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爱的焦虑、意志与原魔……
然而此刻,另一段旅途在我脑中启程,
当躯体劳动已尽,心思却开始运转;
只因我思虑──远离我此刻逗留之所──
意欲一次热忱的朝圣,向你奔去,
而教我垂困的眼帘依旧睁亮……
爱与意志──生命穿行的两条门路
爱是人类一个永恆的主题,也是最深刻的人生体验之一,而意志与人类的生存感密切关联。人心失衡、迷茫,即在无法了解爱与意志的真谛、爱与意志的源头、爱与意志交错的关系。
存在主义心理分析大师罗洛.梅(Rollo May),在这本书中,以存在主义为基础,从心理治疗的观点出发,探讨爱与意志的心理学意义,连结起生命穿行的两条门路,探入人心更深的意识里。对人类存在的焦虑、爱、意志、原魔,皆有发人所未发之创见。
罗洛.梅是二十世纪西方精神医学界极富盛名的存在主义心理分析大师,被称为「美国存在心理学之父」,他身为心理治疗家,却出入于哲学、文学、古典研究,以及神学方面的思潮与经典,从中撷取直透人性的洞见和治疗心灵的智慧,为现代人开创一片别开生面的心灵天地。
作者简介
罗洛.梅 (Rollo May)
罗洛.梅(Rollo May)是二十世纪西方精神医学界极富盛名的存在主义心理分析大师,被称为「美国存在心理学之父」。他身为心理治疗家,却出入于哲学、文学、古典研究、以及神学方面的思潮与经典,从中撷取直透人性的洞见和治疗心灵的智慧。
罗洛.梅生于1909年。幼年命运多舛,双亲长期不合,终至离异,姊姊曾不幸精神崩溃。大学因参与激进学生刊物遭退学。另行入学毕业后,赴希腊三年,任大学英文教席,并随阿德勒短期研习。返美后,旋入联合神学院,与存在主义神学家田立克(Paul Tillich)以师友相交,深受其思想启迪。
梅年轻时甚为结核病所苦,不得不入疗养院静养三年,然此病反成为其生命转换点。面对死亡、遍览群籍之余,梅尤其耽读存在主义宗教思想家齐克果(Soren Kierkegaard)之着作。出院之后,入怀特学院(White Institute)攻读精神分析,遇苏利文(Harry Stack Sullivan)与佛洛姆(Erich Fromm)等人,终于在1949年获得纽约哥伦比亚大学首位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
罗洛.梅1994年病逝于加州,他生前在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大学任教,并曾担任怀特学院的训练兼主任分析师。毕生致力于将存在心理学引入美国。
罗洛.梅其他着作:
《焦虑的意义》(The Meaning of Anxiety, 1950年初版,1977年修订版,中文版2004年出版)
《爱与意志》(Love and Will, 1969,中文版2001年出版)
《创造的勇气》(The Courage to Create, 1969,中文版2001年出版)
《权力与无知》(Power and Innocence, 1972,中文版2003年出版)
《自由与命运》(Freedom and Destiny, 1981,中文版2001年出版)
《哭喊神话》(The Cry for Myth, 1991,中文版2003年出版)
以上已由立绪文化出版中文版
Man's Search for Himself, 1953
Psychology and the Human Dilemma, 1967
The Discovery of Being, 1983
译者简介
彭仁郁
1970年生于竹北。1994年自台湾大学心理系毕业后,累积两年研究助理经验,复转往东华大学族群所,取经基年未果,乃休学。1999年初赴法,就读巴黎第七大学心理病理与精神分析博士预备班。
不得不说,《爱与意志》这本书带给我的冲击,完全是出乎意料的。我通常不太喜欢太过于“心灵鸡汤”式的作品,总觉得有些虚浮,但这本书却不然。它没有大道理,没有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故事,一种种经历,将“爱”与“意志”这两个看似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到了极致。我特别喜欢作者处理人物关系的方式,那种复杂、纠结,却又充满真实感的状态,让我联想到自己曾经经历过或目睹过的一些情感困境。书中有一个情节,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是一个关于选择和坚持的故事,让我反思了多久以来,我为了所谓的“现实”,牺牲了多少自己内心的声音,又在多少个时刻,用“没得选”来安慰自己。这本书并不是鼓励我们去挑战一切,去不顾一切地追求所谓的“理想”,而是让我们看到,在生活的缝隙里,在看似无望的境地中,依然存在着一股力量,那就是我们内心的意志,以及那些让我们愿意为之付出、为之坚守的爱。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放弃”和“坚持”的边界,也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强大,往往来自于内心的宁静和对自我的清晰认知。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某个夏日午后,一阵凉风吹过,带来了片刻的宁静和清醒。我通常不太会去读那些过于强调“成功学”或者“人生哲理”的书,但《爱与意志》却以一种非常自然的方式,触碰到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它没有讲大道理,也没有故作高深,而是用一种极其贴近生活的方式,描绘了人在面对选择、面对情感、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确定性时,所展现出来的韧性与力量。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爱”的解读,它不仅仅是爱情,更包含了亲情、友情,甚至是对于生活本身的热爱。而“意志”,也不仅仅是那种不屈不挠的冲劲,更是一种在低谷中,依然选择相信,选择前行的勇气。书中有些情节,让我不禁联想到自己曾经的经历,那些默默承受的压力,那些不为人知的坚持,仿佛都被作者捕捉到了。它让我明白,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只是我们常常被生活的琐碎所掩盖。读完这本书,感觉像是给内心做了一次深呼吸,变得更加明亮,也更加坚定。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拿到《爱与意志》这本书,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我以为又是一本泛泛而谈的情感读物,充斥着矫揉造作的文字和不切实际的幻想。然而,越读下去,越发现自己错了。作者的笔锋非常独特,既有现代小说的节奏感,又不失传统叙事的深度。我特别欣赏的是,它并没有刻意去制造戏剧冲突,而是将焦点放在了人物内心的细腻变化上。那些关于成长、关于蜕变、关于在困境中寻找出路的故事,每一个都充满了力量。我曾经以为,爱就应该是轰轰烈烈的,意志就应该是坚不可摧的。但这本书让我看到,爱也可以是细水长流,意志也可以在跌倒后再爬起。我尤其对书中某个角色在经历重大变故后,如何一步步重建自我,找回生活信心的过程感到震撼。它没有回避现实的残酷,却也始终没有放弃对希望的描绘。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洗礼,那些曾经困扰我的迷茫和焦虑,似乎也找到了出口。它让我明白,无论面对怎样的挑战,我们都拥有内在的力量去应对,去爱,去坚持。
评分这本《爱与意志》读起来,有一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仿佛触碰到了内心深处某个柔软的角落,又像是被一阵强烈的风吹拂,唤醒了沉睡已久的渴望。我是在一个微雨的午后,窝在阳台的沙发里开始翻阅的。刚开始,就被作者细腻的笔触吸引了,那些关于情感的描绘,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爱情宣言,而是更贴近生活,更像是日常对话中的只言片语,却蕴含着深刻的理解。我常常在想,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有多少爱,有多少意志,被淹没在琐碎的日常和无声的妥协之中?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自己,也照出了我们身边那些被忽略的、却又无比珍贵的情感流动。有时,我会因为书中的某个情节而会心一笑,感叹作者对人性的洞察力;有时,又会因为某个角色的挣扎而默默垂泪,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它没有提供什么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什么宏大的叙事,但它用一种近乎呼吸的方式,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感受到在平凡生活中,爱与意志是如何交织、如何支撑着我们前行的。读完之后,感觉心里有某种东西被清理过了,变得更清晰、更坚定。
评分《爱与意志》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对话。它没有给我答案,却提供了无数种思考的可能。我是一个比较理性的人,习惯于用逻辑去解释一切,但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很多情感的起伏,很多选择的纠结,是无法用简单的逻辑来衡量的。作者用一种非常平和却又极其有穿透力的方式,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情感的微妙。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放手”的描绘,那不是一种轻易的放弃,而是一种带着理解和祝福的告别,让我看到了爱更深层的意义。同时,书中关于“坚持”的叙述,也并非盲目的固执,而是源于对自我的深刻认识和对价值的坚守。我曾经有过很多“如果当初…”的时刻,但读完这本书,我开始明白,每一个选择,无论对错,都构成了我们当下的样子。它让我学会了更加温柔地对待自己,也更加理解他人。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被要求“快”,被要求“成功”,但这本书提醒我们,慢下来,去感受,去连接,去拥抱那些在平凡中闪耀的爱与意志,才是生命中最值得追寻的宝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