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巴尼亞人有個仇殺的古老傳統叫「卡努恩」:如果一名男子犯下凶殺,受害者傢族就能殺掉他的任一名男性親戚作為報復。阿爾巴尼亞人在道德上是錯的嗎?他們的價值觀不如我們的嗎?美國仍有二十一州準許學校體罰,幾十萬兒童每年濛受這種暴力,而支持論點是:造物主告訴我們孩子不打不成器。道德是否有絕對的答案?科學將如何迴答這個問題?作者試圖論證,價值觀(關於意義、道德、生命的更大目的)的問題其實就是關於有意識動物的幸福的問題。
價值觀可以轉譯成科學上可理解的事實:關於正麵與負麵的社會情感、報復式衝動、法律及社會製度對人際關係的影響、快樂與痛苦的神經生理學。其中最重要的事實注定超越文化,就如同生理與精神健康方麵的事實:癌癥在新幾內亞高地還是癌癥;霍亂還是霍亂;精神分裂還是精神分裂。由此可知,悲憫仍是悲憫,幸福仍是幸福。一旦有人承認壞生活與好生活的差彆跟人腦的運作、人類的行為及世界的狀態有關,那麼他就承認道德問題的答案有對有錯。
「道德風景」是一個假設的空間,存在真實後果與潛在後果,高峰對應於潛在幸福的頂點,幽榖則對應於最深的苦難。我們隨時都在道德風景中攀爬、匍匐、跛躓、顛僕。我們將落入道德風景的哪一部分?科學中或許有人類幸福的綫索。如果價值觀可以衡量,那麼要攀越高峰,抑或跌落深榖,就掌握在我們手中。這本書從腦神經學、道德哲學的角度,大膽試論這個可能性。未來,科學不應隻描述人們以「道德」之名從事的行為;科學應當告訴我們該如何盡可能過最好的生活。
作者簡介
山姆.哈裏斯 Sam Harris
神經科學傢,著有《紐約時報》暢銷書《信仰的終結》(The End of Faith,【美國】筆會非小說類得奬著作)和《緻一基督教國度書》(Letter to a Christian Nation)。文章曾刊於《新聞周刊》、《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泰晤士報》(倫敦)、《波士頓環球報》、《大西洋月刊》、《神經學年鑑》、《外交政策》及其他許多刊物。擁有史丹佛大學的哲學學位和洛杉磯加州大學的神經科學博士學位。為理智工程(Project Reason)的共同創始人與董事長。個人網站:www.samharris.org。
譯者簡介
於嘉雲
筆耕業者,國立颱灣大學考古人類學係畢業,美國加州大學聖塔巴巴拉分校人類學係博士課程修瞭。曾譯書多種,含《當代文化人類學》(與張恭啓、陳其南閤譯)、《南海舡人》、《共同體的基礎理論》、《我類》、《文化與道德》、《傢元》…等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