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 金锁 沉香屑
美丽苍凉的告别
空前绝后的文学典藏
张爱玲的「信物」╳夏志清的「按语」
文学史上最难得的一场相知相惜
坦坦白白, 鱼雁往返,
一笔一划,一字一句,
张爱玲与夏志清以三十余年的往复书简,
告诉我们, 如何思辩、如何质疑、如何哀伤、
如何劝慰、如何任性脆弱、如何柴米油盐……
织造出一幅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独特景色。
试着辨识那些字里行间的迹证与致密的人情纹路,然后,
我们终有一天,总算懂得人间的真实。
夏志清登高一唿,张爱玲神话从此有了精彩的开始……
不论张爱玲的世界是华丽还是苍凉,
张夏之间的友谊有他们的通信作见证,
他们的通信也见证了「寒□□」的人间,
毕竟还有互信的可能。
「张爱玲」,不只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小说家,更已经成为一种文化风尚,一种想像资源。回溯上世纪六十年代,夏志清先生出版《现代中国小说史》,不仅深入介绍张爱玲小姐的成就,并肯定她的位置在多数五四作家之上。张爱玲从此进入现代中国文学史的经典,先在海外,然后在中国大陆,成为炙手可热的作家。
无庸置疑,夏志清对张爱玲有「知遇之恩」;没有夏的登高一唿,张爱玲神话不会有如此精彩的开始。由这个观点来阅读张、夏两人的通信,才更让我们觉得弥足珍贵。张爱玲一九七零年代以后逐渐断绝外界联络,与读者对她的热情与好奇形成巨大反差,也因此,她所发表的作品每每带来文字以外的魅力。。张过世之后,与她曾有来往者纷纷披露所持的信件,仿佛片言只字都散发出特殊荣宠。但比起夏先生所收到的上百封信件,无疑都是小巫见大巫了。
夏志清先生极尽努力,把一九六三年以来所有爱玲寄给他的名片年卡和信札,凭其日期先后排出一个次序来。这些信件按时间排列,按发信的地址分成六组:一、华盛顿,一九六三年五月~六六年九月;二、俄亥俄州牛津,一九六六年十月~六七年三月;三、曼哈顿,一九六七年四月~六月; 四、麻州康桥,一九六七年六月~六九年六月;五、加州柏克莱,一九六九年七月~七二年十月;六、洛杉矶,一九七二年十月~九四年五月。通常在每封信后面夏志清会加上或短或长的按语,对信里所载之事实及其背景做了些註解和说明,对张迷而言,将更有助于解读张爱玲。
夏先生的真性情多年来是学界传奇,他对于张爱玲的关怀溢于言表,也仍然不失赤子之心,如揣想张的体质羸弱来自童年生活的不幸,或建议张多作运动等。他更勇于发表自己生活的意见,从健康到养生,从文学到爱情,信笔写来,如话家常。我们可以想像张当年读夏信时或莞尔、或感动的反应。两人之间的互动让书信集有了光彩。
作者简介
夏志清
原籍江苏吴县,1921年出生于上海浦东。
美国耶鲁大学英文系博士。曾任教美国密西根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校。2006年7月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
夏志清学贯中西,中英文着作皆极具分量,且影响深远。着有《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国古典小说》等学术名作,文学评论集《爱情.社会.小说》、《文学的前途》、《人的文学》、《新文学的传统》等。
【自序】张爱玲给我的信件 夏志清
一、华盛顿,一九六三年五月~六六年九月
二、俄亥俄州牛津,一九六六年十月~六七年三月
三、曼哈顿,一九六七年四月~六月
四、麻州康桥,一九六七年六月~六九年六月
五、加州柏克莱,一九六九年七月~七二年十月
六、洛杉矶,一九七二年十月~九四年五月
【代跋】「信」的伦理学 王德威
【附录】妓女、士兵、穷小孩 ─布雷克名诗赏析 夏志清
发表纪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