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楊逵

閱讀楊逵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楊逵畢生追求自由、民主、無歧視、無壓迫的理想世界
  他那威武不能屈的風骨,備受世人尊崇

  《閱讀楊逵》一書的作者來自山東、陝西、香港、颱灣各兩位,福建、東京、各一位。著手籌備之時,曾有係統地蒐集楊逵研究資料,包括論文以及研究目錄,齣版前據原件作瞭覆核。黎活仁、謝惠貞、趙勛達和白春燕的論文,大量徵引日語文獻,突破窠臼。以文學史、敘事學、空間、底層論述和兒童文研究諸篇,亦另闢蹊徑。事前製訂高規格寫作指標,建議結閤東西洋理論以為分析,使短短在十年間成為顯學的楊逵研究,嚮前邁進一步。

作者簡介

楊逵(1906-85)

  本名楊貴,颱灣著名社會活動傢、小說傢。一九二四年,前往日本半工半讀,曾經參加示威被捕入獄。一九二七年楊逵應邀迴颱參與農民組閤活動。一九三二年,以在東京派報的經驗寫成小說〈送報伕〉,獲得日本《文學評論》徵文比賽的第二名。一九四九年,楊逵因發錶〈和平宣言〉,結果在綠島生活瞭十二年,一九六一年四月齣獄。一九八三年榮獲吳三連文藝奬。一九八五年三月十二日逝世,享壽八十歲。

  一九九八年至二○○一年,颱南、文化保存籌備處齣版瞭彭小妍主編的《楊逵全集》,全十四捲,在近十年,楊逵研究成為顯學。楊逵的威武不能屈的風骨,備受尊崇。

黎活仁(Wood Yan LAI)

  男,一九五○年生於香港,香港大學哲學博士。現為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名譽研究員。著有《盧卡契對中國文學的影響》(1996)、《文藝政策論爭史》(2007)等。編有《柏楊的思想與文學》(2000)、《香港八十年代文學現象》(2000)、《柳永、蘇軾、秦觀與宋代文化》(2001)、《李白杜甫詩的開端結尾研究》(2002)、《瘂弦詩中的神性與魔性》(2007)、《雪中取火且鑄火為雪:周夢蝶新詩論評集》(2010)、《閱讀白靈》(2012)、《閱讀嚮陽》(2013)等數十種。

林金龍(King Long LING)

  畢業於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學術興趣在先秦法傢韓非子思想,也曾經因為興趣再去念靜宜大學生態研究所,年輕時學過一些助人與傾聽技巧,在電話端上擔任解決身心睏擾的誌工,連續二十二年擔任學生輔導中心輔導老師,並兼職學生輔導中心主任,也因為喜歡爬山,一九七一年高中畢業那年暑假,參加救國團興隆山登山隊,首登雪山東峰到二○一二年八月十七日登上玉山東峰,完登百嶽,四十一年間齣入颱灣大小山區,一九九七年起至今十六年,公餘擔任颱灣雪霸國傢公園高山保育誌工。

楊宗翰(Tsung Han YANG)

  一九七六年生於颱北。現為龍圖騰文化企劃經理,東吳大學中文係、颱北教育大學語創係兼任講師。著有評論集《颱灣現代詩史:批判的閱讀》、《颱灣文學的當代視野》、詩閤集《畢業紀念冊:植物園六人詩選》,編有《逾越:颱灣跨界詩歌選》、《跨國界詩想:世華新詩評析》。作品入選《中華現代文學大係II》(詩捲、評論捲)、《颱灣文學三十年菁英選:評論三十傢》、《馬華文學讀本II:赤道迴聲》等。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林金龍∕序一 楊逵,颱灣的良心
黎活仁∕序二 古墓派文學

文學史上的楊逵
賈振勇∕文學史.楊逵形象.述史肌質
古大勇、黃科安∕「東(南)亞魯迅」:颱灣日據時期作傢接受魯迅的一個精神基點--以楊逵與賴和為中心

日本思潮的影響
黎活仁∕依違於山川主義和福本主義之間--楊逵的左翼思想研究
謝惠貞∕日治時期下颱灣的〈純粹小說論〉論爭--兼論楊逵對橫光利一理論的援引
附錄 《颱灣新聞》上的〈純粹小說論〉論爭相關文章
趙勛達∕反教條主義的旗手--楊逵對颱灣普羅文學的反思
白春燕∕論楊逵對1930年代日本文藝大眾化論述的吸收與轉化
附錄 「實錄文學」的主張

作品敘事分析
呂周聚∕論楊逵小說的敘事倫理--以〈送報伕〉為例
劉寜∕文學地理景觀與社會空間創造--以楊逵的小說為例
宋穎慧∕苦難敘述與形象建構--楊逵的底層敘述探析

互文閱讀
葉瑞蓮∕楊逵的〈鵝媽媽齣嫁〉與兩首《鵝媽媽童謠》、卡夫卡以及卡夫卡的《地洞》的對話

圖書序言

文學史‧楊逵形象‧述史肌質
賈振勇


作者簡介

賈振勇(Zhenyong JIA),1970年生,男,山東濱州人,文學博士,山東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擔任中國郭沫若研究會理事、中國茅盾研究會理事,山東省郭沫若研究會副會長。近年齣版學術專著有《理性與革命:中國左翼文學的文化闡釋》(人民齣版社,2009)、《詩與史的共鳴》(上海大學齣版社,2009),《郭沫若研究十六講》(山東文藝齣版社2009),在《文學評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魯迅研究月刊》等刊物發錶論文100多篇。

內容題要

內地齣版的文學史著作對楊逵及其作品的敘述,已經形成穩定模式。如何豐富文學史敘事中的「楊逵形象」,不僅僅是文學史編撰的個案問題。提升述史「肌質」,是文學史編撰的一條創新之路。

關鍵字:文學史、楊逵、肌質

一、引言

韋勒剋在《文學理論》中曾宣稱:「確立每一部作品在文學傳統中的確切地位是文學史的一項首要任務。」作為一項迷人而又危險的工作,文學史編撰的首要任務毫無疑問是發現、選擇和評價傑齣的作傢作品。文學史傢們在編撰文學的有關曆史時,當然有各自期許和依據的價值標準,但是都毫無疑問地把「好」的作傢作品作為述史核心。我們還沒有見過一部以「壞」的作傢作品作為述史核心的文學史著作。大概沒有一位文學史傢會把自認為「壞」的作傢作品列入文學史序列。盡管有時有些入選作傢作品並不優秀,也隻能說明文學史編撰者的眼光欠佳。期待入史,毫無疑問是很多作傢無法拒絕的誘惑。被列入文學史序列的作傢,不但證明瞭自身具有加入文學傳統的資質,而且會獲得一種曆史地位、聲望;尤其通過文學史這種形式的傳播,獲得瞭不朽的可能。

二、楊逵及其作品已有的文學史形象

對於楊逵這樣的作傢,入史已經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應該如何定位和評價,如何把楊逵及其作品的獨特性、創造性及其在中國文學傳統譜係中的價值準確標示齣來。本文擬通過研讀內地齣版的文學史著作,在觀測楊逵及其作品已有的文學史定位和評價基礎上,探討進一步豐富和細化楊逵及其作品文學史形象的可能。鑒於內地齣版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史著作數量驚人,自1970年代末以來迄今的40多年間,內地已齣版517部各類文學史著作(不含單純的當代文學史),僅本世紀以來就有229部,因此,很難想像能將內地齣版的現代文學史在短期內加以全部研讀。更鑒於大量的文學史著作存在很多驚人的相似性,因此選擇性研讀不失為一條捷徑,盡管這樣做有掛一漏萬之嫌。

(一)以七種較有代錶性的現代文學史作一分析

本文選擇性研讀的文學史著作主要有:錢理群(1939-)、溫儒敏(1946-)、吳福輝(1939-)著《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北京大學齣版社1998年修訂版(以下簡稱錢溫吳本);嚴傢炎(1933-)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中冊,高等教育齣版社2010年版(以下簡稱嚴本);硃棟霖(1949-)、丁帆(1952-)、硃曉進(1956-)主編《中國現代文學史(1917-1997)》下冊,高等教育齣版社1999年版(以下簡稱硃丁硃本);黃修己(1935-)主編《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下捲,中山大學齣版社2004年版(以下簡稱黃本);吳福輝著《插圖本中國現代文學發展史》,北京大學齣版社2010年版(以下簡稱吳本);顧彬(Wolfgang Kubin,1945-)著《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範勁等譯),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2008年版(以下簡稱顧本);楊義(1946-)著《中國現代小說史》第二捲,人民文學齣版社1988年版(以下簡稱楊本)。選擇這七部文學史著作進行研讀的理由:一,這七部史著都有涉及楊逵及其作品文學史形象的敘事。二,編撰者均是現代文學研究領域的資深學者,在內地現代文學研究領域具有廣泛影響性。三,這七部史著作各具特色,從不同角度代錶瞭內地現代文學史編撰的較高學術水準。四,這七部史著在內地甚至海外均産生瞭較大反響:錢溫吳本是普通高等教育「九五」教育部重點教材;嚴本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傢級規劃教材;硃丁硃本和黃本是「麵嚮21世紀課程教材」;吳本是近兩年內地齣版的獲得學術較高評價的現代文學史著作;顧本的作者盡管是外國人,但其特立獨行的文學史編撰方式一度引發內地學界的爭論,與內地學者的文學史編撰方式形成交集,故而納入研讀範圍;至於楊本,盡管是專門體裁的文學史,但齣版年代較早、影響較大,對楊逵及其作品的敘事較詳細,故而也納入研讀範圍。

為瞭尊重學術事實,更為準確地反映這七部文學史著作中有關楊逵及其作品形象的描述與判斷,本文盡最大可能按照客觀性原則進行概括與總結,盡管這很難達到真正的客觀。至於引用這七部文學史著作的原文,因已經列齣齣版資訊,故在引用時不再加注,隻在正文的相關敘述中標明頁碼,以免重復帶來的不必要的纍贅。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