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说初盛唐诗
本书是叶嘉莹先生在《国文天地》杂志上连载的唐诗系列讲座。
作者结合人物的生平和当时的历史,对作品加以深刻剖析,讲来入木三分,
让大家在领略诗歌的优雅与隽美的同时,更能体会作者独到的用心。
叶嘉莹说中晚唐诗
本书融会了作者古今中外文艺理论之精华,对中晚唐时期的重要诗人,
如韦应物、柳宗元、刘禹钖、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杜牧等人,
透过品评其诗作、细说人生,带领读者深切地剖析了诗人及其诗作。
叶嘉莹先生幼年学习古典诗词,对于中国古典诗词及中西文艺理论涉猎颇深。这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以其生动优美的语汇和独特细腻的兴发感受,跨越时空阻隔,去体味挖掘诗人复杂而敏感的内心世界,带领现代读者与古代诗人做了一次次的心灵发现之旅。
作者简介
叶嘉莹
1924年生。1945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国文系。自1945年开始,任教生涯长达六十五年以上。曾在台湾大学、淡江大学、辅仁大学任教十五年之久,1969年赴加拿大,被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聘为终身教授,并曾先后被美国、马来西亚、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多所大学以及大陆数十所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及访问教授。1990年被授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是加拿大皇家学会有史以来唯一的中国古典文学院士。此外,还受聘为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及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并获得香港岭南大学荣誉博士、台湾辅仁大学杰出校友奖与斐陶斐杰出成就奖。2012年被中国中央文史馆聘为终身馆员。
1993年叶嘉莹教授在天津南开大学创办了「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并捐献出自己退休金的一半(10万美金)设立了「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用以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方面的普及和研究工作。
着作有:Studies in Chinese Poetry、《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中国词学的现代观》、《唐宋词十七讲》等多种着作。
●叶嘉莹说初盛唐诗
叶嘉莹作品集序言
前言
初唐诗人
初唐诗人之一 王 绩
初唐诗人之二 杜审言
初唐诗人之三 王 勃
初唐诗人之四 骆宾王
初唐诗人之五 陈子昂
初唐诗人之六 张九龄
盛唐诗人
盛唐诗人之一 孟浩然
盛唐诗人之二 王 维
盛唐诗人之三 李 白
盛唐诗人之四 王昌龄
盛唐诗人之五 王之涣
盛唐诗人之六 高 适
盛唐诗人之七 岑 参
●叶嘉莹说中晚唐诗
叶嘉莹作品集序言
中晚唐诗人之一 韦应物
中晚唐诗人之二 柳宗元
中晚唐诗人之三 刘禹钖
中晚唐诗人之四 韩 愈
中晚唐诗人之五 白居易
中晚唐诗人之六 李 贺
中晚唐诗人之七 李商隐
中晚唐诗人之八 杜 牧
我一直认为,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是情感的浓缩。然而,唐诗的博大精深,常常让我望而却步。直到我翻开了这套《叶嘉莹说唐诗》,才真正体会到,原来解读诗歌可以如此轻松而又深刻。叶嘉莹先生的学识渊博,她的解读角度刁钻却又切中要害。她不仅仅是讲解诗歌的表面意思,更深入到诗歌的生成背景,诗人的创作心境,以及这些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她的讲解,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揭示出唐诗的丰富内涵。我尤其喜欢她分析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时,总能找到一些我们平时忽略的细节,然后顺着这些细节,引申出更广阔的思考。她对李白“登高而呼”式的浪漫,对杜甫“沉郁顿挫”的悲悯,对白居易“通俗易懂”的亲切,都解读得入木三分。有时,她还会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来阐述诗歌的意境,让抽象的诗意变得具象化,更容易被我们理解和接受。这套书不仅提升了我对唐诗的鉴赏能力,更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评分这套《叶嘉莹说唐诗》简直是打开我唐诗世界的一把金钥匙。以前读唐诗,总觉得那些意象、典故、情感都很遥远,仿佛隔着一层薄纱,看得见却摸不着。读了这套书,才恍然大悟,原来诗人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家国情怀,他们的离愁别绪,都如此鲜活地展现在眼前。叶嘉莹先生的讲解,不是那种枯燥的考据,也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灌输,而是娓娓道来的故事,是情真意切的分享。她仿佛一位慈祥的长者,带着我们穿越时空,与李白对饮,听杜甫抚琴,和王维一同泛舟。她会细致地剖析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意象背后蕴含的深意,让我们明白为何“床前明月光”会勾起游子无尽的思乡之情,为何“春风得意马蹄疾”能描绘出那份初入仕途的喜悦。更让我感动的是,她将这些唐诗的生命力,与我们现代人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她会告诉你,那些千年前的诗人,其实也有着和我们一样的情感,一样的心灵困境。读着她的讲解,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真正走进去了,和这些伟大的灵魂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评分作为一名对文学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一直渴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那些传世的唐诗佳作。市面上的唐诗解读书籍琳琅满目,但真正能够打动我,让我产生共鸣的却不多。直到我遇到了《叶嘉莹说唐诗》这套书。叶嘉莹先生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她既有学术大家的严谨,又不失一位女性的细腻与温柔。她的讲解,仿佛是一场心灵的对话,让我与诗人们的灵魂近距离接触。她会从一个意象入手,分析它在不同诗人心中的呈现方式,以及它所蕴含的丰富情感。比如,她谈到“月亮”,既有李白“举杯邀明月”的豪情,也有杜甫“孤蓬万里征”的凄凉,还有张若虚“海上生明月”的壮阔。她会引导我们去体会诗歌的情感张力,去感受诗人们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生活境遇和内心世界。读她的书,我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去探索,去发现,去感悟。
评分在接触《叶嘉莹说唐诗》之前,我总觉得唐诗是属于文人的雅事,离我的日常生活很远。但读了这套书后,我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叶嘉莹先生的讲解,非常接地气,她会用我们都能理解的方式,来解读那些经典的唐诗。她并没有刻意地去强调诗歌的难度,而是将诗歌中蕴含的普遍人性,普遍情感,展现在我们面前。我发现,原来那些千年前的诗人们,和我们一样,也会有快乐,也会有悲伤,也会有思念,也会有对生活的热爱。她会告诉我们,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不仅仅是对民生的关怀,更是对人类普遍苦难的同情。她也会让我们体会到,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精神,是如何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这套书,让我感受到唐诗的生命力,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我一直认为,好的文学作品,应该能够穿越时空,触动人心。唐诗无疑是这样的瑰宝,但如何才能真正地走进它的内心世界,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这套《叶嘉莹说唐诗》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叶嘉莹先生的讲解,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她能够将那些看似遥远的诗句,变得鲜活而真实。她不仅仅是停留在字面上的解释,而是深入到诗歌背后的文化土壤,诗人的个人经历,甚至是当时的社会风貌。她会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阐释复杂的诗歌意象,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她对几位大诗人诗歌风格的对比分析,让我对他们的个性有了更深的认识。比如,她谈到王维的山水诗,不仅仅是描绘景物,更是一种禅意的体现,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套书,让我从一个“读者”变成了一个“品鉴者”,我开始能够更细致地体会到诗歌中的微妙情感和深刻哲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