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巴尼亚人有个仇杀的古老传统叫「卡努恩」:如果一名男子犯下凶杀,受害者家族就能杀掉他的任一名男性亲戚作为报复。阿尔巴尼亚人在道德上是错的吗?他们的价值观不如我们的吗?美国仍有二十一州准许学校体罚,几十万儿童每年蒙受这种暴力,而支持论点是:造物主告诉我们孩子不打不成器。道德是否有绝对的答案?科学将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作者试图论证,价值观(关于意义、道德、生命的更大目的)的问题其实就是关于有意识动物的幸福的问题。
价值观可以转译成科学上可理解的事实:关于正面与负面的社会情感、报复式冲动、法律及社会制度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快乐与痛苦的神经生理学。其中最重要的事实注定超越文化,就如同生理与精神健康方面的事实:癌症在新几内亚高地还是癌症;霍乱还是霍乱;精神分裂还是精神分裂。由此可知,悲悯仍是悲悯,幸福仍是幸福。一旦有人承认坏生活与好生活的差别跟人脑的运作、人类的行为及世界的状态有关,那么他就承认道德问题的答案有对有错。
「道德风景」是一个假设的空间,存在真实后果与潜在后果,高峰对应于潜在幸福的顶点,幽谷则对应于最深的苦难。我们随时都在道德风景中攀爬、匍匐、跛踬、颠仆。我们将落入道德风景的哪一部分?科学中或许有人类幸福的线索。如果价值观可以衡量,那么要攀越高峰,抑或跌落深谷,就掌握在我们手中。这本书从脑神经学、道德哲学的角度,大胆试论这个可能性。未来,科学不应只描述人们以「道德」之名从事的行为;科学应当告诉我们该如何尽可能过最好的生活。
作者简介
山姆.哈里斯 Sam Harris
神经科学家,着有《纽约时报》畅销书《信仰的终结》(The End of Faith,【美国】笔会非小说类得奖着作)和《致一基督教国度书》(Letter to a Christian Nation)。文章曾刊于《新闻周刊》、《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泰晤士报》(伦敦)、《波士顿环球报》、《大西洋月刊》、《神经学年鑑》、《外交政策》及其他许多刊物。拥有史丹佛大学的哲学学位和洛杉矶加州大学的神经科学博士学位。为理智工程(Project Reason)的共同创始人与董事长。个人网站:www.samharris.org。
译者简介
于嘉云
笔耕业者,国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毕业,美国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分校人类学系博士课程修了。曾译书多种,含《当代文化人类学》(与张恭启、陈其南合译)、《南海舡人》、《共同体的基础理论》、《我类》、《文化与道德》、《家元》…等等。
这本书名本身就非常有画面感,像是一幅描绘人生百态的宏伟画卷。“道德风景”,这个词组就让人联想到我们内心的各种选择和价值判断,而“幸福峰峦与苦难幽谷”则生动地勾勒出了人生旅途中的起伏跌宕。我一直相信,理解和接纳生活中的苦难,同样是通往幸福的重要一环,这本书似乎提供了这样的视角。最让我好奇的是,它将“科学”引入了对幸福的探索。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关于幸福的“心灵鸡汤”包围,但真正有科学依据的、能够提供切实指导的,却并不多见。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基于严谨研究的洞见,比如,大脑在经历快乐时的化学变化,或者是什么样的社会联系最有利于提升长期的幸福感,甚至是如何通过认知调整来应对负面情绪。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也十分有艺术感,那种淡淡的忧郁和希望并存的色彩搭配,以及简洁而富有深意的字体,都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一定不落俗套,能够带来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让我对“幸福”这个古老而永恒的命题,有了更深刻的科学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一种非常具象的体验,就像是在广阔无垠的“道德风景”中,我们既要攀登那象征着成功与喜悦的“幸福峰峦”,也要小心翼翼地穿越那充满未知与挑战的“苦难幽谷”。这种比喻非常贴切,因为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充满起伏的过程,没有谁能永远处于巅峰,也没有谁能永远避开低谷。更吸引我的是,它提出要“用科学找寻人类幸福的线索”,这让我觉得这本书有别于许多泛泛而谈的幸福指南。我一直对科学抱着极大的敬畏之心,认为它能够提供更客观、更可靠的解释。我很好奇,这本书会如何将复杂的科学理论,例如心理学、神经科学、甚至进化生物学,巧妙地融入到对幸福的探讨中,而不是写成一本枯燥的学术论文。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生活,从而更有效地去追求真正的幸福。这本书的设计也相当用心,封面色彩的搭配既有力量又不失柔和,字体清晰易读,给人一种专业且温暖的感觉,让人觉得这是一本值得深入阅读的佳作。
评分“道德风景:穿越幸福峰峦与苦难幽谷”,这个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它描绘了一个宏大的精神世界,让我们去理解和感受人生中那些光明与黑暗、喜悦与悲伤的交织。我一直觉得,道德是我们与世界互动的一种基本准则,而我们的行为和选择,又构成了我们内心的“风景”。这本书似乎想告诉我们,不论我们身处怎样的“风景”之中,都有可能找到通往幸福的路径。我尤其期待“用科学找寻人类幸福的线索”这个部分。在过去,我们或许更多地依赖哲学、宗教或者个人经验来理解幸福,但现在,科学的力量日益显现,它能够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揭示幸福的运作机制。我很好奇,这本书会如何解释人类为何会感到快乐,是什么样的生理和心理机制在驱动着我们的幸福感,又有哪些可操作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提升幸福指数。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也让我印象深刻,封面设计简洁大气,内页的印刷质量上乘,阅读体验非常舒适,让人感觉是一本能够陪伴自己度过一段美好阅读时光的书。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就带着一股浓浓的诗意和画面感,“道德风景”,光是听着就让人联想到一幅幅精心勾勒的山水画,有巍峨的高峰,也有幽深的峡谷,象征着我们人生中必然会经历的辉煌与低谷。而“穿越幸福峰峦与苦难幽谷”更是直击人心,谁的人生没有起起落落?这本书似乎承诺要带我们走一趟心路历程,用一种别样的视角去审视那些构成我们生命底色的情绪与经历。我尤其好奇的是“用科学找寻人类幸福的线索”这部分,毕竟在许多人的观念里,幸福更多是来自心灵的感悟、人际的关怀,或是某种难以言喻的缘分。但如果科学真的能提供一把钥匙,打开幸福之门,那该是多么令人振奋的事情!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会从哪些科学领域汲取灵感?是神经科学对大脑愉悦机制的解析?是心理学对动机和满足感的探讨?还是社会学对集体幸福感的研究?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也相当吸引人,配色柔和,字体优雅,整体散发着一种宁静而引人深思的气质,让我在书店里驻足良久,仿佛已经踏上了这场寻觅幸福的旅程,心中充满了期待。
评分读到这本书名,脑海中瞬间浮现出许多画面,感觉它不只是一本关于“幸福”的书,更像是一趟深入人类情感世界的探索。我一直觉得,幸福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它藏匿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时是克服困难后的成就感,有时是与亲人朋友共度的温馨时光,有时甚至是品尝一杯热咖啡的简单满足。这本书名中的“道德风景”更是点出了一个我常思考的维度,道德感与幸福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联?做好事真的能带来内心的平静与快乐吗?抑或是,我们对“道德”的理解,本身就受到我们当时所处“风景”的影响?这本书的副标题,“用科学找寻人类幸福的线索”,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对科学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当科学的严谨遇上人类最普遍的追求——幸福,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是基因的先天设定,是脑内神经递质的化学反应,还是社会环境的互动影响?我很好奇作者会如何将这些科学原理,转化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理解和应用的“线索”。这本书的厚度适中,拿在手里感觉很扎实,纸质也相当不错,翻阅起来有种愉悦的触感,让人忍不住想立刻坐下来,沉浸其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