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文学研究者廖伟棠先后访问了十八位香港举足轻重的文人作家,包括「在香港这彬彬之罕见的真性情之人」蔡炎培,「文学通灵者」小思,「发明另一个地球」的西西,「诞生于火,游艺于水」的古苍梧,「在黑夜里吹口哨」的也斯等。内容主要围绕香港文学创作、作家的自身感触和经历等,可以从中折射出香港近数十年的文学发展。
另外,在每篇访问稿后,都附有一篇被访者的作品与廖伟棠的点评,让读者进一步了解该位作家的风格特色。作者有一个「小小隐秘野心」,或是执念,就是让大家来一起反思这些作家长大六、七十年代,反思他们制造或继承的宝藏如何。
作者简介
廖伟棠
1975年生于广东,后移居香港,并曾在北京生活五年。现为自由作家、摄影师。曾获香港青年文学奖、中文文学奖,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马来西亚花踪世界华文小说奖、创世纪诗奖及香港文学双年奖。
曾出版诗集《苦天使》、《黑雨将至》、《和幽灵一起的香港漫游》等,散文集《衣锦夜行》,摄影及杂文集《波希米亚中国》(合着)、《我们从此撤离,只留下光》,摄影集《孤独的中国》、《巴黎无题剧照》等,小说集《十八条小巷的战争游戏》等。在《信报》、《南方都市报》等写文化评论专栏。
翻开《浮城述梦人:香港作家访谈录》,我立刻被一种沉浸式的体验所吸引。这不仅仅是一本采访集,更像是一张通往香港文学灵魂深处的地图。作者没有采用流水账式的记录,而是以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视角,将笔下的每一位作家都塑造成了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的声音、他们的眼神、他们对文字的热爱,都仿佛跃然纸上。我看到了作家们在创作低谷时的迷茫与坚持,看到了他们在灵感枯竭时的挣扎与突破,更看到了他们对这座城市复杂而深沉的爱。尤其令我动容的是,书中不乏对一些时代背景下,香港文学所经历的变迁和挑战的探讨,这使得阅读过程不仅仅是对个体文学成就的欣赏,更是一次对香港文化脉络的梳理和回溯。作者的提问角度刁钻而精准,直击作家内心深处,引出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创作细节和人生感悟。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香港文学的版图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这些文字背后的灵魂有了更深厚的敬意。
评分《浮城述梦人:香港作家访谈录》这本书,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与智者对话”的体验。作者以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深入到香港文学的腹地,与那些用文字构建起城市传奇的梦想家们进行了真诚的交流。我在这本书中看到的,不仅仅是作家们对于创作技巧的分享,更是他们对于人生、对于社会、对于这座城市的深邃思考。书中的每一次访谈,都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探索,作者巧妙地引导话题,让作家们敞开心扉,诉说着他们的灵感来源、创作困境、以及那些支撑他们走下去的力量。我被书中对于香港独特历史文化背景与文学创作之间关系的探讨所吸引,这让我意识到,香港文学的魅力,恰恰在于它与这座城市的呼吸是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作者的文字功底扎实,他能够将复杂的思想提炼成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表达,让读者在轻松阅读的同时,也能获得深刻的启迪。这本书,无疑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文学瑰宝。
评分这本《浮城述梦人:香港作家访谈录》一直在我书单里躺着,直到最近才有时间翻开。初读之下,就被那股浓郁的香港味道所吸引,仿佛置身于我记忆深处的那个年代。它不像许多访谈录那样,只是简单地罗列问题与答案,而是通过作者巧妙的笔触,将作家们的生活经历、创作灵感、对香港这座城市的独特情感,以及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思考,编织成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我尤其喜欢作者在记录作家们创作心路历程时,那种细致入微的观察,仿佛能感受到笔尖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以及那些闪烁着智慧与激情的火花。书中的故事,有的是我对熟悉作家久违的深入了解,有的则是关于新发现的惊喜。读着读着,我仿佛也跟着他们一同经历了创作的艰辛,分享了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访谈,我对香港这座城市的理解也更加立体和深刻,不再仅仅是那个繁华的金融中心,而是承载着无数故事、梦想与情感的“浮城”。作者的文字功底毋庸置疑,叙述流畅自然,又不失深度和温度,将访谈的枯燥变成了一场场引人入胜的文学漫谈。
评分在读《浮城述梦人:香港作家访谈录》之前,我对香港的文学印象更多停留在一些经典作品的标签上,但这本书却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它没有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以一种极其亲切和接地气的方式,呈现了香港作家的真实生活与创作状态。我惊讶于作者能够如此深入地走进这些作家的内心世界,挖掘出他们不为人知的创作秘辛,以及他们在生活中的点滴感悟。从对童年记忆的回溯,到对当下社会现象的犀利评论,再到对未来创作方向的探索,每一位作家都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思想深度。书中对于香港这座城市的变迁与文学发展的紧密联系的描写,更是让我对这座“浮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者的语言风格多变,时而细腻婉转,时而辛辣尖锐,与受访者们的性格相得益彰,使得整本书读起来既有知识性,又充满趣味性,绝不会让人感到枯燥乏味。
评分《浮城述梦人:香港作家访谈录》这本书,着实给了我一场别开生面的阅读体验。它以一种极为细腻且充满诗意的方式,捕捉了香港作家的精神肖像。我曾以为访谈录会是理性而客观的呈现,但这本书却充满了感性的温度,仿佛作者与每一位受访者都进行了深度交流,挖掘出了他们最真实的情感和最动人的故事。从那些描绘作家创作空间的细节,到他们对故乡情结的深情剖白,再到他们对未来文学走向的深刻洞见,都让我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港味”——既有大都市的繁华与疏离,又有小人物的温情与坚韧。书中对于不同代际作家思想碰撞的记录,也让我看到了香港文学传承与创新的脉络。我尤其欣赏作者的叙事技巧,他能将抽象的文学理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画面,让读者在阅读中仿佛置身于香港的某个角落,与作家们一同呼吸、一同思考。这本书绝非泛泛之交,它是一次对香港文学精魂的深度挖掘,也是对这个城市独特文化基因的细腻解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