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好汉不喝水

水浒好汉不喝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水浒传
  • 幽默
  • 搞笑
  • 反套路
  • 轻松
  • 历史
  • 古典
  • 小说
  • 梁山好汉
  • 无厘头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为何无酒不成《水浒》?
  为何不论好女人或坏女人,都会使好汉落草?
  为何柴进送人「十贯钱外加白米一斗」?
  为何非让卢俊义上山落草不可?

  水浒世界虽然是一个虚拟的,却让我们感到异常真实,那是因为好汉们也和我们一样经常吃吃喝喝。可是,当好汉喝酒时,他们怎么叫酒,喝的是蒸馏酒,还是酿造酒,而配酒的牛肉──花糕也似好肥肉──又是哪种牛的肉?

  本书不仅从「酒」,还从「色」、「财」、「气」三个面向,观察整个奇妙的水浒世界。很不幸,出现在水浒传里的寻常女性,几乎没有一人得到善终,因此,本书得出结论:不论好女人或坏女人,都会使好汉落草。当落草于梁山的好汉越来越多时,随之而来的,是大型战争的频发,考其原因,竟然只是为了填饱肚子而已,或许宋江的接受招安,确实有其不可告人苦衷。会喝酒、不好色、不重钱财、讲义气,本是成为好汉的条件,然而这也义气,那也义气,有时甚至陷自己的兄弟于不义,一切只为了完成聚义。

  读完本书之后,再回头读《水浒》,书中的许多描述,不再是死的,而是鲜活的,甚至我们还吃得到与阮氏兄弟当年所吃的、相同的牛肉。

本书特色

  一般人研究和阅读《水浒传》,考证版本、研究人物、分析座次,也拿水浒故事讲管理学,而本书作者读水浒,看到的则是「花糕也似好肥肉」、「和尚喝素酒」、「潘金莲的尖尖小脚」、「五两银子可以生活三五个月」……等这些与当时社会有关的事情。本书作者另辟蹊径,不仅从「酒」,还从「色」、「财」、「气」三个面向,观察整个虚拟的水浒世界,却意外发现隐藏在背后那些真实的生活习惯与社会风俗。

作者简介

林铮顗

  台大历史系毕业,东京大学东洋史学研究所硕士毕业。旅居西雅图十余年,为当地华文报纸《华声报》及《西华报》撰写评论、专栏多年。译有《住宅巡礼》、《镜像下的日本人》、《西洋住居史》、《罪恶的代价》、《隐私不保的年代》、《昭和史》、《自然的建筑》、《隈研吾》、《日本该如何与中国打交道》等。

《山海遗梦录》 一部探寻失落文明与未知世界的奇幻史诗 作者:风云客 装帧:精装典藏版,内含多幅手绘地图与文物复刻插图 页数:780页 出版社:苍穹文汇 --- 导言:迷雾中的呼唤 自古以来,人类的足迹便刻在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我们书写历史,建立王朝,以为已然洞悉了世界的全貌。然而,在那些被尘封的典籍与口耳相传的古老歌谣中,总潜藏着对“失落”的无尽追忆。传说,在人类文明诞生之前,存在着一个超越了我们理解范畴的黄金时代——泰拉瑞亚文明。他们掌握了驾驭元素、穿梭时空的力量,却在一夜之间,如同被海潮卷走的沙堡,彻底从历史的版图中消失了。 《山海遗梦录》并非一部记录具体战役或英雄争霸的传统史诗,它是一份横跨千年的“考古笔记”,一次深入灵魂的“秘境探险”。故事围绕着一位名叫陆寻舟的年轻古代语言学家展开。陆寻舟身处一个科技与传统交织的现代都市,却对那些被主流史学界斥为“神话”的古代遗迹抱持着近乎偏执的热忱。 第一卷:碎片的汇集——地下的低语 故事始于一则偏远山区小镇的考古发现。当地农民在一次山体滑坡后,意外暴露了一处由非地球材质构筑的地下结构。陆寻舟受邀前往,发现这些符号与他多年来研究的、散见于全球各地古老壁画上的“未知字符”惊人地相似。 他很快意识到,这些不是任何已知的古代语系,它们指向的是那个传说中的泰拉瑞亚文明。通过耗费数年的时间,结合量子物理学的最新理论和古老的天文观测记录,陆寻舟艰难地破译了第一批碎片信息。这些信息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泰拉瑞亚文明并非毁于内乱或灾祸,而是主动选择了“远遁”——他们通过某种强大的“界域之门”,将自身文明和所有知识体系,转移到了一个“亚维度空间”。 陆寻舟的发现立即引起了巨大争议。主流学术界认为他痴心妄想,而一些隐秘的国际组织,则对这些超越时代的技术抱有强烈的兴趣。为了保护这些知识不被滥用,陆寻舟必须抢在他们之前,找到进入那个亚维度的入口。 他唯一的线索,是一本被视为民间奇谈的古籍——《山海异兽图鉴补遗》。在这本被误认为是志怪小说的书中,记载了一种名为“星辰之瞳”的古代定位仪,它被描述为“可引渡迷途之魂,归于源初之墟”。 第二卷:穿越与适应——边界之森 根据古籍的指引,陆寻舟追踪到了一处位于极地冰盖下方的能量异常点。他利用自己结合现代技术改良后的定向能量发射器,成功激活了残留的泰拉瑞亚文明定位信标。一扇扭曲着光线的巨大门户在他面前展开,跨越了光速与时间的界限,他踏入了那个被称为“埃尔德拉(Eldra)”的亚维度空间。 埃尔德拉与我们所处的物质世界截然不同。这里的法则似乎更具“可塑性”。天空并非单纯的蓝色,而是流淌着金属光泽的色彩;重力会根据区域的不同而发生微妙的变化。这里的生态系统是奇特的融合体——古老的地球生物与泰拉瑞亚人创造的“塑形生物”共存。 陆寻舟首先遭遇的是当地的土著居民——“晶石族”。他们是泰拉瑞亚文明消亡后,留在埃尔德拉,负责维护基础生态平衡的“守卫者”。晶石族的外形犹如活体雕塑,沉默而智慧。他们对陆寻舟的态度复杂:既警惕他这个来自“原界”的闯入者,又敬佩他破译了先祖语言的决心。 在晶石族的引导下,陆寻舟开始学习埃尔德拉的生存法则,并深入了解泰拉瑞亚文明的兴衰史。他发现,泰拉瑞亚人并非“消失”,而是为了逃避一场他们自己也无法控制的“存在性熵增”——他们对自然法则的过度干预,导致其文明核心的能量正在缓慢但不可逆地衰变。他们转移到亚维度,是为了寻找一种能够“重置”其文明基础的方法。 第三卷:真相与抉择——起源熔炉 陆寻舟的探索引导他深入埃尔德拉的核心区域——“起源熔炉”。这是一个由纯粹的能量构筑的巨大结构体,也是泰拉瑞亚文明的“中央计算核心”。在这里,他找到了泰拉瑞亚文明最后的“记录者”——一个名为“阿卡斯”的AI实体。 阿卡斯向陆寻舟展示了全部的真相: 泰拉瑞亚人发现了一个宇宙的终极秘密——所有的文明,无论多么强大,最终都会因为能量的耗散和信息的冗余而走向停滞。为了避免这种宿命,他们设计了“界域之门”,将自己冰封起来,等待宇宙进入下一个“大收缩”周期后,再重新启动。 然而,启动的条件异常苛刻:他们需要一个来自外部世界,尚未被“熵增”污染的、拥有完整文化载体的文明样本——而陆寻舟携带的、关于他所处时代的全部知识和情感,正是这个样本。 阿卡斯提出了一个无可逃避的抉择: 1. 融合: 陆寻舟可以将自己的意识和记忆上传,成为泰拉瑞亚文明的“新核心”,帮助他们重启文明,代价是他必须放弃自己作为“陆寻舟”的独立身份,成为一个庞大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2. 拒绝: 他可以带走一部分泰拉瑞亚的“基础技术”返回原界,但这可能会加速埃尔德拉的崩溃,同时,他带回的技术,很可能在原界引发新的混乱和战争。 故事的高潮部分,聚焦于陆寻舟在“起源熔炉”中,面对无穷无尽的知识洪流与对个人命运的坚守之间的挣扎。他所面对的,不再是单纯的古文字谜题,而是关乎两个世界存亡的哲学命题。 尾声:回响与新生 陆寻舟最终做出了他的决定。他没有选择完全的融合,也没有选择袖手旁观。他利用自己对语言和文化的深刻理解,与阿卡斯进行了一场关于“非线性存在意义”的深度对话。 他证明了,一个文明的价值,不在于其能量的永恒性,而在于其在特定时空内创造出的“独特体验”。这种体验,是数据无法量化的。 最终,陆寻舟促使泰拉瑞亚文明做出了一个“折衷方案”:他们放弃了漫长的冰封等待,选择与埃尔德拉的生态系统进行深度的、非侵入性的共生,并向陆寻舟传授了能够“稳定”而非“支配”自然法则的基础学识。 陆寻舟带着这份全新的认知返回了原界。他没有带回武器或神力,而是带回了对“平衡”的深刻理解。他明白,历史的巨轮不需要被强行推向某个预设的终点,它需要的,是每一个时代个体,对脚下土地更深的敬畏。 《山海遗梦录》的结尾,陆寻舟回到了他最初发现遗迹的小山村。他没有向世人公布他所经历的一切,只是开始用他新获得的知识,默默地修补着他所处世界正在悄然发生的“微小裂痕”——那正是他作为“文明摆渡人”的真正使命。 全书探讨了人类文明的极限、知识的伦理责任,以及在面对宏大宿命时,个体选择的重量与意义。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推荐序:从《水浒传》中的酒「角」谈起──嵇若昕(前国立故宫博物院器物处处长、华冈博物馆馆长)
前言

酒之卷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先打四角酒来
  和尚VS行者
  和尚喝素酒
  酿造酒?蒸馏酒?
  三碗不过冈
  酒菜酒菜喝酒配菜
  花糕也似好肥肉
  羊肉、猪肉、马肉
  食人肉
  无酒不成书

色之卷
  林沖之妻──美丽的错误
  金翠莲、阎婆惜──典当自己的女人
  潘金莲──身心受创的女人
  潘巧云──心肝五脏挂在松树上的女人
  一丈青扈三娘──牛粪上的鲜花
  卢贾氏──遭割腹剜心、凌迟处死的女人

财之卷
  梁山好汉的职业
  十贯钱外加白米一斗
  五十两盘缠
  十两买得一铁牛
  好汉也顺手牵羊
  打家劫舍、坐地分赃
  若打得此庄,倒有三五年粮食
  管营五两,差拨也五两
  前金五两金子,后谢金子五两
  兼做贷款与租赁业务的佛寺

气之卷
  这也义气,那也义气
  义气与仗义
  陷弟兄于不义
  这腔热血只要卖与识货的
  大哥的条件
  聚义
  结义
  排座次的原则
  义气之外

图书序言

推荐序

从《水浒传》中的酒「角」谈起

  《水浒传》第十回中描述豹子头林沖雪夜上梁山前,曾在山下酒店叫酒吃,酒保问他要打多少酒,他说:「先拿两角酒来。」

  「角」是金钱单位吗?「两角」是指买两角钱的酒吗?为了这个问题,数年前老同学林铮顗为了撰写这本有关《水浒传》中「酒」的文稿,在email中提出了这个问题!当时大学同窗正风行利用网路的群组(group)互通讯息,我遂在「班版」中回答。可是若要彻底明白,必需从三千年前的商代铜器谈起。当时透过网路在云端稍稍答覆后,实在没办法说清楚,就开玩笑地对老同学说:如果想彻底了然,来旁听我的课吧!

  从物质文明的历史言,林林总总的商代酒器细节非三言两语能述说清晰,老同学久未再坐于课堂,所以玩笑话说完,也就忘了。谁知在紧接着的学期开学前,他积极打探旁听的可能,结果研究所特别通融,让他免费旁听。记得那门课在每星期下午四点半至六点半,常常超时下课,这位旁听生比正式选课生还用功,每次搭公车,转捷运,从台北市东边到新庄上课,不但从没缺课,也从未迟到,如此持续一整学年,精神实在可佩。

  多年来我都在大学中的研究所讲授有关中国艺术史、器物学的课程,尤其后者,依据质材讲述铜器、陶瓷、玉器、漆器、文具、雕刻、珐瑯器等发展史,虽然是分开讲述,最后希望听讲者能融会贯通。例如谈商代铜器时,能知道当时陶瓷、漆器的使用情形;汉代虽然仍使用铜器,但是当时的陶瓷与漆器艺术却高于铜器等等。当八千年器物发展史了然于胸时,再去阅读章回小说,当更能体会其中的物质文明。

  其实在影视艺术蓬勃发展的今天,进行历史故事的拍摄时,主要工作人员若能掌握当时的物质文明,也不会出现三国周瑜手中执拿着铜觥畅快喝酒的场景(「三国演义」连续剧中曾出现的画面),因为铜觥仅流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中期,而且考古发掘或传世实物中都发现有些铜觥附有舀酒的勺。此外,考古发现的某些铜觥腹内还有一道隔,可以盛贮不同的酒类。因此,在礼乐制度强固的商周时代,铜器大多用作礼器,铜觥只能是盛酒器,不会是饮酒器,它的使用时间也无法下及千年后的三国时代。以三国时代的社会情状言,周瑜手中不可能执拿着沈重的铜觥饮酒,仅能是陶瓷或漆器,而以漆器比较合乎时代风尚与他的身分。

  言归正传,故事背景发生在北宋晚期的《水浒传》,梁山好汉买酒为何以「角」称之。其实这时的「角」需念做「爵」较恰当,因为它与商周铜爵关系密切。它仅流行在商代后期(殷墟期),西周初期偶见其踪。在科学考古发掘中发现,墓葬中若出土铜角与铜觚(饮酒器)组合时,就不曾出土铜爵,而出土爵与觚组合的墓葬中,则不会出土铜角,可见铜角是铜爵的代用品。

  铜爵是目前所知出现最早的青铜容器之一,在属于夏代晚期的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已见其踪。商代铜爵盛行,是当时青铜礼器组合中最基本的器物,西周以后比较少见,至西周中期时几乎不再使用。长期以来都认为铜爵是饮酒器,二十世纪的历史电影或电视剧中,常常看到饰演君主的演员双手举着道具爵,或祭祀,或啜饮,近年来经过学者的研究,虽然不排除铜爵兼做饮酒器,但是认为它的温酒功能可能更大。

  截至今日为止,尚未在可信的商周铜器上发现自名为「爵」的礼器,至于这类扁体或圆体,口部一端有长流,一端呈尖叶形的尾,一侧有□(通常可右手执拿),下有三足,在流与器体口部交接处有一或二柱,被取名为「爵」的铜器,是宋代金石学者所订;他们还将器形基本与爵相同,但是口部两端皆呈尖叶形,并且口沿无柱的铜器,另外订名为「角」。当然,今人也无法在商周铜器中发现自名为「角」的器皿。

  宋人好古、尊古,礼制方面往往上称三代,宋徽宗也曾下旨仿制商周铜礼器与铜乐器,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即珍藏着当时铸造的政和鼎、蕤宾钟与夷则钟。「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影响所及,以北宋末期为故事背景的《水浒传》也出现採用商周铜酒器器名「角」的情形。但是将铜爵、铜角都视为酒杯,仅容量不同的论点,却是东汉郑玄为《礼记.礼器》中的一句:「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做注时提出的,他说:「凡觞,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四升曰角,五升曰散。」至于宋人订名为「角」的铜器是否就是汉代大儒郑玄所指称的「角」,实有待商榷。《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包含门生罗贯中都是元明间人,去宋不远,他们在小说中描述主人翁买酒时口中唤出「两角酒」的「角」,或应是当时卖酒的单位,与东汉郑玄的「四升曰角」或许有关,但是与宋代以来所指称的商周铜「角」的关系或应较远。

  虽然如此,老同学林铮顗为了《水浒好汉不喝水》这本书,确实下了番功夫蒐罗相关资料,费了不少时光进行分析与归纳。书中除了谈梁山泊好汉与酒的关系,也分析他们的职业,更讨论他们的行事。讨论了酒、财、义,怎能不论色?《水浒传》一书虽然多论男性,然也不能免俗的描绘了几位女性,林铮顗当然也要谈谈书中的女性。经过排比,他得出不少梁山好汉落草为寇都与女人有关的结论!

  为了了解「两角酒」的「角」是什么意思,老同学因此旁听了一年的中国器物学课程,至于其他问题,他更是翻阅群籍,务求彻底了解。《水浒好汉不喝水》是一本札记性书籍,是作者熟读《水浒传》后,旁征博引地进一步依据当时的社会习俗或制度,来讲述这一百零八条好汉的行为,除了能让读者更了解人物的言行外,更能领略千年以前的社会生活。除此之外,《水浒好汉不喝水》尚能有益于平日的谈助,可增进亲情与友情,不亦快哉!

嵇若昕(前国立故宫博物院器物处处长、华冈博物馆馆长)

前言

  没有家学,记忆力不好,写字又慢,也没有想像力,注定不是舞文弄墨的料子。少年时期读水浒,只记住了好汉的名字和绰号;青年时期读水浒,知道如何欣赏描述武松打虎的精彩处;中年时期读水浒,却读出了水浒好汉不喝水。应该是学历史的缘故,虽然读过许多古典小说,但最后还是回归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两部章回小说之上。就自己所读过的古典小说来说,《水浒传》应该是最为生活化的,说不定也是最容易拍成电影的一本书吧。

  或许是个性不良,也许是性喜标新立异,别人读《三国演义》,会去考证版本、研究写作技巧、分析谋略;我读《三国》,却想证明诸葛亮与马谡是同性恋,或以实际数据否定草船借箭的可能性,或证明赤兔马的寿命过长……等;同样地,别人研究《水浒传》,考证版本、研究人物、分析座次,也拿水浒故事讲管理学,而我读水浒故事的时候,不知怎么搞得,眼睛总是看到「花糕也似好肥肉」、「和尚喝素酒」、「潘金莲的尖尖小脚」、「五两银子可以生活三五个月」……等这些与当时社会有关的事情,或许平常就喜欢读杂书,以致于让我产生不少的连结或联想吧,再经过简单的查证工作,竟然也能读出趣味来,不禁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我爱看料理节目,看过油花分佈均匀的牛肉,「花糕也似好肥肉」对我便有了意义;我涉猎过佛书,「和尚喝素酒」的说法,会抓住我的视线;我读过缠足的历史,自然会注意潘金莲的小脚……诸如此类,并非眼睛真有什么特别啊!光学历史,而不学习其他的社会科学的话,在研究历史应该会稍微吃亏一些,或许是因为少了一个观察的角度吧。

  为何无酒不成《水浒》?
  为何不论好女人或坏女人,都会使好汉落草?
  为何柴进送人「十贯钱外加白米一斗」?
  为何非让卢俊义上山落草不可?

  水浒世界,虽是虚拟的,却让我们感到异常地真实,那是因为好汉们也和我们一样经常吃吃喝喝。不过,当好汉喝酒时,他们会怎么叫酒,喝的是蒸馏酒,还是酿造酒,而配酒的牛肉──花糕也似好肥肉──又是哪种牛的肉?其次,花和尚鲁智深和行者武松,谁的酒量好?和尚可以喝酒吗?

  《水浒传》如同宝藏,如同钻石,研究者可以从各种不同角度挖掘或切入,或研究版本、或考证地理、或分析人物……,本书却另辟蹊径,不仅从「酒」,还从「色」、「财」、「气」三个面向,观察整个虚拟的水浒世界,却意外发现隐藏在背后那些真实的生活习惯与社会风俗。

  话说出现在水浒传里的寻常女性,很不幸,几乎没有一人得以善终,豹子头林沖的妻子,自缢而死,病关索杨雄的老婆,遭杨雄剖腹挖心而死,以此,本书得出结论:不论好女人或坏女人,都会使好汉落草。然而坏女人潘金莲,可以被雇主嫁掉吗?好女人林沖之妻,可以被林沖休弃吗?这些问题,在书中都可找到满意的解答。

  在好汉落草之前,原本各自拥有形形色色的职业(如果强盗也算的话),养活自己不成问题,可是,一旦落草于梁山的好汉越来越多,山寨愈来愈兴旺时,随之而来的,却是大型战争的频发,考其原因,竟然只是为了填饱肚子而已,经过研究,宋江的接受招安,除了想漂白自己以外,确实有不可告人的苦衷。

  固然会喝酒、不好色、不重钱财、讲义气,是成为好汉的条件,然而这也义气,那也义气,有时甚至还陷自己的兄弟于不义,而这一切只为了完成聚义罢了。好汉冲着宋江而聚啸梁山水泊,却也因为宋江而接受政府招安。也许服从宋江的领导,本身就是一种满足,至于将来被宋江带领至何处,并不重要吧。

  读完本书之后,再回头读《水浒》,书中的许多描述,不再是死的、平面的,而是活的、立体的,甚至我们可以点和好汉一样多的酒,我们还能吃得到与阮氏三兄弟当年所吃的、相同的牛肉──花糕也似好肥肉!

图书试读

酒之卷

梁山好汉对于酒肉有种特殊的热情【1】。
然而您可曾注意到好汉怎么叫酒,好汉喝什么酒,哪个好汉的酒量最好,好汉的下酒菜有哪些,花糕也似的好肥肉是什么肉,和尚可否喝酒,真有「三碗不过岗」这种酒……等,还有一些我们在历史课堂上老师不教或不知道的东西。

让我们转个身、换个角度,重读水浒吧。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花和尚鲁智深在前往开封大相国寺的路上,想到瓦官寺弄点吃的。没想到东西还没吃到,反倒先和假和尚、假道士崔道成和丘小乙恶斗二、三十回合,弄得饥肠辘辘,浑身无力,只好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还好在路上巧遇九纹龙史进,吃了他的干肉烧饼。吃饱后,鲁智深又有了力气,两人回到瓦官寺杀了崔、丘二人。显然打斗是一件非常消耗卡路里的事情,明明鲁智深才吃过干肉和烧饼,两人又去厨房,看到鱼和酒肉,打水生火,把这些都煮熟,饱餐一顿。

血溅鸳鸯楼的武松,在连续杀掉蒋门神、张团练、张都监三人之后,看见桌子上有酒有肉,便拿起酒钟子一饮而尽。连续喝了三、四钟,然后从死尸身上割下一片衣襟,蘸着血,在白粉墙上写下八个字「杀人者打虎武松也」。武松这一次只喝酒,没吃肉。

后来武松夜走蜈蚣岭,杀了王道士之后,逃出魔掌的张太公女儿问武松说:「师父,你要喫酒肉吗?」武松说:「有就拿来请我。」武松这个时候已经在菜园子张清、母夜叉孙二娘夫妇的打扮下,成了冒牌行者,所以张太公女儿叫他一声「师父」。根据书上的说法,武行者随妇人进到尼姑庵,看见小窗边桌子上摆着酒肉。武行者要了个大碗吃了一回。

在《水浒传》里,不管是酒还是肉,它的动词通通用「喫」这个字,不像现在固体食物用「吃」,液体食物用「喝」,所以无法知道武松到底吃肉了没,但可以肯定他喝了酒,否则要来大碗做什么呢?我怀疑,除了补充消耗掉的热量之外,喝酒吃东西是否也可以消除杀人之后的紧张感呢?

也许是,但也不尽然。比方说,智多星吴用为了打劫生辰纲而来找阮氏三雄帮忙的时候,阮家三兄弟招待吴用,一切就是十斤(一斤等于五九六•八二公克)牛肉和一桶酒,这是第一轮。后来吴用回请他们,又沽了一瓮酒,买了二十斤牛肉,外加一对大鸡,然后到立地太岁阮小二家继续大吃大喝。就在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气氛中,短命二郎阮小五说出了对「成瓮吃酒,大块吃肉,如何不快活」这种强人生活,无尽的艳羡和向往【2】。这一次好汉们并没有打斗杀人,只是招待客人而已,结果还是大酒大肉。看样子,好汉对酒肉真的有股强烈的热情。

根据《水浒拾趣》一书统计,《水浒传》写到「酒」的地方,就有一百一十二个,点明名称的肉食描写,有一百零三个地方。无怪乎有人说《水浒》是一本用酒浸得湿淋淋的小说【3】。为什么《水浒传》里会出现这么多的酒和肉呢?

有人认为,大量的饮酒吃肉,并不纯粹是现实的描写,它其实是在表现一种梦想,一种社会底层份子对于物质丰盈,能尽情享受口腹之乐的人生梦想【4】。我认为,这些过着刀口舔血的日子,随时可能会失去生命的强人,原本对形而上的东西、对琴棋书画就不感兴趣,所以能够使他们直接感到满足的、感到快乐的,不外乎吃喝聊天罢了。就像今天,不论在电影、电视里,或者在现实世界里,我们所见到的或听到的黑道人物不也经常在路边摊、餐厅、酒家、卡拉OK里吃吃喝喝吗?

江湖好汉或黑道份子,往往也借着酒肉来衬托他们的豪气。印象中,不论刺客、侠客、壮士、好汉,似乎都离不开酒肉。先秦时代四大刺客之一的荆轲,喜爱喝酒,经常和好友高渐离一起喝酒,敲瓦罐唱歌;隋朝末年,「风尘三侠」之一的虬髯客,第一次和李靖、红拂女见面时,噼头就问「有酒吗?」然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楚汉相争之时的勐将樊哙(本以屠狗为业):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

项羽欣赏樊哙是位壮士,所以赐给他酒一杯和一块猪肩膀。樊哙先把酒一饮而尽,没过多久又把猪肩膀给全吃了。不愧是太史公,寥寥数笔,就把樊哙的壮士豪情,完全表现出来了。

或许荆轲、樊哙、虬髯客等人的事蹟在民间不断流传,那些自以为好汉的人,便群起效尤,久而久之就变成理所当然的事,甚至进一步形成一种风格。就像许多艺术家,留长发,蓄胡须,穿怪异服装,恐怕也是出自同一心理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水浒好汉不喝水》的出现,无疑是在我心中激起了一阵涟漪。作为一个平日里对古典名著颇有几分兴趣的读者,我总是试图从字里行间寻觅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或是对经典人物产生新的解读。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却让我一度陷入了沉思。起初,我以为这会是一部另辟蹊径的解读,或许是讲述英雄们在特殊情境下如何克服生理需求,抑或是探讨他们在精神层面上对“水”的某种象征意义的超越。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这本书似乎并非沿着我预设的轨道前行。它所呈现的,是一种更为宏大叙事的缺失,一种期待已久的“故事”本身的缺席。仿佛作者将我引至一个精心布置的舞台,却在即将拉开帷幕之际,灯光熄灭,留我独自一人在黑暗中揣测。这种“不喝水”的状态,与其说是一种行为,不如说是一种状态的隐喻,而这种隐喻的表达方式,却显得尤为含蓄,以至于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去试图捕捉其核心的意图。它没有直接描绘梁山好汉们叱咤风云的豪情壮志,也没有深入剖析他们各自波澜壮阔的人生轨迹,更没有展现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我所能感知到的,是一种更加内敛、更加哲学化的探讨,它似乎在挑战读者对“水浒”的既有认知,试图在一种“无”的状态中发掘“有”的意义。这种体验,既令人困惑,又充满了引人探索的魅力,它让我开始反思,究竟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水浒”?又是什么构成了一部“好汉”的故事?

评分

当我合上《水浒好汉不喝水》的那一刻,心中涌起的并非豁然开朗的明悟,而是一种更为深沉的困惑与探寻。这本书,与其说是在讲述一个故事,不如说是在描绘一种意境,一种与我以往接触的任何“水浒”解读都截然不同的意境。它没有浓墨重彩地刻画那些武艺高强、肝胆相照的好汉们,也没有铺陈他们如何在江湖中掀起惊涛骇浪。反之,它似乎将笔触收敛,转向了一种更为抽象、更为内在的维度。我试图从中寻找那些熟悉的英雄事迹,却发现它们都消失在一种更为广阔、更为空灵的背景之下。那些“不喝水”的字眼,在反复出现中,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韵律,仿佛在诉说着某种不为人知的真理。这种真理,不是通过激烈的冲突和宏大的事件来展现,而是通过一种沉静的、内省的姿态来传递。我甚至怀疑,作者是否有意模糊了人物的个体特征,从而让读者将注意力集中在那种“不喝水”所象征的某种普遍性的人类体验上。这种体验,可能是一种对执念的放下,一种对欲望的超脱,又或者是一种对生命本质的追寻。这本书,像一道沉默的谜题,摆在了我的面前,让我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尝试解开它,去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那份“不言之语”。

评分

《水浒好汉不喝水》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感受,可以用“惊奇”和“深思”来概括。我曾带着对梁山好汉们的固有印象去阅读,期待着看到那些熟悉的豪情壮志、兄弟情义,以及他们惩奸除恶的精彩故事。然而,这本书的内容,却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料。它并没有直接描绘那些经典的英雄事迹,也没有着重刻画人物的鲜明个性。相反,作者似乎在用一种极其隐晦的方式,探讨着某种更为深层次的意义。那些“不喝水”的意象,反复出现在字里行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氛围,一种我从未在任何“水浒”相关的作品中感受过的氛围。我一度以为这是一种叙事上的某种缺失,或者是一种作者的实验性手法,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意识到,这或许是一种有意为之的“留白”。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将解读的空间留给了读者。这种“不喝水”的状态,究竟象征着什么?是断绝俗念,还是精神上的某种升华?是超越生理的束缚,还是对某种执念的摒弃?书中没有直接的叙述,也没有明确的指向,一切都依赖于读者自身的感悟和联想。这种阅读体验,既挑战了我固有的思维模式,又激发了我对“水浒”这一题材进行更深层次挖掘的兴趣。它让我重新审视“好汉”的定义,思考“水浒”故事中那些被我们忽略的可能性。

评分

不得不说,初读《水浒好汉不喝水》时,我曾有过一丝失望,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错愕。我期待着看到梁山泊那些熟悉的英雄豪杰,他们身上所散发出的粗犷、豪迈、以及那种不羁的江湖气息。我渴望着重温他们如何替天行道,惩奸除恶的壮举,想要在文字中再次感受到那份荡气回肠的悲壮。然而,这本书的内容,却似乎与我脑海中固有的“水浒”形象渐行渐远。它没有那些刀光剑影的场景,没有那些跌宕起伏的情节,甚至连那些响当当的人物名字,也仿佛被蒙上了一层薄纱,显得有些模糊不清。我像一个满怀期待的孩子,却被告知要寻找的宝藏并不在地图上标记的位置。我反复翻阅,试图从中找到一丝与经典《水浒传》的联系,但那似乎是一种有意为之的疏离。它更像是在用一个大家熟知的符号,来构建一个全新的叙事维度。这种“不喝水”的概念,究竟指向何方?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还是一种对物质欲望的超越?作者似乎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将这个问题抛给了读者,任由我们去自行解读。这种挑战,既让人感到新奇,又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压力。它迫使我放下过去的成见,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好汉”的定义,去思考“水浒”背后可能存在的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

评分

在我拿到《水浒好汉不喝水》这本书时,内心是充满期待的。我一直以来都对那些绿林好汉的故事情有独钟,梁山泊的传奇,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满心欢喜地翻开书页,期盼着再次见到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重温那些荡气回肠的英雄事迹。然而,这本书的内容,却让我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困惑之中。它并没有如我所愿地展开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也没有深入剖析那些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相反,作者似乎在用一种极为抽象和含蓄的方式,构建着一种全新的叙事。那些“不喝水”的字眼,反复出现在各个章节,仿佛是贯穿始终的线索,却又显得扑朔迷离,难以捉摸。我试图从中找到与经典《水浒传》的联系,寻找那些熟悉的英雄形象,但它们似乎都隐匿在一种更为宏大、更为概念化的叙事背后。这种“不喝水”的状态,究竟意味着什么?是一种精神上的坚守,还是一种对物质欲望的超越?它是否在暗示着一种不同于我们通常理解的“好汉”之道?这本书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将问题抛给了读者,迫使我去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和解读。这种体验,既令人感到耳目一新,又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挑战,它让我开始反思,我们究竟对“水浒”有着怎样的期待,又有哪些被我们固有的认知所遮蔽的可能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