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位前辈美术家传记,串联近代台南美术史
「历史.荣光.名作系列--美术家传记丛书」
重访台南地区美术发展的来时路,回顾其融汇多元传统、
迈向文化自主的历程。
小早川笃四郎(1893-1959)以日本画家的身分,在台南近代美术发展中佔有一席之地的主要原因,与1935年他接受台南历史馆的委託,绘制二十幅与台南当地历史有关的「历史画」息息相关。那时他已是报刊以「帝展的中坚画家」称唿的成名画家,前一年也曾将入选帝展的画作〈三装〉捐赠予台湾总督府,日籍画家的身分、丰厚的资历与人脉,使他成为以殖民政府观点再现台南历史的上选画家。
但小早川笃四郎与台湾的渊源不止于此,早在1910年代石川钦一郎在台发起的各项紫澜会活动中,他的名字就是其固定班底,后来他也参与了其他画会的活动,更曾于约1914年为台湾总督府博物馆绘制二幅标本箱背景。
前因后果,促成了他日后获託绘制二十幅历史画的机缘,也使我们得以从中窥见一位日籍画家的在台生涯。
本书从二十幅历史画中别具象征意义的〈日晓的热兰遮城〉及小早川笃四郎撰写的说明文出发,抽丝剥茧地分析画作及其图像应用做为作者身分、政治言说与脉络变迁之产物的始末,并将之嵌入小早川的在台画历与发表文章所映现的画家生涯版图中;书中同时收录原刊登于1939年《台湾历史画帖》的所有历史画与说明文翻译。
首次以中文完整译出的说明文、系统性的描述,为少见于台湾美术史论述的小早川笃四郎,提供了深具在地思维的剖析。
作者简介
廖瑾瑗
日本国立广岛大学社会科学研究科博士,专攻台湾近代美术史。现任国立台北艺术大学美术学系、国立台湾艺术大学美术学系兼任副教授。
代表着作:《背离的视线-台湾美术史的展望》、《怀乡 游艺 吴李玉哥》、《台湾现代美术大系-抒情新象胶彩》、《在野 雄风 张万传》、《胶彩 雅韵 林之助》等。
序
Ⅰ、小早川笃四郎名作分析-〈日晓的热兰遮城〉
《台湾历史画帖》的发行
台湾「历史画」的诞生
台湾「历史画」的检视
〈日晓的热兰遮城〉的绘制
〈日晓的热兰遮城〉的新历史创造
Ⅱ、小早川笃四郎的在台画历
「紫澜会」时期
二度来台
帝展画家
台湾「历史画」的创出
战争画家∕36
Ⅲ、小早川笃四郎作品欣赏-《台湾历史画帖》日文图说(廖瑾瑗翻译)
古代的台南
御朱印船的活跃
滨田弥兵卫
夕照的普罗民遮城
荷兰人的蕃人教化
郑成功和荷兰军的海战
郑成功和荷兰军的议和谈判
最后的离别(颜水龙)
郑成功
西班牙人的北部台湾占据
支那人的产业开拓
通事吴凤
清国时代的大南门
石门之战
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的嘉义城御攻击
伏见宫贞爱亲王的 布袋嘴御登陆
乃木将军与台南市民代表
台南入城 乃木师团的先锋
忧愁「伏见宫贞爱亲王最后的探望」
北荷兰城
Ⅳ、小早川笃四郎生平大事记
Ⅴ、参考书目
这本《小早川笃四郎:日晓的热兰遮城》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引人遐思的意境。一提到“热兰遮城”,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西班牙人、荷兰人的足迹,以及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英勇事迹。而“小早川笃四郎”这个名字,则带有一种日式特有的精致感,似乎预示着一个与历史大事件交织的个人命运。我很好奇,这位“小早川笃四郎”究竟在这座古老城池的日出时分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是亲历者,是见证者,还是那个在历史洪流中默默掀起涟漪的普通人?书名中“日晓”二字,更是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是黎明前的希望,还是某个时代即将到来的转折点?我设想着,作者或许会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这座城池在不同时代的风貌,从殖民者的坚固堡垒,到东方王朝的战略要地,再到如今作为历史遗迹向世人诉说往事。而“小早川笃四郎”的故事,或许就像一束穿透历史迷雾的光,照亮那些被宏大叙事所忽略的细微之处。我期待着,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也能体会到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渺小与伟大。
评分《小早川笃四郎:日晓的热兰遮城》这个书名,就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遥远历史的窗户,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热兰遮城,这座曾经在历史舞台上扮演过重要角色的城池,本身就充满了传奇色彩。而“小早川笃四郎”这个名字,则像一颗璀璨的珍珠,在历史的基底上闪耀出独特的光芒,引发了我对其身份和故事的好奇。我猜测,这或许是一部关于跨文化交流、个人成长,甚至是命运抗争的作品。书名中的“日晓”,更像是为整个故事注入了一种希望和转折的意味,预示着在黑暗之后,光明终将到来,或者是在某个关键时刻,主人公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我期待作者能够通过“小早川笃四郎”这个人物,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界限,去感受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去体会人物内心的挣扎与成长。这本书名给我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同时也充满了文学的想象空间,我深信它一定是一部能够触动人心、引人深思的佳作。
评分《小早川笃四郎:日晓的热兰遮城》这个书名,自带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气息,让我联想到了那些尘封的历史画卷。热兰遮城,这座曾经见证了海权争夺、殖民兴衰的坚固城池,本身就承载着无数故事。而“小早川笃四郎”这个名字,却显得颇为独特,仿佛是一位来自东方却又与这座西方遗迹有着不解之缘的人物。我很好奇,这位“小早川”先生,是怎样与热兰遮城联系在一起的?他是否是一位文人墨客,用他的笔触记录下这座城市的沧桑变迁?又或是一位武士,在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在这座城池留下了他的身影?“日晓”二字,更是为整个书名增添了一抹哲学意味,或许象征着历史的长河中,某个重要时刻的到来,亦或是人生在困境中看到希望的曙光。我期望这本书不仅仅是讲述一个简单的历史事件,而是能够通过“小早川笃四郎”的视角,深入挖掘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世界,展现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考与挣扎。这本书的题目就足以让人浮想联翩,我相信它一定蕴藏着丰富的故事和深刻的内涵,让我对那个遥远的时代产生更深的共鸣。
评分当我第一眼看到《小早川笃四郎:日晓的热兰遮城》这个书名时,脑海中就勾勒出了一幅充满异域风情的画面。荷兰人的“热兰遮城”,本身就带着一股浓郁的殖民时代气息,仿佛能闻到海风中夹杂的炮火硝烟和异域香料的味道。而“小早川笃四郎”,这个名字带着一种日式的严谨与内敛,又与这座充满冲突与融合的土地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我开始猜测,这是否是一部关于文化碰撞与身份认同的作品?作者会如何处理日本人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角色?是作为参与者,观察者,还是某个被卷入旋涡的无辜者?“日晓”这个词,更是增添了一抹诗意,或许象征着新时代的曙光,又或者是一个悲剧故事的开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那个复杂而动荡的时代背景,不仅仅是简单的历史事件堆砌,更能展现出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我期待作者能够通过“小早川笃四郎”这个人物,去探索人性的复杂,去描绘那些在历史大背景下,个体情感的起伏与挣扎。这本书的独特书名,已经成功地激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探寻那个未知的世界。
评分初见《小早川笃四郎:日晓的热兰遮城》的书名,一种强烈的历史感和故事性便油然而生。热兰遮城,这个名字自带一种宏大叙事的色彩,让人联想到海岛的壮丽风光,以及近代史上那些风云变幻的权力角逐。而“小早川笃四郎”,这个略显陌生的名字,却为这份宏大增添了一抹人情味,似乎指向了一个具体的个体,一个在历史洪流中穿梭的身影。我开始好奇,这个人究竟是谁?他与这座象征着东西方交融与冲突的城池,又有着怎样的羁绊?“日晓”二字,更是如同点睛之笔,赋予了故事一种时间和希望的维度,是破晓的黎明,预示着新生?还是某个重要事件的开端,充满了未知与可能?我设想,作者或许会以一种非常细腻且具有画面感的方式,将我们带入那个时代,让我们仿佛能感受到海风的咸湿,听到城墙的回响,以及感受到“小早川笃四郎”内心深处的波澜。这本书名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引人入胜的谜语,让我渴望去揭开它,去探寻隐藏在书页背后的那个关于历史、关于个人命运的精彩故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