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只让文独占两千多年,语这部分的文学几乎无人谈及,因此若要谈国语文学史就要从语文刚刚分歧的时代,也就是从秦汉来说起。秦始皇统一中国时,便深知有「同文书」的必要,以一种文字作为统一的文字。然试想,当时疆域广,方言多,政府只能用「文言」作为全国交通的媒介。不仅小百姓看不懂,就连小官也不懂得,只得制定科举考试制度。
科举的维持,让古文保存二千年的权威,直至科举废止,国语文学运动方才抬起头来,不需要再躲躲藏藏了。所幸国语文一直没有衰减,初民从习用的语言中,早已经直接产生文学,也就是歌谣,经过二千年的自由进化,国语文法越变越简易,越变越方便,就成了一种全世界最简易、最有理的文法。
本书特色
本书原系胡适在教育部主办的第三届国语讲习所主讲「国语文学史」课程时所用讲义的石印本。本书从汉魏六朝编到南宋为止,没有头尾,只是文学史的中段,可分为三篇,分别为汉魏六朝的平民文学、唐代文学的白话化、两宋的白话文学。与本书胡适的《白话文学史》互为补充参考,形成胡适笔下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学史。
作者简介
胡适
字适之,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兴趣广泛,着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胡适深受赫胥黎与杜威的影响,毕生宣扬自由主义,提倡怀疑主义,宣传民主、科学。
胡适提倡白话文和新诗,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1957年,胡适当选中华民国最高研究机构中央研究院院长,并于隔年4月回到台湾定居就任。1962年病逝,中央研究院于院内成立了胡适纪念馆。另外,在研究院附近另有一胡适公园,为胡适的墓地。
胡适一生影响甚广,着有《中国哲学史大纲》、《尝试集》、《胡适文存》、《戴东原的哲学》、《白话文学史》、《卢山游记》、《胡适文选》、《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中国中古思想史的提要》、《四十自述》、《南游杂忆》、《胡适留学日记》、《我们必须选择我们的方向》。
代序
第一篇 汉魏六朝的平民文学
第一章 古文是何时死的?
第二章 汉朝的平民文学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的平民文学
第二篇 唐代文学的白话化
第一章 盛唐
第二章 中唐的白话诗
第三章 中唐的白话散文
第四章 晚唐的白话文学
第五章 晚唐五代的词
第三篇 两宋的白话文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北宋诗
第三章 南宋的白话诗
第四章 北宋的词
第五章 南宋的白话词
第六章 两宋白话语录
第七章 南宋以后国语文学的概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