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的首饰

艺术中的首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首饰
  • 艺术
  • 设计
  • 工艺
  • 珠宝
  • 装饰
  • 文化
  • 历史
  • 时尚
  • 材质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00幅与珠宝首饰相关的名画,100种时尚品味与时代氛围
「名画飨宴100」透过主题式的规画,打开艺术史解述的无限可能,
引领读者穿游二千多年来的东西方艺术发展。

  本书精选世界知名艺术家的100 幅画作,创作年代从1482 年波蒂切利的〈春〉到1940年卡萝〈戴着荆棘颈鍊与蜂鸟的自画像〉。艺术家当中,不乏西洋美术史巨匠,有得到皇室贵族宠爱者,有出身艺匠家庭者,有艺术运动领导者,有一生与残疾或悲情对抗者,他们因创作生涯的身分和际遇,产生了许多女性题材画作,连带地也在画中呈现各式各样材质和设计的珠宝首饰。

  人类在史前时代便使用动物的牙齿或贝壳来装扮,发展到今天,首饰更成为女性挚爱。珠宝首饰象征着身分地位,和风土民情、宗教信仰、政经格局与时尚潮流等也有密切关系。从本书的百幅名作,我们可以看到15 至20 世纪上半期的首饰样式及艺术家品味。我们也可以从画中人物的饰物分享其心情起伏或生活情调,揭开其美丽而充满绮想和趣味的面纱。

  「名画飨宴100」系列:
  《艺术中的吃喝》
  《艺术中的花卉》
  《艺术中的孩子》
  《艺术中的猫》
  《艺术中的窗景》
  《艺术中的沐浴》
  《艺术中的阅读》

作者简介

陈长华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艺术行政与管理研究所毕业

  曾任国立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专门委员、文建会国立传统艺术中心主任秘书、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兼任讲师、《联合报》记者。

  着作包括《台湾现代美术大系—抒情印象绘画》,儿童读物「台湾美术家系列」《黄土水》、《廖继春》、《杨三郎》等,散文《最初的温柔》、《美感经验》、《打开记忆的盒子》等。

铸就时光的秘密:从史前到当代的金属工艺与文化叙事 书名:《铸就时光的秘密:从史前到当代的金属工艺与文化叙事》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聚焦于传统意义上的“首饰”艺术,而是将视野拓宽至人类文明进程中,金属作为一种核心材料,如何塑造了社会结构、宗教信仰、政治权力乃至个体身份的宏大叙事。我们探讨的重点,在于金属的冶炼、铸造、锻打与表面处理等纯粹的工艺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如何与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思潮、经济基础和审美范式紧密交织。 我们将追溯人类对金属材料的认知历程,这不是一本关于“佩戴美学”的教科书,而是一部关于“物质力量”的史诗。 第一部分:原始的火花与冶金的黎明(约公元前3500年 – 公元前1000年) 本部分深入探讨人类首次掌握火与矿石的互动,揭示技术突破如何引发了社会革命。 一、铜的觉醒:超越工具的边界 我们细致分析了早期铜器的出现,重点不在于那些被用作武器或工具的物件本身,而是它们在早期社会中扮演的象征性角色。从地中海东岸的祭祀品到美索不达米亚的王权象征,铜的稀有性和加工难度,使其迅速成为区分阶层、沟通神祇的媒介。我们将分析早期铸造技术中的失蜡法(Cire Perdue)的原理和传播路径,探讨其如何首次赋予了工匠“创造”而非仅仅“塑形”的能力。 二、青铜时代的权力结构 青铜的出现标志着冶金学的重大飞跃。本书将详细解构青铜合金配方的地域差异——例如,富含砷的早期青铜与富含锡的晚期青铜在物理特性上的区别,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了军事装备和礼仪用器的制造。我们关注的是矿源的控制权如何转化为政治权力。例如,欧洲青铜时代晚期,对锡矿的垄断如何催生了跨区域的贸易网络,这些网络本身就是早期“全球化”的雏形。我们不会描述青铜器表面的装饰图案,而是分析图案背后的符号学意义和权力宣示。 第二部分:铁的纪元:实用主义与帝国雄心(约公元前1000年 – 公元476年) 铁的普及性、坚固性,彻底改变了战争形态和农业生产力,对物质文化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 三、热处理的秘密:从块炼铁到碳钢 本章侧重于铁的冶炼技术,特别是高炉技术在东亚(如中国)和西欧(如赫梯和后来的凯尔特人)的不同发展路径。我们深入探究了渗碳过程(Carburization)对铁材性能的根本性改变,以及如何通过反复锻打(如大马士革钢的早期雏形)来均匀化金属内部结构。这些技术进步是军事扩张和帝国工程(如罗马的道路和灌溉系统)得以实现的技术基石。 四、帝国的铭刻:金属的标准化与官僚化 在罗马帝国时期,金属的使用呈现出高度的标准化和官僚化。本书将分析帝国如何控制铸币金属的纯度,以及标准化的金属工具(如军团的斧头和工程器械)在维持庞大帝国统治中的实际作用。我们探讨的是金属作为国家信用的载体,而非作为装饰品。 第三部分:中世纪的技艺传承与地域风格的固化(约公元476年 – 公元1450年) 在技术相对停滞的阶段,金属工艺的重点转向了地方化、宗教化和对前代技术的精细继承。 五、教堂的荣耀与铁匠的作坊 中世纪欧洲的金属工艺主要集中于宗教器皿和防御工事。我们聚焦于镂空、凿刻和鎏金技术在制作圣物箱和祭坛装饰中的应用。这里的重点是这些技术如何服务于神学叙事,如何通过光影效果来模拟“神圣性”。同时,我们也会考察维京时代的金丝扭绕技术(Filigree)在北欧的传播,分析其工艺的复杂性如何体现了游牧文化与定居文化在财富展现上的差异。 六、东方的精微之术:点金与镶嵌的哲学 本书将跨越丝绸之路,探讨中国、波斯和拜占庭帝国在金属装饰技术上的高超成就。例如,中国古代的“累丝”技术,其对金属丝线细度的极致追求,反映的是一种与西方追求材料坚固性截然不同的“以柔克刚”的哲学观。我们将对比分析波斯细密画风格影响下的金属器皿(如铜胎珐琅的前身),它们如何通过图案的密度来传达宇宙秩序感。 第四部分:文艺复兴至工业革命的“技术渴望”(约公元1450年 – 公元1850年) 科学革命的兴起为金属工艺带来了理论基础和新的可能性。 七、炼金术的终结与化学的诞生 随着化学学科的兴起,对金属提纯和合金配方的理解从神秘主义转向了科学实验。本章分析了精炼术(Assaying)的发展,以及它如何使贵金属的质量得以精确控制,直接影响了文艺复兴时期银行体系的建立。我们关注的是对“纯度”的追求如何成为衡量文明进步的标准之一。 八、机械化前夜:钟表与精密仪器 工业革命的先声往往出现在对精度要求极高的领域。本书详述了钟表齿轮的制造技术——如何通过极其精密的加工手段(如早期的分度头和车床雏形)来控制时间和空间。这些技术的发展,为后来的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提供了最关键的精度范本。我们分析的是金属如何被用来“量化”自然规律。 第五部分:工业的洪流与新材料的挑战(约公元1850年 – 20世纪初) 大规模生产、新元素的发现以及电力的应用,彻底重塑了金属制品的面貌。 九、电镀的魔力与物质的表皮工程 电镀技术的发明(镀金、镀银、镀铬)是金属表面处理史上的一次革命。本书探讨了电镀如何使原本昂贵的金属外观“民主化”,使普通人也能接触到“奢华”的视觉效果。这不仅是工艺的进步,更是社会消费观念转变的体现。我们分析了电镀工艺对批量化复制的意义,以及它如何挑战了传统手工制作的价值体系。 十、合金的谱系:从结构到功能 工业时代对更高强度、更耐腐蚀、更轻量化材料的需求,推动了对新合金的探索。我们将重点分析不锈钢(Austenitic Steel)的早期研发,以及其在建筑和大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这里的“首饰”隐喻,是指那些不再为人佩戴,而是作为支撑现代文明结构的关键“饰物”——桥梁的铆钉、蒸汽机的活塞。 结语:被遗忘的物质记忆 本书总结了人类与金属之间跨越数千年的复杂关系:从最初对火的敬畏,到对精度的狂热追求。我们所探究的,是金属的“物质行为学”——它如何通过其物理和化学属性,无声地指导和限制了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跃迁。最终,这些技术和工艺的演变,共同构筑了我们今天所认知的物质世界的基础,远超任何单一的装饰品范畴。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前 言|从图像发现美的奥祕(何政广)

第1 幅| 波蒂切利〈春〉约1482
第2 幅| 吉兰岱奥〈乔宛娜.杜娜布奥妮肖像〉1489-90
第3 幅| 拉斐尔〈优雅三美神〉1504-05
第4 幅| 拉斐尔〈玛达莉娜.杜尼肖像〉1506
第5 幅| 拉斐尔〈哑女〉1507
第6 幅| 拉斐尔〈戴面纱女子〉1516
第7 幅| 无名氏〈德斯特蕾姐妹〉约1594
第8 幅| 提香〈艾莉诺娜.龚札加肖像〉1538
第9 幅| 提香〈维纳斯、丘比特与风琴乐手〉1549
第10 幅| 提香〈镜前的维纳斯〉约1555
第11 幅| 丁托列托〈苏珊娜与老者〉1555/56
第12 幅| 丁托列托〈年轻女子肖像〉1553-55
第13 幅| 普伯斯〈玛莉.麦迪奇肖像〉1611
第14 幅| 鲁本斯〈忍冬树下的鲁本斯与妻子伊莎贝拉.布兰特〉1609-10
第15 幅| 鲁本斯〈维纳斯的梳妆〉1612-15
第16 幅| 鲁本斯〈海伦.福尔曼与马车〉约1639
第17 幅| 鲁本斯〈攻下朱里耶城〉1625
第18 幅| 林布兰特〈友第德欢庆何乐弗尼之死〉1634
第19 幅| 林布兰特〈马丁.索尔曼斯妻欧碧恩.寇比特肖像〉1634
第20 幅| 拉图尔〈作弊者—红方块A〉1635
第21 幅| 林布兰特〈玛利亚.崖普肖像〉1639
第22 幅| 林布兰特〈沐浴中的贝丝希芭〉1654
第23 幅| 林布兰特〈戴丝绒贝雷帽的亨德丽吉.史多芙丝〉约1654
第24 幅| 林布兰特〈持羽扇的女子〉约1658/60
第25 幅| 林布兰特〈抱着爱犬的妇人〉约1665
第26 幅| 林布兰特〈鲁克蕾蒂亚〉1664
第27 幅| 林布兰特〈犹太新娘〉1665
第28 幅| 维梅尔〈戴珍珠项鍊的女子〉1662/65
第29 幅| 维梅尔〈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约1665
第30 幅| 维梅尔〈情书〉1669
第31 幅| 维梅尔〈在女仆随侍下写信的女子〉约1670
第32 幅| 维梅尔〈站在键琴旁的女人〉约1672-73
第33 幅| 维梅尔〈天主信仰寓言〉约1670-72
第34 幅| 维梅尔〈弹键琴的女人〉约1670-72
第35 幅| 哥雅〈卡洛斯四世家族〉约1800
第36 幅| 大卫〈拿破崙一世加冕大典〉1806-07
第37 幅| 安格尔〈德.赛诺涅夫人肖像〉1814
第38 幅| 安格尔〈大土耳其宫女〉1814
第39 幅| 安格尔〈大宫女与女奴〉1842
第40 幅| 安格尔〈奥特敏.杜松维耶伯爵夫人〉1845
第41 幅| 安格尔〈莫瓦特希埃夫人肖像〉1851
第42 幅| 安格尔〈布洛葛莉公主〉约1851-53
第43 幅| 安格尔〈安格尔夫人〉1859
第44 幅| 安格尔〈土耳其浴〉1862
第45 幅| 德拉克洛瓦〈萨荷达那拔尔之死〉1827
第46 幅| 德拉克洛瓦〈在闺房中的阿尔及尔妇女〉1834
第47 幅| 德拉克洛瓦〈亚思巴希像〉1824
第48 幅| 许内兹〈逃避杜贝勒河洪水的罗马农民〉1831
第49 幅| 格雷尔〈奴比安女子〉1838
第50 幅| 夏瑟里奥〈沐浴的苏珊娜〉1839
第51 幅| 夏瑟里奥〈艾丝特的梳妆〉1841
第52 幅| 米勒〈宝琳-维吉尼.欧诺画像〉1841-42
第53 幅| 小马德拉索〈维尔切斯公爵夫人〉1853
第54 幅| 罗赛蒂〈唇吻〉1859
第55 幅| 罗赛蒂〈美丽佳人罗莎孟〉1861
第56 幅| 罗赛蒂〈法西奥的情人(奥莱莉亚)〉1863-73
第57 幅| 罗赛蒂〈特洛伊的海伦〉1863
第58 幅| 罗赛蒂〈蓝色闺房〉1865
第59 幅| 罗赛蒂〈被爱之人(新娘)〉1865-66
第60 幅| 罗赛蒂〈红心皇后:艾莉丝.外尔汀〉1866
第61 幅| 罗赛蒂〈蒙娜宛娜〉1866
第62 幅| 杰罗姆〈陪审人前的菲里内〉1861
第63 幅| 杰罗姆〈摩尔人式的沐浴〉1870
第64 幅| 杰罗姆〈浴女〉1880-85
第65 幅| 马奈〈惊吓的宁芙〉1859-61
第66 幅| 马奈〈阳台〉1868-69
第67 幅| 马奈〈奥林匹亚〉1863
第68 幅| 阿玛塔德玛〈高卢罗马女子〉1865
第69 幅| 阿玛塔德玛〈安娜.阿玛塔德玛〉1883
第70 幅| 阿玛塔德玛〈发现摩西〉1904
第71 幅| 柯洛〈亚柯丝迪娜〉1866
第72 幅| 波纳〈牺牲(沉思女子)〉1869
第73 幅| 勒弓.丢.奴以〈后宫里的拉姆西斯〉1886
第74 幅| 勒弓.丢.奴以〈白奴〉1888
第75 幅| 雷诺瓦〈阿尔及利亚风格的巴黎女郎〉1872
第76 幅| 雷诺瓦〈包厢〉1874
第77 幅| 雷诺瓦〈佩戴玫瑰的加布莉列儿〉1910
第78 幅| 列宾〈马拉斯肖像〉1883
第79 幅| 列宾〈诗芳采娃肖像〉1889
第80 幅| 列宾〈伯爵夫人戈洛维娜肖像〉1896
第81 幅| 克林姆〈雕刻寓言〉1889
第82 幅| 克林姆〈一个女人的肖像〉1894
第83 幅| 克林姆〈罗莎肖像〉1900-01
第84 幅| 克林姆〈艾蜜莉.芙露吉的肖像〉1902
第85 幅| 克林姆〈贝多芬墙角装饰画(敌对的力量)〉1902
第86 幅| 克林姆〈芙丽莎.瑞德勒肖像〉1906
第87 幅| 克林姆〈雅德勒.布罗奇—波儿肖像〉1907
第88 幅| 克林姆〈朱迪丝2(莎乐美)〉1909
第89 幅| 沙金〈安格纽女士〉1892
第90 幅| 莫迪利亚尼〈芮妮〉1917
第91 幅| 莫迪利亚尼〈安娜.芝波罗夫斯基肖像〉1917
第92 幅| 卡萝〈时光飞逝〉1929
第93 幅| 卡萝〈自画像〉1930
第94 幅| 卡萝〈芙烈达.卡萝和迪亚哥.里维拉〉1931
第95 幅| 卡萝〈戴着项鍊的自画像〉1933
第96 幅| 卡萝〈献给艾洛塞医生的自画像〉1940
第97 幅| 卡萝〈与猿猴的自画像〉1938
第98 幅| 卡萝〈欧罗塔与我〉1938
第99 幅| 卡萝〈自画像〉1940
第100 幅| 卡萝〈戴着荆棘颈鍊与蜂鸟的自画像〉1940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得不说,《艺术中的首饰》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读物。它彻底颠覆了我对首饰的刻板印象,让我看到了首饰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媒介所拥有的无限可能。书中对于艺术家个人风格的捕捉和解读,让我印象深刻。我读到了那些充满个性的设计师,他们如何将自己的情感、哲学甚至是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巧妙地融入到首饰的创作之中。例如,某位艺术家如何用破碎的玻璃和金属碎片,来表达对现代社会疏离感的控诉;又或者,另一位如何通过柔和的曲线和温暖的材质,来传递治愈和希望的力量。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首饰不仅仅是物质的堆砌,更是艺术家们表达内心世界、与世界对话的一种方式。它让我更加关注首饰背后的人文关怀和艺术家的创作初衷,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首饰的关系,思考它们在个人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评分

这本《艺术中的首饰》实在是一本让我爱不释手,深感惊喜的读物!我一直对艺术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探索那些能够触及情感、承载历史的细微之处。首饰,在很多人眼中或许只是简单的装饰品,但这本书却将它们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它不仅仅是关于金属、宝石的堆砌,更是关于设计理念、文化象征、时代变迁以及艺术家们内心世界的深度剖析。书中对各个时期、各种风格首饰的解读,让我得以窥见古埃及人对永恒的追求,中世纪贵族对权力的彰显,文艺复兴时期对人文精神的赞美,以及现代艺术家们对个性和自由的呐喊。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一些具体作品的详细讲解,那些精美的图片配以深入浅出的文字,仿佛将我带入了创作的现场,感受到了工匠们指尖的温度和匠心。它让我明白了,一件小小的胸针,可能蕴含着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一条项链,或许承载着家族的荣耀与传承。这本书打开了我对“首饰”这个词的全新认知,让我看到了它们作为艺术品所蕴含的深邃意义和无尽魅力。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首饰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类情感、历史发展和艺术演变的百科全书。

评分

我一直是个对细节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者,所以当翻开《艺术中的首饰》时,我立刻被它严谨而不失生动的叙事风格所吸引。这本书在材质、工艺、风格上的分析可谓是面面俱到,而且深入骨髓。它不仅仅列出了某件作品使用了什么宝石,更会详细介绍这种宝石的产地、稀有度、切割方式,以及为何会被选择用于这件作品的设计之中。对于工艺的描述也同样细致入微,从古老的失蜡法到现代的3D打印技术,书中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让我对首饰的制作过程有了全新的认识。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不同风格首饰的对比和区分,比如Art Deco风格的几何线条与Art Nouveau风格的自然曲线,它们之间的差异被清晰地呈现出来,让我得以轻松辨别和欣赏。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循善诱地带领我走入首饰艺术的殿堂,让我从一个门外汉逐渐变成一个能够品鉴其精妙之处的行家。

评分

读完《艺术中的首饰》,我感觉自己的审美观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像是突然闯入了一个充满惊喜的宝藏洞穴。我以前总觉得很多名贵的首饰看起来都差不多,无非就是钻石、黄金加上一些宝石,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让我明白,首饰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材质的珍贵,更在于其独特的设计理念、精湛的工艺以及所传达的情感与故事。书中对一些艺术家和品牌的设计哲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比如某位设计师如何从自然界汲取灵感,将流动的线条和生动的形态融入到颈链之中;另一位又是如何运用几何学和抽象概念,创造出极具现代感的耳环。我非常欣赏书中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首饰的解读,那些来自遥远国度的独特图案、象征意义和传统工艺,都让我大开眼界。它让我意识到,每一件首饰都可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段历史的见证。这本书不仅让我学会了欣赏首饰的美,更让我学会了理解它们背后的深层含义,学会了去感受那些隐藏在闪耀光芒之下的艺术灵魂。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绝对是我近期阅读中最令人欣喜的一本。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反映社会变迁和个人表达的艺术形式颇感兴趣,而《艺术中的首饰》恰恰满足了我这一好奇心。它不再是简单地罗列各种首饰的图片,而是将首饰置于更广阔的历史和社会语境中去审视。比如,书中对二战时期首饰设计的变化分析,让我看到了在物资匮乏和时代动荡下,人们如何通过首饰来表达坚韧和希望;又或者,它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朋克摇滚风格首饰的探讨,展现了年轻人反叛精神和个性解放的张扬。我尤其赞赏书中对于首饰作为一种身份象征和权力符号的论述,它让我明白了为何在许多历史场合,精美的首饰会成为权力和地位的直观体现。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看到了首饰本身的艺术价值,更深入地理解了它们在人类社会中的多元功能和复杂意义。它让我看到了,原来这些小小的配饰,也能承载如此厚重的人文信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