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的论述文章主要分为二部分:辑一为「现代文学素养篇」,主要从理论层面探讨现代华文文学的范畴、特色,以及各地的华文文学之特别课题等;辑二为「现代文学教学篇」,主要介绍现代华文文学在华文教学上的意义、现代文学的课程框架和理论,以及展示行之有效的现代文学教学方法和途径,例如现代文学教学中的电影应用、戏剧应用等。本书的作者多是教学经验丰富的华文教育学者和文学研究者,对现代文学华以及现代文学教学有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能够根据实际课堂的情况与限制,提出因时制宜的文学教学策略,故收录的文章极具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陈志锐
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副院长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学士、英国莱斯特大学商业管理硕士、新加坡国大英国文学硕士及剑桥大学汉学博士。现为南洋理工大学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华语文教学、现当代文学、文学教学法等。曾获新加坡杰出青年奖、国家青年艺术家奖、模范华文教师奖、新加坡国家金笔奖、全国青年短篇小说、散文征文奖、台湾师大人文学术奖、赵廷箴奖学金等。其撰写并主编的华文创作、中英文学术论着共二十种。
序/新加坡华文作为第二语言环境中的文学教学……1
辑一 现代文学素养篇
从三篇新加坡华文文学作品窥见新华文双文化原乡的构建 陈志锐……1
形式与语言的革命──论余华的先锋小说 钟(音匀)宜……25
《故事新编》:语言的游戏 李敏……67
新马潮人作品中之地方特色与历史关怀──兼论其教学 张慧梅……87
辑二 现代文学教学篇
从「意象、语言与韵律」论现代诗鑑赏教学──以余光中〈听蝉〉为例 潘丽珠…115
应用二语习得「狭窄阅读」策略的口语互动和书面互动之教与学研究──从钟肇政小说《鲁冰花》和改编自其小说的新旧电影为例 刘渼……137
用戏剧浇灌学生的文学花苞──以新诗为例的提议……周小玉……183
文学教学里文本教学的ISET提问策略──以散文为例 邱佳琪……213
比较文学视域与新加坡华文文学教学 南治国……241
作者简介……269
主编简介……273
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友,娓娓道来那些我曾以为遥不可及的现代文学大师们。初读之下,我并没有立即感受到所谓的“教学”意图,反而沉浸在文字的海洋中,那些我熟悉的,或仅仅是耳闻过的作品,在作者的笔下有了全新的生命。我仿佛看到了海明威在西班牙的斗牛场边,感受着鲜血与荣耀的碰撞;又仿佛听到了卡夫卡在荒诞的办公室里,敲击着绝望的键盘。作者对作品的解读,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深入到字里行间,挖掘那些隐藏在表面之下的人性挣扎与时代印记。我尤其欣赏他对象征手法的解析,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意象,在他的引导下变得清晰可见,如同拨开云雾,露出了作者的匠心独运。读到某个片段时,我甚至会停下来,回想起自己初读某本现代经典时的感受,然后对照着作者的分析,恍然大悟,原来那时的我,已经隐隐触碰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只是未能全然理解。这本书让我对现代文学的理解,不再局限于故事本身,而是扩展到了其背后的思想、哲学,乃至作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它不是枯燥的学术理论,而是一场充满魅力的文学探索之旅,每一次翻阅,都能在我的心田激起新的涟漪。
评分初次拿到这本书,我对“教学”这个词抱有一丝期待,希望它能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文学分析方法,指导我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解读那些充满挑战的现代作品。然而,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的“教学”方式更为内化和启发。它不像一本教科书那样,给出明确的公式或步骤,而是通过对作品的精妙解读,以及作者自身独特的思考路径,来潜移默化地影响我的文学观。我特别欣赏作者对“文本”的处理方式,他不会孤立地看待某一部作品,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文学史和社会语境中进行考察。这种“大历史观”的视角,让我看到了现代文学是如何一步步演变至今,又是如何承载了那个时代独特的精神风貌。我甚至在阅读时,会忍不住去查阅作者提到的其他作品,试图从更全面的角度去理解他所阐述的观点。有几次,我因为书中提到的一个模糊的意象,而去深入研究相关论文,最终获得的理解,是作者没有直接说明,但却巧妙地引导我触及到的。这种“引导式”的学习,虽然需要读者付出更多的思考,但带来的收获却是更加深刻和持久的。它让我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到文学的探索过程中,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者”。
评分这本《现代文学及其教学》带给我的,是一种全新的视角,它让我想起了大学里那位最受学生欢迎的文学教授,总能把最抽象的理论讲得生动有趣,而且总能引发大家热烈的讨论。我以为这会是一本偏重理论分析的书,结果它更像是作者在文学的世界里的一次“即兴表演”,充满了意想不到的转折和深刻的洞见。我惊喜地发现,作者并没有急于将他的观点强加于读者,而是以一种邀请的方式,引导我去思考,去质疑,去发现。比如,他对某个知名现代主义作家作品的解读,就打破了我固有的印象,让我看到了作者身上截然不同的一面,甚至可以说是他内心深处更加柔软和挣扎的一面。这种“反转”的魅力,让我欲罢不能。而且,作者在叙述中穿插了大量的个人体验和感悟,让整本书充满了温度,仿佛我不是在阅读一本理论书籍,而是在与一位充满智慧的朋友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他提出的那些问题,至今还在我脑海中回荡,让我不由自主地开始审视自己对文学的理解,以及我自身的人生经历。这本书不仅仅是对现代文学的梳理,更是一次对读者内心世界的探索,它迫使我去面对那些可能被我忽略的,或者刻意回避的真相。
评分我通常会对带有“教学”字样的书籍抱有一些保留态度,担心它们过于刻板和模式化,缺乏真正的思想深度。然而,《现代文学及其教学》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看法。这本书的“教学”体现在一种“浸润式”的体验,作者似乎是将他的文学宝藏,一点一点地,小心翼翼地呈现在我面前,让我慢慢去品味,去吸收。我并没有感觉到被“教导”,而是感觉自己像一位初学者,在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的带领下,漫步在现代文学的迷人花园中。作者对作品的选材非常独到,那些我曾经认为“难以理解”的作品,在他的解读下,变得鲜活而富有意义。他并没有回避作品的复杂性,而是勇敢地去面对,并试图为我们揭示其背后隐藏的逻辑和美学价值。我最欣赏的,是他能够将宏观的文学理论,与微观的作品分析巧妙地结合起来,让读者既能把握住整体的文学脉络,又能深入到具体的文本细节中去。每次读完一个章节,我都会感觉自己的文学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对现代文学的理解也更加立体和深刻。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现代文学内心深处的大门,让我看到了那些我曾经错过的风景。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意想不到的“轻盈感”,尽管内容相当深刻,但作者的文字却异常流畅,仿佛是在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以为会读到很多晦涩难懂的学术术语,但实际上,作者的语言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他描述某个作品时,就像在描绘一幅画,或者谱写一曲乐章,让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情绪和氛围。我尤其喜欢他用类比的方式来解释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他对某个意识流作品的描述,就用了一个非常贴切的比喻,让我瞬间就理解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这种“化繁为简”的能力,实在令人佩服。而且,作者在文中偶尔流露出的幽默感,也为整本书增添了不少色彩,让我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也能会心一笑。他并没有将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传道者”位置,而是以一种平等和尊重的姿态,与读者一起分享他对文学的理解和热爱。这种亲切感,让我感觉自己并非独自一人在探索,而是在与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并肩前行。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现代文学,它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高冷”艺术,而是充满生命力和人情味的存在,触手可及,也触动人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