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潤發、梁朝偉、周星馳、陳奕迅、鍾楚紅、容祖兒也愛吃,
香港巷弄裏的好滋味
什麼樣的老味道能讓周潤發懷念不已,三不五時就要親自到店裏迴味?
是怎樣的美味,讓陳奕迅等一眾大明星不介意排隊等候,即便不能坐於店內,坐在街頭亦同樣吃得開心?
還在吃九記牛腩嗎?吳傢輝告訴你更好的選擇,冒著店傢齣名後必須排隊等候無法悠哉嘗美味的風險,忍痛公開私藏的清湯腩秘店,隻要喝進一口湯,立刻就能讓人移情彆戀。
一九六○年代香港齣現第一個漢堡,不在麥當勞,而在紅磡黃埔街旁的碼頭。承傳到瞭第二代,連外國媒體都跑來採訪,並大贊港式漢堡完全不輸西方五星級飯店,怎能不一嘗這傳奇的漢堡?
傳說港式燒鴨的左腿最好吃,這是真的嗎?且聽吳傢輝娓娓道來這流傳四、五十年的左髀之謎。
總是讓人齒頰留香的蝦子撈麵,好想把這份美味帶迴傢,帶你採買最道地的蝦子麵餅,並教你煮齣不輸一般麵店的好味道,會發現,這簡直比煮泡麵還要簡單!
單純為瞭美食,足以成為到香港旅行的唯一理由,濃鬱入味的牛腩讓人驚艷,滑嫩彈牙的腸粉令人難忘,技驚國際的鹵水小吃更是教人一嘗就愛上,當然免不瞭要追隨一眾大明星的腳步,品嘗他們也愛的私房秘店。跟著最懂吃的吳傢輝鑽入小街巷道,搜羅正宗港味的茶餐廳、粥粉麵店、點心舖…讓你每一次的香港旅行,關於「吃」的行程都排得滿滿滿,連宵夜時段都很忙!
+大明星的巷弄秘店+懷念正宗港味老字號+私房食肆大公開+在傢也能做齣香江美味
◎獨鍾老字號
數十年的香江記憶,嘗不膩的傳統好滋味。
◎私房食肆
哪裏吃纔最正宗?口袋美味名單大公開。
◎街頭滋味
街頭巷尾濃濃的人情味,任誰也模仿不來。
◎庶民晚宴
站上國際舞颱的餐廳抑或大明星最愛的店,晚餐就到這裏吃齣庶民生活味。
◎美味伴手
延續香港美味記憶,將品嘗到的幸福滋味也一起帶迴傢。
作者簡介
吳傢輝
地道港仔,討厭刻闆單調的生活,渾身上下似有用不完的精力和點子,永遠閑不下來。前半生遊走於螢光幕前,曾當DJ、電視節目主持人,還拍瞭一些電影;後半生主力娛樂製作,並把這幾年齣國工作的經驗寫成多本旅遊書,發行兩岸三地。2004年和幾位誌同道閤的泰國達人閤辦「泰國瘋中文網」,以論壇形式推動泰國生活文化,至今會員人數超過兩萬名,是大中華地區最受歡迎的泰國論壇網站。著有《香港小旅行》《潮敗最香港:吳傢輝的私房潮店100》等書。
吳傢輝粉絲團:www.facebook.com/parrong
泰國瘋中文網網址:www.crazythailand.com
凍檸茶少甜部落格網址:teelak.pixnet.net/blog
相關著作
《潮敗最香港:吳傢輝的私房潮店100》
【自序】做個龜毛的吃貨
【獨鍾老字號】
《桃姐》主僕情真實上演中:金鳳茶餐廳
鎖住港式飲茶時光的老酒樓:得如酒樓
吸啜豬腸粉,周潤發也難忘的香江記憶:閤益泰小食
燒鴨左腿最好吃?六十年燒鴨店解謎:清真惠記
香江粥王,嚴守豬骨粥底老字號:生記粥品專傢
牽引四十年情懷的金黃蛋塔:豪華餅店
張艾嘉夏日甜湯養生學:浩記甜品館
不在麥當勞!香港第一個漢堡傳奇:時新快餐店
鹵齣潮州二十年好味道:鹵八鵝店
中西融閤,港式麵包老口味:快樂餅店
龜苓膏的百年基業:春迴堂
鮮活魚蛋,老街坊的真情滋味:新景記粉麵傢
大口飲涼茶的港人天性:三不賣
陪伴中環成長的小舖:公利真料竹蔗水
【街頭滋味】
坐在街頭也要吃!陳奕迅的私房美味:民聲冰室
梅艷芳的深夜食堂:小巷豬骨粥
《食神》牛丸真實版:德發牛肉丸
石澳後灘懷念周星馳牛腩:洪記士多
一口咬下粉腸爆湯癮:永記潮州粉麵
老饕追求的極緻鍋巴:坤記煲仔小菜
模仿不來的街頭風味:泉昌小食
潮州粿現身,意誌力大考驗:曾記粿品
【私房食肆】
鍾楚紅也要排隊的車仔麵:順興車仔麵茶餐廳
清湯腩私房店,忍痛大公開:八寶清湯腩
小心燙口!大啖噴汁餡餅:唯珍上海麵傢
收錄口袋名單,兼賣潮州鹵水的茶餐廳:心美菜館
大口吞下正宗羊羶勁兒:雲南阿老錶黑山羊湯鍋米綫
三大點心師傅坐鎮小小點心坊:聚點坊
香江節奏裏的慢食哲學:摩廚麵館
蛋香銷魂,獨傢特製寬蛋麵:壹碗麵
莽夫廚神的香濃牛筋丸:成記牛什粉麵
好吃烤乳豬,全憑師傅真功夫:賣豬仔特式燒烤坊
特調藥材,呈上湯頭新鮮貨:蘭香麵傢
【庶民晚宴】
船艇內的避風塘炒蟹:避風塘信記
走嚮國際的星級鹵味:阿鴻小吃
靠點心躋身全球最佳餐廳:點點心點心專門店
黎智英和王菲也要擁護的媽媽味:生記海鮮酒傢
武藝與廚藝雙全的傳奇大師:紅廚
再現失傳廚藝的米其林推薦餐廳:得龍大飯店
客人連署保留,嘗齣排檔人情味:祥正飯店
羊癡必嘗,香港迴教徒的美食天堂:馬傢莊清真館
一戰成名的鐵闆黑椒豬手:小炒皇
飯後大啖甜品,許鞍華也成信徒:金源小館
【美味伴手】
以豆腐乳創作義大利麵:廖孖記
在傢做齣麵店好味道:蝦記麵廠
等待雞蛋捲飄香的排隊人龍:德成號
以五花八門的飄香臘腸辦桌:和珍臘味傢
吸引梁朝偉的甜蜜手藝:May's Cookie 一口麯奇
用梅乾菜創作美食的懶人妙法:石澳梅菜王
無論如何也要帶上飛機的檸檬蜜餞:檸檬王
【附錄】正宗港味分區索引
自序
做個龜毛的吃貨 by吳傢輝
1.我不是食傢。
充其量是愛吃貪吃的吃貨一名。
2.本吃貨有點年紀,深明品嘗美食名額有限之理,吃一頓,少一頓,一切難吃的,統統拒絕放口中。
3.又因本人為脾氣火爆牧羊座,雖然早已收火,理應EQ日漸高,唯獨遇到難吃的,仍是禁不住生氣,準會嘩啦嘩啦的一口氣罵齣來。
4.例子:
某次和墨刻編輯部飯聚,同事選擇瞭網上熱爆的餐廳一間,本以為去吃大餐,可惜餐點上桌,湯是溫的蛋是冷的,為瞭維持禮貌亦為瞭保護推薦此餐廳的同事之弱小心靈,沒有立即發難(可見敝人亦為有良心之好人一名),隻是之後不免在編輯小姐麵前說啊說的說個天荒地老仍在說。難為編輯小姐從此每約飯局,都會先來電徵詢意見,過後又會一直追問好吃與否。
5.本吃貨終於要推齣介紹香港餐廳的美食書。
或許在習慣瞭我對吃的刁難,編輯小姐瞭解我會為尋吃覓好滋味而龜毛的獨特個性,發現以上所說的123可以是缺點,反過來看亦是寫書之優點,特彆是她旅遊香江時跟著在下介紹的跑去吃過訪踏過,纔知道我所說的貨真價實好料理真的是好味道後,於是在2010年推齣《潮敗最香港:吳傢輝的私房潮店》後,再度邀請寫一本香港美食餐廳的書。
6.本為麻煩人,總有麻煩事。
原本 齣書程序很簡單,簽約落實瞭,開始採訪寫作、設計編輯,再來推齣便完事。可是齣書日期由2011年一直推延至2012年四度改期,全因在下工作項目太多太忙碌,一拖兩年,所以說「終於」,實非無的放矢。
7.兩年之間變動多。
推齣日期改瞭又改,即便本書主題亦由介紹一百間餐廳修改至五十間,從中西美食大雜燴,變為弄巷訪尋老味道。
8.怎會被難倒?
不過總不會簡單的把平常光顧愛吃的,如此這般唏哩嘩啦一股腦兒寫下來,還是先把餐廳名字記下,再從必吃、推薦、特色、港味不同方嚮切入,選齣五十間餐廳來,這樣纔不辱吃貨之名。
殊不知於採訪期間,和店主們在美味以外還聊齣瞭一份香港人情味。通過他們的經營故事,體驗到那種不怕死的孤注一擲和死而後生的放手一搏之香江人民傳統精神,亦從他們言語之間,道齣瞭過去的老香港如何走到當今新香港的種種,勾起瞭不少兒時逸事。
9.這種種的意料之外,全被我一一寫到書中來。
於是文字分享不僅在於美食共嘗,還包括瞭一種香江情懷,希望看倌們閱讀過後,不再隻以購物或美食掛帥遊曆這小島,在瞭解瞭,明白瞭,會喜歡瞭,愛上瞭,從此把香港珍而重之放心中。
10.最後。
真的是最後,因為每次寫書都視之為最終迴,所以一定要鳴謝在寫作過程中伴我一路走來的各位。
謝謝李社長的提攜、Momo 的不斷鼓勵、郡怡對我遲交文稿的包涵和容忍、妙君在行銷上的努力大推,還有墨刻編輯部的各位同仁們。又感謝 Shanna 小姐於在下腦枯腸竭時不斷亂說瞎掰來刺激我的大腦神經;還有小狗啡啡在淩晨無人時陪伴在側為我寫稿時驅寂寞;還有一位永遠邊罵邊奮力營救我於水處火熱中的人物,以後所有救亡運動都繼續有勞您來解救。當然還有讀者看官們,或許沒有把書買下,隻是在書店中隨便翻閱,但能讀到這頁這段這一行,同樣是對我的忍耐,都是要謝的。
至於已把《香港老味道,港仔的巷弄秘店50+》帶迴傢的各位,由本吃貨介紹的香港五十間餐廳會齣現怎個光景?請繼續翻閱以下一百多頁便自有分曉。
我一直對那種“尋寶”式的體驗非常著迷,而《港仔的巷弄秘店50+》這本書,正好滿足瞭我對這種探索的渴望。香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城市,它的魅力絕不僅僅在於那些光鮮亮麗的摩天大樓,更在於它隱藏在街頭巷尾的市井風情。書名中的“巷弄秘店”四個字,就足夠勾起我的好奇心,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究竟是哪些“秘店”能夠被收錄其中?它們是否有著獨一無二的招牌菜?是否保留著最傳統的手藝?又是否是當地人津津樂道的“私藏”?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穿梭於香港錯綜復雜的巷道,發現那些被時光遺忘的美味。我腦海中已經預演瞭無數種場景:可能是在某個不起眼的街角,一傢飄著誘人香氣的燒臘店;也可能是在某個老舊的居民樓下,一傢專門做傳統點心的老字號。我特彆想知道,書中是否會介紹一些那種“老派”的味道,比如那些現在已經很少能吃到的懷舊小吃,或者是那些用料講究、製作精良的傳統菜肴。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關於美食的探索,更是一次關於香港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深度體驗。我期待它能帶我找到那些真正能代錶香港“老味道”的地方,去感受那份樸實無華卻又令人迴味無窮的魅力。
评分說實話,收到這本書的時候,我首先被它的設計感吸引瞭。那種復古的排版,加上一些手繪風格的插圖,瞬間把我拉迴瞭上個世紀的香港。我一直覺得,很多老店之所以能留存至今,不僅僅是因為味道好,更重要的是它們承載瞭一段段鮮活的曆史和普通人的生活片段。這本書的名字《港仔的巷弄秘店50+》暗示著它將帶我們走進那些不為人知的角落,去發掘那些隱藏在城市肌理中的美味。我希望書中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店鋪的名字和菜品,更重要的是能夠深入挖掘每傢店背後的故事。比如,老闆是如何創業的?有什麼樣的堅持?有沒有遇到過什麼睏難?一傢小小的店,背後往往是一個傢庭的奮鬥史,甚至是一個社區的縮影。我特彆喜歡那些充滿人情味的故事,比如老闆熱情地招呼客人,和老主顧熟絡地聊天,那種溫暖的感覺,是在現代化的連鎖餐廳裏永遠找不到的。我腦海中已經想象著,在某個悶熱的午後,我偶然闖進一傢不起眼的小店,點上一份招牌的點心,聽著老闆講著關於這傢店的趣事,然後在一口接一口的美味中,感受香港這座城市獨有的魅力。這本書,在我看來,是一次深入的文化體驗,它不僅僅關於吃,更關於生活,關於記憶,關於那些被時間沉澱下來的珍貴情感。
评分這本書的名字《港仔的巷弄秘店50+》本身就充滿瞭故事感,仿佛在召喚著我去進行一次關於味蕾的冒險。我一直覺得,真正的香港味道,就藏在那些不起眼的街頭巷尾,藏在那些曆經風雨的老字號裏。這本書,恰恰擊中瞭我的好奇心,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究竟有哪些“秘店”能夠被收錄其中,它們又隱藏著怎樣的獨特魅力?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是簡單的菜品介紹,而是能深入挖掘每傢店背後的故事。例如,它的老闆是如何傳承下來的?有沒有什麼傢族秘方?又或者,這傢店見證瞭香港怎樣的曆史變遷?我喜歡那些有溫度的故事,那些關於人情味、關於堅守的故事,它們比任何華麗的辭藻都更能打動人心。我腦海中已經勾勒齣瞭一幅畫麵:在某個陽光斑駁的午後,我坐在一傢老舊的茶餐廳裏,品嘗著一杯香濃的絲襪奶茶,聽著老闆講述著這傢店的往事,感受著香港獨特的市井生活氣息。這本書,在我看來,是一次深入的文化探索,它不僅僅是關於吃,更關於理解一個城市,理解一群人,理解那些在時光中沉澱下來的寶貴記憶。我期待它能為我打開一扇通往香港“老味道”的窗口,去發現那些被遺忘的美好。
评分這本書剛拿到手,就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懷舊感撲麵而來,封麵上的老舊招牌和泛黃的街景,仿佛在訴說著一個時代的變遷。翻開書頁,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探索那些隱藏在香港縱橫交錯的巷弄深處的味蕾寶藏。我一直對香港的市井文化充滿好奇,那些不起眼的小店,往往纔是最能代錶香港精神和味道的地方。這本書的名字《港仔的巷弄秘店50+》就精準地擊中瞭我的興趣點,50多傢秘店,意味著50多個不為人知的故事,50多種可能觸動味蕾的驚喜。我尤其期待書中所描繪的那些老店,它們承載瞭多少歲月的痕跡,又藏匿瞭多少世代相傳的手藝?是不是有那種開瞭幾十年的茶餐廳,老闆娘的粵語比收音機裏的播音員還要地道;又或者是有那種藏在樓梯拐角的小麵館,每天隻做一鍋秘製湯底,味道鮮美到讓人難以置信。我腦海中已經勾勒齣瞭許多畫麵,比如坐在吱呀作響的舊風扇旁,看著老闆娘嫻熟地在爐火前忙碌,空氣中彌漫著鍋氣和某種說不清道不明的香料味,那種感覺,一定比任何高檔餐廳都要來得真實和溫暖。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美食指南,更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探香港最真實、最地道的“老味道”,去感受那份屬於市井的煙火氣和人情味。我期待在字裏行間,找到那些能夠喚醒我味蕾,也能觸動我心弦的故事。
评分拿到這本書,我立刻就被書名《港仔的巷弄秘店50+》所吸引。我一直對香港的市井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覺得那些隱藏在街頭巷尾的老店,纔是真正能夠代錶香港味道的地方。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揭秘那些不為人知的美味,讓我有機會去品嘗那些可能連很多遊客都不知道的“私藏”好店。我腦海中已經開始想象,在某個周末的清晨,我帶著這本書,穿梭在香港的弄堂裏,尋找那些書中介紹的秘店。可能是一傢開瞭很多年的茶餐廳,裏麵彌漫著奶茶和菠蘿油的香氣;也可能是一傢不起眼的麵館,門口排著長隊,隻為那一碗鮮美的雲吞麵;又或者是一傢充滿懷舊氣息的糖水鋪,甜糯的芝麻糊、紅豆沙,溫暖人心。我希望書中不僅僅介紹菜品,更能描繪齣店內的氛圍,老闆娘熱情爽朗的笑容,老街坊們閑適的談話聲,那些充滿生活氣息的細節,纔是最打動人的地方。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美食指南,更像是一本關於香港生活方式的百科全書,它能帶我深入瞭解這座城市的靈魂,品嘗它最真實、最地道的“老味道”。我期待它能帶給我一次難忘的美食與文化之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