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週期完成式》延長版加上由瓊恩.艾瑞剋森執筆的新章節,闡述瞭生命週期第九階段的要素。
艾瑞剋森說:「缺乏文化上可行的理想老年期,我們的文明不算真的擁有整個人生的概念。」我們的社會並不知道如何真正將老年人融入社會的主要模式和常規,或是融入它的重要機能中。老年人非但沒有被融閤,反而往往被排除、遺忘或者忽略;老人似乎不再是智慧的象徵,而是羞愧的存在。
老年期需要儲存和仰賴所有過去的經驗,以全新的優雅維持覺察和創造力。「老年舞越」的經驗,就是要超越、超過、優於、前進、獨立於世界和時間,包括超越所有的人類知識和經驗。
當心念皆在迴顧時,在第九階段很自然會發現自己在爬一個陡峭山峰,上山路陡,在製高點可以迎接初昇太陽,但路上卻狹窄且充滿岩石和垃圾。然而每一步都值得,而且讓我們又高瞭一點。
作者簡介
艾瑞剋.艾瑞剋森 Erik H. Erikson(1902-1994)
齣生於德國的美國發展心理學傢,曾任哈佛大學人類發展學係教授,一九七○年退休。曾獲普立茲奬及美國國傢圖書奬。艾瑞剋森將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論擴大,自創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並適用於一般人(不限於病態)的人格發展。與佛洛伊德、皮亞傑齊名。
瓊恩.艾瑞剋森 Joan M. Erikson(1902-1997)
艾瑞剋.艾瑞剋森的妻子,是一位藝術傢,也是位手工藝師。她與艾瑞剋共同緻力於生命週期理論的研究與發展。
譯者簡介
廣梅芳
日本九州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颱灣臨床心理師、日本臨床心理士,現居上海。
推薦序
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
《生命週期完成式》將艾瑞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延伸至八十歲以後的生命任務。艾瑞剋森的發展理論一直是心理學重要的議題與研究方嚮,世界人口壽命的延長,引發我們對於老年人的關注,當超過八十歲以上的人口越來越多時,他們的心理狀態、生理需求及社會關係是值得重視的。
寫博士論文期間,看到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論文,因為它的主標題是:越老越有智慧,是英國學者Happe比較年輕人與老年人在心智理論能力所得到的結論。雖然後來的研究並不支持該結論,但是在我心中,「智慧」這個字眼深深的與老年人結閤在一起,臨床的接觸中,的確讓我見識到在「智齡」者的身上,似乎有一盞明燈。他們時而在平凡的言談中,迸齣一絲亮光,總讓人思想很久。有一次我在颱上麵對著眾多資深教授,陳述從十八歲到九十二歲不同年齡的大腦功能變化,原本一片肅穆的氣氛中,一位老師幽幽的說,我再兩年後就是你錶格資料中老年人那一組,真希望看到功能越來越好啊!在那一刻,大傢似乎從旁觀者的角色跳躍進入生命樂章的某一節,心中掛念著自己在這一段落中,是否能演奏齣美好的樂譜!如果我們也以這樣的心情閱讀本書,抱持著「那將是我要麵對的演齣」的心情,相信一定收獲豐富。
本書認為生命週期的完成式,第九階段要麵對生命中的不和諧,是絕望與附屬的議題,需要以超越的眼光看待自己與社會的關係,這樣的觀點很好,我認為智齡者的「超越」,大緻有三個方嚮:一是超越自身身體的限製,接受生理功能退化的影響,轉換為心理的滿足,二是超越自身價值,不從社會職業肯定自己,轉換為生命週期的完成而肯定自己,三是超越今生的期待,轉換為對子女的祝福,對於智齡者而言,死亡是至終要麵對、不可避免的事,雖然這個想法令人不愉快,但是如果年長者能坦然麵對,並且繼續以積極的態度麵對自己與傢人,將會成功帶齣世代間的祝福。
書中有一段引述艾瑞剋森的話:「缺乏文化上可行的理想老年期, 我們的文明不算真的擁有整個人生的概念。」整體社會如何看待智齡者,將會影響整體社會的生命觀與安全感。今年六月至日本參訪老人機構,深植日本文化的想法是「老年人貢獻一生給國傢社會,他們應該得到最好的照顧」,一位經營老人養護機構的資深主管對我們說:「在有限的人力與經費下,我盡量把空間、活動設計好,因為那就是我未來要被照顧的方式。」當她如此說的時候,其實已經接近七十歲,該機構中的智齡者平均年齡八十二歲!颱灣對於老年人的觀念一直在東方的被尊重與西方的被排斥之間擺盪,我深切地希望,藉由本書喚起社會中對智齡者的祝福與肯定。
一直很欣賞擷取基督教觀點的正嚮心理學對智齡者的祝福:
我們祝福你年老的日子,願你在這世界仍然有重要性和目標,願你能深知,仍然有一些人需要你。
我們祝福你一生的工作,使你能從一生的工作中得到適當的尊榮。願你在地上對社會的貢獻能被肯定和祝福。
我們祝福你的健康,使你的日子如何,力量也如何。
我們祝福你與兒女的關係,他們尊榮你、看你是他們的祝福。他們能滿足你的需要,並照顧你。
我們祝福你的工作由田園轉到城門口。你能提供智慧和建議給下一代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願生命每一階段的樂章,都充滿祝福!
葉在庭(輔仁大學臨床心理學係副教授、老人照顧資源中心主任)
當我在書店的架子上偶然瞥見《生命週期完成式》這個名字時,一股莫名的吸引力便攫住瞭我。它並非那種一眼就能洞悉其內在的直白,反而帶著一種沉靜而深邃的哲學意味,仿佛在邀請我去探索一個未知的領域。我無法準確地說齣是哪個詞匯,或是某種排版的巧閤,讓我停下瞭匆匆的腳步,但當時我的內心確實泛起瞭一絲漣漪。我並不是那種追逐暢銷書榜單的讀者,反而更喜歡在書海中尋覓那些能夠觸動靈魂、引發思考的隱士。而《生命週期完成式》的封麵,雖不至於華麗,卻有一種曆經歲月洗禮的質感,泛著溫潤的光澤,讓我想起那些古老的經捲,又或是飽經風霜的智者。我把它從架子上取下,指尖劃過書脊,那觸感也帶著一種安定人心的力量。我翻開扉頁,墨香撲鼻而來,伴隨著一種淡淡的紙張特有的氣息,這是一種久違的、屬於實體書的純粹味道,瞬間將我從喧囂的現實世界拉開,進入一個屬於文字的寜靜空間。我並沒有立刻開始閱讀,隻是靜靜地品味著這份期待,想象著書頁中將要展開的故事,抑或是那些我尚未觸及的觀念。我猜想,這個“完成式”的詞語,或許指嚮的是一種圓滿,一種抵達,一種不再有遺憾的境地,又或者,它僅僅是一個標誌,一個將過去與未來聯係起來的橋梁。這種模糊的預感,反而激起瞭我更強烈的探究欲望。我抱著它,仿佛抱著一件珍貴的寶物,小心翼翼地走嚮收銀颱,腦海中已經開始構建我對這本書的初步印象,充滿瞭好奇與一絲絲的莊重。
评分《生命週期完成式》這個書名,就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在我心中激起瞭層層漣漪。它所帶來的,不是浮於錶麵的喧囂,而是一種深刻的、引人入勝的好奇。我腦海中閃過許多關於“生命周期”的聯想:從一顆種子萌芽,成長,開花,結果,然後凋零;從一個嬰兒呱呱墜地,蹣跚學步,懵懂少年,意氣風發,到中年穩重,暮年迴首。這些都是生命最自然的軌跡,而“完成式”這個詞,卻在這個自然的進程中,增添瞭一層特彆的意味。我開始思考,什麼纔算是生命的“完成”?是達成某種成就?是擁有某種經曆?還是達到某種精神境界?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我走齣狹隘的個人視角,去審視更廣闊的世界,去觀察不同生命形態的“完成”之道。它或許會通過講述一些曆史人物、藝術作品,甚至是自然現象的故事,來揭示生命周期中的那些關鍵節點,以及那些被我們忽略的、象徵著“完成”的細節。我希望它能給我帶來一種對生命的敬畏,一種對時間流逝的深刻理解,並最終引導我,如何在自己的生命旅途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完成式”,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主動的創造。
评分初見《生命週期完成式》這個書名,我立刻被它那種帶著確定性卻又充滿想象空間的氣息所吸引。它不像許多書籍那樣直白地告訴你“是什麼”,而是拋齣一個懸念,一個需要讀者主動去探索的謎題。我立刻聯想到,生命中的一切,似乎都存在著某種周期性的規律,從個體生命的成長與衰老,到群體的興衰更替,再到宇宙的演變。而“完成式”,這個詞語,在我看來,就代錶著一種圓滿,一種抵達,一種不再有遺憾的結局,或者,是一種升華。我好奇地猜想,作者是否會從哲學、心理學、生物學,甚至神學等多個維度,來解讀生命的“周期”以及如何達到“完成”。我期待書中能夠探討關於“意義”的深刻命題,關於我們在有限的生命中,如何去創造無限的價值,如何去實現自我超越,以及如何在經曆過一切之後,能夠獲得內心的平靜與安寜。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一種啓迪,讓我不再迷茫於人生的方嚮,而是能夠更加清晰地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的過去,並以一種更加成熟和智慧的方式,去迎接生命的每一個階段,直至最終的“完成”。
评分《生命週期完成式》這個書名,在我腦海中勾勒齣一幅宏大的畫捲,它不僅僅關乎個體生命的終結,更可能包含著某種更深遠的意義。我猜想,這本書可能不是在教導我們如何“完成”一項任務,而是關於我們如何去理解和接納生命本身所經曆的“周期”,以及在這些周期中,我們如何去找到屬於自己的“完成”狀態。我開始設想,書中或許會通過一些曆史的、文化的、甚至神話的視角,來展現不同文明、不同個體在麵對生命周期時的思考與實踐。我好奇“完成式”究竟是一種被動的結束,還是一種主動的升華?它是否意味著一種不再有糾結、不再有遺憾的圓滿?我期待書中能夠帶來一些關於“存在”的深刻洞察,關於我們在宇宙洪流中,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去理解生命的意義,以及如何在經曆過一切之後,能夠獲得一種內心的充實與安寜。我希望它能引導我,去審視自己的人生軌跡,去反思那些曾經的過往,並以一種更加成熟和從容的心態,去擁抱生命中的每一個階段,直至最終的“完成”。
评分當我第一眼看到《生命週期完成式》這個書名時,我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探知欲。它不像那些直白地告訴你“如何做”的書籍,反而像一扇半掩的門,透齣一種深邃而引人入勝的光芒。我猜測,這“生命周期”定然是書中的核心主題,而“完成式”則是一個充滿哲學意味的定語,它暗示著一種圓滿,一種抵達,一種不再有遺憾的境界。我開始想象,作者是如何去構建這個概念的。是否會從宏觀的宇宙演化,到微觀的細胞衰亡,再到人類社會文明的興衰,都納入其探討的範疇?我尤其好奇,“完成式”究竟代錶著什麼?是生命的終結,還是另一種形式的開始?是某種程度上的超越,還是某種內在的平靜?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我深入地思考“意義”這個亙古的命題。在有限的生命裏,我們如何去創造無限的價值?如何去實現自我,又如何去擁抱生命中的每一個階段,無論是輝煌還是低榖?我期待它能給我帶來一種全新的視角,一種看待生命、看待時間的智慧,讓我不再畏懼歲月的流逝,而是能夠以一種更加從容和積極的心態,去體驗生命的全部,直至抵達屬於自己的“完成式”。
评分我對《生命周期完成式》這個書名,産生瞭一種莫名的共鳴,仿佛它觸及瞭我內心深處一直以來模糊而又執著的一個念頭。我常常在想,人生究竟有沒有一個所謂的“終點”?或者說,我們所說的“成功”,究竟是達到某個物質上的高峰,還是實現某種精神上的圓滿?這個“完成式”的提法,讓我聯想到一種停止,一種抵達,一種不再需要追逐,也不再有遺憾的狀態。我猜測,這本書可能並沒有給我一個明確的答案,因為它所探討的,很可能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一個需要讀者自己去思考和體悟的命題。我期待它能夠引領我深入地審視自己的人生軌跡,去審視我所經曆的每一個階段,去思考在這些階段中,我是否真正地“完成”瞭某些事情,或者說,我是否真正地成為瞭我想成為的那個人。我希望能從中獲得一些關於“自我實現”的深刻理解,關於如何在不被外界標準束縛的前提下,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和意義。我希望它能教會我如何去告彆那些過去的執念,如何去放下那些不必要的包袱,然後以一種更加輕盈的姿態,去迎接生命中新的可能性,即便這個“完成式”並非是生命的終結,而是一種階段性的圓滿。
评分我一直對“周期”這個概念充滿興趣,無論是自然界的日升月落,四季更迭,還是生命體的生老病死,亦或是文明的興衰榮辱,都逃不過這個宏大的規律。《生命週期完成式》這個名字,立刻觸動瞭我對這一主題的敏感神經。它不像市麵上那些關於時間管理的書籍,給齣具體的執行步驟和技巧,而是以一種更宏觀、更哲學的視角,去探討生命本身的“周期性”以及如何纔能達到一種“完成”的狀態。我設想,這本書或許會通過一係列的故事、案例,甚至是一些寓言式的敘述,來展現不同生命體、不同事物,在它們各自的生命周期中所經曆的必然階段,以及在這個過程中,個體如何去理解、去接納、去超越。我尤其好奇的是,“完成式”這個詞,究竟代錶著何種意義。是終結?是圓滿?還是某種程度上的超越與升華?它是否意味著,一旦進入“完成式”,便不再有新的開始,亦或是,這是一種全新的、更高層次的開始?我期待書中能夠觸及一些關於“意義”的探討,關於我們個體在漫長的生命周期中,如何去尋找和創造屬於自己的價值,以及如何在歲月的洪流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滿足。我希望它能給我帶來一種啓示,一種看待生命、看待時間的新角度,讓我不再畏懼歲月的流逝,而是能夠以一種更加從容和積極的心態,去擁抱生命中的每一個階段,直至最終的“完成”。
评分《生命週期完成式》這個書名,像一首低吟淺唱的詩,在我心頭縈繞。它沒有直白地告訴你內容是什麼,卻用一種充滿想象力的組閤,點燃瞭我探究的火花。我一直對“周期”這個概念著迷,無論是宇宙的運行,還是生命的脈絡,似乎都逃脫不瞭某種規律性的重復與演變。而“完成式”,則在這個自然而然的進程中,注入瞭一種帶著目標和方嚮的意味。我好奇,這本書將會如何去解讀這個“完成式”?它是否意味著一種生命的終點?一種成就的圓滿?或者,是一種不再需要追逐、不再有遺憾的平靜狀態?我設想,作者或許會從宏觀的宇宙法則,到微觀的生命哲學,進行一次全麵的探索。我希望它能給我帶來一種超越性的視角,讓我能夠跳脫齣眼前的瑣碎,去審視生命的整體,去理解每一個階段的意義,並最終,能夠以一種更加豁達和智慧的態度,去擁抱生命中的每一次循環,直至抵達屬於自己的“完成式”。
评分《生命週期完成式》這個書名,在我看來,仿佛是一個低語,又像一個承諾,它悄無聲息地觸碰瞭我內心深處對於“圓滿”的渴望。我並非一個急功近利的人,反而更傾嚮於去理解那些事物背後的深層邏輯和自然規律。而“生命周期”,這個詞本身就蘊含著一種生生不息、循環往復的韻律。然而,“完成式”的加入,卻給這份自然流轉增添瞭一層主觀的、具有目的性的色彩。我開始思考,究竟是什麼,纔能讓一個生命周期達到“完成”?是某種成就的達成?是某種情感的瞭結?還是某種精神上的升華?我猜想,這本書或許不會給齣標準答案,而是會通過一係列的引導,讓我去探索和發現屬於我自己的“完成”的定義。我期待書中能夠展現齣一種超越時間限製的智慧,一種能夠讓我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能感受到充實和意義的力量。我希望它能幫助我更好地理解“放下”與“接納”,理解“開始”與“結束”之間的微妙聯係,並最終,能夠以一種更加成熟和睿智的態度,去麵對生命中的每一個循環,直至真正意義上的“完成”。
评分當我偶然翻到《生命週期完成式》這個書名時,一種莫名的吸引力便將我牢牢鎖定。它不像那些標題黨或嘩眾取寵的文字,反而帶著一種沉靜而厚重的力量,仿佛訴說著一個古老而永恒的真理。我立刻聯想到,生命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循環往復、螺鏇上升的過程。從齣生到成長,從成熟到衰老,每一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意義和價值。而“完成式”,這個詞,在我腦海中勾勒齣的是一種圓滿,一種抵達,一種不再有遺憾的境界。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將如何去解析這個概念。它是否會從哲學、曆史、藝術,抑或是心理學的角度,來闡述生命的周期性?它又將如何去定義這個“完成式”?是某種成就的圓滿?是某種情感的瞭結?亦或是某種精神的升華?我期望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意義,理解時間的價值,並能夠以一種更加從容和智慧的態度,去麵對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去擁抱每一個循環,直至最終抵達屬於我自己的“完成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