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幅與珠寶首飾相關的名畫,100種時尚品味與時代氛圍
「名畫饗宴100」透過主題式的規畫,打開藝術史解述的無限可能,
引領讀者穿遊二韆多年來的東西方藝術發展。
本書精選世界知名藝術傢的100 幅畫作,創作年代從1482 年波蒂切利的〈春〉到1940年卡蘿〈戴著荊棘頸鍊與蜂鳥的自畫像〉。藝術傢當中,不乏西洋美術史巨匠,有得到皇室貴族寵愛者,有齣身藝匠傢庭者,有藝術運動領導者,有一生與殘疾或悲情對抗者,他們因創作生涯的身分和際遇,産生瞭許多女性題材畫作,連帶地也在畫中呈現各式各樣材質和設計的珠寶首飾。
人類在史前時代便使用動物的牙齒或貝殼來裝扮,發展到今天,首飾更成為女性摯愛。珠寶首飾象徵著身分地位,和風土民情、宗教信仰、政經格局與時尚潮流等也有密切關係。從本書的百幅名作,我們可以看到15 至20 世紀上半期的首飾樣式及藝術傢品味。我們也可以從畫中人物的飾物分享其心情起伏或生活情調,揭開其美麗而充滿綺想和趣味的麵紗。
「名畫饗宴100」係列:
《藝術中的吃喝》
《藝術中的花卉》
《藝術中的孩子》
《藝術中的貓》
《藝術中的窗景》
《藝術中的沐浴》
《藝術中的閱讀》
作者簡介
陳長華
國立颱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專門委員、文建會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任秘書、國立颱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聯閤報》記者。
著作包括《颱灣現代美術大係—抒情印象繪畫》,兒童讀物「颱灣美術傢係列」《黃土水》、《廖繼春》、《楊三郎》等,散文《最初的溫柔》、《美感經驗》、《打開記憶的盒子》等。
前 言|從圖像發現美的奧祕(何政廣)
第1 幅| 波蒂切利〈春〉約1482
第2 幅| 吉蘭岱奧〈喬宛娜.杜娜布奧妮肖像〉1489-90
第3 幅| 拉斐爾〈優雅三美神〉1504-05
第4 幅| 拉斐爾〈瑪達莉娜.杜尼肖像〉1506
第5 幅| 拉斐爾〈啞女〉1507
第6 幅| 拉斐爾〈戴麵紗女子〉1516
第7 幅| 無名氏〈德斯特蕾姐妹〉約1594
第8 幅| 提香〈艾莉諾娜.龔劄加肖像〉1538
第9 幅| 提香〈維納斯、丘比特與風琴樂手〉1549
第10 幅| 提香〈鏡前的維納斯〉約1555
第11 幅| 丁托列托〈蘇珊娜與老者〉1555/56
第12 幅| 丁托列托〈年輕女子肖像〉1553-55
第13 幅| 普伯斯〈瑪莉.麥迪奇肖像〉1611
第14 幅| 魯本斯〈忍鼕樹下的魯本斯與妻子伊莎貝拉.布蘭特〉1609-10
第15 幅| 魯本斯〈維納斯的梳妝〉1612-15
第16 幅| 魯本斯〈海倫.福爾曼與馬車〉約1639
第17 幅| 魯本斯〈攻下硃裏耶城〉1625
第18 幅| 林布蘭特〈友第德歡慶何樂弗尼之死〉1634
第19 幅| 林布蘭特〈馬丁.索爾曼斯妻歐碧恩.寇比特肖像〉1634
第20 幅| 拉圖爾〈作弊者—紅方塊A〉1635
第21 幅| 林布蘭特〈瑪利亞.崖普肖像〉1639
第22 幅| 林布蘭特〈沐浴中的貝絲希芭〉1654
第23 幅| 林布蘭特〈戴絲絨貝雷帽的亨德麗吉.史多芙絲〉約1654
第24 幅| 林布蘭特〈持羽扇的女子〉約1658/60
第25 幅| 林布蘭特〈抱著愛犬的婦人〉約1665
第26 幅| 林布蘭特〈魯剋蕾蒂亞〉1664
第27 幅| 林布蘭特〈猶太新娘〉1665
第28 幅| 維梅爾〈戴珍珠項鍊的女子〉1662/65
第29 幅| 維梅爾〈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約1665
第30 幅| 維梅爾〈情書〉1669
第31 幅| 維梅爾〈在女僕隨侍下寫信的女子〉約1670
第32 幅| 維梅爾〈站在鍵琴旁的女人〉約1672-73
第33 幅| 維梅爾〈天主信仰寓言〉約1670-72
第34 幅| 維梅爾〈彈鍵琴的女人〉約1670-72
第35 幅| 哥雅〈卡洛斯四世傢族〉約1800
第36 幅| 大衛〈拿破崙一世加冕大典〉1806-07
第37 幅| 安格爾〈德.賽諾涅夫人肖像〉1814
第38 幅| 安格爾〈大土耳其宮女〉1814
第39 幅| 安格爾〈大宮女與女奴〉1842
第40 幅| 安格爾〈奧特敏.杜鬆維耶伯爵夫人〉1845
第41 幅| 安格爾〈莫瓦特希埃夫人肖像〉1851
第42 幅| 安格爾〈布洛葛莉公主〉約1851-53
第43 幅| 安格爾〈安格爾夫人〉1859
第44 幅| 安格爾〈土耳其浴〉1862
第45 幅| 德拉剋洛瓦〈薩荷達那拔爾之死〉1827
第46 幅| 德拉剋洛瓦〈在閨房中的阿爾及爾婦女〉1834
第47 幅| 德拉剋洛瓦〈亞思巴希像〉1824
第48 幅| 許內茲〈逃避杜貝勒河洪水的羅馬農民〉1831
第49 幅| 格雷爾〈奴比安女子〉1838
第50 幅| 夏瑟裏奧〈沐浴的蘇珊娜〉1839
第51 幅| 夏瑟裏奧〈艾絲特的梳妝〉1841
第52 幅| 米勒〈寶琳-維吉尼.歐諾畫像〉1841-42
第53 幅| 小馬德拉索〈維爾切斯公爵夫人〉1853
第54 幅| 羅賽蒂〈唇吻〉1859
第55 幅| 羅賽蒂〈美麗佳人羅莎孟〉1861
第56 幅| 羅賽蒂〈法西奧的情人(奧萊莉亞)〉1863-73
第57 幅| 羅賽蒂〈特洛伊的海倫〉1863
第58 幅| 羅賽蒂〈藍色閨房〉1865
第59 幅| 羅賽蒂〈被愛之人(新娘)〉1865-66
第60 幅| 羅賽蒂〈紅心皇後:艾莉絲.外爾汀〉1866
第61 幅| 羅賽蒂〈濛娜宛娜〉1866
第62 幅| 傑羅姆〈陪審人前的菲裏內〉1861
第63 幅| 傑羅姆〈摩爾人式的沐浴〉1870
第64 幅| 傑羅姆〈浴女〉1880-85
第65 幅| 馬奈〈驚嚇的寜芙〉1859-61
第66 幅| 馬奈〈陽颱〉1868-69
第67 幅| 馬奈〈奧林匹亞〉1863
第68 幅| 阿瑪塔德瑪〈高盧羅馬女子〉1865
第69 幅| 阿瑪塔德瑪〈安娜.阿瑪塔德瑪〉1883
第70 幅| 阿瑪塔德瑪〈發現摩西〉1904
第71 幅| 柯洛〈亞柯絲迪娜〉1866
第72 幅| 波納〈犧牲(沉思女子)〉1869
第73 幅| 勒弓.丟.奴以〈後宮裏的拉姆西斯〉1886
第74 幅| 勒弓.丟.奴以〈白奴〉1888
第75 幅| 雷諾瓦〈阿爾及利亞風格的巴黎女郎〉1872
第76 幅| 雷諾瓦〈包廂〉1874
第77 幅| 雷諾瓦〈佩戴玫瑰的加布莉列兒〉1910
第78 幅| 列賓〈馬拉斯肖像〉1883
第79 幅| 列賓〈詩芳采娃肖像〉1889
第80 幅| 列賓〈伯爵夫人戈洛維娜肖像〉1896
第81 幅| 剋林姆〈雕刻寓言〉1889
第82 幅| 剋林姆〈一個女人的肖像〉1894
第83 幅| 剋林姆〈羅莎肖像〉1900-01
第84 幅| 剋林姆〈艾蜜莉.芙露吉的肖像〉1902
第85 幅| 剋林姆〈貝多芬牆角裝飾畫(敵對的力量)〉1902
第86 幅| 剋林姆〈芙麗莎.瑞德勒肖像〉1906
第87 幅| 剋林姆〈雅德勒.布羅奇—波兒肖像〉1907
第88 幅| 剋林姆〈硃迪絲2(莎樂美)〉1909
第89 幅| 沙金〈安格紐女士〉1892
第90 幅| 莫迪利亞尼〈芮妮〉1917
第91 幅| 莫迪利亞尼〈安娜.芝波羅夫斯基肖像〉1917
第92 幅| 卡蘿〈時光飛逝〉1929
第93 幅| 卡蘿〈自畫像〉1930
第94 幅| 卡蘿〈芙烈達.卡蘿和迪亞哥.裏維拉〉1931
第95 幅| 卡蘿〈戴著項鍊的自畫像〉1933
第96 幅| 卡蘿〈獻給艾洛塞醫生的自畫像〉1940
第97 幅| 卡蘿〈與猿猴的自畫像〉1938
第98 幅| 卡蘿〈歐羅塔與我〉1938
第99 幅| 卡蘿〈自畫像〉1940
第100 幅| 卡蘿〈戴著荊棘頸鍊與蜂鳥的自畫像〉1940
這本《藝術中的首飾》實在是一本讓我愛不釋手,深感驚喜的讀物!我一直對藝術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在探索那些能夠觸及情感、承載曆史的細微之處。首飾,在很多人眼中或許隻是簡單的裝飾品,但這本書卻將它們提升到瞭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它不僅僅是關於金屬、寶石的堆砌,更是關於設計理念、文化象徵、時代變遷以及藝術傢們內心世界的深度剖析。書中對各個時期、各種風格首飾的解讀,讓我得以窺見古埃及人對永恒的追求,中世紀貴族對權力的彰顯,文藝復興時期對人文精神的贊美,以及現代藝術傢們對個性和自由的呐喊。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一些具體作品的詳細講解,那些精美的圖片配以深入淺齣的文字,仿佛將我帶入瞭創作的現場,感受到瞭工匠們指尖的溫度和匠心。它讓我明白瞭,一件小小的胸針,可能蘊含著一段浪漫的愛情故事;一條項鏈,或許承載著傢族的榮耀與傳承。這本書打開瞭我對“首飾”這個詞的全新認知,讓我看到瞭它們作為藝術品所蘊含的深邃意義和無盡魅力。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首飾的書,更是一本關於人類情感、曆史發展和藝術演變的百科全書。
评分我一直是個對細節有著近乎偏執的追求者,所以當翻開《藝術中的首飾》時,我立刻被它嚴謹而不失生動的敘事風格所吸引。這本書在材質、工藝、風格上的分析可謂是麵麵俱到,而且深入骨髓。它不僅僅列齣瞭某件作品使用瞭什麼寶石,更會詳細介紹這種寶石的産地、稀有度、切割方式,以及為何會被選擇用於這件作品的設計之中。對於工藝的描述也同樣細緻入微,從古老的失蠟法到現代的3D打印技術,書中都進行瞭詳盡的闡述,讓我對首飾的製作過程有瞭全新的認識。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不同風格首飾的對比和區分,比如Art Deco風格的幾何綫條與Art Nouveau風格的自然麯綫,它們之間的差異被清晰地呈現齣來,讓我得以輕鬆辨彆和欣賞。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循循善誘地帶領我走入首飾藝術的殿堂,讓我從一個門外漢逐漸變成一個能夠品鑒其精妙之處的行傢。
评分讀完《藝術中的首飾》,我感覺自己的審美觀得到瞭極大的提升,像是突然闖入瞭一個充滿驚喜的寶藏洞穴。我以前總覺得很多名貴的首飾看起來都差不多,無非就是鑽石、黃金加上一些寶石,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讓我明白,首飾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其材質的珍貴,更在於其獨特的設計理念、精湛的工藝以及所傳達的情感與故事。書中對一些藝術傢和品牌的設計哲學進行瞭深入的探討,比如某位設計師如何從自然界汲取靈感,將流動的綫條和生動的形態融入到頸鏈之中;另一位又是如何運用幾何學和抽象概念,創造齣極具現代感的耳環。我非常欣賞書中對於不同文化背景下首飾的解讀,那些來自遙遠國度的獨特圖案、象徵意義和傳統工藝,都讓我大開眼界。它讓我意識到,每一件首飾都可能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一段曆史的見證。這本書不僅讓我學會瞭欣賞首飾的美,更讓我學會瞭理解它們背後的深層含義,學會瞭去感受那些隱藏在閃耀光芒之下的藝術靈魂。
评分不得不說,《藝術中的首飾》是一本極具啓發性的讀物。它徹底顛覆瞭我對首飾的刻闆印象,讓我看到瞭首飾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媒介所擁有的無限可能。書中對於藝術傢個人風格的捕捉和解讀,讓我印象深刻。我讀到瞭那些充滿個性的設計師,他們如何將自己的情感、哲學甚至是對社會現象的思考,巧妙地融入到首飾的創作之中。例如,某位藝術傢如何用破碎的玻璃和金屬碎片,來錶達對現代社會疏離感的控訴;又或者,另一位如何通過柔和的麯綫和溫暖的材質,來傳遞治愈和希望的力量。這本書讓我意識到,首飾不僅僅是物質的堆砌,更是藝術傢們錶達內心世界、與世界對話的一種方式。它讓我更加關注首飾背後的人文關懷和藝術傢的創作初衷,也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與首飾的關係,思考它們在個人生活中的意義和價值。
评分這本書的齣現,絕對是我近期閱讀中最令人欣喜的一本。我一直對那些能夠反映社會變遷和個人錶達的藝術形式頗感興趣,而《藝術中的首飾》恰恰滿足瞭我這一好奇心。它不再是簡單地羅列各種首飾的圖片,而是將首飾置於更廣闊的曆史和社會語境中去審視。比如,書中對二戰時期首飾設計的變化分析,讓我看到瞭在物資匱乏和時代動蕩下,人們如何通過首飾來錶達堅韌和希望;又或者,它對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朋剋搖滾風格首飾的探討,展現瞭年輕人反叛精神和個性解放的張揚。我尤其贊賞書中對於首飾作為一種身份象徵和權力符號的論述,它讓我明白瞭為何在許多曆史場閤,精美的首飾會成為權力和地位的直觀體現。通過閱讀這本書,我不僅看到瞭首飾本身的藝術價值,更深入地理解瞭它們在人類社會中的多元功能和復雜意義。它讓我看到瞭,原來這些小小的配飾,也能承載如此厚重的人文信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