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美人还是得从穿衣吃饭作起,市井恩怨其实何曾小于感时忧国?
梁启超与鲁迅一辈希望借小说『不可思议之力』拯救中国。
我却以为小说之为小说,正是因为它不能,也不必担当救中国之大任。
小说不建构中国,小说虚构中国。
而这中国如何虚构,却与中国现实如何实践,息息相关。」
-王德威
◎从小说看中国:比起历史政治论述中的中国,风花雪月、饮食男女或许更真切实在些。
◎以虚击实:从国魂的召唤、国体的凝聚、国格的塑造,乃至国史的编篡,我们不能不说叙述之必要,想像之必要,小说(虚构!)之必要。
◎一反以往中国小说的主从关系,强调小说中国是我们思考文学与国家、神话与史话互动的起点。
◎全书分为五个方向:一、小说、历史、政治的错综关系;二、晚清与当代小说的世纪末特征;三、去国与怀乡主题的兴起与发展;四、女性小说与女性角色的流变;五、小说批评的向度与实践。
小说是现代中国文学最重要的一种文类。过去一个世纪以来,小说记录中国现代化历程中,种种可涕可笑的现象,而小说本身的质变,也成为中国现代化的表征之一。
小说不建构中国,小说虚构中国。而这中国如何虚构,却与中国的现实如何实践,息息相关。除了反映现实人生外,小说是我们想像、叙述国家史话或神话的重要媒介。更可注意的是,夹处各种历史、政治大叙述的细缝,小说铭刻我们不该遗忘的与原该记得的,琐屑的与尘俗的。在世纪末的众声喧哗中,我们要说:「大」说听多了,来段「小」说吧。
本书所讨论的作品,始自晚清,迄至当代。涵盖的文类则包括狎邪与政治、科幻与历史、乡土与怪诞等多种。借此,作者不仅探勘现代中国小说的复杂脉络,也强调「小说」虚构中国的必要,「小」说中国的必要。
作者简介
王德威(David Der-wei Wang)
国立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比较文学博士。曾任教于台湾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现任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及文明系Edward C. Henderson讲座教授。2004年获选为中央研究院第25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着有《从刘鹗到王祯和:中国现代写实小说散论》、《众声喧哗:三○与八○年代的中国小说》、《阅读当代小说:台湾.大陆.香港.海外》、《小说中国:晚清到当代的中文小说》、《想像中国的方法:历史.小说.叙事》、《如何现代,怎样文学?:十九、二十世纪中文小说新论》、《众声喧哗以后:点评当代中文小说》、《跨世纪风华:当代小说二十家》、《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现代中国小说十讲》、《历史与怪兽:历史,暴力,叙事》、Fictional Realism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 Mao Dun, Lao She, Shen Congwen, Fin-de-siecle Splendor: Repressed Modernities of Late Qing Fiction, 1849-1911, The Monster That Is History: History, Violence, and Fictional Writing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等。
相关着作
《历史与怪兽--历史,暴力,叙事(全新增订版)》
《茅盾,老舍,沈从文:写实主义与现代中国小说》
《华丽岛的冒险》
【新版序】
【序】小说中国 王德威
【辑一】小说.历史.政治
从头谈起--鲁迅、沈从文与砍头
小说.清党.大革命--茅盾、姜贵、安德烈.马娄与一九二七夏季风暴
荒谬的喜剧?--《骆驼祥子》的颠覆性
莲漪表妹--兼论三○到五○年代的政治小说
大有可为的台湾政治小说--东方白、张大春、林燿德、杨照、李永平
【辑二】从世纪末到世纪末
寓教于恶--三部晚清狎邪小说
贾宝玉坐潜水艇--晚清科幻小说新论
华丽的世纪末--台湾.女作家.边缘诗学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施叔青的香港世纪末寓言
世纪末的中文小说--预言四则
【辑三】去国与怀乡
贾宝玉也是留学生--晚清的留学生小说
出国.归国.去国--五四与三、四○年代的留学生小说
原乡神话的追逐者--沈从文、宋泽莱、莫言、李永平
乡愁的超越与困境--司马中原与朱西甯的乡土小说
【辑四】女声殿堂
被遗忘的缪思--五四及三、四○年代女作家钩沉录
作母亲,也要作女人
作了女人真倒楣?--丁玲的「霞村」经验
张爱玲成了祖师奶奶
【辑五】批评的新视野
想像中国的方法--海外学者看现、当代中国小说与电影
翻译台湾
新西潮下的弄潮人--《文学评论》的两个例子
现代中国小说研究在西方
我必须说,这是一次相当令人振奋的阅读体验!这本书带给我的冲击力是如此直接且强烈,让我一度难以自拔。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充满了力量感和节奏感,仿佛一场精心编排的交响乐,每一个音符都恰到好处地敲击着我的心弦。我尤其欣赏他在处理宏大叙事时,那种游刃有余的掌控力,能够将复杂的历史背景与个人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书中一些情节的转折设计得非常巧妙,常常在我以为已经猜到结局的时候,却又迎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这种反高潮的设置让我大呼过瘾。而且,作者的语言功底深厚,用词精准而富有表现力,一些描述的句子,我反复读了好几遍,都觉得妙不可言。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更广阔的世界,体验更丰富的人生。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一种淡淡的忧伤,却又孕育着希望。它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变迁,人事的无常,以及在时代的洪流中,个体所经历的挣扎与无奈。作者的文字仿佛带着一种魔力,能够轻易地触碰到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陷入沉思,回味那些已经逝去的时光,思考那些曾经爱过、失去过的人。书中那些饱含深情的人物塑造,让我感同身受,他们的痛苦与欢笑,仿佛就发生在我的身边。我喜欢作者在描绘悲伤的同时,也传递出一种坚韧的力量,一种即使身处困境,也依然努力向前的心境。这种对生命不屈精神的描绘,对我来说是一种巨大的鼓舞,让我觉得即使面对生活的挑战,也依然可以保持乐观和勇气。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位老友,默默地陪伴我度过了许多个午后。每次翻开它,都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熟悉而又充满惊喜的世界。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那种不动声色的情感流露,有时会让我仿佛置身其中,与书中人物一同感受喜怒哀乐。作者笔下的场景描写也极具画面感,无论是江南水乡的烟雨朦胧,还是北方草原的广袤无垠,都能在我脑海中勾勒出鲜活的图景。最让我触动的是,书中那些平凡人物身上闪耀的人性光辉,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生活的史诗。我常常会在读到某个情节时停下来,细细品味其中的意味,思考自己的人生,也更加理解了人性的复杂与多样。这本书给我的,不仅仅是故事,更是一种沉淀,一种对生命、对情感、对社会的深刻体悟,它让我感到温暖,也让我获得了力量。
评分我得承认,这本书一开始并没有完全抓住我的注意力,但我坚持读下去,却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惊喜。随着故事的深入,我发现自己被作者构建的那个世界深深吸引。他的叙事视角非常独特,常常从一些意想不到的角度去切入,给读者带来全新的思考。我特别喜欢他对于细节的捕捉,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描写,却往往是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性格的关键。而且,作者在故事的构思上非常大胆,敢于挑战传统,尝试新的叙事模式,这让整本书充满了新鲜感和探索性。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解开一个复杂的谜题,每一次的发现都让我充满成就感。它让我看到了文学创作的无限可能性,也拓宽了我对故事的理解。
评分坦白说,这是一本让我感到非常“接地气”的书。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煽情,却用最朴实、最真挚的文字,讲述了一个个关于普通人生活的故事。我常常在书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我身边人的身影,那种亲切感油然而生。作者对生活细节的观察非常敏锐,他能够捕捉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日常瞬间,并赋予它们深刻的意义。我喜欢他在描绘人物时,那种不动声色的真实感,没有完美的英雄,也没有绝对的坏人,只有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普通人。这本书让我明白,即使是最平凡的生活,也能绽放出最动人的光彩,也能蕴含着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也更加敬畏生命本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