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逵毕生追求自由、民主、无歧视、无压迫的理想世界
他那威武不能屈的风骨,备受世人尊崇
《阅读杨逵》一书的作者来自山东、陕西、香港、台湾各两位,福建、东京、各一位。着手筹备之时,曾有系统地蒐集杨逵研究资料,包括论文以及研究目录,出版前据原件作了覆核。黎活仁、谢惠贞、赵勋达和白春燕的论文,大量征引日语文献,突破窠臼。以文学史、叙事学、空间、底层论述和儿童文研究诸篇,亦另辟蹊径。事前制订高规格写作指标,建议结合东西洋理论以为分析,使短短在十年间成为显学的杨逵研究,向前迈进一步。
作者简介
杨逵(1906-85)
本名杨贵,台湾着名社会活动家、小说家。一九二四年,前往日本半工半读,曾经参加示威被捕入狱。一九二七年杨逵应邀回台参与农民组合活动。一九三二年,以在东京派报的经验写成小说〈送报伕〉,获得日本《文学评论》征文比赛的第二名。一九四九年,杨逵因发表〈和平宣言〉,结果在绿岛生活了十二年,一九六一年四月出狱。一九八三年荣获吴三连文艺奖。一九八五年三月十二日逝世,享寿八十岁。
一九九八年至二○○一年,台南、文化保存筹备处出版了彭小妍主编的《杨逵全集》,全十四卷,在近十年,杨逵研究成为显学。杨逵的威武不能屈的风骨,备受尊崇。
黎活仁(Wood Yan LAI)
男,一九五○年生于香港,香港大学哲学博士。现为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名誉研究员。着有《卢卡契对中国文学的影响》(1996)、《文艺政策论争史》(2007)等。编有《柏杨的思想与文学》(2000)、《香港八十年代文学现象》(2000)、《柳永、苏轼、秦观与宋代文化》(2001)、《李白杜甫诗的开端结尾研究》(2002)、《痖弦诗中的神性与魔性》(2007)、《雪中取火且铸火为雪:周梦蝶新诗论评集》(2010)、《阅读白灵》(2012)、《阅读向阳》(2013)等数十种。
林金龙(King Long LING)
毕业于东海大学中文研究所,学术兴趣在先秦法家韩非子思想,也曾经因为兴趣再去念静宜大学生态研究所,年轻时学过一些助人与倾听技巧,在电话端上担任解决身心困扰的志工,连续二十二年担任学生辅导中心辅导老师,并兼职学生辅导中心主任,也因为喜欢爬山,一九七一年高中毕业那年暑假,参加救国团兴隆山登山队,首登雪山东峰到二○一二年八月十七日登上玉山东峰,完登百岳,四十一年间出入台湾大小山区,一九九七年起至今十六年,公余担任台湾雪霸国家公园高山保育志工。
杨宗翰(Tsung Han YANG)
一九七六年生于台北。现为龙图腾文化企划经理,东吴大学中文系、台北教育大学语创系兼任讲师。着有评论集《台湾现代诗史:批判的阅读》、《台湾文学的当代视野》、诗合集《毕业纪念册:植物园六人诗选》,编有《逾越:台湾跨界诗歌选》、《跨国界诗想:世华新诗评析》。作品入选《中华现代文学大系II》(诗卷、评论卷)、《台湾文学三十年菁英选:评论三十家》、《马华文学读本II:赤道回声》等。
林金龙∕序一 杨逵,台湾的良心
黎活仁∕序二 古墓派文学
文学史上的杨逵
贾振勇∕文学史.杨逵形象.述史肌质
古大勇、黄科安∕「东(南)亚鲁迅」:台湾日据时期作家接受鲁迅的一个精神基点--以杨逵与赖和为中心
日本思潮的影响
黎活仁∕依违于山川主义和福本主义之间--杨逵的左翼思想研究
谢惠贞∕日治时期下台湾的〈纯粹小说论〉论争--兼论杨逵对横光利一理论的援引
附录 《台湾新闻》上的〈纯粹小说论〉论争相关文章
赵勋达∕反教条主义的旗手--杨逵对台湾普罗文学的反思
白春燕∕论杨逵对1930年代日本文艺大众化论述的吸收与转化
附录 「实录文学」的主张
作品叙事分析
吕周聚∕论杨逵小说的叙事伦理--以〈送报伕〉为例
刘宁∕文学地理景观与社会空间创造--以杨逵的小说为例
宋颖慧∕苦难叙述与形象建构--杨逵的底层叙述探析
互文阅读
叶瑞莲∕杨逵的〈鹅妈妈出嫁〉与两首《鹅妈妈童谣》、卡夫卡以及卡夫卡的《地洞》的对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