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位台湾前辈美术家传记,追溯台湾美术百年历程
「家庭美术馆--美术家传记丛书」以深入浅出的文字、二百余幅图版
细述各擅木雕、油画、雕刻、学术性素描等领域之六位台湾前辈美术家
随时代推移而起伏的个人生涯、艺术成就
朱铭(1938~),本名朱川泰,出生于台湾苗栗通霄。十五岁拜李金川为师,学习传统庙宇的雕刻与绘画,习得一身好手艺。三十岁再入杨英风师门,学习现代雕刻并拓展视野。朱铭两次拜师,第一次让他获得安身技术,第二次则让他观念一新。
1976年,朱铭首场个展便被推举为乡土运动的表征,随后「太极」系列、「人间」系列相继问世,并以形神兼备、蕴含东方韵味的作品闻名于世。1999年金山「朱铭美术馆」开幕,实现了国内第一座私人雕刻美术馆的壮举。七十岁后的朱铭,创作力与企图心从未停歇,「立方体」系列近年来面世。朱铭是一位风格鲜明、从传统雕刻工艺踏入艺术创作,成为享誉国际的雕刻大师的台湾艺术家典范。
本书为「家庭美术馆--美术家传记丛书」之六位台湾前辈美术家传记之一,此系列以严谨的研究与考证为基础,深入浅出的文字、二百幅以上的图版为内容,于各书中追溯美术家的生涯与艺术历程,目的在于为百年来台湾前辈美术家的艺术成就留下纪录,同时做为美术家生涯与作品研究之详尽参照。
「家庭美术馆--美术家传记丛书」共六册:
《木雕.宗师.黄龟理》
《太极.浑厚.朱 铭》
《阳光.海洋.林天瑞》
《游笔.人生.郑世璠》
《童心.创意.刘兴钦》
《溯根.探源.陈奇禄》
作者简介
潘襎
中国文化大学美术学系毕业,日本神户大学艺术学硕士,法国巴黎第十大学美术史DEA文凭(博士前期),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美术史博士候选人,日本大坂大学文学博士(美学艺术学)
现任佛光大学艺术学研究所专任副教授兼亚洲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国立台北艺术大学美学学系兼任副教授,台湾美学艺术学学会(TAAAS)秘书长,亚洲艺术学会(ASA)国际总部理事长兼台湾地区执行秘书
着作.译作包括《艺术学手册》、《法国绘画史》、《新古典与浪漫主义美术》、《印象派美术》、《巴黎文化行旅》、《新艺术风格大师-慕夏》、《禁忌的春梦-异端.背德的美术史》、《社约论与卢梭思想导读》、《写实主义与巴比松画派》、《写景造境水墨》、《茶汤艺术论》、《塞尚书简全集》、《陈其宽》、《威廉.莫理斯》、《欧豪年》、《傅狷夫美术思想研究-笔墨.风土.台湾美感》、《安格尔》等。并于台湾、日本举行数次水墨画个展、联展。
I 初心-木雕学艺
▍牧童岁月
▍拜师学艺
▍成家与竞技
II 访真-当代艺术的憧憬
▍两袋包袱的光芒
▍当代雕塑的淬鍊
▍乡土运动的象征
III 云水-自我形式的确认
▍义大利雕塑的体验
▍亨利.摩尔与自然
▍太极的体察
IV 破茧-太极的诞生
▍当乡土对上太极
▍形神兼备
▍蜕变
▍大化
Ⅴ.回眸-人间有情
▍都市百态
▍朴实的原乡
▍心灵自省
VI 逝返-朱铭美术馆的建构
▍人天对话
▍生命有涯
▍圆而神的世界
▍结论
附录
朱铭生平年表
参考资料
前言
照耀历史的美术家风采
台湾的美术,有完整纪录可查者,只能追溯至日治时代的台展、府展时期。日治时代的美术运动,是迈向近代美术的黎明时期,有着启蒙运动的意义,是新的文化思想萌芽至成长的时代。
台湾美术的主要先驱者,大致分为二大支流:其一是黄土水、陈澄波、陈植棋,以及颜水龙、廖继春、陈进、李石樵、杨三郎、吕铁洲、张万传、洪瑞麟、陈德旺、陈敬辉、林玉山、刘启祥等人,都是留日或曾留日再留法研究,且崛起于日本或法国主要画展的画家。而另一支流为以石川钦一郎所栽培的学生为中心,如倪蒋怀、蓝荫鼎、李泽藩等人,但前述留日的画家中,留日前也多人曾受石川之指导。这些都是当时直接参与「赤岛社」、「台湾水彩画会」、「台阳美术协会」、「台湾造型美术协会」等美术团体展,对台湾美术的拓展有过汗马功劳的人。
自清代,就有不少工书善画人士来台客寓,并留下许多作品。而近代台湾美术的开路先锋们,则大多有着清晰的师承脉络,尽管当时国画和西画壁垒分明,但在日本绘画风格遗绪影响下,也出现了东洋画风格的国画;而这些,都是构成台湾美术发展的最重要部分。
台湾美术史的研究,是在1970年代中后期,随着乡土运动的兴起而勃发。当时研究者关注的对象,除了明清时期的传统书画家以外,主要集中在日治时期「新美术运动」的一批前辈美术家身上,尽管他们曾一度蒙尘,如今已如暗夜中的明星,照耀着历史无垠的夜空。
战后的台湾,是一个多元文化交错、冲击与融合的历史新阶段。台湾美术家惊人的才华,也在特殊历史时空的催迫下,展现出属于台湾自身独特的风格与内涵。日治时期前辈美术家持续创作的影响,以及国府来台带来的中国各省移民的新文化,尤其是大量传统水墨画家的来台;再加上台湾对西方现代美术新潮,特别是美国文化的接纳吸收。也因此,战后台湾的美术发展,展现了做为一个文化主体,高度活络与多元并呈的特色,汇聚成台湾美术史的长河。
「家庭美术馆—美术家传记丛书」于民国81年起陆续策画编印出版,网罗20世纪以来活跃于台湾艺术界的前辈美术家,涵盖面遍及视觉艺术诸领域,累积当代人对台湾前辈美术家成就的认知与肯定,阐述彼等在台湾美术史上承先启后的贡献,是重要的艺术经典。同时,更是大众了解台湾美术、认识台湾美术史的捷径,也是学子及社会人士阅读美术家创作精华的最佳丛书。
美术家的创作结晶,对国家社会及人生都有很重要的价值。优美艺术作品能美化国家社会的环境,净化人类的心灵,更是一国文化的发展指标;而出版「美术家传记」则是厚实文化基底的首要工作,也让中华民国美术发展的结晶,成为丰饶的文化资产。
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研究这本书!《太极.浑厚.朱铭》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力量和引人遐想的空间。光是看到“太极”二字,我就开始构思,朱铭先生究竟是如何用他的艺术语言去诠释这个博大精深的中国哲学概念的?是那种行云流水般的动态平衡,还是那种含而不露的内敛张力?而“浑厚”这两个字,更是点睛之笔,它精准地捕捉到了朱铭雕塑最令人震撼的特质——那种沉甸甸的、充满生命力的物质感和精神内核。我非常好奇书中会如何去解析这种“浑厚感”是如何在造型、材质、甚至是作品的情绪表达上得到体现的。这本书绝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画册,它更像是一次对艺术家心灵的探寻,一次对东方哲学与现代艺术融合的深入剖析。附带的DVD,更是极大地增加了这本书的价值,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朱铭先生本人是如何创作,如何思考,如何将那些源源不断的灵感注入到他的作品中。这本书,无疑将是理解朱铭艺术创作脉络的绝佳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足以令人眼前一亮。沉甸甸的纸张,细腻的触感,还有那封面设计,简单却充满力量,仿佛能感受到一股来自大地深处的浑厚气息。当目光触及“朱铭”这个名字,便会想起他那一个个标志性的雕塑形象——那些夸张的身体,却又蕴含着不可思议的平衡感和生命力。虽然还没有来得及深入阅读书中的每一页,但仅从目录和章节的标题,就足以窥见其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度。我尤其对其中关于“浑厚”的探讨部分充满了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哲学思考和艺术实践,才能塑造出如此具有压迫感又令人心安的作品?而“太极”这个概念的引入,更是点亮了整本书的主题。我相信,书中的文字会以一种极其细腻和富有洞察力的方式,揭示朱铭先生作品中蕴含的东方智慧,以及他如何将这种智慧与现代雕塑艺术相结合。附带的DVD,无疑是这本书的点睛之笔,能够有机会“亲临”大师的工作室,感受他的创作激情,这对于任何一个热爱艺术的人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朝圣”体验。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艺术画册,更是一次关于哲学、人生与艺术的深度对话。
评分当这本书静静地躺在我的书架上,一种莫名的敬畏感油然而生。尽管还没来得及细细翻阅,但我能从它的名字——《太极.浑厚.朱铭》——中,感受到一种强大的能量场。我脑海中浮现出朱铭先生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雕塑,它们似乎自带一种无形的力量,既朴实无华,又蕴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书名中的“太极”二字,让我联想到阴阳相济、刚柔并存的宇宙规律,我猜测这本书会深入探讨朱铭先生的作品中如何体现这种辩证统一的哲学思想。而“浑厚”则是一种直观的艺术感受,它可能指的是作品的体积感、质感,也可能是指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力量。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揭示朱铭先生是如何通过他的创作,将这种“浑厚”的艺术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附带的DVD,更是让我充满了期待,能够一窥这位艺术大师的创作过程,感受他灵感的迸发,这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学习经历。这本书,无疑将是一次关于艺术、哲学与人生的深度探索之旅。
评分初拿到这本书,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厚重感,仿佛握住了一件珍贵的艺术品。翻开扉页,那一幅幅朱铭先生的雕塑作品图片,线条粗犷有力,造型圆润饱满,瞬间就将我带入了一个充满生命力和哲学意境的世界。这不仅仅是几件艺术品的展示,更像是在聆听一位大师的心声,感受他如何将东方哲学中的“太极”精髓,用朴拙而又充满力量的双手,凝固成永恒的雕塑。从那些“太极系列”中,我看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看到了宇宙万物的生生不息,也看到了人类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力量。书中的文字,虽未深入品读,但从版式和图片搭配上,已经能感受到其用心。那些简洁而富有哲理的文字,一定是对作品意境的最好诠释。再想到附带的DVD,更是让人充满期待,能够亲眼看到朱铭先生的创作过程,听到他亲自讲述创作理念,这该是多么难得的学习机会啊!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沉浸其中,去理解这位艺术巨匠是如何将“浑厚”二字,化作了独属于他个人的艺术语言,又如何将“太极”的无形之妙,赋予了有形之体。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品味,细细研究的书。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触及灵魂深处的艺术作品情有独钟,而朱铭先生的作品无疑就是其中最耀眼的存在。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就像是久旱逢甘霖。虽然我尚未能完全领略书中的全部内容,但仅仅是预览,就足以让我感受到它非同寻常的价值。书名中的“太极”二字,立刻勾起了我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好奇,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艺术家如何将这种古老的智慧,巧妙地融入到他的现代雕塑创作中。而“浑厚”这个词,更是精准地概括了朱铭先生作品最直观的感受——那种饱满、沉静、充满力量的生命力。我期待着书中能够深入剖析这种“浑厚感”是如何通过线条、体积、材质等艺术语言得以体现的。更不用说那附带的DVD,我完全可以想象,在那光盘里,我会看到一个怎样的朱铭?是一个严谨的匠人,还是一个富有哲思的思想家?他会如何用他的双手,将一块冰冷的石头,赋予生命的温度和灵魂?这本书,无疑是一扇通往朱铭艺术世界的大门,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踏入其中,去感受那份来自东方哲学与现代艺术碰撞出的独特魅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