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可以选择不信仰宗教,
却没有人不需要面对生命的终极课题。
狄波顿写下第一本「宗教使用说明书」,
为世人抢救出宗教中美好、动人与充满智慧的元素。
★英国週日泰晤士报、亚马逊书店畅销书!欧美及亚洲各国媒体、读者佳评如潮!媒体大亨梅铎极力推荐!
★艾伦.狄波顿最新作品,深具争议性与实用性,探讨我们如何能够获益于宗教的智慧与力量——却不必「相信」宗教的任何内容。
读文学作品,你可以只钻研自己喜爱的少数作家;
接触宗教,当然也可以只取用对你有用的部分。
狄波顿甘冒争议,对世人提出大胆的建言:
无宗教信仰者不须自绝于宗教的一切,
何不从中取用明智、趣味及抚慰人心的元素,
为我们平抚生活中若干最顽强也最缺乏关注的苦楚?
长久以来,非信徒总是必须面对严苛的选择,要不是强逼自己相信许多古怪的教条,就只能放弃各种美妙又抚慰人心的仪式与观念。现在,狄波顿向我们另一种可能:何不把宗教视为一种实用之物,看我们可以如何欣赏宗教中有价值的美好事物,并借此获得最大的益处。
宗教善于发展组织、凝聚社群、抚慰人心;宗教有优美的音乐、艺术、建筑和仪式。身为非信徒的狄波顿主张,我们可以向宗教学习各种洞见,包括:
.建立社群意识
.维系人际关系
.减轻嫉妒与不如人的感受
.逃离一天二十四小时的媒体世界
.出外旅游
.从艺术当中获得更多
.打造更能满足人类情感需求的新式企业
本书有别于一般的宗教信仰论战,在价值多元、信仰薄弱的年代,强调人可以不被宗教的教义与成规所束缚,只要积极汲取其中有用的洞见和慰借力量,将可为心灵找到出路与自由。
作者简介
艾伦.狄波顿 Alain de Botton
英国最具特色的才子作家、哲学家、制作人。
1969年生于瑞士苏黎世,在瑞士和英国两地受教育。通晓法文、德文、拉丁文及英文。现居伦敦。
18岁入剑桥大学历史系。23岁发表处女作小说《我谈的那场恋爱》大放异彩,畅销200万册;25岁入围法国费米娜奖;27岁完成惊世之作《拥抱似水年华》;31岁出版《哲学的慰借》,以古老的欧洲智慧为现代人疗伤;33岁带着满腹诗书踏上大千世界的旅程,开讲《旅行的艺术》;37岁用哲学、美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让《幸福建筑》颠覆我们对建筑的既定看法,并提出「生活建筑」(Living Architecture)计画,邀请世界知名建筑师参与设计,为大众带来现代建筑的独特体验。2009年以其成果获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任命为荣誉院士。2011年获选为英国皇家文学学会院士。
狄波顿在作品中探讨现代生活的各种面向,并多次参与BBC等媒体的纪录片拍摄,以极富风格的精采创作,向大众指出哲学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近年更参与创办了「人生学校」(www.theschooloflife.com),实践他理想中的大学:以文化的功能协助一般人得到生活的方向感与人生智慧。
狄波顿才气横溢,文章智趣兼备,不仅风靡英伦,全球各国更争相出版他的作品,目前已有二十多国语言的译本。书评人康纳立(Cressida Connolly)赞叹狄波顿是「英国文坛的奇葩」,葛雷兹布鲁克(Philip Glazebrook)则认为:「这种奇才作家,恐怕连扫帚的传记都写得出来,而且这柄扫帚在他笔下绝对是活灵活现的。」知名旅行作家莫里斯(Jan Morris)更说:「我真怀疑狄波顿这辈子有没有写过一句乏味的句子。」
个人网页:www.alaindebotton.com
狄波顿作品:《哲学的慰借》《我谈的那场恋爱》《爱上浪漫》《吻了再说》《拥抱似水年华》《旅行的艺术》《我爱身分地位》《幸福建筑》《机场里的小旅行》《工作!工作!》《宗教的慰借》。
译者简介
陈信宏
台湾大学外国语文学系毕业。曾获全国大专翻译比赛文史组首奖、梁实秋文学奖及文建会文学翻译奖等奖项,目前为专职译者。译有《幸福建筑》《我爱身分地位》《哲学的慰借》《好思辩的印度人》《机场里的小旅行》《工作!工作!》《宗教的慰借》(先觉出版)、《幸福的历史》《101个两难的哲学问题》(究竟出版)、《最后的演讲》(方智出版)等书。
各界佳评
一 毋需教条的智慧
二 社群意识
三 仁慈
四 教育
五 温柔抚慰
六 悲观
七 观点
八 艺术
九 建筑
十 体制
推荐序 廿一世纪,宗教哲学可以更自由自在 蔡诗萍
推荐序 宗教有大用 南方朔
推荐序 到教堂上一门人生课 褚士莹
推荐序 在生命解答的追寻中,思考宗教 谢哲青
推荐序 回归信仰的根本 索非亚
译者后记 陈信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