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着名文学评论家程德培
如同小说是无法说出真情的一样,批评何谓也是永远说不清的。
真理比小说更奇怪,生活比小说更加超现实,而批评呢?
处于小说和理论的中间,生于创作和文学史的夹缝中。
批评是一种实践,问题是此类实践目前正陷于不屑眼神的重围之中,批评还是带有偏见的实践,谦虚者自可以小心傲慢,但偏见总是注定的。这也是为什么伽达默尔写道:「一切释义都是一边倒的。」罗兰.巴特在辩论中说,没有释义是「单纯的」。含义的语境是批评家的必需,也是其产生偏见的根源。在语境之中获得,也在语境之中失去,这大概是批评家的宿命。
本书以作家论、作品论及对谈录三部分呈现,以作者程德培其独特的观点及笔触细腻中肯地评析中国当代知名作家及其作品,其作家包括迟子建、刘恆、吕志清、方方、张旻、葛水平、须一瓜、孙甘露、鲁敏、金仁顺、戴来、杨少衡、铁凝、刘震云、王安忆、盛可以、吴玄、叶弥、陈善壎、麦家、韩少功等二十多位作家;引领读者进入作者所创造的瑰丽、梦幻、暗黑的多重世界。程德培并以对谈方式与张新颖、白亮、陈村及吴亮探讨当代文学的问题、新时期文学评论,以及80年代文学作品的变迁、差异与批评。
作者简介
程德培
1951年生于上海,广东中山人。
自1978年始从事文学评论和研究工作,发表论文及批评文字200万字。着有《小说家的世界》、《小说本体思考录》、《三十三位小说家》、《当代小说艺术论》,编选并评述《探索小说集》、《新小说在1985》《新闻小说’86》等。
曾获首届、第二届「上海文学评论奖」,第一届「上海市文学作品奖」,首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表彰奖」,第三届《作家》奖等。
作家论
一、魂系彼岸的此岸叙事——论迟子建的小说
二、地狱与天堂背后的多副面孔——对刘恆二十年前旧文本的新阅读
三、难以言说的言说——二○○九年的吕志清小说
四、方的就是方的——论方方小说的叙事锋芒
五、冒犯的悖论——关于张旻小说的文本脉络
六、当叙事遭遇诗——葛水平小说长短论
七、正视斜视审视凝视——须一瓜的叙事之镜
八、对白天来说,黑夜很可能是它的一束光照——由孙甘露引发对先锋小说的思考
九、距离与欲望的「关系学」——鲁敏小说的叙事支柱
十、甜蜜的「怀疑论者」——金仁顺的七个短篇
十一、「熟悉」与「陌生」的对峙——戴来的三个短篇及其他
十二、置身波澜不惊的诡祕心迹——评杨少衡小说的讲述策略
十三、「镜子」里外都是「镜子」——铁凝小说论
作品论
一、我们谁也管不住说话这张嘴——评刘震云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二、消费主义的流放之地——评王安忆近作《月色撩人》及其他
三、一个「乱」字竟如此了得——评盛可以小说《道德颂》
四、陌生人的镜子哲学——读吴玄长篇小说《陌生人》
五、「水边的两块石头」——读叶弥短篇小说《「崔记」火车》
六、梦幻与现实——读陈善壎短篇小说《大老板阿其》
七、记忆是一种忘记的形式——读麦家短篇小说《汉泉耶稣》
八、风度的含义——读铁凝短篇小说《风度》
九、隐喻之旅——读杨少衡短篇小说《轮盘赌》
十、「偏执」的艺术——读韩少功短篇小说《生气》
十一、《也许》的也许——读盛可以短篇小说《也许》
十二、读后ABCD——《上海文学》小说读札一至六
谈话录
一、当代文学的问题在哪里∕程德培、张新颖
二、记忆.阅读.方法∕程德培.白亮——程德培与新时期文学批评
三、八○年代:文学.岁月.人∕程德培、吴亮、陈村
四、八○年代:岁月.作品.变迁∕程德培、吴亮、陈村
五、八○年代:差异.批评.碎片∕程德培、吴亮、陈村
后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