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程序法(二版)

行政程序法(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行政程序法
  • 行政法
  • 法律
  • 法规
  • 二版
  • 法学
  • 教材
  • 案例
  • 政府
  • 行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行政程序法之立法目的,系使行政行为遵循公正、公开与民主之正当程序,确保依法行政之原则,以保障人民权益,提高行政效能,增进人民对行政之信赖。

 本法同时具有行政实体法与程序法之法典化功能,且兼备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之实现。

权力、程序与公民:现代国家治理的基石 本书旨在深入探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行政程序的理论基础、实践运作及其在维护法治、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核心价值。我们聚焦于一个宏大而精微的领域:行政权力的展开与约束。 在任何一个拥有复杂社会治理需求的国家,政府的日常运作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行政”。从规划城市的蓝图绘制,到审批一项商业许可的下达;从执行环境法规的检查,到提供社会福利保障的决策,每一个动作都涉及权力的行使。然而,权力的行使若无规范和制约,极易滑向专断与低效。因此,行政程序法作为连接国家意志与个体利益之间的桥梁与缰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书将理论构建置于历史演进与现实挑战的交汇点上。我们首先追溯行政法思想的源流,理解从大陆法系的“国家行政法”到英美法系的“行政诉讼法”之间在侧重点上的差异,最终汇聚到当代全球行政治理的共同追求:透明、公正、可问责。我们并不满足于对既有法律条文的简单罗列,而是致力于挖掘其背后的哲学基础——康德的义务论、边沁的功利主义以及哈耶克的法治理想,如何潜移默化地塑造了现代行政程序的内在逻辑。 第一部分:行政程序的本体论——界定与价值 本部分将行政程序放置于整个行政法体系的中心进行考察。我们将严谨地界定“行政程序”的内涵,区分其与实体法规范的本质区别。程序不是形式上的繁文缛节,而是实体正义得以实现的工具理性和程序正义的体现。 透明性被视为程序的核心价值之一。我们探讨信息公开的范围、限制及其在促进公众监督中的作用。这包括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设计、例外情况的严格界定,以及如何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人隐私之间的张力。我们通过对多个国家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信息披露实践的对比分析,揭示信息不对称在权力失衡中的放大效应。 参与性是现代民主行政的灵魂。本书系统分析了听证会、意见征询、公众咨询等多种参与机制的构造与效力。重点探讨了“有意义的参与”的门槛——即公民的意见如何真正影响最终的行政决定,而非仅仅成为橡皮图章。特别是对于涉及重大利益变动的决策(如土地征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参与权的保障程度直接决定了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基础。 效率与正当程序的权衡是本部分讨论的难点。行政机关承担着迅速回应社会需求的责任,而程序保障则可能耗费时间。我们考察了“简易程序”、“例外豁免”等制度的设计初衷与潜在风险,主张在特定领域,应通过设定严格的触发条件和事后救济机制,实现效率与公正的动态平衡。 第二部分:程序实施的实践场域——从规划到执法 行政程序并非抽象概念,它具体展现在国家权力的各个操作层面。本书将理论模型投射到具体的行政实践中,展现程序的生命力与复杂性。 1. 规划与决策程序:前瞻性治理的规制 城市规划、产业政策制定等领域,属于高风险、高影响的行政活动。本部分详细分析了“战略环境评估”(SEA)和“影响评估”(EIA)在决策过程中的程序性地位。这些评估要求行政机关在作出承诺前,系统地预判决策的长期后果,并邀请受影响者在早期阶段介入。我们特别关注规划程序的迭代性和公开性,探讨如何防止规划部门在封闭环境中进行“幕后交易”。 2. 许可与给付程序:个体内在权利的实现 行政许可(如营业执照、特许经营权)和行政给付(如社会保障金、补贴发放)是行政权与公民利益直接接触最频繁的领域。本书强调在这一环节,形式合理性与实体可期待性的结合。我们分析了行政机关拒绝许可或撤销给付时,必须遵循的告知义务、理由说明义务以及复核程序。强调“信赖保护原则”在行政给付领域的具体应用,即公民基于行政机关的先前承诺而产生的合法期待应予尊重。 3. 违规处理与制裁程序:比例原则的程序化应用 当行政管理目标受到侵犯时,行政机关的执法行为必须严格遵守程序,以避免“以罚代治”或执法过程中的滥权。我们深入剖析了行政处罚中的听证程序、证据收集规范和裁量基准的公开。重点讨论了在实施简易处罚与一般处罚之间,程序严格度的递进关系,确保行政强制措施的采取(如查封、扣押)始终处于法律的刚性约束之下。 第三部分:程序救济与责任追究——程序的终极保障 一个设计精良的行政程序,如果缺乏有效的救济机制,其价值将大打折扣。本书的第三部分聚焦于如何确保公民在程序被侵犯时,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纠正。 1. 程序瑕疵与行为效力 我们探讨了行政程序瑕疵的类型化及其对行政行为效力的影响。哪些瑕疵属于可以补正的轻微失误,哪些属于根本性缺陷,足以导致行政行为的无效或可撤销。这要求我们建立一个精细的瑕疵判断标准,避免因过度追求形式完美而瘫痪行政效率,也防止因程序被轻视而损害公民权利。 2. 司法审查的焦点:从实体到程序 司法机关在审查行政行为时,对程序环节的审查力度和方式是关键。本书分析了不同司法体制下,法院对行政程序合法性的审查强度。法院是仅审查程序是否依照法定步骤进行(形式合法性),还是进一步审查行政机关在自由裁量范围内,是否充分履行了告知、听取意见等程序性义务(实质程序合法性)。我们强调,司法审查是促使行政机关自我规范的外部推力。 3. 问责机制与程序责任 最终,程序的有效性依赖于执行人员的责任感。本书讨论了行政人员在违反程序规定时可能承担的行政责任、纪律责任乃至国家赔偿责任。这不仅是对受损公民的补偿,更是对未来行政机关严格遵守程序的威慑。我们审视了内部审计、行政复议等机制在早期识别和纠正程序偏差中的角色。 结语:迈向协同治理的未来 行政程序法不仅是管制国家权力的工具,更是促进政府与社会之间良性互动的框架。在全球化、数字化带来的治理复杂性面前,未来的行政程序将更加强调柔性化、网络化和前瞻性。本书期望为法律实践者、政策制定者以及关注国家治理的公民,提供一个审视、评估和完善现有行政程序体系的坚实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南。它呼吁将每一次行政行为,都视为一次在法治框架内,对公民信任的郑重承诺。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法规架构

第一章 总 则
壹、法 例∕ 3
贰、管 辖∕58
参、当事人∕73
肆、回 避∕ 85
伍、程序之开始∕ 87
陆、调查事实及证据∕ 89
柒、资讯公开∕ 93
捌、期日与期间∕103
玖、费 用∕107
拾、听证程序∕108
拾壹、送 达∕116

第二章 行政处分
壹、问题意识∕129
贰、行政处分之成立∕131
参、陈述意见及听证∕159
肆、行政处分之效力∕169

第三章 行政契约
壹、问题意识∕205
贰、行政契约之概念与容许性∕207
参、类 型∕221
肆、行政契约之特别要件∕230
伍、无效与范围∕235
陆、调整与终止∕239
柒、履 行∕244

第四章 法规命令及行政规则
壹、问题意识∕253
贰、法规命令∕254
参、行政规则∕278

第五章 行政计画
壹、问题意识∕295
贰、概 念∕297
参、类 型∕302
肆、计画形成自由与司法审查∕306
伍、计画确定程序∕308

第六章 行政指导
壹、问题意识∕323
贰、事实行为之概念与合法性∕324
参、行政指导∕330

第七章 陈 情
壹、问题意识∕339
贰、意 义∕340
参、方式与更正∕341
肆、处理程序∕342
伍、请 愿∕346
陆、陈情与请愿之比较∕349

第八章 附 则
壹、不服之声明∕355
贰、职权命令之过渡条款?∕358
参、施行日∕379

附 录
一、行政程序法∕381
二、政府资讯公开法∕423
三、事项索引∕431

图书序言

序言

  行政程序法之立法目的,系使行政行为遵循公正、公开与民主之正当程序,确保依法行政之原则,以保障人民权益,提高行政效能,增进人民对行政之信赖。本法同时具有行政实体法与程序法之法典化功能,且兼备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之实现。

  本书之写作目的,主要系为对本法有兴趣之初学者、基层民众、公务员与准备国家考试人员,撰写之实用教科书,以实务见解作为如何正确适用本法之辅助案例。如读者于阅读后欲更进一步研究者,请自行参考所引用之文献。惟笔者学识经验均有限,立论缺失之处,敬请学者专家惠赐卓见。

  本书之撰写过程中,中正大学法律研究所公法组许凯杰研究生,在相关资料之搜集、分析与写作等,提供许多宝贵意见,併此志谢。

  最后,感谢元照出版公司全体同仁之热情协助,让本书得顺利完成出版事宜,谨致最崇高之敬意。

黄俊杰
谨识于中正大学法学院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地方自治和基层行政的观察者,我一直觉得行政程序法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不少被忽视的细节。这本书恰恰填补了这一块的空白。《行政程序法(二版)》在解读具体程序条文的时候,非常注重与地方层级行政机关的互动。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陈述意见”和“听证”程序的部分,作者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在许多地方政府,特别是资源有限的乡镇公所,如何能够有效地组织这些程序,并且让基层民众能够真正理解并参与进来。书中举了一个关于土地使用许可的例子,详细说明了在发出通知、收集意见、乃至组织小型说明会时,需要注意的各种细节,包括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复杂的法规,如何处理不同意见民众之间的沟通。这对于基层公务员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实操指南,能够帮助他们避免因为程序瑕疵而引发的争议。而且,书中也对一些地方性自治条例的制定和执行如何与行政程序法衔接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这一点对于我们理解我国行政法的层级和适用范围非常有帮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理论上的提升,更在于它能实实在在地帮助基层行政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也能保障民众的合法权益。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行政程序的规范化在基层得到更好的落实,充满了信心。

评分

我是一位对公共政策制定和行政管理比较关注的社会人士,一直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行政程序在实际政策执行中的作用。《行政程序法(二版)》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虽然我不是法律专业出身,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让我能够轻松理解。作者在书中,不仅仅讲解了法律条文,更重要的是,它将行政程序与公共政策的形成和执行紧密地联系起来。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书中关于“公众参与”和“政策评估”的部分。作者详细阐述了在政策出台前,如何通过听证会、意见征求等方式,让社会各界的声音能够被听到,并且如何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通过行政程序的监督和反馈,来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公平性。书中举了几个关于环境影响评估和社会福利政策执行的例子,清晰地展示了行政程序如何在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的同时,也提升了政策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这一点对于我这种关注社会议题的人来说,非常有启发。这本书让我认识到,行政程序不仅仅是法律的条文,更是政府与民众之间沟通和信任的桥梁,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工具。它让我对我们国家的行政运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积极的期待。

评分

作为一个多年从事行政机关法务工作的人员,我深切体会到行政程序在实际工作中有多么重要,也常常因为一些不熟悉或者理解偏差而导致程序上的瑕疵。《行政程序法(二版)》这本书,可以说是我工作中的“救星”。它非常系统地梳理了行政程序法的各项规定,并且用非常贴近实际的语言进行了解释。我尤其觉得好用的是,书中对一些容易混淆或者容易出错的环节,比如“行政处分”的送达方式、不同类型行政行为的告知义务、以及程序中止和终结的情形,都做了非常细致的说明。而且,书中还针对一些行政机关常见的“疏忽”或者“效率至上”的思维模式,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提醒和纠正,强调了程序正义的重要性。我最欣赏的是,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真正站在一线工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在繁杂的行政事务中,合法合规地走完每一个程序。书中还提供了一些表格和流程图,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地理解和掌握关键步骤,这对于我们平时的工作效率提升非常有帮助。总之,这本书不仅帮助我更准确地理解了行政程序法的规定,更重要的是,它让我认识到,程序正义不仅仅是为了避免法律风险,更是提升行政公信力和效率的关键。

评分

这本《行政程序法(二版)》确实是今年法律界的一大亮点,尤其对于我们这些还在法律实务一线摸爬滚打的律师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当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毕竟市面上的行政法书籍也不少,但很多都流于理论,不够接地气。没想到,这本书从一开始就抓住了我的眼球。作者在开篇就对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精神和核心原则做了非常深入浅出的阐释,这对于理解整个体系的脉络至关重要。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不仅仅罗列了条文,更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解读每一条的背后逻辑,以及在实际行政运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举个例子,关于“程序正义”的章节,作者就结合了非常多近期发生的实际案例,详细分析了在听证、陈述意见、告知等程序中,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公平、公正,避免行政机关的“潜规则”或者“形式主义”。这一点对于我们辩护律师来说,直接就能拿到很多有用的论据和思路。而且,书中的案例分析也做得非常到位,不仅仅是简单地引用判决,而是对判决的理由、背后的法理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让我们能够举一反三,理解法官是如何适用法律的。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比较生动,不像一些学术著作那样枯燥,读起来很舒服,即使是面对一些比较复杂的概念,也能很快理解。总的来说,这本《行政程序法(二版)》绝对是我近年来读过的最实用、最有价值的法律书籍之一,强烈推荐给所有从事法律工作的朋友们!

评分

我是一位对行政法学理论特别感兴趣的在校研究生,一直希望能够找到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前沿性的参考书。《行政程序法(二版)》绝对满足了我的期待。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不仅仅是停留在对既有法律条文的解释,而是对行政程序法中的一些核心概念,如“信赖保护”、“比例原则”等,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理论梳理和批判性反思。作者在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学说和判例,并且对这些学说和判例进行了严谨的分析和评价,这对于我们进行学术研究非常有启发。我特别喜欢的是,书中对行政程序法与其他法律部门,比如行政救济法、行政强制法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这有助于我们构建一个更完整的行政法理论体系。此外,作者还对一些新兴的行政程序问题,例如在数字化时代如何处理电子行政、大数据在行政决策中的应用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这让我看到了行政程序法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本书的语言虽然严谨,但逻辑清晰,引用文献详实,对于我们撰写学术论文和进行理论研究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学术专著,能够激发我们对行政法学更深入的探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