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位前辈美术家传记,串联近代台南美术史
「历史.荣光.名作系列--美术家传记丛书」
重访台南地区美术发展的来时路,回顾其融汇多元传统、
迈向文化自主的历程。
陈澄波(1895-1947)是第一位以西画入选日本帝展的台湾画家,之后更屡获各种官方美展的肯定,在艺术创作之领域上成就非凡;然而不幸于二二八事件中遭逢厄运而牺牲性命,令人不胜唏嘘。
本书着者曾任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主任,现为该校名誉教授,他于本书中以多年研究、做学的历练,以及与陈澄波好友--廖继春教授共事的经验,为读者深入剖析陈澄波其人、其画。
陈澄波于1895年出生于嘉义,考进「台北国语学校公学师范部」后,师承有「台湾西画启蒙之父」之称的石川钦一郎,并逐渐对美术产生兴趣。而后赴东京美术学院留学,进修期间亦开展与廖继春的同窗情谊。
唸美术学校三年级时即以〈嘉义街外〉一作入选帝展,为台籍画家敲开日本官办美展的大门。毕业后前往上海任教,期间仍创作不懈。同时,他为了使台湾画坛更趋活络,亲自组织并参与画会,为该时期的台湾艺术界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陈澄波的画作,清楚记录下日治时代至光复初期的台湾城市风貌,因此从中不仅可欣赏到当时代的遗风,更成为珍贵的史料。
陈澄波将自身对传统中国画的认识融入创作,发展出结合中西特色的西画与匠心独运的画境;且透过他生动的笔触与用色,可窥见其对绘画的热情与对故乡、故土的深刻依恋。
至今,陈澄波在艺术创作上的贡献与影响,并不因时间推移而消弭,仍持续在台湾画坛激起灿烂的火光。
作者简介
王秀雄
美国马里兰大学美术史研究所Visiting Scholar、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术史研究所Visiting Scholar、日本国立东京教育大学(今日本国立筑波大学)美术教育学硕士、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艺术学系学士。
现任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名誉教授、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博士论文指导教授。曾任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所长、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主任等。
着作:《日本美术史》(上、中、下)、《美术鑑赏教育的学理与实务》、《黄土水∕台湾第一位近代雕塑家的生涯与艺术、《台湾美术发展史论》、《美术心理学》、《美术与教育》、《世界名家美术全集(素描编)》、《配色手册》、《文艺复兴三巨匠》、《巴黎画派》、《王秀雄美育人生》、《艺术批评的视野》、〈日治时期台、府展的兴起与风格探释-兼论支援官展的大众传播与艺术批评〉,《日治时期台湾官办美展(1927-1943)图录与论文集》、“The Development of Offi cial ArtExhibition in Taiwan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War, Occupation and Creativity-Japan and East Asia 1920-1960, Univ. of Hawaii。
序
Ⅰ、陈澄波名作分析- 〈长荣女中校园〉
帝展西画第一人
台湾女子教育的开端
绘画风格的流变
Ⅱ、日治时期扬名海崃两岸的画坛巨匠-陈澄波
前言
生长的环境及留学前的陈澄波
赴东京美术学校求学与帝展之表现
陈澄波在台、府展的表现
结语-陈澄波在台湾美术史上的定位
Ⅲ、陈澄波作品欣赏及解析
自画像
夏日街景
嘉义街外
清流
小弟弟
我的家庭
西湖春色
淡水夕照
冈(淡水中学)
嘉义公园
关子岭
椰林
猫鼻头(涛声)
画中画
庙�
长荣女中校园一景
长荣女中学生宿舍
新楼风景
碧潭玉山积雪
Ⅳ、陈澄波生平大事记
Ⅴ、参考书目
坦白说,我对陈澄波先生的艺术风格一直非常欣赏,他作品中那种浓烈的色彩和富有表现力的笔触,总是能触动人心。这次得知他以长荣女中校园为主题创作,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惊喜。我一直认为,艺术家的创作,不仅仅是描绘眼前的景物,更是将自己的情感、理解和对世界的观察融入其中。所以,我特别期待在这本书里,看到陈澄波先生是如何解读和表现长荣女中这座校园的。是捕捉它作为一所女子中学的独特气质,那种温婉而又坚韧的力量?还是他会专注于校园的建筑美学,那些在岁月洗礼下愈发迷人的线条和光影?我脑海中已经有了无数的画面:也许是一幅描绘学生们在花园中读书的场景,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点,空气中弥漫着书香和花香;又或许是一幅描绘傍晚时分,夕阳染红天空,照亮着校园的轮廓,那是一种宁静而又充满希望的氛围。这本书,在我看来,是对艺术与教育、历史与青春的一次美丽融合,光是想象就让我心潮澎湃。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唤起时代记忆的艺术作品情有独钟。陈澄波先生的名字,本身就承载着厚重的艺术分量,而他此次以长荣女中校园为主题进行创作,这让我充满了好奇与期待。我脑海中不禁开始构想,他会如何运用他对色彩和光影的绝妙把握,去捕捉这座校园的灵魂?是描绘晨光初露时,学生们陆续踏入校门的身影,那种充满希望的清新感?还是描绘午后,阳光透过老建筑的窗户,在教室地板上投下的温暖光斑,以及学生们认真读书的静谧画面?我猜想,陈澄波先生的作品,绝不仅仅是单纯的风景描绘,他一定会在其中融入他对生命、对青春、对这片土地独特的理解和情感。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他如何用画笔讲述长荣女中的故事,如何将这座校园的物质形态与人文精神完美地结合起来,从而呈现出一幅幅既有艺术价值,又充满人情味的画面。
评分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长荣女中”这个地名所吸引。我的童年时光,虽然不在台湾,但对那些充满历史韵味的学校总有一种莫名的情结。想象一下,在那样一座承载了岁月痕迹的校园里,陈澄波先生会以怎样的视角去描绘?他会不会捕捉到阳光洒在红砖墙上的暖意,抑或是雨水打湿青石板路的回响?我脑海中浮现出关于“女中”的种种意象:少女们穿着校服,在操场上追逐着风,书声琅琅的教室,以及午后静谧的图书馆。陈澄波先生的画作,我一直觉得他有一种将平凡景物变得不平凡的能力,他总能从生活中发现诗意,并将这份诗意用最直接、最动人的方式呈现出来。我猜测这本书里,或许会有一幅画,描绘的是学校门口的梧桐树,到了秋天,金黄的落叶铺满一地,而学生们穿着毛衣,脸上带着青春的朝气,那是多么美好的画面。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一场与往昔美好校园时光的重逢。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我了,那是一种带着时代感的温暖色调,勾勒出了一幅宁静又充满活力的校园景象。虽然我还没有翻开书页,但仅凭这幅画,我脑海里已经开始勾勒出陈澄波先生笔下那些关于长荣女中的画面。他笔下的色彩总是那么饱满而富有生命力,我期待着能在这本书中看到他如何捕捉到这座历史悠久学府的独特韵味,是晨曦中露珠晶莹的草坪,还是午后阳光穿过老建筑窗棂投下的斑驳光影?或许还有学生们在校园里奔跑嬉戏的身影,那种纯真和活力,我相信陈澄波先生一定能用他那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技法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长荣女中,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优雅和故事感,而陈澄波先生,更是将这份故事感用画笔赋予了生命。我好奇他是否会着重描绘校园里的某个标志性建筑,比如那栋古老的钟楼,或是充满绿意的庭院。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承载着一段历史,一种情感,一种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光是想象,就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感受艺术与校园时光交织的美好。
评分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被封面上那股扑面而来的怀旧气息所吸引。长荣女中,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而陈澄波先生,更是台湾近代美术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我很好奇,当这样一位艺术大师的目光聚焦于一座校园时,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他作品中那种强烈的色彩对比和生动的笔触,我猜测,他一定不会仅仅满足于客观地描绘这座校园的建筑和风景,而更可能是在其中注入了他对青春、对教育、对台湾这片土地深沉的情感。我期待着,通过他的画笔,能够看到那些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绽放过的青春生命,看到校园里流淌过的汗水与欢笑,看到历史的印记如何在每一块砖石、每一片绿叶上留下痕迹。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艺术视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