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底層人立傳,與受難者同哭!
在北京,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截訪工作人員,他們來到京城的任務,就是專門攔截、跟蹤、圍堵地方上訪者,甚至會動用暴力、採取關押等措施,以阻止上訪者的上訪。河南宜陽縣農民趙文纔,就這樣為上訪而死。
曹大和,這個貴州省仁懷市高大坪鄉銀水村高路組的貧地農民,在被遣送迴鄉的火車上,遭到捆綁一夜後死去。
一個三歲小女孩李思怡,因民警拒絕她強製戒毒的母親迴傢安頓孩子,整整十七天無人聞問,竟活活餓死傢中。
本書深入剖析八則當代中國真實發生的社會新聞,揭露「中國崛起」的華麗外衣下,社會底層小人物的生活真相!
作者簡介
楚寒
1975年齣生於江蘇建湖縣,在本地讀完中小學,後離傢求學、工作,獲四級技工證書、律師資格證書及法學碩士學位。做過工人,當過律師,從事過教師等多份職業。熱愛人文社會科學,關注國族前途命運、底層社會和睏境冤屈群體。曾獲颱灣五四文學奬等奬項,著有未刊評論集《政治,你有多少的罪惡?》(自印本)、隨筆評論集《羽毛筆的自由》、思想性隨筆集《火焰不死》、雜文評論集《提刀獨立》、人文隨筆集《星空下的憂思》。
自序
那個在眾人麵前被捆綁的人--祭貴州仁懷市農民、廣東佛山農民工曹大和
那個殞命黑磚窯的智障奴工--祭甘肅宕昌縣農民、山西洪洞縣黑磚窯奴工劉寶
那個死於飢餓的三歲女孩--祭四川成都女童李思怡
那個含冤屈死的少年人--祭內濛古呼和浩特青年工人呼格吉勒圖
那個深夜死於血拆的長者--祭山西太原農民孟福貴
那個被城管圍毆緻死的涼粉小販--祭四川嶽池縣農民、重慶小販劉建平
那個「被精神病」緻死的小學教師--祭陜西西安小學教師王恆雷
那個死於勞動教養的上訪老農--祭河南宜陽縣農民趙文纔
序
我是在二○一一年的春天開始這本書的寫作的。想要係統地寫底層受難者的故事已有好些年瞭,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夙願,一份命定的責任。
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像潮水一樣退去瞭,各種媒體紛紛迴顧、聚焦於新世紀頭十年的宏大敘事。但此時,我將目光投嚮那些「小人物」,他(她)們是弱者,居底層,遭苦難,時時係念於我的心間,因為他(她)們在那裏,宛若我往昔刻骨銘心的私人記憶。
關注底層受難者,緣起我少年時代矢誌執念的理想:服務睏境冤屈人群。十多年前,我投身於法律服務的工作,與底層受難者們一道四處奔波也起始於此。五年多的法律職業生涯,真可謂嘗遍瞭酸甜苦辣,直至後來退齣瞭,仍不時心有餘悸。然而,我還是從中受益匪淺的,那些曾經親身經曆和目睹的一切,使我從此對生命有瞭更加透徹的認識,更加的尊重和憐憫。
更重要的是,那些曾與我攜手同行、像烙印般留在我記憶深處的不幸身影,成瞭我人生記憶中最珍貴的篇章,促使我日後分齣相當一部分的時間精力投入對底層的研究。
時至去年春,長期對底層的關注以及由此生發的種種思緒,終於想盡情一吐,藉助文字的形式與一眾受難靈魂默默對話。這些受難靈魂的故事均發生於剛剛過去的十年,也即,二十一世紀的頭十年當中。昔日的研究中搜集的一摞資料,使我得以將這樣的對話一篇篇地進行下去。
看到一篇接一篇的文章陸續脫稿,每迴我的心裏都感到特彆的激動和欣慰,同時也特彆的謹慎和鄭重。因為我知道麵對的是一個個有血有肉而不幸罹難的生命,一顆顆曾經跳動而溫熱的心靈。我想說的是,他(她)們既是單一的個人,同時又是一個群體;他(她)們不僅僅屬於某一個地域,他(她)們就是中國;他(她)們既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他(她)們也是時代本身。
我還想說的是,這些被時代的巨輪碾過羸弱身軀的受難者的故事,應當有機會被以各種形式講述及留存。這些受難者的故事凸現齣來的時代真相,應當被言說進而固定下來。以前的法律職業生涯,我既已無力為他們伸冤,如今,就讓我以寫作的方式為他們作證,在文字工作中為他們盡上一份心力吧。
在多少個寫作的日夜,寂靜的我靜坐在書桌前,那些受難負屈的身影恍若浮現在我的眼前,多少次寫著寫著就忍不住哭泣,默默流淚。處理這樣的主題讓我心力交瘁,我知道這些文章都很瀋重,寫作之初我就知道,可運筆過程中的心情,仍是常常瀋重得無以復加。
可是我知道,無論我怎樣的悲傷和瀋重,其實都是微不足道的,相比於那一具具被侮辱被損害的魂靈,那麼長久的冤哭無告,那麼痛苦的呻吟,那麼恣意的淩辱,那麼深重的傷害。深陷這些瀋重的故事其中,走瞭這一趟瀋重的文字之旅,是《約翰福音》中的那節經文支撐著我一路走來:「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瞭,仍舊是一粒;若是死瞭,就結齣許多子粒來。」
不是嗎?這些處於底層濛受苦難的一個個生命,正像是被大石壓在底下的一粒粒麥子,默默地生長,掙紮,枯萎,受傷,直至最終含冤死掉瞭。但是,每一滴血都不會白流的,每一個生命都不會白白死去的。
在他(她)們倒下的那片浸透瞭血和淚的苦難土地上,總有一日,被血淚澆灌的自由的種子必將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就結齣許多子粒來」。待到麥子需要春雨的時節,自由的春風終將吹遍古老的東方大地。
我漸漸地,漸漸地意識到,在我筆下這些像麥子一樣柔弱的生靈,他(她)們就是我魂牽夢縈的故土中國,是我朦朧未辨卻又多少次在夢中哀吟輕喚的浩蕩鄉愁。
今夜,《麥子不死》一書終於定稿瞭,離我那青春飛揚卻早已隨風飄去的少年時代,真是已經過去許多年瞭。我將這本書視為對少時理想未竟的一份彌補。這是我在底層領域的一次文學嘗試,它不是終結。關於更多的底層受難者的故事,在未來的日子裏,我還會繼續寫下去。
寫於二○一二年八月十四日、十五日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有一種特彆的質樸和坦誠。它不像是在寫作,更像是在傾訴,仿佛作者坐在你麵前,用一種低沉而有力的聲音,講述著一個個關於生命的故事。每一封信,都像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著自己獨特的命運和情感,但它們又被一種無形的力量連接在一起,共同譜寫著一麯關於底層生存的壯麗史詩。我喜歡它那種毫不遮掩的真實,那種直麵痛苦卻又不失希望的態度。它讓我們看到,即使生活布滿瞭荊棘,即使前路一片黑暗,也依然有微小的火苗在閃爍,有堅韌的生命在孕育。這本書,我想,對於那些感到迷茫、感到無助的人來說,無疑是一盞明燈。它不會給你提供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但它會告訴你,你並不孤單,你的痛苦是被看見的,你的掙紮是有意義的。它鼓勵你去尋找內心的力量,去相信,即使是最卑微的生命,也能綻放齣最耀眼的光芒。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帶著一種樸素的、飽含故事的質感,深黃的底色像是被陽光曬得發燙的麥田,上麵是泛著淡淡藍灰色的字跡,透著一種沉靜的力量。光是看到這個封麵,就有一種莫名的觸動,仿佛能感受到那些在烈日下彎腰勞作的辛勤身影,聽到風吹過麥浪的沙沙聲,甚至聞到泥土的芬芳。書名本身“麥子不死”四個字,更是直接抓住瞭人心,它不是那種張揚的宣告,而是一種更深沉的、如同根係般頑強的生命力的象徵。我常常在想,是什麼樣的經曆,纔能讓一個人如此深刻地理解“不死”的含義?是怎樣的堅韌,纔能在生活的風雨中,依然相信希望的種子不會被埋沒?這本書似乎是在訴說一種古老的智慧,一種在底層掙紮中提煉齣的、關於生存與尊嚴的哲學。它不像市麵上很多暢銷書那樣,追求浮華的技巧和煽情的橋段,而是用一種近乎禱告般的誠懇,去觸碰那些被現實壓得喘不過氣來的靈魂。我期待它能帶來一種洗滌,一種力量,讓那些在泥濘中前行的人,也能看到頭頂的星光,找到繼續前行的勇氣。
评分這本《麥子不死》給我的感覺,是一種如飲醇酒般的沉醉,又如觀賞畫捲般的舒緩。它不像很多書那樣,上來就拋齣幾個驚世駭俗的觀點,而是以一種循序漸進、潤物無聲的方式,將深刻的道理融入到細膩的情感描繪中。我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在字裏行間流淌齣的汗水和淚水,能觸摸到那些被生活磨礪過的雙手,能聽到那些壓抑在心底的嘆息。它讓我體會到,真正的力量,往往蘊藏在最平凡的生命之中,蘊藏在那些不為人知的角落裏。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開始重新認識“底層”這兩個字,讓我明白,在那裏,同樣存在著深刻的智慧和不屈的靈魂。它讓我看到瞭,即使在最艱難的環境下,生命的種子也從未停止生長,它總能在縫隙中找到陽光,總能在絕望中孕育希望。這種頑強的生命力,正是“麥子不死”最真實的寫照,也是這本書帶給我最深刻的感悟。
评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陷入沉思。作者的文字,有著一種催人反思的力量,它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對生活、對世界的認知。那些信件,像是打開瞭一扇扇塵封的心靈之窗,讓我們看到瞭那些我們平日裏可能忽視的角落,看到瞭那些在默默承受著生活重壓的人們。它們的故事,或許平凡,卻充滿瞭力量;它們的生活,或許艱難,卻閃耀著人性的光輝。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文學作品,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關於生命意義的探索。它讓我更加懂得珍惜當下,更加懂得感恩生活,更加懂得去關愛那些身邊的弱者。我會被那些文字中的悲憫之情所感動,也會被其中蘊含的堅韌生命力所鼓舞。它讓我明白,真正的強大,不是在於擁有多少,而在於經曆過多少,依然能夠保持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希望。
评分讀這本書的體驗,就像是走進一個陌生卻又無比熟悉的世界。作者的文字,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復雜的句式,卻有著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它不是那種試圖用空洞的理論去說教,而是用一種極其個人化、極其真切的感受,去描繪那些生活在邊緣、被社會遺忘角落裏的人們。那些信件,仿佛是作者在月光下,對著靜謐的夜空,一點一點寫下的心事,寫下的對那些默默承受苦難的人的理解與關懷。我能想象到,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作者的心情是怎樣的復雜,是怎樣的沉重,又是怎樣的溫暖。這種溫暖,不是那種虛假的安慰,而是基於深刻的共情,基於對生命本身的尊重。它沒有迴避現實的殘酷,沒有掩蓋生活的艱難,但卻在字裏行間,傳遞齣一種不屈的精神,一種對美好未來的期盼。這本書,我想,不僅僅是寫給那些身處睏境中的人,更是寫給我們所有人,提醒我們不要忘記那些為生活默默付齣的人,不要忘記生命中最寶貴的那些東西。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