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位前辈美术家传记,串联近代台南美术史
「历史.荣光.名作系列--美术家传记丛书」
重访台南地区美术发展的来时路,回顾其融汇多元传统、迈向文化自主的历程。
郭柏川(1901-1974)毕生追求「为艺术而艺术」的纯粹绘画美学,从单纯但深刻的创作本位出发,追求画面与意境上的完美;且竭力奉献一生于台南艺术教育上,作育英才无数,堪称典范。
郭柏川1901年出生于台南市,十五岁考入台北国语学校师范本部,而后返乡从事教职。1926年负笈东瀛习画并获冈田三郎助指导,毕业后继续留在日本研究素描与色彩,直至五年后转往北平任教,旅居北平十二年间,致力于北平美学风气之传播。1948年因病决定返回台湾,而后于故乡台南执教长达二十年,更于期间开办「台南美术研究会」,提携后进、扎根家乡,一生桃李满门。
早期旅外的西画先驱皆面临到文化认同与文化融合的问题,但却也因此开展了单属于这些艺术创作者的「台湾趣味」;郭柏川亦同为其列,努力思考如何使不同文化产生对话。而后成功地结合中国绘画精神与西画表现手法,使奔放的笔触与汉字结构的抽象意念合为一体,呈现传统绘画线条之美,进而成就了他东西合璧的绘画精义。郭柏川融传统于现代的创作理念及其独特的审美观,交织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值得细细品味。
本书作者现为国立台湾美术馆馆长,对台湾美术发展史与公共艺术发展皆多有研究,他以其精辟的观点解析画家独特的艺术风格,让读者更易掌握到郭柏川画作呈现的内涵及美感。
作者简介
黄才郎
中国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硕士、中国文化大学美术系学士
现任国立台湾美术馆馆长,历任文建会第一、三处处长、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兼任副教授、台北巿立美术馆馆长、台北巿政府文化局副局长、高雄巿立美术馆馆长、高雄巿立美术馆筹备处主任、《西洋美术辞典》主编。
序
Ⅰ、郭柏川名作分析--〈凤凰城-台南一景〉
Ⅱ、东西合璧的实践者--郭柏川的生平与评价
生平
留日时期
北平生涯
从北平回到台南
建立南美会
筹设美术馆
郭柏川风格的时代背景
Ⅲ、郭柏川作品欣赏及解析
裸女习作B--学生时期
故宫
故宫(钟鼓楼大街)
旷野(云)
赤崁楼(一)
窗边裸妇(二)
岫出层峦
自画像
大成殿(台南孔庙)
台南孔庙大成殿
大成殿
瓶花
孔庙大成坊(二)
红目鲢与蚌
桃实
公园
台南孔庙大成殿
桃子与葡萄
运河连作(一)
墨鱼(小卷)
Ⅳ、郭柏川生平大事记
Ⅴ、参考书目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深深吸引了我。那是一种淡淡的、复古的纸张质感,上面印着“郭柏川:凤凰城-台南一景”几个字,字体带着一种历史的沉淀感,不张扬,却有着强大的叙事力量。看到封面上那模糊却又充满意境的画面,我立刻联想到那些老照片,那些被时间轻轻抚过的旧时光。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在某个夏日的午后,微风吹拂着老房子的窗帘,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气,可能是隔壁人家晾晒的衣物,也可能是街角小店飘出的糕点味。我会忍不住去想象,郭柏川先生在创作这幅作品时,他究竟看到了什么?是斑驳的墙壁上的苔藓,是屋檐下燕子筑起的巢,还是那偶尔穿梭在巷弄里的孩童身影?“凤凰城”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古老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意象,而“台南一景”更是将这份意象具体化,让我对即将翻开的书页充满了期待。我猜想,这本书一定不仅仅是一幅画作的呈现,更可能是一段故事的开端,或者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我会仔细品味每一个字,去感受郭柏川先生通过这幅作品,想要传递给读者的,那份深藏于台南这座城市中的独特韵味。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郭柏川:凤凰城-台南一景”,让我感到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仿佛是来自遥远时空的问候。“凤凰城”这个别称,本身就带着一种涅槃重生、生生不息的意象,而台南,这座古老的城市,也确实如凤凰一般,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展现出新的生命力。郭柏川先生,这位艺术家,又是如何将这份意象与台南的某个具体“一景”结合起来的呢?我猜测,他所描绘的画面,一定不仅仅是简单的风景写生,而更可能是一种情感的投射,一种对城市记忆的追溯。我会想象,他的画作中,是否会有某个画面,定格了一个充满故事的瞬间?比如,一个老人坐在老屋门前,眼神深邃地望着远方,仿佛在诉说着一段被遗忘的历史;又或者,是某个节日里,街头巷尾弥漫着的烟火气和人潮涌动的热闹景象。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解锁了一段关于台南的故事,而郭柏川先生,就是那位用画笔为我们讲述故事的人。我期待着,能够在这本书中,感受到台南这座城市独有的温度和韵味。
评分当我拿到这本书时,第一个念头就是它会是关于一种怎样的“看见”。“郭柏川:凤凰城-台南一景”这个标题,勾勒出了一幅画面,但我更好奇的是,郭柏川先生是如何“看见”台南的?是用画笔,还是用心?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些关于台南的零散印象:古老的庙宇、狭窄的巷弄、海风吹拂过的海岸线,以及那些在阳光下闪烁着历史光泽的建筑。而“凤凰城”这个名字,又给这座城市增添了几分神秘和传奇色彩。我会揣测,郭柏川先生笔下的凤凰城,是否保留了它最原始的面貌?他是否捕捉到了那些转瞬即逝的光影变化,那些隐藏在日常风景中的情感细节?我想象着,当翻开书页,我或许会看到一种与我既往认知不同的台南,一种更加深邃、更加富有层次的城市肖像。这种“不同”,可能是对色彩的独到运用,可能是对构图的匠心独运,也可能是对某种历史回响的捕捉。我期待着,通过郭柏川先生的视角,去重新认识和理解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去发现那些我可能曾经忽略的美丽瞬间。
评分初次看到“郭柏川:凤凰城-台南一景”这个书名,我的脑海中立刻涌现出许多画面和联想。台南,这座被誉为“凤凰城”的古都,承载着太多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而“郭柏川”这个名字,虽然我可能并不熟悉,但总感觉透着一股艺术家的气息,一种对美学有着独特追求的灵魂。这本书的书名,简洁却又充满信息量,它不仅仅是告知我作者和作品的主题,更像是抛出了一个邀请,邀请我一同走进郭柏川先生所描绘的那个“凤凰城-台南一景”。我开始好奇,在这个“一景”中,究竟包含了怎样的元素?是古朴的街巷,还是熙攘的市场?是静谧的庙宇,还是热闹的夜市?郭柏川先生又是如何用他的艺术语言,去捕捉和呈现这些场景的呢?我设想着,或许这本书会以一种诗意的方式,引导我穿越时空,去感受台南的慢生活,去聆听老建筑的低语,去品味那份独特的在地风情。这本书,仿佛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一个艺术家眼中,那个独一无二的台南。
评分“郭柏川:凤凰城-台南一景”这个标题,在第一时间就唤起了我内心深处对旅行和探索的渴望。我总觉得,每一座城市都有它独特的灵魂,而艺术家,尤其是像郭柏川先生这样的人,往往能够捕捉到这种灵魂最深邃的部分,并将其呈现在作品之中。台南,这个被称作“凤凰城”的地方,我虽然并非十分了解,但光是这个名字就充满了想象空间。它会是怎样的繁华,怎样的古老,怎样的充满活力?而“一景”,又暗示着一种专注,一种对某个瞬间、某个角落的细腻描摹。我想象着,郭柏川先生一定是以一种非常个人化、非常细腻的方式去观察和感受台南的。他可能捕捉到了某个黄昏时分的光线,洒在古老庙宇的屋脊上,那种温暖而又带着历史厚重感的色彩;又或许是他描绘了巷弄里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邻里之间的招呼,孩子们奔跑的身影,都化为了他笔下流动的线条。这本书,对我而言,就像是一张藏宝图,指引着我去发现隐藏在台南这座城市深处的宝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