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门是建筑的出入口。
城有城门,宫有宫门,庙有庙门,宅有宅门,这些大大小小的门除了供人进出建筑之外,还兼具艺术表现功能,也蕴含社会阶层的意味,本书一一为您剖析,让您充分领略中国古代各项建筑的门户之美,并得以一窥中华文化结晶之堂奥。
本书特色
《千门之美》是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五书之一。
本书精辟地剖析了中国古代建筑大门的奥妙,让读者从张张精美的照片与绘图中,不仅能欣赏到各种门户装饰艺术之美,还可深入了解其功用,并玩味其背后所代表的社会阶层的意涵。
作者简介
楼庆西
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193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1953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建筑系,留校任教至今。长期从事于中国古代建筑历史与理论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近二十年着重于研究乡土建筑和古建筑装饰。主要着作有:《中国古建筑二十讲》、《中国古建筑砖石艺术》、《乡土建筑装饰艺术》、《屋顶艺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国建筑艺术全集.建筑装修与装饰》等。
概述
第一章 城之门
城门历史
城门形制
城门实例
一、北京城门历史
二、北京城门形制
城门艺术
第二章 宫之门
北京紫禁城之宫门
一、午门
二、太和门
三、干清门
四、各种院门
五、随墙门
皇陵之门
一、明陵
二、清陵
皇园之门
一、园门
二、景区门
三、建筑群组之门
四、牌楼门
第三章 庙堂之门
宗教建筑之门
一、佛寺门
二、道教寺观门
三、伊斯兰教寺门
名人和神仙的庙堂门
一、孔庙
二、关帝庙
三、神庙
祠堂门
一、院墙门
二、屋宇式门
三、牌楼式门
第四章 宅第之门
北京四合院住宅大门
一、王府大门
二、广亮大门
三、金柱大门和蛮子门
四、随墙门
五、内院门
山西四合院住宅大门
安徽徽州地区的住宅大门
一、门头
二、门脸
第五章 大门装饰
门扇
门框
门上附加装饰
一、门神
二、门联
三、门上祈福物
四、门上辟邪物
五、门上应时装饰
图片目录
导读
门是建筑的出入口,除了少数像纪念碑之类的建筑之外,凡是具有实用空间的建筑,无论是普通的住宅、寺庙,还是规模巨大的皇宫、皇陵,无论是单幢房屋还是成组建筑,它们都应该有自己的门。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除了在结构上採用木构架的结构体系之外,建筑的群体性也是重要的一个因素。陕西岐山凤雏村发掘出一处西周(西元前十一世纪~前七七一年)时期的建筑遗址,这是一组相当规整的四合院式建筑群,由门屋、前堂、后室及两侧厢房组成院落,从遗址出土的甲骨文上推测,这里可能是一处宗庙。四川成都出土的汉代墓室画像砖上所显示的宅院,则使我们看到了两千年前古代住宅的具体形象,它也是由门、厅、堂、廊屋等组成为合院式的建筑群体。从历代遗存至今的各类建筑,我们可以看到,从最大量的住宅到祠堂、寺庙,从县城的衙署到京城的皇宫、皇陵,它们都是由单幢房屋组合成的建筑群体。古都北京,经元、明、清三代封建皇朝的规划与建设,具有严整的城市布局,宫城、皇城居于全城中心位置,四周散置有寺庙、王府以及大片的胡同住宅区,在它们的外沿围以城墙,形成一座都城。如果我们从外地来北京要寻找某一处宫殿、寺庙或者住宅,则必须先经过北京城的城门,再经过宫城的宫门、寺庙的庙门,或者四合院住宅的宅门,最后进入房屋的房门,才能到达最终目的地。正是这城门、宫门、庙门、宅门、房门,组成为中国古代建筑门的系列。
那么,这些大大小小的门是什么样子的、是怎样建造的,它们在形态上又各有什么不同的特征?这些门除了具有供出入建筑的物质功能之外,是否还有形象上的艺术表现力和精神上的功能?这些都是本书所要介绍和论述的内容。
为了便于论述,本书集中讲的是建筑群体的门,包括城市的城门,宫殿的宫门,整座寺庙、祠堂的大门,一座村、寨的村门、寨门,和一处住宅的宅门等,单幢房屋上的房门则另有专着介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