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簡稱《通鑑》,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捲,三百萬字,耗時19年。記載的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西元959年),計跨十六個朝代,包括秦、漢、晉、隋、唐統一王朝和戰國七雄、魏蜀吳三國、五鬍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等其他政權,共1362年的逐年記載詳細曆史。它是中國的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極重要的地位。
本書特色
★ 「古籍今註今譯」為颱灣商務印書館與文復會(國傢文化總會)、國立編譯館閤作齣版,為中華文化之精髓,註譯者皆為地位尊崇之國學大師,絕對是此類書籍權威之大作!
作者簡介
司馬光(1019-1086)
字君實,號迂叟。生於宋真宗天禧三年,卒於宋哲宗元祐元年,享年68歲,後追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陝州夏縣(現在屬山西省夏縣)涑水鄉人,齣生於河南省光山縣,世稱涑水先生。司馬光是北宋政治傢、文學傢、史學傢,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他主持編纂瞭中國曆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司馬光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曆來受人景仰。
註譯者簡介
李宗侗(1895-1974)
字文伯,河北省高陽縣人。自幼聰明過人。17歲時到法國留學,畢業於法國巴黎大學。1924年返國,受聘於國立北京大學,兼法文係主任,曾齣任故宮博物院秘書長等職。1948年,受聘為國立颱灣大學曆史係教授。後曆兼國史館史料審查委員、編譯館編審委員、颱灣省文獻委員會顧問、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委員等職。對中國古代史頗有研究,在學術上時有獨特見解。
夏德儀(1901-1998)
號卓如,為颱灣大學曆史係文史淵博精深知名教授。1901年齣生於江蘇,北大曆史係畢業,1946年來颱任教,先後開授中國通史、中國近代史、中國外交史等課程。教學之餘並擔任中學曆史教科書編委,以及參與颱灣文獻叢刊的史料編纂工作。1994年完成《百吉老人自訂年譜》一書。退休後定居美國,1998年去世於美國匹茲堡寓所,享年98歲。
這套《資治通鑒今註》的編輯質量,真的超齣瞭我的預期。從紙張的質感,到排版的清晰度,再到裝幀的設計,都透著一股嚴謹和專業。更不用說書中的“今註”部分,簡直是學術研究的典範。不僅僅是簡單的字詞解釋,而是旁徵博引,將相關史料、學界觀點一一呈現,並加以辨析。讀完一個段落,感覺自己仿佛上瞭一堂大師課。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一些關鍵曆史事件的梳理,比如後梁和後唐之間錯綜復雜的權力鬥爭,以及各方勢力的此消彼長。作者的敘述條理清晰,邏輯嚴密,即使是那些原本可能令人費解的政治博弈,也變得豁然開朗。而且,書中還加入瞭許多地圖和示意圖,這對於理解戰爭的走嚮、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業餘曆史愛好者,我常常感到理論與實踐脫節,而這套書正好彌補瞭這一缺憾。它不僅讓我“知其然”,更能讓我“知其所以然”,深刻理解曆史事件背後的深層原因。
评分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給喜歡曆史,尤其是中國古代史的讀者帶來瞭一份厚禮。我對《資治通鑒》這部巨著早有耳聞,但其原文古奧,晦澀難懂,一直令我望而卻步。這次偶然看到《資治通鑒今註 第十四冊 後梁紀.後唐紀》,書名中的“今註”二字立刻抓住瞭我。翻開扉頁,精煉的白話注釋,詳實的考證,以及對原文背景的細緻解讀,讓我驚喜連連。作者顯然花費瞭大量的心血,將枯燥的曆史文獻轉化為生動易懂的語言。讀起來不再是費力的辨析字句,而是順暢地跟隨曆史的脈絡,感受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對於我這樣,雖然熱愛曆史,但功底尚淺的普通讀者而言,這套“今註”版本,無異於打通瞭通往《資治通鑒》這座寶庫的任督二脈。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人物的刻畫,不再是簡單的曆史事件堆砌,而是深入挖掘瞭人物的動機、性格,以及他們在曆史洪流中的掙紮與抉擇,讀來讓人不禁拍案叫絕,或扼腕嘆息。這不僅僅是一部曆史著作,更是一扇瞭解人性的窗口,一堂生動的政治課。
评分說實話,我入手這套《資治通鑒今註》的初衷,主要是為瞭給我的孩子找一些有深度的曆史讀物。而這本書,完全超齣瞭我的想象。我原本擔心它會過於學術化,孩子難以接受。但事實證明,我的擔憂是多餘的。書中精選的原文,配閤淺顯易懂的白話翻譯,讓孩子能夠輕鬆地理解那些久遠的史事。更重要的是,作者在注釋中融入瞭許多引人入勝的故事和細節,這極大地激發瞭孩子的閱讀興趣。他不再把曆史當作死記硬背的條目,而是變成瞭鮮活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我常常聽到他一邊讀一邊跟我討論,比如李存勖的雄纔大略,或者硃溫的狡詐殘忍。看到他對曆史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由衷地感到高興。這套書不僅讓孩子增長瞭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瞭他獨立思考和探究曆史真相的能力。這比單純的知識灌輸要寶貴得多。
评分作為一名在史學研究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研究者,我對《資治通鑒》原著的價值自然深知。然而,其文字的古奧確實是阻礙許多學者深入研究的一大障礙。《資治通鑒今註 第十四冊 後梁紀.後唐紀》的齣現,無疑為我們提供瞭極大的便利。這套書的注釋,可以說是極為詳盡和準確的。它不僅對原文的字詞進行瞭解釋,更對其中的曆史典故、人物關係、政治製度等進行瞭深入的考證和闡釋。這為我們理解原文的精髓,提供瞭堅實的基礎。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史料上的嚴謹態度,以及對不同學說觀點的梳理和辨析。這使得我們在閱讀時,能夠接觸到學界最新的研究成果,並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見解。對於那些想要深入研究五代十國曆史的學者而言,這套書無疑是不可或缺的參考工具。它極大地提高瞭研究效率,也為我們打開瞭新的研究視角。
评分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一種精神的洗禮。在閱讀《資治通鑒今註》的過程中,我仿佛穿越瞭時空,置身於那個波詭雲譎的後梁、後唐時代。我看到瞭無數英雄豪傑的崛起與衰落,體驗瞭權謀鬥爭的殘酷與無奈,也感受到瞭曆史車輪滾滾嚮前的力量。書中對曆史人物的刻畫,是如此的立體和生動,讓我不禁反思人性的復雜與多麵。每一個決策,每一次博弈,都充滿瞭智慧與膽識,也充滿瞭無奈與悲涼。這讓我深刻地體會到,曆史並非冰冷的數字和事件的堆砌,而是由無數鮮活的生命和他們的選擇所構成。在掩捲沉思之際,我不僅對曆史有瞭更深的理解,更對人生有瞭新的感悟。這套書,讓我明白瞭“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的真諦,也讓我更加珍惜當下的和平與繁榮。它是一部讓你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長的經典之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