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是为想学闽南语(甚至是日语、韩语和越语)而未学的人而写。作者首先指出闽南语的特质与美的所在,借以引起读者学习闽南语的动机与兴趣;接着,进一步指出闽南语与日语、韩语和越语之间的共通性与关联性,借以提高读者学习这些「外语」的意愿与效益。
朋友们,请不要站在园外犹豫或试探,就赶快踏进此一「闽南语的学习乐园」,大家一起来享受一段美好的时光吧!--盍兴乎来
作者简介
黄炳煌
现职:国立政治大学教育学系名誉教授
学历: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士、国立政治大学教育研究所硕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硕、博士
着作:赫尔巴特之教育思想、教育与训练、教育现代化、教育问题透视、教育理想与理念、课程之理论基础、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译)、教育改革:理念、政策与措施、教育小语、教育物语、人间偶拾
壹、前言
贰、闽南语之美与优
第一章 闽南语之美(包括特质)
第二章 闽南语之优势
参、闽南语的国际化
第一章 台语与日语系出同门--台日姊妹情
第二章 台语与韩语关系匪浅--台韩乃表亲
第三章 越南语中的闽南语印象--台越是远亲
肆、闽南语向前走!
第一章 在政策上应兼容并蓄
第二章 在教学上应力求活泼与突破
第三章 在研究上应力加深与加广
第四章 应将闽南语从国内推广到全世界
伍、期待闽南语的明天会更好
附录闽南语八音示意图
作者序
一般读者只要一看本书的主书名「喔!原来如此。」及副书名中的「漫谈……」两字,即可察觉,本书并非一本严谨、学术性的闽南语着作。事实正是如此!
笔者虽曾接受过学院派的严格洗礼,并着有十多本有关教育的专业书籍(主要是课程理论、师资教育、教育改革等)。但是,像此次这般捞过界,撰写一本非自己专长的闽南语书籍,却是平生第一遭!
大约在二、三十年前,笔者开始对闽南语产生兴趣,并注意到日语与闽南语间的某种亲密关系。后来又逐渐发现,闽南语与韩语及越语之间,也存在着某些关联。
在这一段漫长的观察与思考岁月中,笔者常有些出乎意料之外的新发现,因而对闽南语愈来愈着迷。至于比较有系统,且广泛地阅读闽南语的相关着作,却是近两、三年的事。
在研读国内各大图书馆,包括国家图书馆、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立政治大学、淡江大学等校的图书馆,所收藏的有关闽南语的专书中,对于那些奉献其毕生心力,为保存闽南语语言与文化,而孜孜矻矻的前辈,产生无限钦仰之情。
遗憾的是,闽南语虽有闽南语学者和研究人员的努力耕耘与推广,但迄今为止,「闽南语学」无论是在学术界或书市,仍处于被边缘化或被冷落的学术孤儿窘境。这可以从图书馆中的每一本闽南语专书,最后一页的借阅纪录,以及书店里闽南语书籍的专柜前,稀稀落落的读者,窥得一些端倪。
由于上述原因,再加上以下三项动机,终于促使笔者撰写本书:
一、协助读者从唐、宋古诗词、闽南谚语及台语歌词中领略、欣赏台湾闽南语之美。
二、从跨语言的比较观点,指出闽南语的学习,非但无碍,反而可促进学习者加速国际化,增加其日后适应变迁的能力,或甚至是求职的竞争力。
三、从各个层面,向社会大众(尤其是年轻人)与非闽南语的族群,说明闽南语绝非老古董,而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实用性的珍宝,从而使其愿意接触、学习并珍惜。
在阅读本书时,读者可将笔者对闽南语的一些见解,当成是一家台菜小馆所提供的一些开胃菜。倘若原本对台式料理敬谢不敏或有偏见的顾客,能因试吃笔者所调制的台式开胃菜,而开始对台菜产生好感,甚至品尝出一些味道,那就达成笔者撰写本书的目标。
至于那些想进一步品尝更美味、更珍贵的台式料理者,建议你们光顾更高档的台式餐馆-闽南语专书,尽情享受。
在撰写本书之过程中,笔者曾拜读了闽南语学界的诸先进,如吴守礼、董忠司、吴昭新、村上嘉英、洪惟仁、洪惟干、许极炖、陈冠学、郑良伟等人之相关着作。若非从他们的着作中吸收不少养分,本书绝对独木难支。
尤其是今年(2011年)9月下旬的厦门大学之行,经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杨广云先生的介绍,得以拜访厦门大学的退休教授周长楫-当今中国闽南语研究与教学的权威,并在当面请领教益下,获其肯定,实乃大大提高笔者野人献曝的信心与意愿。
本书之所以能顺利付梓,实要感谢下列诸位先生女士之鼎力协助:
首先,笔者要对曾长期任教国立新竹教育大学台湾语言与语文教育研究所,并任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委员兼闽南语小组召集人的国内闽南语学界权威学者-董忠司博士肯费神代为审阅并提出不少建言,使得本书之谬误减低到最少一事,表示由衷的感谢。尤其对于董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更是感佩不已。
其次,要对目前在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任职,并在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台湾语文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的林佳怡小姐,就文中涉及「台湾闽南语罗马字拼音符号」部分,逐一详加订正,表示万分的谢意。
第三,笔者在撰写过程中,再度请出与笔者默契十足的名自由作家魏柔宜小姐,提供编修方面的专业协助;而在编辑出版方面,高等教育出版公司的工作同仁,给予笔者充分的协助与配合,在此一併致上谢忱。
最后,要感谢埔里同乡的名书法家黄劲挺先生为书名题字,使本书显得更为个性化。
黄炳煌 志于
淡海寓所
2012年10月
老实说,一开始拿到《喔!原来如此。漫谈台湾闽南语之美与优》这本书,我的期望值并不算太高,毕竟对于我这样一个对语言学基本没什么概念的人来说,一本关于方言的书听起来可能有些艰深。然而,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有感染力,他并没有直接抛出大量专业术语,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有趣的观察,引导读者去感受闽南语的魅力。书里的一些小故事,比如关于某个词语的起源,或者某个俗语背后的生活智慧,都让我读得津津有味,仿佛置身于台湾的街头巷尾。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不仅仅是讲解语言本身,还深入探讨了闽南语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背景下的演变和发展,这让我对这门语言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再只是一个沟通的工具,更承载了无数人的记忆和情感。作者的观察力也十分敏锐,他能够捕捉到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容易忽略的语言细节,然后用非常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清楚。读完这本书,我发现我对闽南语的认识不再是模糊的一片,而是变得清晰、具体,甚至产生了一种莫名的亲切感。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让一个门外汉也能轻松愉快地走进闽南语的世界,并且被它的独特魅力所吸引。
评分《喔!原来如此。漫谈台湾闽南语之美与优》这本书,真是一本让我耳目一新的作品。我之前对台湾的了解,大多来自于新闻和影视作品,但对于其丰富多彩的方言,特别是闽南语,却知之甚少。这本书以一种非常轻松、亲切的方式,带领我走进了闽南语的世界。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并没有试图去“教”你如何说一口流利的闽南语,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例子,展示了闽南语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被使用的,以及它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特定词汇的深入剖析,比如某个词在不同的情境下会有怎样的微妙差别,这让我对语言的灵活性和表现力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作者并没有回避闽南语在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些挑战,反而以一种平和而富有洞察力的视角,探讨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未来的可能性。这种对语言的尊重和热爱,在字里行间随处可见。读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台湾,听到了台湾人民的心声。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语言的书,更是一扇了解台湾社会和文化的窗口。强烈推荐给所有对多元文化感兴趣的读者。
评分这本《喔!原来如此。漫谈台湾闽南语之美与优》给我带来了太多惊喜!我一直对语言的魅力颇感兴趣,但对于闽南语,我的了解仅限于一些零散的词汇和简单的问候。这本书就像一把金钥匙,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作者的文笔非常生动有趣,不是那种枯燥的学术论述,而是娓娓道来,仿佛一位老朋友在分享他心爱的宝贝。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闽南语发音和声调的细致描绘,结合生活中具体的例子,让我一下子就能领会到那种独特的韵味。比如,书中提到的一个词,在普通话里可能很普通,但在闽南语中,通过不同的声调变化,就能表达出完全不同的情感色彩,这让我感到非常神奇。而且,作者还巧妙地将闽南语与台湾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联系起来,让我不仅仅是在学习一门语言,更是在感受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独特的身份认同。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常常会不自觉地跟着书中的发音小声模仿,感觉自己真的在一点点地“活化”这些词汇。这本书没有涉及过于复杂的语法规则,而是从最接地气的生活场景入手,让我觉得学习闽南语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挑战,而是触手可及的乐趣。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台湾文化、语言感兴趣的朋友,或者只是想拓展自己视野的读者,这本书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评分坦白说,我购买《喔!原来如此。漫谈台湾闽南语之美与优》这本书,更多的是一种好奇心驱使。我一直觉得,语言是文化最直接的载体,而台湾的闽南语,在我看来,就像是隐藏在喧嚣都市背后的一首悠扬的古调。这本书没有让我失望,它用一种非常朴实却又不失深刻的方式,展现了闽南语的独特魅力。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巧妙,他避免了枯燥的学术论证,而是通过大量的鲜活案例,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闽南语的生命力。例如,书中提到的一些俗语和谚语,不仅富有哲理,而且充满了生活智慧,读起来让人会心一笑。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还深入挖掘了闽南语与台湾民间信仰、传统习俗之间的紧密联系,这让我对这门语言有了更深层次的文化理解。它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台湾人民情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体现。我常常会一边阅读,一边回想起自己曾经在台湾旅行时的零星记忆,然后发现,原来我曾听到的那些有趣的说法,都源于这门博大精深的语言。这本书让我更加敬畏语言的力量,也更加理解了文化的多样性。
评分《喔!原来如此。漫谈台湾闽南语之美与优》这本书,绝对是我最近阅读过的最有趣、最有启发的一本书籍之一。我一直认为,语言的学习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机械的记忆单词和语法,而应该去感受它背后的生命力和文化内涵。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作者的文笔非常优美,他用一种充满诗意和人文关怀的笔触,描绘了台湾闽南语的方方面面。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词汇的引申义和语境运用的讲解,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产生如此丰富而微妙的表达效果。而且,作者还巧妙地将闽南语与台湾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相结合,让我仿佛置身于台湾的山海之间,感受着那份独特的地域风情。书中一些关于闽南语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传承和发展的讨论,也让我深思。它不是一篇简单的语言介绍,而更像是一篇充满情感的文化宣言。读完这本书,我对台湾的闽南语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对语言的魅力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语言、文化有探索精神的读者,它一定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