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半导体看世界

从半导体看世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半导体
  • 科技
  • 经济
  • 历史
  • 产业
  • 芯片
  • 全球化
  • 地缘政治
  • 未来科技
  • 材料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搞懂何谓半导体、哪些公司是半导体公司,
  只是掌握半导体产业脉动的起点。
  在经济动盪时代,你需要借助本书,
  看清半导体产业与各国经济的关系,
  进而掌握世界经济走向!

  半导体是台湾近年来最重要的产业之一,
  台湾的半导体在世界半导体产业链中,
  到底是在哪一个位子上,占了多大的比重?

  《从半导体看世界》立足台湾,放眼天下,
  从半导体的兴起娓娓道来,
  我们看见这产业中重要人物的身手,
  看到抓到时机卡入半导体产业国家的经济兴起,
  也看到因为没有随这波浪头起飞,而衰退的国家。

  《从半导体看世界》,不仅带领读者了解半导体,更透析世界经济起伏。

作者简介

李雅明

  1943年生,国立台湾大学物理系学士,美国马里兰大学固态物理学博士。曾先后任新竹清华大学物理系、材料科学系副教授,美国休斯研究所(Hughes Research Laboratories)计画经理,美国凯斯西方储备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电机与应用物理系正教授,清华大学电机系正教授等。曾担任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研究所所长,现为清大荣誉教授。

  除科技专业论文外,着有以海外保钓运动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惑》、《固态电子学》、《半导体的故事》、《我看基督教:一个知识份子的省思》、《科学与宗教:400年来的冲突、挑战和展望》(入围第33届金鼎奖最佳着作人奖)、《出埃及:历史还是神话?》,并主编《管惟炎口述历史回忆录》,以及翻译《IC如何创新》。

好的,这是一份以《从半导体看世界》为书名的书籍简介,但内容完全不涉及半导体领域,而是聚焦于一个截然不同的主题:《时间旅行者的历史手记:失落文明的密码与未来图景》。 --- 图书简介: 《时间旅行者的历史手记:失落文明的密码与未来图景》 作者:[此处留空,以模拟作者的神秘性] 出版年份:[此处留空,以模拟其非传统出版的性质] --- 引言:一个被遗忘的维度 人类对历史的认知,如同我们对夜空的观察,总是受限于我们所站立的这一点——当下。我们依赖文献、考古残骸和口头传说来拼凑出过去的碎片,但总有一个声音低语着:我们所见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时间旅行者的历史手记》并非一本传统的历史读物,它是一份跨越纪元的“现场记录”。作者以一种近乎不可能的方式,潜入了那些在主流史学中被彻底抹去、或仅仅以神话传说形式残存的文明深处。本书的核心,是一系列详尽而震撼的观察报告,它们挑战了我们对“进步”和“衰落”的既有理解。 第一部分:时间的褶皱——失落的巨构 本书的开篇,将读者带入我们所知的“史前时代”所掩盖的真实面貌。这不是关于穴居人和石器的故事,而是关于阿卡迪亚的空中城市与莱姆利亚的深海网络。 阿卡迪亚的“声学建筑”: 作者详细描绘了阿卡迪亚文明的城市结构。这些城市并非依赖物理支撑,而是通过精确调校的低频声波共振来维持结构稳定。我们今天的工程学仍在基础阶段,而阿卡迪亚人已经掌握了利用频率干涉来塑造物质的艺术。书中揭示了他们如何通过“和谐之音”进行跨区域通讯,以及最终,正是这种对声音的过度依赖,导致了其内部因一次“频率失谐”而瞬间瓦解的悲剧。这部分内容挑战了我们对“技术”的定义,展示了非物质技术(声学、振动学)的极致应用。 莱姆利亚的“生命网络”: 与空中城市的轻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深海文明莱姆利亚。他们没有文字,其知识的存储完全基于生物共生。书中描述了一种被称为“意识珊瑚”的活体数据库,每一个个体生物都承载着文明的一段记忆或技能。旅行者详细记录了莱姆利亚社会如何维持这种复杂而脆弱的生态平衡,以及当海洋环境的“信息熵”超过临界点时,整个文明如何选择性地“遗忘”了自己,以求得生存。这份记录,是对信息管理和物种共存的深刻反思。 第二部分:符号的悖论——语言与哲学的边界 历史的断裂往往始于语言的演变。本书的第二部分深入探讨了那些被现代语言学视为“死语”的古老交流系统,揭示了它们如何控制着使用者的思维模式。 “无定形语”的逻辑陷阱: 在塔拉索文明的遗迹中,作者发现了一种没有明确主谓宾结构的语言。这种语言鼓励使用者将事件视为连续、不可分割的“流”,而非离散的“动作”。通过对这段语言的翻译样本分析,本书揭示了为什么这个文明在面对突发灾难时,其集体反应总是滞后——他们的思维结构不允许快速、线性的决策。这部分内容对当代认知科学和语言哲学构成了直接挑战。 “图腾编码”的伦理观: 与塔拉索的流动性相反,书中描绘了一个依靠复杂、多层级图腾符号进行沟通的游牧部落。每一个图腾都内嵌了复杂的伦理约束和道德规范。旅行者发现,这种视觉化的道德体系使得个体几乎不可能做出违背集体伦理的行为,但同时也扼杀了创新和个体自由的萌芽。作者借此探讨了符号系统在构建社会秩序中的双刃剑效应。 第三部分:循环的幻象——未来回溯的警示 本书的后半部分,不再聚焦于过去,而是转向了对当前人类社会未来走向的预测,这些预测是基于对已灭绝文明的失败模式的逆向工程。 “玻璃穹顶”效应的重演: 作者指出,当代社会对“效率”和“控制”的极致追求,与灭亡于两千年前的“索隆帝国”有着惊人的相似性。索隆帝国建立了一个高度精密的官僚系统和资源分配网络,理论上完美无瑕,但其致命缺陷在于无法应对“不可预测的变量”(如气候异常或突发瘟疫)。书中通过详细对比索隆帝国最后十年内部数据流的停滞,警告我们过度依赖算法决策的危险性。 “情感贫瘠化”的陷阱: 在考察了无数文明的兴衰后,旅行者得出一个令人不安的结论:最持久的文明并非技术最先进的,而是那些保留了复杂、非理性情感连接的。他描述了一个高度发达的“数字乌托邦”,这个社会通过神经接口消除了所有负面情绪,实现了绝对的“幸福”。然而,这种消除也同时抹去了同理心、艺术冲动和对未知的好奇心。这本书以一种令人心悸的方式展示了,一个没有痛苦、没有挣扎的社会,最终是如何走向自我麻木和文化停滞的。 结语:在时间之外的抉择 《时间旅行者的历史手记》最终的目的,不是为了重现那些宏伟的废墟,而是为了提供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自身文明的脆弱性与潜力。它强迫读者跳出线性的时间观,去思考我们今天所做的每一个选择,如何在千年之后,被另一个“时间旅行者”所审视和记录。 这是一部关于失落的教训、被遗忘的智慧以及对人类认知边界的无畏探索之作。它要求读者不仅要阅读历史,更要感受历史的重量。 ---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自序
prelude

上篇 世界半导体产业
Part I World Semiconductor Industry

第一章 半导体业大势
Chapter 1 An Overview of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第二章 半导体业简史
Chapter 2 A Brief History of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第三章 美国半导体业
Chapter 3 Semiconductor Industry in the United States

第四章 日本半导体业
Chapter 4 Semiconductor Industry in Japan

第五章 欧洲半导体业
Chapter 5 Semiconductor Industry in Europe

第六章 韩国半导体业
Chapter 6 Semiconductor Industry in South Korea

第七章 台湾半导体业
Chapter 7 Semiconductor Industry in Taiwan

第八章 大陆半导体业
Chapter 8 Semiconductor Industry in Mainland China

第九章 俄国半导体业
Chapter 8 Semiconductor Industry in Mainland China

第十章 印度半导体业
Chapter 10 Semiconductor Industry in India

第十一章 半导体设计公司
Chapter 11 Semiconductor Design Companies

第十二章 半导体晶圆代工
Chapter 12 Semiconductor Foundries

第十三章 半导体设备厂商
Chapter 13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Suppliers

第十四章 半导体光电产业
Chapter 14 Semiconductor Optoelectronic Industry

下篇 半导体与大国经济
Part II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and the Economies of the Great Powers

第十五章 半导体与经济
Chapter 15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and the World Economy

第十六章 大国经济的历史
Chapter 16 An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Great Powers

第十七章 大国经济的现况
Chapter 17 The Present Economies of the Great Powers

第十八章 大国经济的未来
Chapter 18 The Future Economies of the Great Powers

第十九章 结语:硅时代的应变之道
Chapter 19 Epilogue: Reflections in the Silicon Age

图书序言

自序

四十年半导体,五百年历史兴衰

  自从1970年代进入半导体这个领域以来,已经匆匆过去四十年了。在这四十年里面,半导体晶片从我接触过的1寸晶圆,变成了现在的12寸;元件尺寸从当时的几个微米,变成现在难以想像的奈米,缩小了好几百倍;台湾的产业环境从当时根本不能做任何半导体器件,到现在变成世界上最大的晶圆生产地。而环顾我们的四周,从当时还是处于强人政治之下、海崃随时可能爆发战火,到现在两岸直航、自由行启动;人民的生活从勉强可以温饱,到现在与发达国家已经相去无几。半导体科技与周围的环境实在变化太多了,除了为我们的国家和同胞感到庆幸之外,由于半导体业在台湾社会的变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让我感到这中间蕴藏了许多不平凡的故事。

21世纪的船坚砲利

  再度回国在清华大学任教后不久,我就一直在想着希望能为自己成长的地方写一些与半导体有关的书籍,做为学子们的参考,于是先写了一本教科书《固态电子学》。后来觉得应该为社会大众介绍半导体,于是又写了一本叙述半导体发展历史的《半导体的故事》,其间也翻译了一本国外学者所写的半导体科普书籍《IC如何创新》。但是我总觉得还有一个更大的故事没有说出来,那就是高科技产业与我们国家民族命运之间的故事。

  我们这一代人生于患难,好不容易在比较平稳的环境中长大。我们学到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就是在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被外人的船坚砲利打到只能签不平等条约,这个以血泪换来的教训就是「落后是要挨打的」。国家的兴衰要看经济实力的强弱,而经济实力的强弱要看科技力量的高下。以半导体为代表的高科技,就是今天21世纪的船坚砲利。

  中国在历史上曾经是全世界长期位居第一的经济大国,甚至在鸦片战争的前夕,我们的经济总量还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左右。但是由于科技的落后导致了经济不振和军事落伍,科技的兴衰因而左右了国家民族的命运。我一直希望能够有机会,把以半导体为代表的高科技与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这就是《从半导体看世界》这本书的缘起。台湾在过去数十年中经济的蓬勃发展,大陆在改革开放后三十多年的改头换面,都是震盪人心的大事。而整个世界更处于经济中心东移、五百年不遇的大转变时刻。在这惊涛骇浪的经济起伏中,半导体正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

半导体与世界

  本书第一章首先介绍整个半导体业的大势,包括半导体业的规模、半导体业的区分、半导体器件的种类等,也列出了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公司。第二章介绍世界半导体业发展的历史,从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电晶体,到电晶体的原理、积体电路和微处理器的出现,以及半导体工艺的进步、半导体业可能的前景等。从第三章到第十章,我们分别介绍在世界半导体界有着一定地位的各国半导体业。美国是半导体业的创始国,中间虽然在1980年代经历过日本的挑战,但是在度过危机之后,现在又恢复成了世界半导体最为领先的国家,但是美国半导体业近年来有重设计而轻制造的趋势。日本的半导体业在1980年代由于擅长制造DRAM,从1986年到1992年的营收超越美国而居世界第一位,但是自从1991年泡沫经济破灭之后,一路走下坡,不过,日本半导体业目前仍然位居世界第二位,实力仍然不可小窥。

  接着我们再介绍欧洲、韩国、台湾、大陆、俄罗斯和印度的半导体业。欧洲的半导体业虽然不如美、日,但是仍然有三家规模相当大的公司。韩国和台湾半导体业的成就远远超过了它们土地和人口的规模,为东亚经济发展模式,做出了良好的示范。中国大陆在改革开放之后,也在半导体方面急起直追,力图与世界接轨,庞大的半导体市场,现在已经超过世界的四成。如果能够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将来前景可期。俄罗斯在苏联解体之后,一度在经济上陷入深渊,新世纪开始以后,託油价高升之赐,国库比较充裕,在半导体业上重新整理出发,也有强烈的企图心。印度是除了中国以外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近年来的经济成长率也颇为可观,但是目前只有半导体设计业,还没有制造业。我们在讨论各国半导体业的时候,尽量介绍扮演着关键性角色的人物,因为事情是人做出来的,这些半导体大公司的创办人,他们的个人特色和行事风格常常也影响到公司的发展。

  由于晶圆厂的造价愈来愈高,从198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半导体业的设计与制造逐渐有分工的趋势。我们因而在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介绍晶片设计和晶圆代工的公司。台湾在晶片设计方面,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而在晶圆代工方面,台湾更有着特殊的地位,因为台积电和联电是世界上排名第一和第二的晶圆代工公司。另外,在半导体业中也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次行业,虽然不属于半导体业的主流,却也有它独特的重要性。我们在第十三章特立一章,介绍半导体设备厂商,因为制做半导体要依靠专门的设备,而能否掌握这些设备的来源,就成了半导体供应链中的重要关节,这便是半导体设备厂商重要性之所在。这从冷战中,西方国家设立专门机构来控制半导体设备的出口就可以看出来。第十四章则是介绍半导体光电产业。与其他半导体器件不同,半导体光电产业往往使用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因此有它特殊的需求与应用。

八大国的经济实力

  半导体是电子业的核心,也是资讯业的基础,带动了整个现代经济的发展,也与国防工业有着绝对的关连性。现在我们视为不可或缺的电脑、手机等电子用品,当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就是半导体器件,半导体因而与现代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接着在本书中,讨论影响世局发展最为关键的八大国经济状况,这八大国是美国、中国大陆、日本、德国、法国、英国、俄罗斯和印度。我们在第十五章到第十八章,分别讨论半导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大国经济的历史、大国经济的现况、和大国经济在未来的可能发展。我们在观察世局演变的时候,表面上看到的是政治与军事上的纵横捭阖,但是实际上扮演最后决定性角色的,却是经济实力。这部分的讨论,进一步印证了我们前面所说的,以半导体为代表的高科技就是今天21世纪国家实力的指标,也跟我们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

  在讨论过半导体产业和大国经济之后,我们在最后的第十九章「结语──硅时代的应变之道」中,探讨在硅时代当中,为了半导体产业在世界上的竞争,也为了国家的兴盛,应该要怎么样做才能让我们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在21世纪不但能够做到大国崛起,还要能够赢得世人真正的尊敬。

  本书尽量以量化的叙述来讨论半导体产业和各国的经济,希望能得到比较客观而公正的论断。在半导体的制作过程中也许只看得见数理化的符号,但是这中间其实蕴涵着无数动人心弦的故事。在本书中,我们希望把半导体业的发展,与世界主要大国的经济,以及未来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希望这样的探讨还能对有兴趣的读者有所帮助。

志谢

  在本书撰写的过程中,笔者曾经于2010年10月16日在国立台湾科学教育馆作过一次公开的演讲,题目就是「从半导体看世界」,演讲的内容基本上就是本书的缩影。对于元智大学彭宗平校长的引介和科教馆的邀请,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工研院产业经济与趋势研究中心的杨瑞临经理,资策会产业情报研究所的潘建光先生都为本书提供了许多极具价值的资料,笔者在此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我也要感谢天下远见出版公司副总编辑林荣崧先生,慷慨的答应出版本书,以及王季兰小姐和林文珠小姐两位编辑的辛勤工作,为本书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最后,笔者要借此机会,对于内子多年来的鼓励、家人的热心支持,表示最深的感谢。

李雅明 中华民国101年9月3日

图书试读

第一章 半导体业大势

人类进步到了现在,电子设备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件,电话、电视、电脑、手机等早已是现代生活的必需品,这些设备都是用电子器件做成的,而电子器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半导体元件。在人类历史上,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当时使用的器件来代表。从远古的石器时代,到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时至今日,以硅为主的电子业已经成为现代经济中最为主要的产业,人类社会因而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也就是硅的时代。

现代的科技和军事装备都离不开电子设备,因此半导体元件对于国家的富强程度和军事力量,都有着绝对的重要性。冷战时期,苏联的钢铁产量、军队人数和核子武器数量,都曾经一度领先美国,但是在半导体业上,却一直落后美国一大截,连带使它的电子工业和软体产业也都落后于美国。苏联经济因此没有能追上美国,最后终于在1991年解体。

半导体业是从美国开始的,美国也一直执半导体业的牛耳。到了1980年代,日本的工商业进步很快,对美国也形成了重大的威胁。从1986到1992年,日本一跃身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生产国。原本美国对日本其他产业的威胁,基于自由贸易的原则,至少在表面上还勉强予以容忍,但是对于半导体业就绝对不肯妥协了,硬是强迫日本在1986年签订半导体协议,限制日本进口美国的半导体产品数量,以及要求美国产品在日本占有一定数额的市场。后来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美国的半导体业在1993年又卷土重来,重新夺回了世界第一的宝座,而且一直维持到现在。

在日本,有人把半导体元件比喻成工业社会的稻米,是近代社会一日不可或缺的。在国防方面,现代的武器中都有大量的电子元件,若是没有足够的电子工业基础,在今天的战争中只有挨打的份。这在1991年的海湾战役、1999年的南斯拉夫事件、2001年开始的阿富汗战争、和2003年开始的伊拉克战争中,都已经明显的表现出来了。在台湾,半导体工业是新竹科学园区的主要支柱,今天台湾能够在国际上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和重要性,半导体业功不可没。

世界经济中心的转变

笔者在1999年出版了一本《半导体的故事》,把半导体业开创发展的历史,叙述到1990年代的末期。最近这十多年,半导体业又有了许多变化。美国半导体业的营运方向有了重大改变,逐渐改以设计为主,也有了许多新的公司。欧洲和日本的半导体业都经过了许多重组,韩国与台湾半导体业的重要性则更为增加,大陆与印度也各自在不同的领域向半导体进军。更为重要的是,整个世界发生了重大的蜕化,那就是世界经济的重心由西方向东方转移。

中国大陆在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到2010年变成全球第二大的经济体;东欧国家也陆续脱离了共产主义阵营,苏联则在1991年解体,印度在1991年也开始在经济政策上改弦更张。这些共产国家和印度的经济,在过去是高度封闭的,现在都积极的开始参与了世界经济,换句话说,整个世界好像突然增加了30亿个新参与者。

2008年的金融海啸,使美国和欧洲的发达国家陷入经济恐慌,甚至对过去一直认为是无可置疑的经济论述产生了怀疑。这些新的发展会让世界各国的关系产生什么样的变化?会给半导体业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台湾乃至整个大中华区域的半导体业,在这个新的经济环境中,应该要怎么样应对?半导体业会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整个全球的经济情势,今后会是什么样的走向?这就是我们在本书中所要关心的问题。

半导体业大趋势

在讨论世界的经济情况之前,让我们先看一下近年来半导体业的大势趋向。

半导体业的规模

根据半导体产业分析公司iSuppli的统计,全球半导体市场在2007年达到2725.77亿美元,但是2008年的金融海啸,让当年的半导体市场下降了5.2%%,成为2583.04亿美元。2009年,继续下滑了11.7%%,成为2301.94亿美元。到了2010年,随着景气复甦,半导体业终于有所回升,全球半导体的营收有3074.70亿美元,成长了32.1%。2011年全球半导体的营收如果以iSuppli公司的数据为例,有3113.6亿美元,只成长了1.3%。

美国另一家做产业分析的顾能谘询公司(Gartner)公布的资料显示,2011年全球半导体产业的营收达到3068.43亿美元,比2010年增加了54亿美元,增长了1.8%。直接与半导体业有关的工作者,全世界大约有1千万人。包括半导体业在内,整个的电子资讯业的产值大约有1.6兆美元左右。

另外一家与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 SIA)有协作关系的半导体产业分析机构──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公司(World Semiconductor Trade Statistics, WSTS),它所报导的数据如下:2010年全球半导体营收2983.15亿美元,成长率为31.8%,但2011年全球半导体营收只增长到2995.21亿美元,成长率只有0.4%,请参见表1。

由于各个谘询单位的资料来源不同,方法有异,这些机构的统计数字稍有出入,但是大致上还算接近。

表1.1 近年全球半导体市场的营收与成长率。

机构 2007 2008 2009 2010 成长率 2011 成长率
iSuppli 2725.77 2583.04 2301.94 3074.70 32.1% 3113.6 1.3%
Gartner 2695.42 2551.34 2286.72 3014.58 30.9% 3068.43 1.8%
WSTS 2556 2486 2263 2983.15 31.8% 2995.21 0.4%

(摘自本书第一章)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拿到《从半导体看世界》这本书,我有点犹豫。毕竟,半导体听起来就是工程师和科技大牛才懂的东西,我这种普通读者会不会看得云里雾里?但当我翻开第一页,那种担心就烟消云散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真的很不一样,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技术科普,而是带着一种人文关怀的视角,去探讨半导体产业如何塑造了我们的生活,又将如何影响我们的未来。作者的文字很有力量,也很细腻,他描绘的不仅仅是冰冷的晶体管和电路,更是那些为之奋斗的科学家、工程师,以及他们背后付出的努力和智慧。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半导体领域扮演角色的分析,那种地缘政治和经济博弈的描写,让人读起来就跟看一部精彩的纪录片一样。我从来没想过,一个小小的芯片,背后竟然蕴含着如此复杂的国际关系和战略考量。这本书让我对“科技强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意识到,我们身处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了解这些基础性的科技发展,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它不只是关于技术,更是关于我们如何理解和参与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

评分

《从半导体看世界》这本书,让我对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有了更深的敬畏。我一直以为半导体只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科技公司才会关注的事情,但阅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娱乐,甚至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不仅仅是介绍技术,更是在讲述技术背后的人文故事和时代变迁。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摩尔定律”的解读,它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上的观察,更是一种对科技发展速度和趋势的预言,这种预言又反过来驱动着产业的进步。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提到,半导体产业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可能带来一场新的产业革命。想想看,从个人电脑的普及,到智能手机的时代,再到如今的人工智能和物联网,背后都有半导体技术的强力支撑。这本书让我有一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所享受的科技便利。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半导体的书,更是一本关于我们如何理解和拥抱科技,以及如何在科技浪潮中找到自己位置的书。

评分

最近读了《从半导体看世界》,只能说,这绝对是我近期读过最有启发性的一本书之一!我一直对科技新闻有点关注,但总是抓不住重点。《从半导体看世界》这本书就好像一把钥匙,帮我打开了理解整个科技产业的脉络。作者的文笔非常流畅,他能够把那些可能非常抽象的技术概念,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例子来解释。比如,他描述芯片制造的“无尘室”有多么干净,就让我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精密的画面,好像自己也身处其中,感受那种对细节极致追求的氛围。最让我惊讶的是,书中对于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史的梳理,简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从最早的真空管到今天的先进制程,每一步的进步都充满了挑战和创新,也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面貌。我了解到,半导体不仅仅是电子产品的心脏,更是整个现代文明的基石。这本书让我对“科技进步”这个词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无数人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科技新闻的理解能力瞬间提升了好几个档次,看新闻不再是零散的信息堆砌,而是能串联起背后的逻辑和意义。

评分

哇,这本书的标题《从半导体看世界》真是太吸引人了!我一直对科技发展很好奇,但总是觉得半导体这个领域离我们普通人有点远,又觉得它好像又无处不在。读完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自己低估了半导体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电脑芯片,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各种电子设备的核心。想想看,手机、电视、汽车,甚至我们家里使用的智能家居设备,背后都少不了半导体技术的支持。作者用非常生动有趣的方式,把一个原本听起来很枯燥的科技领域,讲得像在听一本故事书一样。一开始,我以为会是很多艰涩的技术术语,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作者很巧妙地把复杂的概念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比如芯片的制造过程,他会类比成精密的建造过程,让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也能理解其中的精妙。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提到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包含了各国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以及对全球经济格局的深远影响。读到这里,我才真正体会到“从半导体看世界”这句话的含义,原来一个小小的芯片,竟然牵动着全球的脉搏。这本书也让我对未来的科技发展充满了期待,感觉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里面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从半导体看世界》非常直接,也让我立刻产生了兴趣。作为一名对社会发展和科技趋势抱有好奇心的读者,我一直觉得半导体产业是一个非常核心却又不太容易深入了解的领域。但这本书的出现,完全打破了我的这种顾虑。作者用一种非常宏观的视角,将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与全球经济、地缘政治、乃至文化变迁联系起来,读起来非常有嚼劲。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芯片战争”的描写,它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比拼,更是一场关乎国家安全和未来竞争力的博弈。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提到,半导体产业的全球化和区域化发展,充满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这让我对国际关系的理解有了新的维度。这本书不仅仅是停留在技术科普层面,它更是一种关于时代精神和产业格局的深刻洞察。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科技”这两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冰冷的机器和代码,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国家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塑造我们未来生活方式的关键力量。这本书让我对“看世界”这件事,有了更多元的视角和更深刻的思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