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与《纯粹理性批判》

康德与《纯粹理性批判》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Sebastian Gardner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亚马逊书店★★★★推荐
这个世纪诠释康德思想的最佳读物

  康德身处启蒙时代的尾端,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被认为是对于现代欧洲思想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他的思想结合了欧陆的理性主义与英国的经验主义,认为将经验转换成知识的范畴,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如此想法一直是欧洲十九到二十世纪的思想主流之一。

  本书为康德的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的导读手册,原书并不容易读,其艰深的用字与概念往往使读者却步。本书作为一本《纯粹理性批判》的当代导读,其特色是围绕着「先验观念论」这个核心,依照康德该书的顺序来阐明其中的种种论证。由于本书的陈述深入浅出,相信读者可借本书一窥康德哲学之堂奥。

作者简介:

萨巴斯丁.加纳Sebastian Gardner

  英国伦敦学院大学哲学系教授,剑桥大学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德国哲学、现象学与美学,近年也关注于萨德的研究。着作包括Sartre's Being and Nothingness、Art and Morality与Irrationality and the Philosophy of Psychoanalysis。

译者简介:

刘育兆

  现就读于政治大学哲学所博士班。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中文版序

第一章 形上学的问题
历史背景:启蒙运动及其问题
康德的生平
康德前批判时期的犹豫不决:无法放弃的形上学之梦
形上学是可能的吗?(〈序言〉)
《批判》的架构

第二章 对象的可能性
批判的难题:康德写给赫兹的信
对康德哲学的诠释:分析式的和观念论式的
关于实在的问题
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

第三章 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导论〉)
康德对形上学问题的逻辑表述
综合先天性:几个反驳与其回应

第四章 对象的感性条件(〈感性论〉)
康德对认知的分析
经验的感性形式:空间和时间
空间和时间作为先天直观:康德的几个论证
在〈分析论〉中的空间和时间

第五章 先验观念论
先验观念论的学说
先验观念论的特性
康德的存有论否定
〈感性论〉中对先验观念论的论证
传德兰堡的选项
〈背反〉中对先验观念论的论证

第六章 对象的概念性条件(〈分析论〉)
〈分析论〉的论证:关于方法的种种问题
思想与对象的关系:概念形式的先天性(〈先验逻辑的理念〉)
思维的种种要素:范畴(〈发现所有知性的纯粹概念的线索〉)
概念形式的先决条件和来源:主—客关系(〈先验推证〉)
人类经验的特定概念形式:因果上互动的实体
先验论证、先验观念论与康德对怀疑论的回应
测量与模态(〈直观的公理〉、〈知觉的预期〉、〈经验性思维一般的设准〉)
超验对象:本体的概念(〈所有一般对象区分为现象和本体的根据〉)
康德对莱布尼兹方法的批评(〈歧义〉)

第七章 不可知的对象(〈辩证论〉)
超越真理之国度
先验幻象:理性关于无条件者的理念
理性是规制性的(〈辩证论〉的〈附录〉)
超验形上学的几个辩证式推论(〈误推〉、〈背反〉、〈纯粹理性的理想〉)
〈辩证论〉中的先验观念论I:对理论理性矛盾的解消(〈背反〉、〈自律〉)
〈辩证论〉中的先验观念论Ⅱ:权宜的智性世界(〈背反〉、〈自律〉、〈纯粹理性的理念〉)
康德的解构性成就

第八章 先验观念论的意义
康德的经验实在论:显象的本性
物自身的存在
物自身与显象
不自我的先验观念性
进入,且待在康德的哲学体系之内

第九章 完整的批判体系(〈纯粹理性的法规〉)
「我应该做什么?」道德法则
「我可以希望什么?」从道德到向上帝
理性的统一性与种种目的

第十章 对《批判》的接纳及其影响
对《批判》的随即採纳
绝对观念论: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
叔本华
康德和二十世纪的哲学

参考书目

图书序言

第一章 形上学的问题
  康德在《批判》的序言中说,尽管形上学有「一切科学的女王」(A viii)之称,在形上学里,理性却「不断陷入僵局」(Bxiv)。一而再、再而三,「我们不得不走上回头路」(Bxiv)。由于形上学中意见分歧的程度和性质,使它成为一个「战场」,一个「所有参战者连一寸领土都得不到」的「模拟战」战场。结果在形上学的领域中,我们就在独断论、怀疑论和漠不关心之间摇摆不定。形上学所特有的不稳定性与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确定性间有着天壤之别,这使得我们别无选择,而只能断定形上学「至今仍只在任意摸索当中」(Bxv)。

  在这个背景之下,康德宣告了他在哲学上着名的哥白尼式革命:「人们向来以为,我们的一切知识必须符合对象」,但由于这个假定显然无法产生任何形上学的知识,我们「因此必须尝试,如果假定对象必须符合我们知识的话,形上学的任务是否不会更有进展……于是,我们应该要完全依照哥白尼原本假说的方向来进行」,这个假说就是太阳中心说(Bxvi)。

  本章将追溯康德的思路历程,借由这条历程,康德形成了他认为形上学构成了一个问题,以及形上学的问题究竟是什么的观点。下一章则将概述在康德看来提供唯一可能矫正之道的哥白尼式革命。

历史背景:启蒙运动及其问题
  在对观的(synoptic)哲学史中,康德哲学最受到重视的特点是,它与理性论和经验论─尤其是与莱布尼兹(G. W. Leibniz, 1646-1716)和休谟(David Hume, 1711-76)两大哲学传统的综合关系。我们可以说,康德以让这两大哲学传统各自的缺失暴露出来的方式来面对到它们,接着康德再显示出他自己「批判的」或「先验的」哲学如何能够提供一个更好的替代方案。由于康德经常描述他自己正是那么做的,这是一种对康德哲学富有成效的看待方式。然而,广泛看来,克服理性论和经验论的对立只是康德哲学中一个附带的主题罢了:康德主要所要回应的是那些与十八世纪占有主要地位的启蒙运动计画密切相关的种种深刻问题。

  就如同观念史中所有漫长的时期一样,唯有当个别思想家的精辟学说变得有点失焦时,我们才能看出启蒙运动或理性时代的统一性:这个时代的确完全是不同质的,与其说当时的思想家都认同某一套信念,不如说他们採取了共通的进路。在那样的描述之下,或许我们可以说,启蒙运动是从十六与十七世纪科学革命的成就中获得主要灵感的,它关注于捍卫那些现在西方思想视为是理所当然的东西:每个人都拥有自己决定理论或实践的实质事务的权利,而不用诉诸既定的权威或传统。当时的启蒙思想家认为,人性之内存在着相同的理性,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借由适当的教育方式使理性重见天日。启蒙思想家试图提倡那种能尊重个人自主性,并促进知识、幸福和品德增长的公民制度与政治制度。在智识方面获得解放之后,政治方面的解放自然就会跟进。就如同康德在一篇试图定义启蒙概念的论文中所说,启蒙是「人从其自我招致的未成年状态中解放出来」;它的格言是「Sapere aude!」(「大胆使用你自己的理性!」)。这个观点所指示的方案就是要发展休谟所谓的「人的科学」,并且将所有已获得的知识和既有的习惯提交到理性的监督之下。如康德所言:

在特殊的程度上来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批判的时代,一切事物都必须受到批判。宗教凭借其神圣性,而立法则倚仗其权威试图使自身免于受到批判。但这么一来,它们就唤起正当的怀疑,而无法要求理性给予真诚的尊重,理性只尊重那些能经得起自由且公开检验的事物。
(Axi[n])


启蒙思想家另一个无可仿效的典型乐观信念是,人类自我启迪的过程已是根深柢固的:自然科学的进步,尤其是牛顿(Isaac Newton, 1642-1727)令人惊叹的成就,宗教信仰逐渐自由而教会权威则日趋式微,加上受到中产阶级兴起影响的社会和政治转变,在在都宣告了中世纪的暴政和非理性的遗产即将终结─这一切似乎都表明了历史可以说开始渐入佳境,而不能不继续走在进步的轨道上。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