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人来说,被丢弃的净水器、冷媒管、排气管、离合器、轮胎钢圈……只是一堆没用的废五金。不过,透过一双特别的眼睛和巧手,这些废弃物居然摇身一变,成了无价的铁雕艺术品。被大家暱称为炳哥的郑炳和,正是一个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素人艺术家。
从一个资源回收场老板,意外成为广受大众瞩目、致力推动环保教育的素人艺术家,炳哥生命中的不凡境遇和创作历程都在书中完整呈现。书中并选出30件精彩作品,借由这些作品的介绍和赏析,让读者得以分享炳哥对于生命、宗教、环保、流行、在地文化等不同面向的细腻观察和人文关怀。书中也特别公开炳哥于创作现场的精彩照片和第一手纪录,机会难得,错过可惜!
本书特色
一、素人艺术家炳哥的本土关怀及生命省思
从炳哥的铁雕作品中,读者得以一窥他对在地文化、生命、宗教、流行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索,不管是庙会时粉墨登场的八家将,或是扬名海内外的电音三太子,或者八八水灾、九二一大地震等灾难的回忆,小偷、飙车族、消防员等人生百态的刻划,甚至是海绵宝宝等流行文化,都是炳哥的创作主题。即使没有受过任何正规的艺术教育,但炳哥这样的素人艺术家,却将他对环境、生活和人的热情与关爱,充分地表现在艺术创作上。
二、完整赏析30件最环保的铁雕作品
炳哥创作的最大目标,就是为了推广环保理念。他所使用的每一样零件,都是从事回收工作时挑选出来的,他也尽量以零件本来的原貌来组装作品,如果一定要替作品上色,必定会使用回收来的油漆,一点一滴都不浪费。因此,说他的铁雕是最环保的艺术作品,一点也不为过。
我们从炳哥的数百件作品中,精心挑选出30件具代表性的铁雕作品,就其外观、创作理念、素材等等,做完整的介绍,让读者更容易贴近创作者的心灵,与作品对话。
三、艺术家创作现场大公开
许多人都很好奇:铁雕,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需要哪些器具和技术的配合,步骤有哪些?又是在什么样的场景里面创作呢?书中将带领大家直击炳哥的工作室,并大方公开炳哥创作时所用的材料、工具等「家私」,以及创作的步骤,让读者进一步了解每一件作品背后所经的历程、所需的心力。
作者简介
王文娟
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于出版界工作多年,曾任编辑、翻译与撰文。现专职创作及文字工作。作品有《好朋友──爱,从我开始》(儿童绘本)、《做对的事》,并以笔名创作小说《微光时刻》。
引言:回收腐朽的新生命--炳哥的资源回收志业 张水江
推荐序1:我与炳哥的铁雕奇缘 陈学圣
推荐序2:巧手做环保,废铁变艺术 张静玉
推荐序3:就地取材、精益求精的环保创作 李绍伟
推荐序4:「废而不弃,弃而不舍」的纸上艺术博览会 常春媚
第1章 当环保和艺术相遇……
从观念艺术到炳哥的环保创作
原来小便斗也可以是艺术品?
观念艺术是怎么来的?
强调理念、关怀环境的观念艺术
废弃物也能透过艺术而再生
一纸公文,改变了炳哥的人生
因缘际会下开始的铁雕创作
机器人唤回了遗失的童年
重新关注社会、反思生命
以环保为主轴,人文关怀、趣味流行、在地文化为触角
不断分享欢乐和生命关怀的素人艺术家
第2章 处处惊奇的铁雕艺术秀
人文关怀
谦卑
鹤
不进则退
鱼头的故事
祈福
岁月痕迹
蛇吞象
怒吼
缺陷
飙──惺惺相惜
幽灵马车
观悟
呆呆机器人
小偷
珍惜
善缘
勤能补拙
救难大英雄
净滩
发呆小弟
传承
趣味流行
不满族乐团
双雄之黑熊与白熊
出气娃儿
海绵宝宝家族
自由女神
在地文化
机器人门神
八家将
割香
电音三太子
第3章 炳哥的玩铁人生
铁雕创作,让人生的风景从此不同
挑起家庭重担的辛苦童年
一转念,发现资源回收的丰富宝藏
铁雕创作的三个原动力
机器人就是内在的自己
作品代替自己讲出心里的话
推广环保,才是创作的最终目标
第4章 铁雕创作现场大公开
海绵宝宝
晴天娃娃
小精灵
重生
引言
回收腐朽的新生命--炳哥的资源回收志业
资源回收和工艺创作,这是两个几乎难以衔接的跨界;回收资源无非是垃圾、脏乱、堆积如山的废弃物……等等意象;创作工艺则是空灵高远、心思巧妙的风雅事业,不管学院内或学院外,一般来说,美术创作都不太可能在资源回收场发生。
但是,资源回收业者与环保创作者,这回却在炳哥身上,交错出和谐的跨界。炳哥这个人很腼腆,与人对话,有时甚至不好意思直视对方;他的身旁就一直站着美惠--他的另一半,也是谦虚的以微笑待人。他的谦卑、内敛,不但没有「资源回收场老板」的生意人特质,更有一种与他的作品气质互为唿应的质朴。
细细观察炳哥的作品,由于取材随性,然后借着焊、烧、弯、绕、点接等特有的工匠技术,重新赋予废弃的各种钢铁器具原始的五官造型,这些千变万化的形似功夫,有乡野本土的、童玩的、神话故事的、或是励志的生命内涵;大小不一的作品,有孤独的单一形象,也有八家将、不满族乐团等大部头的群组和鸣,凡此不拘题材与形式的创作力,真值得大小朋友一起为炳哥鼓掌。
或许有人质疑,炳哥作品的艺术价值或其被称为「艺术家」的原创性。其实,和炳哥努力经营资源回收场的心路历程相仿,从他开启环保创作心门的第一天起,他可能始终没有思考过,或在意过这些高层次的议题。站在作品的原创深度来评量,它究竟是工艺品或艺术品?炳哥走出回收场,踏进专业展览空间,他到底是艺术家或只是奇巧的素人工匠?或许他正处在无庸争论的灰色跨界罢了,因为对炳哥来讲,他肯定不曾受过任何专业的学院教育或训练,孜孜矻矻不稍懈怠的创造回收物的新生命,单纯的只是一种因缘际会的兴趣;或许更进一步,他还想向世人宣达一个单纯的环保理念--Recycling,Reuse,Recreate(回收—再利用—再创造)。但不管如何,凡此种种均无关乎炳哥的创作者身份与身价,他就是喜欢,喜欢「回收腐朽的新生命」!
秋雨文化事业董事长∕张水江
推荐序1
我与炳哥的铁雕奇缘
民国96年,我与客籍素人艺术家炳哥「郑炳和」相识于桃园县政府文化局,炳哥一系列作品陈列展览在文化局走廊与大门口,当时初见其铁雕作品,质朴中带着童趣,令人惊艳。我在局长室办公时就常常听到参观民众的赞赏:「你看!是天线宝宝机器人耶!」「这个机器人好可爱喔!」……,炳哥的环保机器人创作向来是文化局最受欢迎的展览品之一。
民国97年3月,我正忙于「桃园县客家文化馆」的开馆工作,为了丰富展场的活泼性,于是我想到了炳哥,邀请他创作的机器人参与客文馆首展。从馆外广场停满幼稚园的娃娃车,就能体会炳哥所创作的机器人魅力无穷,到馆参观的小朋友络绎不绝,而炳哥也会亲自在现场为小朋友进行机器人创作过程解说,将环保理念以自然的方式传递给小朋友,生动的氛围让当时被说成是蚊子馆的客家文化馆,摇身一变成为「人气馆」。
炳哥的铁雕作品是以环保概念进行创作,并融合了客家人节俭的精神,把看来不起眼的一般钢铁废弃物,像是钢筋、铁条、机车排气管、汽车避震器…等等发挥物尽其用的精神,经过巧思创意,化腐朽为神奇,成为人见人爱的展览品。当民众悠游参观的同时,不仅寓教于乐,更能参悟回收再利用的惜福意义。
艺术也可以很普罗,因为炳哥的「用心」,让冰冷的钢铁有了新生命,成了一场又一场的主题秀,他同时也把关怀与欢乐分享给了社会大众。过去的炳哥只是处理回收废铁的环保工作者,现在炳哥已然晋升为铁雕艺术家,此刻他将创作历程及人生故事化成了文字进行出版,无论您是否看过炳哥的机器人创作展,透过阅读,相信您一定能感受炳哥对铁雕创作的热情!
前桃园县政府文化局局长、第八届立法委员∕陈学圣
推荐序2
巧手做环保,废铁变艺术
认识「炳哥」这位用巧手赋予废铁生命的环保艺术家,是在去年本校文山艺廊筹办一场「艺起爱地球」的环保相关展览时。郑炳和先生接受我们的邀请,将他最具创意与巧思的环保机器人带入了校园,分享给这些身心障碍的孩子们,让他们能透过可爱的〈海绵宝宝家族〉、大型的〈不满族乐团〉、〈传承〉、〈电音三太子〉等令人赞叹的艺术作品,来深刻体会资源回收而来的废铁,也能在巧手打造下,成为一件件最具价值的艺术作品;炳哥用他自己的方式来爱地球,也用最大的热忱来影响周遭的每一个人。
这位不一样的艺术家--「炳哥」,他的创作历程让人感动,虽未受过正规的美术训练,却能以其曾赖以为生的扎实车床技术,加上丰富的生活历练,创作出最富感情的作品;也因为他用心体悟生活与生命,因此可以看到他的作品随着心境的转变,愈来愈丰富,也愈来愈富意涵与意境,短短6年间就创作了200多件作品,在炳哥眼中,每一件废弃的零件都是珍宝,都能激起他创作的灵感。
「推广环保」是炳哥艺术创作的最终目标,艺术是媒介,是为了让更多人看见资源再利用的无限可能。炳哥将其作品及动人的生命故事分享出来,无非是希望能抛砖引玉,让社会大众在欣赏作品之余,也能更珍惜身边的所有资源,甚至尝试成为一位创作者,以自己的巧思赋予回收物新的生命,这个突破不仅是环保生活的体现,更能增添生活的乐趣。
未来炳哥还有新的努力目标,他希望能将环保理念向下扎根,深植在每一个小朋友心中,因此创作方向将以「教育」为主,期能透过自己的艺术作品来教导更多小朋友--「爱护地球,携手做环保」。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炳哥的异想世界,感受他丰富的生命力,更要誓言与炳哥一起「携手做环保」。
台北市立文山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张静玉
推荐序3
就地取材、精益求精的环保创作
接到秋雨公司邀请我为「炳哥」的新书《废铁变艺术》写序推荐,真是难倒我了。试着从入口网站输入「炳哥」、「铁雕达人」、「不满族乐团」等关键字搜寻,发现他早就是大家耳濡目染的知名工艺家、环保大使,数百数千则各式各样介绍他的文章,已令人目不暇给,介绍炳哥,何必我再多此一举,我又该从何谈起呢?
先谈他的个性吧,炳哥生性腼腆,典型客家庄给人的「勤俭朴实」印象,在他身上都找得到。他第一批作品的完成,是为了因应环保局对资源回收场的形象改造,他就地取材且不花钱,充分展露克勤克俭的习性。
接着谈他的专业,炳哥只有国小学历,也没有受过专业的工艺美术训练,勉强谈得上和他创作有关的技术,就是他最娴熟的铁工焊接技巧,把废弃铁条、废钢筋、废铁圈、螺丝零件,经过他的巧手和与生俱来的艺术天份,组合转化成栩栩如生的机器人队伍和系列作品,再度展露他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再谈他的作品创意,无论是早期的〈救难大英雄〉,到后来的〈不满族乐团〉、〈海绵宝宝〉、〈电音三太子〉、〈八家将〉等系列作品,处处看得到他源源不绝的创作力和作品丰富的生命力。〈不满族乐团〉的几件作品中,专心的演奏者搭配或鼓掌叫好、或入迷到打瞌睡的观众,看得出炳哥创作的巧思,他的作品都有着不凡的生命。
最后谈我对他的认识,从他的身上,无论成名前后,我看到的是未曾改变的谦恭与圆融;从他的作品,我看到的是日新月异的巨变与创新。
祝福炳哥--继续在破铜烂铁的垃圾堆中找到更多的灵感,使劲于工艺领域中创造出不世之功的精品。
桃园县政府观光行销局局长∕李绍伟
推荐序4
「废而不弃,弃而不舍」的纸上艺术博览会
与郑炳和老师结缘,是在2011年的春天。
昇恆昌免税商店长期以来在桃园国际机场第一、二航厦的公共空间,都设有「文化艺廊」定期举办各类艺文展演,不仅涵养机场空间的人文氛围,也借以向国际旅客介绍台湾在地优秀的艺术家与工艺创作者,而郑炳和老师正是我们去年春天所邀请的艺术家之一。
初次欣赏郑炳和老师的作品时,立刻被他作品中对周遭生活环境的热爱与对地球的深刻使命感所感动。之后发现郑炳和老师就如同他的作品「善缘」般,虽不多话但面善心慈;创作时的表情,也如同他手中的金属创作一样坚毅沈稳、成竹在胸。他所运用的媒材与技法充满巧思,但创作理念却又如此的清澈无瑕、宛如赤子,所以欣赏者总能在他的作品面前,被触动心中那块最柔软的地方。
郑炳和老师的作品在机场展出后广受好评,许多国际旅客也给予正面回馈,在展览现场的留言中表达内心的感动,这给了我们无比的动力与鼓励。很开心昇恆昌一路走来,除了专业的提昇与精进以外,在人文关怀、公益与环保等社会议题上,能与像郑炳和老师一样这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相遇,这不仅是善缘、也是福份,让我们始终感恩珍惜。
本次获悉郑炳和老师作品即将集结出版的消息,开心之余也感谢他多年来在艺术上的努力。所以特别以「废而不弃,弃而不舍」为题,推荐大家一同体验郑炳和老师这场纸上艺术的博览会,让心中的爱与善,继续向新的世代传承。更期望未来,郑炳和老师也能继续创作更多精彩的艺术品,与我们一起用美与爱来转动这个世界,在此推荐本书给大家。
昇恆昌免税商店执行副总经理∕常春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