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建构1945年至1949年的中国文学史,探讨自由主义文学理想--「为文学而文学」如何受到政治的影响而趋于消亡。作者透过《大公报》《文学杂志》《观察》等文学杂志,分析1945.08-1949.10中国文学的演变。1945.08.15,日本裕仁天皇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正式宣佈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文学的重心自此发生位移,作家与知识人此时对于区分光明与黑暗的诉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迫切。及至1949.07.02,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于北平开幕,会议中巩固了对文学的规范、组织对文学的操控作用,延安文艺传统至此取得正统的地位。1949.10中共建政,自由主义的文学理想,正式宣告终结。
作者简介
胡传吉
历史学学士,文学博士。现任职于中国中山大学。曾在《红楼梦学刊》等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着有《中国小说的情与罪》。学术兴趣为文艺思想研究,近年专注于考察二十世纪四十、五十年代中国知识人的选择及处境。
绪论 关于一九四五年八月至一九四九年十月间自由主义文学的叙事史
chapter 1 自由作为一种观念背景
一、无限的自由与有限的自由
二、自由的最低限度
chapter 2 自由主义文学理想的困境
一、文学形势的变动
二、文学策略的变与不变
三、组织与权力的合流
四、文学理想自身的困局
chapter 3 消极自由与文学选择
一、自由主义文学与自由主义报刊
二、消极保守的自由主义文学理想
三、消极自由与个人选择
chapter 4 自由主义文学的艺术趣味
一、文学之独立趣味的区分
二、叙事性文体的写作趣味
三、非叙事类文体的写作趣味
chapter 5 自由主义文学的艺术良心
一、内心的法官
二、苦难的意象与复杂的罪恶感
三、连带的责任关系
四、自我的去向
chapter 6 自由主义文学理想的终结
一、文学自由与文学责任的关系
二、自由主义文学前提的消失
三、消极自由的崩溃
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