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位前辈美术家传记,串联近代台南美术史
「历史.荣光.名作系列──美术家传记丛书」
重访台南地区美术发展的来时路,
回顾其融汇多元传统、迈向文化自主的历程。
蔡草如(1919-2007)出生于府城,父亲为打铜师傅,母舅则是彩绘名师陈玉峰,因家庭环境潜移默化,幼时即展露对绘画的才华与兴趣。
1927年进入台南第二公学校就读,图画课时于同侪中脱颖而出,可见其早慧的绘画才能。十九岁起追随陈玉峰,学习民俗道释画,仅于担任学徒半年后,画艺已然极具造诣。1943年在母亲的支持下东渡日本习画,就读于川端画学校。留日期间视野大为拓展,绘画的深度与广度也与日俱增,为日后创作奠定下扎实基础。
返台后的蔡草如继续从事庙宇彩绘工作,同时积极参与各种官办美展,屡创佳绩,绘画长才备受肯定,更于1960年开始获聘为省展审查委员。本书着者以其丰富的研究经验来分析蔡草如之作品;对于蔡草如的画境及构图解析精辟入里,提供给读者更为深入的观点。
蔡草如对于自然景物刻画入微,且秉持着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之情,寓情于景,使作品深富台湾趣味。无论是描绘常民作品抑或自我抒发的写生之作,皆以创作精致艺术之角度经营,使画作产生另一种生命力。胶彩、水墨、蜡笔、油画等皆极具意趣,心手相应并发展出独特风格,堪称是一位全方位的画家,他亦为战后以降,省展所培育出最为杰出的创作者之一。
作者简介
黄冬富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艺术学硕士,曾任国立屏东师范学院总务长、教务长、美教系主任、艺教所所长,现任国立屏东教育大学视觉艺术学系教授兼副校长。曾应邀担任台北市立美术馆、国立台湾美术馆和高雄市立美术馆之典藏品审议委员,论述专长为美术教育史及美术史,创作以水墨为主。曾撰有《中国美术教育史》、《吕佛庭绘画艺术之研究》、《高雄县美术发展史》、《屏东县美术发展史》、《台湾美术地方发展史全集—屏东地区》、《台湾省展国画部门之研究》等专书十余种,专文八十余篇。
曾获中国文艺协会文艺奖章美术理论奖,台湾省文献会研究着作优等奖,国科会研究甲种奖助三次,国科会研究乙种奖助三次;省教育厅师院教师研究甲等奖三次。2007 年并获教育部所属机关学校优秀教育人员奖。
序
Ⅰ、蔡草如名作分析——〈菜圃景色〉
採用平视定点取景方式
水墨和胶彩成功结合的作品
「俗中见雅」的卓越画境
Ⅱ、南台湾全方位的杰出画家——蔡草如的生平与评价
时代背景与家学渊源
早慧的绘画才能
传统民俗绘画的薰陶
负笈东瀛,提升绘画的深度和广度
屡获官办美展的肯定
艺术上的分期点
反映出台湾文化的质朴人文精神
Ⅲ、 蔡草如作品欣赏及解析
苍穹
热舞
赤崁朝旭
曙光
靖波门
绿庭
夜市
左镇暮冬
夏
流韵
母亲生前之回忆
雅瑟和鸣.有凤来仪
溪畔情趣
天问
夜读春秋
万家灯火
月世界
假日的黄金海岸
採麻忙
余晖
Ⅳ、蔡草如生平大事记
Ⅴ、参考书目
“蔡草如:菜圃景色”,这个书名就带着一股泥土的芬芳和朴实的气息,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我倾向于认为,这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园艺指南,而是通过描绘菜园的景色,来讲述更深层次的生活哲理。我想象书中会有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关于那些在菜园里辛勤耕耘的人们,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生活点滴。或许有关于如何与土地对话的智慧,如何顺应自然规律,如何耐心等待种子发芽、果实成熟。我期待书中能展现出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一种在平凡生活中发现诗意的能力。就像一株小小的番茄苗,在经历风雨后,也能结出甘甜的果实,这其中蕴含的生命力,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我希望这本书能带领我走进一个充满温情和哲思的世界,让我重新审视我们与自然的关系,感受那份简单而又纯粹的快乐,以及在劳动中获得的成就感和归属感。
评分初拿到这本书,名字“蔡草如:菜圃景色”便让我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亲切感。那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书名,更像是一种低语,一种关于生活最朴素哲学的邀请。我猜想,书中的内容绝非仅仅是对菜园景色的简单描绘,而更可能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呈现,一种在琐碎日常中提炼出的诗意。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一位长者,或许是作者本人,在日暮时分,坐在自家菜园的一角,手中拿着一杯微温的茶,目光温和地扫视着那一垄垄生机勃勃的蔬菜。他/她可能在回味一天的辛劳,感受着微风拂过脸颊的舒适,听着远处传来的孩童嬉戏声,而这一切,都被浓缩在这片小小的菜圃之中。我想象书中会有关于季节更迭的细腻笔触,关于清晨露珠的晶莹,关于雨后泥土的湿润,关于阳光穿透叶片的温暖。这些细微之处,往往蕴含着最深刻的生命力。这本书,或许能教会我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如何在平凡中感知不凡,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宁静之地,如同那片小小的菜圃,孕育着希望和生机。
评分“蔡草如:菜圃景色”这个名字,如同在喧嚣的世界里,听到一声来自田野的呼唤,亲切而又充满引力。我预感这本书将是一次精神上的回归,一次对简单而充实生活的致敬。我脑海中浮现的,不是冰冷的技术指导,而是一位饱含深情的叙述者,他/她用文字描绘着心中的那片绿洲。或许,书中的每一段都像是作者在写给自己的情书,写给脚下这片土地的情书,记录着播种时的期盼,生长时的欣喜,收获时的感恩。我期待书中能蕴含着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一种顺应时节、尊重生命的智慧。也许,作者会分享他在菜园里遇到的种种“小惊喜”——一只路过的瓢虫,一朵悄然绽放的野花,一场及时的甘霖。这些点点滴滴,共同织就了“菜圃景色”的独特魅力。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心灵的栖息地,让我在这文字的世界里,找到一份久违的宁静和力量,重新感受生命最原始的美好。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就足够吸引人,那是一种朴素而又充满生命力的绿色,仿佛能闻到泥土的芬芳和蔬菜的清香。还没翻开书页,就有一种踏入田园的宁静感涌上心头。我一直对那种远离尘嚣、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心生向往,而这本书的名字——“菜圃景色”——恰恰点燃了我对这种美好想象的火焰。我脑海中勾勒出一位耕耘者,在自家的小菜园里,日复一日地播撒种子,辛勤耕耘,最终收获累累果实的画面。我想象书中会讲述关于耕种的智慧,关于不同季节的蔬菜,关于那些关于土地的故事。也许会有对各种蔬菜生长周期的细致观察,如何应对病虫害,如何利用自然的力量来滋养土地。我期待着书中能传递出一种平和的心态,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在辛勤劳动中获得的满足感。这种感觉,是在都市的钢筋水泥丛林中很难寻觅的,它代表着一种更本真的生活方式,一种与土地建立深刻联系的美好。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进入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世界,让我暂时忘却烦恼,沉浸在自然的美好之中,感受那份宁静和治愈。
评分我被“蔡草如:菜圃景色”这个书名深深吸引,它似乎蕴含着一种宁静致远的力量。我猜测这本书会以一种非常个人化和情感化的方式来描绘菜园的景象,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图文并茂。或许,作者会用一种细腻的笔触,捕捉到菜园在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下的独特韵味。清晨的薄雾笼罩着刚刚苏醒的菜苗,午后的阳光炙烤着大地,傍晚的余晖洒在每一片叶子上,夜晚的星空下,虫鸣声此起彼伏,这一切都构成了独一无二的“菜圃景色”。我猜想书中会分享一些与植物有关的观察和感悟,也许是关于某种蔬菜的顽强生命力,也许是关于某种花朵的短暂绚烂。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可能折射出作者对生命的深刻理解。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心灵的慰藉,一种提醒,让我们放慢脚步,去感受身边被我们忽略的美好,去重新连接我们与自然的本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