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重力与个人词源:中国先锋诗歌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书介绍


精神重力与个人词源:中国先锋诗歌论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著者
出版者 出版社:新锐文创 订阅出版社新书快讯 新功能介绍
翻译者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2013/02/12
语言 语言:繁体中文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18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描述

  「陈超的文学批评洋溢着一种诚恳的感悟力,也充满理解、对话和价值确认的渴望。他的先锋诗歌研究,是对这个时代想像力的高度、诗歌精神的宽度所作的卓越解读。」——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授奖词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历史语境中的诗与思」,是对20世纪80年代以降,在不断变化的历史语境下,中国先锋诗歌发展中的几个彼此相关的重要理论问题的探讨。下篇「先锋诗历时性线索中的『范型』」,是对20世纪60年代至今,先锋诗歌发展史上的几位标志性、代表性诗人的研究,如:北岛、食指、海子、于坚、西川、翟永明等诗人,并试图在论述时以个案带出史的线索。本书旨在勾勒和阐释中国先锋诗歌发展的概貌,为此后对先锋诗歌做进一步的历史和美学评价,提供相对可靠的起点或某一角度的参照。

本书特色

  1. 本书学理性和时效性并举,勾勒和阐释中国先锋诗歌发展的概貌,为此后对先锋诗歌做进一步的历史和美学评价,提供相对可靠的起点或某一角度的参照。

  2. 本书对20世纪80年代以降,在不断变化的历史语境下,中国先锋诗歌发展中的几个彼此相关的重要理论问题的探讨,并对60年代至今,中国先锋诗歌发展史上的几位标志性、代表性的诗人的研究,并试图在论述时以个案带出史的线索。

  3. 本书试图从单一化的批评模式中跳出,探寻一种姑且称之为「历史-修辞学的综合批评」的方式,实践一种以话语的历史生成为重心,同步开启历史文化阐释和文体修辞阐释的新的综合批评模式。

作者简介

陈超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诗歌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诗学着作 8部,诗集 2部。2005年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鲁迅文学奖。2008年获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著者信息

精神重力与个人词源:中国先锋诗歌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图书目录

自 序

上 篇 历史语境中的诗与思
 
第一章 深入生命、灵魂和历史生存的想像力之光──先锋诗歌20年,一份个人的回顾与展望

第二章 先锋诗的困境和可能前景
一、深入当代
二、可能的诗歌写作
三、另一种火焰或升阶书
四、大众传媒话语膨胀时代的诗歌写作

第三章 精神向度:五组「两难」境遇的整合
一、个体主体性对整体生存的包容
二、「不纯」中生命的「纯粹」
三、让语言本体与功能同时「到场」
四、虚无与充实的现代转换
五、「飘泊与定居」互为表里

第四章 贫乏中的自我再剥夺──先锋「流行诗」的反文化、反道德问题

第五章 「正典」与创造生成的「理解」──现代诗人与传统的能动关系

第六章 文学的「求真意志」──对现代性写作的价值基点的思考

下 篇 先锋诗历时性线索中的「范型」

第七章 「X小组」和「太阳纵队」:三位前驱诗人──郭世英、张鹤慈、张郎郎诗歌论
一、郭世英:向生存向艺术掷出的「X」
二、张鹤慈:「挣断了蛛网般的血管……」
三、张郎郎:「太阳纵队」的大顽童骑士

第八章 冰雪之路上巨大的独轮车──食指诗歌论

第九章 让诗与真互赠沉重的尊严──北岛诗歌论

第十章 大地哀歌和精神重力──海子诗歌论

第十一章 让蒙面人说话──西川诗歌论

第十二章 「反诗」与「返诗」──于坚诗歌论

第十三章 女性意识及个人的心灵词源──翟永明诗歌论

第十四章 精神肖像和潜对话──十位新生代诗人简论
欧阳江河
骆一禾
韩 东
柏 桦
臧 棣
吕德安
周伦佑
伊 蕾
郑单衣
大 解

代 跋 我眼中的今日中国诗歌──在2011 年亚洲诗歌节上的主题演讲
一、外部环境
二、写者姿态的变化
三、警觉「泛诗歌」对诗性的稀释、消解
四、不是「美」,而是「活力」
五、个人化历史想像力
六、用具体超越具体
七、探寻本土经验的「装载单」

图书序言

20 世纪80 年代中期,我国先锋诗出现了从意识背景到语言态度的重大转换,直到今天我们似乎还可以看到它带来的持久影响。如何描述这一转换的性质,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其中最通常的方式是按照历时的诗歌史线索,对朦胧诗之后出现,但在创造力型态上彼此间差异性很大的先锋诗潮(它们被习惯性称为「新生代」、「第三代」、「后朦胧诗」),分别做出「事实指认」。目下大部分相关的理论批评着述,依循的就是这样历时呈现分别予以「事实指认」的方式。这种方式有其学理上的审慎或有效性,材料上的丰富和准确,但也有其不得已而为之的一面。

作为诗歌批评和创作的双重从业者,我真正进入先锋诗歌范畴,恰好也是20年。就理论批评而言,本人以往对先锋诗潮流向的研究,基本也未曾逾出历时性的分别予以「事实指认」的方式。但是,作为一个诗人,我还是希望能找到一条连贯的、与诗的意味与形式均密切相关的论述线索。批评家与诗人的双重身份,既可以彼此激发,也可能相互掣肘,其间种种情态冷暖自知。但这种双重身份明显的好处是,它让我始终保持了对先锋诗歌本体与功能的平衡关注,而不是偏执于一端。

基于这种「平衡」意识,近年来我思考的线索就是先锋诗歌的「想像」模式在自身的历史演进中所採取的不同的转换方式。它们为什么会转换?是怎样转换的?其合理性和缺失在哪里?诗歌的「想像力」,就是诗人改造经验记忆表像而创造新形象的能力。对诗人想像方式的发生和发展的探询,会拖出更为深广的关联域,它事关诗人对语言、个体生命、灵魂、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表达。围绕这一点进行的历时性考察,或许有助于我们在对20年来先锋诗歌的回顾和展望时,不至于「事实指认」有余,而价值判断不够足。

我认为,20 年来先锋诗歌的想像力向度是沿着「深入生命、灵魂和历史生存」这条历时线索展开的。其最具开拓性的价值也在这里。当然,这里所谓的「价值」,是根据我个人的审美趣味、生存立场做出的。因此,本章副标题中出现的「个人」,绝非是妄自尊大或自矜,只不过是昭示出一个个人的视点,并期待同行的驳难、补充与修正。



对于保持着冷静的人们来说,上世纪80 年代初期发展到成熟的涌流阶段的「朦胧诗」──其文脉滥觞可上溯到60-70 年代后期的「X 小组」、「太阳纵队」、「白洋淀诗群」、「《今天》诗群」──只是泛指意义上的先锋诗歌,而不是准确意义上的先锋派诗歌,在他们那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曾被中断了的五四运动以来,启蒙主义、民主主义、浪漫主义诗歌的变格形式。在朦胧诗人的代表性作品中,其想像力向度与五四精神有诸多的同构之处。因此,朦胧诗的想像力主体,是一个由人道主义宣谕者,红色阵营中的「右倾」,话语系谱上的浪漫主义、意象派和象征派等等,混编而成的多重矛盾主体。在他们的「隐喻─象征,社会批判」想像模式内部,有着明显的价值龃龉现象。但也正是由于这种龃龉所带来的张力,使朦胧诗得以吸附不同历史判断及生存和文化立场的读者,不同的诠释向度。所以,在80 年代初期,虽然朦胧诗受到那些思想僵化的批评家的勐烈抨击,但这反而扩大了它的影响力,使其站稳了脚跟。其原因就是由于它在社会组织、政体制度、文化生活方面,与中国精英知识界「想像中国」的整体话语──「人道主义」、「走向现代化」──是一致的。

图书试读

None

精神重力与个人词源:中国先锋诗歌论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精神重力与个人词源:中国先锋诗歌论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精神重力与个人词源:中国先锋诗歌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精神重力与个人词源:中国先锋诗歌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