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文学广告研究

中国新文学广告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文学广告是书局、出版社为了行销的宣传文案
  没有文学广告,新文学作品就难以得到读者的关爱

  本书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主要以中国新文学广告研究为主。
  第二部分以新文学版本、序跋研究为主。
  第三部分主要包括作家轶事以及作品问世历程的钩沉等。
  第四部分主要包括书评、随笔两类文章。

  新文学广告隐含有新文学生产、销售、传播等方面的大量历史资料。如:有作品的修改和版本变迁的提示,有文学期刊的创办和发行的内幕,有文学运动、文艺斗争的留痕,有作家或编辑之间关系的呈现……等等。新文学广告是新文学研究中不可或缺并值得发掘的史料。

作者简介

彭林祥

  一九七八年生,四川广安人。现任教于广西大学文学院,在《读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新文学史料》、《中国图书评论》、《博览群书》、《书城》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新文学广告研究
新文学广告与作家佚文
新文学广告与文化斗争
新文学广告与文学传播
新文学广告与作家创作历程
新文学广告与版本研究
从广告看《中国新文学大系》的出版
从广告看《文学》的创刊
从广告看《鲁迅全集》的出版
新文学广告的文本艺术
《新月》文学广告的写作艺术
借书评、书话来写书广告
民国图书发行中的预售漫谈
周作人作品广告辑录
《创造月刊》上的文学广告辑录

新文学版本、序跋研究
〈文学改良刍议〉两种版本考释
郭沫若诗歌版本谱系考略
郭沫若戏剧版本谱系考略
郭沫若小说、散文及文论作品版本谱系考略
《寒夜》版本谱系考释
序跋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老舍序跋的写作艺术
谈序跋写作佚事
徐志摩惹祸的三篇序跋

作家佚事、作品问世历程的钩沉
滕固婚恋事蹟考--兼与沈家骐先生商榷
舒新城的「倾城之恋」
辑佚当求证据─〈《苏曼殊全集》(广告)为鲁迅所拟考〉质疑
鲁迅给周楞伽的回信应该收入《鲁迅全集》
一九三七--夭折的「丛书年」
记读书生活书店出版的《少年的书》丛书
夭折的《瞿秋白全集》
《财主底儿女们》的出版历程
臧克家《十年诗选》的编选和出版
臧克家与曹辛合编《创造诗丛》
《森林诗丛》--一套没有主编的丛书
《京华烟云》的写作与翻译
郭箴一和她的《少女之春》
关于《救国时报》上悼念鲁迅的文章
徐蔚南主编《民国日报.觉悟》述略
又见「汇校本」

书评、随笔
向高考伸出尖锐的笔--读《磨尖掐尖》有感
莫道晚景短 最美夕阳红--读《桑榆忆往》札记
至情至性的散文写作--读兰善清的《我写故我在》
时间意识--理解鲁迅思想的新入口
战时西南联大的文学风景

图书序言

新文学广告与文化斗争

一九二八年,国民党完成统一后,逐渐加强了对文化领域的控制。一九三○年三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更引起了国民党宣传部门的紧张,查禁进步作品、逮捕或杀害进步作家成为压制、打击进步文化势力的常用手段。同时,文学界也进行了不屈的斗争。新文学广告成为文学界的斗争武器。下面以「丁玲被捕」事件为例来进行说明。

继一九三一年的「左联」五烈士事件以后,一九三三年五月十四日,上海又发生了一件轰动整个文艺界的大事,「左联」女作家丁玲被国民党秘密逮捕。四五天后,文艺界差不多都知道了这个消息。丁玲的被捕,作为国民党压制进步文艺,加强思想控制的典型事件,自然会遭到一些进步人士的反对。在文艺界,为了不使广大读者忘记丁玲,为了表达对此事的关注和抗议,发表她的文章和出版她的作品当然是一种最好的方式。而这自然要大作广告。这里结合《现代》、《文学》、《人间世》三份刊物上有关丁玲的文学广告,来再现这场文艺界「无声」而又机智的抗争。

《现代》杂志首先打破了沉默,在第三卷二期(1933.6.1)的〈编者缀语〉中,表达了对此事的关注:「在五月十四日那天,我们就听到她因政治嫌疑被捕了。一个生气跃然的作家,遭了厄运,我们觉得在文艺同人的友情上,是很可惋惜的,愿她平安。」紧接着的第三卷三期(1933.7.1)特别编印了一页图版,题为〈话题中的丁玲女士〉,除有丁玲女士的近照、胡也频遗孤照片、丁玲之母照片外,还有一段文字说明:「女作家丁玲于五月十四日忽然失踪,或谓系政治性的绑架,疑幻疑真,存亡未卜……」鲁迅在得知丁玲传言被枪毙后,奋笔写下了〈悼丁君〉一诗,并「建议马上出版丁玲未完成的长篇小说《母亲》,要在各大报上登广告,大事宣传。」 一九三三年六月,良友出版公司把《母亲》作为「良友文学丛书」之一单行出版,并在《文学》、《现代》和《人间世》等刊物刊出了广告,《文学》(创刊号)上的广告文字如下:

这是写前一代革命女性的典型作品,作者以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为背景,叙述自己的母亲在大时代未来临以前,以一个年轻寡妇,在旧社会中遭遇了层层的苦痛和压迫,使她觉悟到女性的伟大使命,而独自走向光明去。

这则广告颇有意味,一九三一年二月,丁玲的丈夫胡也频作为「左联五烈士」被国民党杀害,她也成了寡妇,而她现在正在努力奋斗的未竟事业,不也正是她走向光明去的实际行动吗?表面上是在赞美《母亲》,实际上是赞美丁玲,对丁玲的革命事业给予了高度评价。稍后,在《现代》第三卷五号(1933.9)和《文学》第一卷三号(1933.9)上,又登出了《母亲》的书评,《现代》上的书评第一句为:「《母亲》出版了,但丁玲却在这以前的时候失踪了。」开篇就对此问题给予了关注,目的也是为了让读者引起注意。《文学》上的书评第一段有这样的文字:「现在她的踪迹还是一个『谜』,这部《母亲》便是她最近或许也就是最后的作品了。」关切和惋惜之情溢于言表。在《文学》创刊号上,还刊出了丁玲的《一个女人》(中华书局发行)的广告:

丁玲女士是我国成功的女作家之一,她以流畅动人的文笔,描写了现代新女性的心理和行为,无处不独具只眼,本书包括她的六篇创作小说,可以说是一般现代女性的写真集。

篇幅尽管短小,但给予丁玲的才华很高的评价,能激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接着,在《文学》第一卷二期(1933.8.1)上,又刊出丁玲的《水》(新中国书局出版)的广告:

《水》是丁玲女士最近的小说集,女士在中国的文艺界可说是最进步的作家之一,凡读过她的小说的无不觉得她的作品写得确实而有强力,能够抓住读者的一颗心,本集中的〈水〉,长三万余字,系写我国去年大水灾的情形,句句唿出农民的苦痛,希望我们不要忽视过大多数人的苦痛,应该来替这大多数人谋点利益。其余像〈田家沖〉等数篇也没有一篇不是思想新颖,给我们一条向新社会之路的。全书约十万言,用道林纸精印。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