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香港的办事机构,成立于1938年1月,廖承志为负责人,潘汉年、吴有恆、连贯等曾参与领导。由于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的特殊性和神秘性,过往只有简单零星的资料记述,对其来龙去脉、抗战期间作出过什么贡献、跟中共领导人周恩来以及东江纵队等有什么关系,一直语焉不详。
本书作者陈敦德运用了大量一般人难以看到的珍贵史料,揭示了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内容真实可信。全书详细客观地记述了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成立的意义、原因及机构变迁等,重点叙述了抗战期间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所做的具体工作,包括组建华南抗日军事武装、支持宋庆龄进行与国民党高层的抗战合作、广泛组织海外华侨支援祖国抗战、从香港抢救大批文化人士脱险等。
本书涉及的重要人物包括周恩来、宋庆龄、宋子文、邓颖超、何香凝、廖承志、潘汉年、乔冠华、柳亚子、茅盾、夏衍、邹韬奋、范长江、曾生、冯白驹、白求恩、柯棣华、王唯真、黄作梅、袁庚等。
作品简介
陈敦德
作家,导演,电影出品人。原籍广东南海,抗战末年生于桂林。他作为新中国外交史专题作家而享誉中外。其早年的代表作《毛泽东、尼克松在1972》至今在海内外畅销不衰,该书与《起航在1979:邓小平与卡特》、《胜利在1971:老布什结缘新中国》三本书,都是写美国总统与中国关系的纪实专着,先后获得尼克松、卡特、老布什三位美国总统的肯定与收藏。他将所着关于新中国外交史重大事件的专着,结集为《新中国外交年轮丛书》(一套九本)。他还着有图文版「毛泽东握手三部曲」,即《毛泽东、尼克松在1972》、《台海较量——毛泽东与蒋介石》及《「总统」归来——毛泽东与李宗仁》。近年他为香港治史,所着《香港问题谈判始末》,获港澳专家高度评价。
一本关于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历史的书,我一直对那个年代的故事充满好奇,特别是那些在特殊时期扮演着特殊角色的机构。这本书的名字就直接点出了主题,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部引人入胜的纪录片一样,把我带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让我能够近距离地观察和感受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是如何在国民党统治下的香港这座特殊的城市里开展工作的。我期待书中能够生动地展现办事处成员们是如何在重重压力和困难下,巧妙地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力量的。我想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他们的组织架构,以及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和取得的成就。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深入挖掘这些革命先辈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信仰、他们的担当、他们的牺牲。他们是如何在异国他乡,怀揣着民族的希望,坚定地前行。这本书能否让我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家国情怀,能否让我对那些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们肃然起敬,是我非常关注的。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历史的陈述,更是一部能够触动人心的作品,能够让我从历史中汲取力量,获得启迪。
评分“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纪实”,光是这个书名,就足以点燃我对历史探索的兴趣。香港,这个曾经的殖民地,在抗日战争时期扮演了多重角色。而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无疑是其中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侧面。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详实的历史资料,细致的人物描写,以及对办事处具体工作的客观呈现。我非常期待了解这个办事处是如何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下运作的,它与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英国当局以及其他左翼力量之间是如何展开互动的。这本书是否会披露一些关于办事处成员的个人故事,他们的身份背景,他们的思想转变,以及他们在香港的日常生活?我希望它能够展现办事处成员的智慧、勇气和奉献精神,让他们不再仅仅是历史书上的一个名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担当的个体。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对那个时代的历史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感受到那段岁月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评分我一直对香港在抗日战争中的角色有着模糊的认识,而这本书的名字直接点明了一个关键的机构,这让我觉得非常有价值。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运作机制的详细解析。它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组织?它的内部是如何运作的?它和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以及其他政治力量之间是如何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的?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办事处成员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具体困难,以及他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例如,他们如何筹集经费?如何与外界进行联络?如何规避监视?这本书是否会包含一些感人的故事,讲述办事处成员们为了民族大义而付出的牺牲?我对那个时期在香港开展工作的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勇气充满了敬意,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的印证。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部精心制作的纪录片,用画面和声音(虽然是文字)来还原那个时代的真实图景,让我仿佛置身其中,亲历那段峥嵘岁月。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瞬间勾起了我对历史细节的浓厚兴趣。驻香港办事处,这个概念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性,它意味着一个秘密的、在复杂政治环境中运作的机构。我猜想,这本书一定会深入探讨办事处成立的背景、其在抗日战争中的具体作用,以及它如何与当时的国际力量进行互动。我期待能够看到关于办事处人员的详细介绍,他们的身份、他们的经历、他们是如何被挑选和派遣到香港的。书中是否会披露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或者是一些关键人物的决策过程?我希望它能提供丰富的史料和翔实的考证,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那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香港的活动轨迹。同时,我也想了解办事处是如何在信息闭塞、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建立起自己的情报网络,如何与国内的抗日力量保持联系,以及如何为国际友人提供帮助。这本书能否为我揭示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是我非常期待的。我对那些在黑暗中闪耀的微光,那些在不动声色中改变历史的努力,充满了向往。
评分一本关于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历史的著作,这本身就意味着一种深入挖掘和细致梳理。我非常好奇,这本书将会以何种角度来审视这个在特定历史时期扮演重要角色的机构。是侧重于其政治上的意义,还是更关注其具体的活动和影响?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鲜为人知的史料,揭示办事处在推动抗日统一战线、争取国际援助、以及传递情报等方面所做出的贡献。我希望能够了解到办事处人员的真实生活状态,他们的工作细节,以及他们在面对复杂政治环境时的内心挣扎与抉择。这本书是否会包含一些关于办事处与香港社会各界联系的描述?它又是如何与当时的文化界、工商界以及海外侨胞建立联系的?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个机构的记录,更能展现那个时代背景下,无数个体为了民族解放而付出的努力和智慧。我对那些在历史洪流中被忽略的细节,以及那些默默奉献的人物,充满探究的欲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