语,感受着一代代人的喜怒哀乐。那些曾经熟悉的场景,如今或许已面目全非,但作者通过文字,将它们定格,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史料,而是有温度、有情感的故事。书中那些鲜活的人物形象,更是令人印象深刻。无论是坚韧不拔的老一辈,还是充满闯劲的年轻人,他们的人生轨迹与九龙街道紧密相连,他们的奋斗、他们的坚守、他们的梦想,共同谱写了这条街道独特的百年史诗。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细节的描绘,那些被遗忘的角落,那些被忽略的人物,在作者的笔下都焕发出了生命的光彩。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地方历史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人生、关于时代的缩影,它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厚重,也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脑海里萦绕的,是九龙街道那份独特的气质。它不是那种宏伟壮丽的都市,也不是那种小桥流水的古镇,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节奏和韵律,一种属于市井的、充满烟火气的生命力。作者用充满画面感的文字,将这种气质具象化,让我仿佛置身其中,能够闻到街边飘来的食物香气,听到此起彼伏的叫卖声,看到人们脸上淳朴的笑容。这本书更像是一部活的史书,它记录了九龙街道的过去,也折射出当下的现实,更引发了对未来的想象。它让我思考,在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如何才能留住那些珍贵的历史记忆和人文精神,如何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依然保持住城市的独特魅力。这本书不仅仅是对一条街道的纪念,更是对一种生活方式、一种集体情感的呼唤,它提醒着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评分这绝对是一部能够唤醒集体记忆、引发深刻共鸣的作品。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将书中的场景与自己曾经的经历进行对照,那些关于家乡、关于童年、关于亲人的回忆如潮水般涌来,充盈着我的心房。作者对于九龙街道的变迁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并没有简单地罗列事件,而是深入挖掘了这些变迁背后的人文因素和社会动因。那些看似微小的个体命运,在时代的洪流中如何被推搡,又如何在逆境中寻找生机,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记录了物质上的变化,更关注了精神层面的传承与断裂。那些老一辈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是如何被继承、被挑战、被重塑的,这些都引发了我很多思考。我也从中看到了九龙街道在不同时期所扮演的角色,它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时代的参与者,它的每一次呼吸,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这让我更加理解了“根”的意义,理解了故土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评分我非常惊叹于作者在史料挖掘和叙事技巧上的功力。这本书不是那种枯燥的学术著作,而是充满人情味和故事性。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说书人,将九龙街道上百年的风云变幻,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他对历史事件的考证严谨而又不失趣味,对人物的刻画真实而又饱含深情。我尤其欣赏他对一些边缘人物的关注,那些在宏大叙事中容易被忽略的普通人,他们的生活点滴,被作者细致地捕捉,并赋予了独特的意义。通过他们的视角,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另一面,那些不为人知的辛酸、那些不屈的斗争、那些平凡的幸福。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历史是由无数个鲜活的个体构成的,每一个人的故事都值得被铭记。而且,作者在不同章节的处理上,也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造诣,或娓娓道来,或激情澎湃,或深沉内敛,都恰如其分地烘托了主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